桂花雨的讀后感800字
寫讀后感需要人們用文字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準確地表達出來,這個過程確實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怎么寫出優秀的桂花雨的讀后感800字?這里給大家分享桂花雨的讀后感800字,方便大家學習。
桂花雨的讀后感800字篇1
我覺得《桂花雨》這篇課文寫的很好,把作者想搖桂花的心急寫得恨不得立刻就搖,還把母親的那種擔憂寫得好像很怕臺風此刻就來把桂花給吹走。
作者把桂花的香味寫的我好像都聞到了,“好香啊!”雖然作者把桂花的缺點寫了出來,但絲毫沒有讓作者對桂花的喜愛減少。另外還說了桂花的優點,有桂花很香,桂花能泡茶和做桂花糕的材料,這些優點,讓作者對桂花的喜愛只增無減。
作者寫搖桂花的樂趣時,感覺好好玩,我都想去搖一搖桂花了。作者還說桂花能夠泡茶和做糕點,想到那里,我的口水就溢出來了。
作者去杭州讀書時,那滿山遍野的桂花樹,結成花時,說十里飄香,讓我特想去那美麗的地方玩耍幾天。
讓我流口水的桂花糕和桂花茶,讓我戀戀不舍的搖桂花的樂趣,讓我想去游玩的桂花林,這些都讓我戀戀不忘,想去痛痛快快的玩耍幾天,再回來。
《桂花雨》這篇文章是我最喜歡讀的,因為文章里包含了深刻的道理。
《桂花雨》文中寫道:“桂花樹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態,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里找細花。桂花不與繁花斗艷,可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這句話表面上似乎是說:桂花沒梅花美。是的,桂花很小,在百花叢中,桂花確實是小得可憐,甚至是微不足道。可是,《桂花雨》又繼續寫道:“桂花不與繁花斗艷,可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
是啊,桂花不像月季、牡丹那樣炫耀自我的花朵,它只是憑借自身濃郁的香氣來美化人們的生活。這讓我聯想到社會上有些人能說會道,但缺乏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的精神,做一點事情就自以為了不起,整天像蟬一樣叫。而有些人,雖然不善于言談,卻一心關注事業,苦干、實干,成為有用的人。《桂花雨》這篇文章中所揭示的哲理就是提醒我們不要做華而不實的人,而要做一個不圖名利、對社會有用的人。
桂花雨的讀后感800字篇2
那些落在席子上的花,一朵朵,都很生動,讓婉靈覺得,它們只是臨時歇一會兒,過不一會兒就會飛走。
題記
《桂花雨》,僅僅是這仨字,就能給人許多遐想。這本書是曹文軒叔叔寫的。里面有太多太多,令人思緒連篇。整個故事雖沒有出現過這個抽象又具體的雨字,但或多或少都有些許的凄涼與陣陣悲傷。
文中這個名叫婉靈的女孩,竟然受到了全村人的冷漠,外婆是她唯一的親人。人們為什么遠離她?卻說不出原因。因此,村里那棵大桂花樹開花后,搖花行列中自然沒有婉靈。
婉靈是一個私生女,一生下來注定被人歧視。因為沒人愿意跟她玩,婉靈喜歡上了玩火。一次,同樣被歧視的長腿二鬼放火要燒掉桂花樹,婉靈把火救下后,洗清了自己的清白。
文中的雀芹跟婉靈是同班同學。她一直都想和婉靈玩,卻被婉靈是一個私生女給牽扯住了。婉靈,是生活中人們的影子,卻常常被忽略。
生活中,我們不要被一個人的某個條件蒙住了雙眼,使別人受到傷害。畢竟沒有人是很完美的!一個表面長得平淡無奇的人,也許是一位大人物。
曾經,我也是一個看臉不看心的人。那天,我和媽媽去菜市場買菜,一個中年婦女擋住了我們。我上下打量著,想:這什么人啊!干嘛擋住我們的去路?
