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孔乙己讀后感作文
寫讀后感可以幫助別人更好地了解原文,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幫助別人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內容和思想。那要怎么寫讀孔乙己讀后感作文呢?這里提供一些讀孔乙己讀后感作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讀孔乙己讀后感作文篇1
我昨天讀了《吶喊》里的《孔乙己》。
里面講了魯迅先生在十二歲起就在魯鎮的酒店的格局當伙計,來喝酒的有一人最特殊,那就是孔乙己。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窮的人都短衫,站著喝酒。富的人都在店面隔壁的房子喝酒,穿著長衫)。孔乙己是別人給他起的外號,說話總是之乎者也,逗得人摸哈大笑。
后來孔乙己可能因為偷了東西,被別人打斷了兩腿。再到后來也沒有見到他。
讀了這篇文章,我有些氣憤,還有些憐憫孔乙己。他雖然好吃懶做,但是他非常愛孩子,鄰居的孩子來了,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可以看出孔乙已很善良。文中描寫的孔乙己是幽默、好吃懶做、善良的。后來說他也許死了我的心情也很沉重,就像老師說的一樣:人會受生活的影響。孔乙己就是這樣,因為生活去偷竊,才會被打斷腿。
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讀孔乙己讀后感作文篇2
為什么你總甩不掉那破舊的長衫、甩不掉滿口的“之乎者也”呢?是你愛慕虛榮?好逸惡勞?還是環境所迫?經過作者魯迅的眼光,你的身影,總在我心中縈繞,揮之不去……
我無法理解你,你總是想把自我“包裝”起來,讓別人承認你是一位“讀書人”但你是否明白,你其實是在欺騙自我,既然是“讀書人”那為什么學不到“自食其力”的道理呢?為什么要舍棄謀生的機會而去“偷”呢?又為什么要為自我的“偷”而找借口呢?你確實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但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卻得不到提高,就連“我”小時候都向你投去鄙夷的目光,試問,你還有什么理由墮落下去呢?我忘不了你乞求“掌柜”時的眼神,更忘不了你凄慘的結局,世態的炎涼,你的路,也更是難走。
我同情你,當我明白你是怎樣一個人的時候,我沒理由同情你,卻又無法不一樣情你,“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你為了追求功名而讀了大半輩子的書,卻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是上天對你的不滿,還是你命運早就注定?若時光能夠倒流,我會對你說:“其實是科舉考試害了你。”可是,你,一個愚蠢的舊社會的潦倒讀書人,能相信我嗎?能擺脫功名利祿的誘惑而去相信我嗎?我同情你,可你什么時候能清醒過來,擺脫科舉對你的殘害?
可是,我同樣敬佩你、尊重你,當別人拿你取笑、消遣你的時候,你沒有逃避,而任由他們去說、去笑,盡管那使你難堪,難道應對這些不需要勇氣嗎?難道這份勇氣不值得我去敬佩嗎?你向孩子們分發茴香豆的那份善良,想教“我”識字的那份誠懇,以及被打折腿后活下來的那份堅持、那份勇氣都值得我去敬佩、尊重,然而,你的路,卻走到了盡頭。
“年關”已過,又一年端午的時候,粉板上的“十九個大錢”依然還在,這意味著你走了,在世的時候,受盡了生活的困苦,世人的奚落、嘲笑,以及社會對你深深的折磨。愿你走得安息,來世的時候,也期望你能永遠脫下那破舊的“長衫”,做一回真正的自我。
文章到此,我的內心深受感觸,仿佛遺憾什么、惋惜什么、又仿佛虧欠孔乙己什么。在作者魯迅的“神筆”之下,我認識到了一位凄慘的人,更認識到一個世態炎涼、人性丑陋的社會。
讀孔乙己讀后感作文篇3
孔乙己的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悲劇。一心想要科舉,但那時是眾多人榮華富貴的必經之路,他自認為自己有點文化基礎,與其他的勞動苦工不同,借此來偽裝自己,顯示出一副不上不下的“姿態”。
從又破又臟的衣服中看到他懶惰而又死愛面子的特征,從語言中讀出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他。從他教“我”識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表現了他善良的一面。他的遭人輕視和奚落,然后遭受殘害即將死亡。從這本書之中我看到封建文化和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對不幸者的冷酷,由此可見社會的腐朽和病態。
雖然孔乙己在一個歲月冷漠,時代沒落,舊制度腐朽的社會,但他不去捉住機遇,不去奮斗,怎能不被社會淘汰?
讀孔乙己讀后感作文篇4
魯迅先生的《孔乙己》講述了一場充滿歡笑的杯具。生活在封建社會,魯鎮的孔乙己,常去咸亨酒店飲酒,他也是酒店里一個陪同短衣幫站在一齊的長衫顧客。孔乙己雖然曾受過教育,卻好吃懶惰,導致他最終的慘境。孔乙己是一個讓讀者們感到既可悲,又可憐的人物。
孔乙己為了顯示自我是讀書人,便時刻不忘地提起那些“之乎者也”之詞,讓人們感到十分厭倦。可是,他那“又臟又破”的衣衫,又不得不讓讀者們對他產生同情。孔乙己從“竊書”,到最終被人打斷腿,讓我感到了一絲憐惜。然而,一個游手好閑,落魄不堪的“君子”,竟然會冒著生命危險來“竊書”,此事讓我既驚訝,又敬佩。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好學的精神。然則,當人們取笑他“撈不到秀才時”,我便深深地體會到了孔乙己作為一名書生卻無法得到社會和同胞認可的無奈和悲傷。
即使他變得多么卑不足道,分文不值,他也要估計自我的臉面,依然堅持著自傲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態度來應對世人,這讓我感到無比的悲哀,這也偏偏體現出了人性的弱點,在孔乙己生活的年代里,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掌控自我命運的。雖然孔乙己有本事,可是因為缺乏勤勉和毅力,才造成他一無所有的杯具。
我們生活的現代社會,比孔乙己生活的那個年代條件好多了,我們完全能夠經過自我的努力去獲取財富及追求幸福生活。可是,在現代社會