大姐,您錢掉了!這位阿姨一邊對媽媽說著,一邊把錢撿起來遞給媽媽。媽媽連忙翻了翻口袋,果然不見了那張100元。
我頓時臉紅了起來。天啊!我怎么會有那樣的想法?丟錢事小,但那位阿姨沒有想著占便宜,而是想著把錢還給失主。
別看婉靈是個私生女,但她優點真不少。雀芹是文中的重要線索。從她的一連串動作和一系列的表情中,不難看出,婉靈其實是個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愛學習的女孩,只因身世阻擋了交朋友的腳步。
雀芹最后還是放下包袱,留下了婉靈。看到這里,我松了口氣。
仔細想來,婉靈若不是私生女,就真的是很完美了!生活中,我們不妨把每個人的缺點放小一點,你會發現,每個人其實都很優秀。所以,我們只要用心發現,就會知道,生活處處是美好的人和事。
桂花雨的讀后感800字篇3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寫的這篇文章的確十分優美。初捧這篇文章,我便愛不釋手地讀起來,如淋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濃郁而迷人的香氣中,感受著琦君那如雨般的思鄉之情。可是,雖然文章充滿著琦君的這份濃濃的思鄉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細地從綠葉叢里找細花”一樣得從字里行間細品方見。所以必須要將自我全身心放入文章當中,你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那番思鄉情,童年樂。下頭就是我今日在課堂上的小小的體會: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資料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歡樂心境。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并概括文章主要資料,然后從課文插圖入手,讓學生說說圖畫上的資料,再從文中找出描述圖畫資料的相關段落,讓學生朗讀后劃出重點語句,然后步步深入,漸入佳境。對于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境和“搖桂花”的歡樂,我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主角朗讀和讓學生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歡樂之情。對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導學生結合淋雨的生活經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然后又讓學生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境,然后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最終,引導學生回憶自我的童年生活,說說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本事的遷移。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對于像我這樣普普通通的一線教師來說,更是遺憾多多。前半堂課課堂很沉悶,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景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當學生劃出了描述香氣的句子談感受時,脫離了文本具體的語言環境,孤零零地那么幾個句子,確實很難入情入境。讓學生自讀4、8小節,在語境中感受體會,或許情景就不一樣了。我感覺教師牽得痕跡太濃,略讀的味道沒上出來。但具體如何放,我不明白,這方面僅有以后多關注,在教學實踐中爭取摸索出一點教學略讀課文的方法來。
經過這次上課,我發現了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或許,有些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過來的,但學習無止境。
桂花雨的讀后感800字篇4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寫的這篇文章的確十分優美。初捧這篇文章,我便愛不釋手地讀起來,如淋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濃郁而迷人的香氣中,感受著琦君那如雨般的思鄉之情。可是,雖然文章充滿著琦君的這份濃濃的思鄉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細地從綠葉叢里找細花”一樣得從字里行間細品方見。所以必須要將自我全身心放入文章當中,你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那番思鄉情,童年樂。下頭就是我今日在課堂上的小小的體會: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資料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歡樂心境。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并概括文章主要資料,然后從課文插圖入手,讓學生說說圖畫上的資料,再從文中找出描述圖畫資料的相關段落,讓學生朗讀后劃出重點語句,然后步步深入,漸入佳境。對于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境和“搖桂花”的歡樂,我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主角朗讀和讓學生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歡樂之情。對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導學生結合淋雨的生活經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然后又讓學生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境,然后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最終,引導學生回憶自我的童年生活,說說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本事的遷移。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對于像我這樣普普通通的一線教師來說,更是遺憾多多。前半堂課課堂很沉悶,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景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當學生劃出了描述香氣的句子談感受時,脫離了文本具體的語言環境,孤零零地那么幾個句子,確實很難入情入境。讓學生自讀4、8小節,在語境中感受體會,或許情景就不一樣了。我感覺教師牽得痕跡太濃,略讀的味道沒上出來。但具體如何放,我不明白,這方面僅有以后多關注,在教學實踐中爭取摸索出一點教學略讀課文的方法來。
經過這次上課,我發現了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或許,有些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過來的,但學習無止境。
桂花雨的讀后感800字篇5
暑假期間,我讀了曹文軒伯伯寫的《桂花雨》。
書中寫到了一個家族對桂花樹的守護和那個時代兒童的“搖花樂”“桂花雨”等情節,八月那幾天,這世上獨一無二的花香,無形飄散,還能飄出數里地。每當桂花盛開的時節我都會想起《桂花雨》,“一陣風來,紛紛飄落,如成千上萬的小型蝴蝶,但蝴蝶已失去飛行能力,搖搖擺擺地墜落在地上……”我也幻想著和《桂花雨》里揺花的孩子一樣在花海里玩樂。
讀了《桂花雨》我感受到了桂花節時村里兒童們的樂趣和村民們的淳樸善良。婉靈是個善良自愛的小女孩,村里的大人和小孩都不和玩耍,但她并沒有心生怨恨,而是默默地承受,依然保持內心的善良。這一切都是因為外婆的善良和自愛感染了她,每當村里人向外婆和婉靈投來冷漠,不屑甚至是鄙夷的目光時,外婆什么也沒有說,沒有和人爭辯、解釋,只是平靜的笑笑。婉靈的外婆沒有給她講什么大道理,只是用心的愛她,為她做了很多新鞋、新衣,把她的衣服洗的干干凈凈。在婉靈傷心的時候外婆總是陪在她的身邊,不讓她感到孤獨,讓她知道還有外婆愛她。
和婉靈的善良自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長腿二鬼的打擊報復和自我放棄。長腿二鬼和婉靈在村子里的待遇是同等的,一樣的不能搖桂花,但長腿二鬼卻一心想要燒毀桂花樹。當婉靈在看到桂花樹著火時,她盡全力去撲火滅火,“誰也無法相信,瘦弱的婉靈雙手提著滿滿的一桶水,居然還可以奔跑。”婉靈的遭遇在我們身邊也會發生。
在我剛開始上小學的時候,班里有個別同學,因為剛剛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不適應,不愿意和別的同學交流玩耍,上課時不注意聽講,老有小動作等等。通過閱讀《桂花雨》我覺得應該在課間時間積極主動和這些同學做一些互動的活動,主動和他們玩耍,一起好好學習,共同進步,互相幫助。
這本書除了它字里行間顯現出人們的淳樸和兒童的真善美,還有更深的意境,它的目的是喚醒了我們這一代兒童的童真和內心最純真的善良。就像一首歌中唱到“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獻出一點善良,那么我們的社會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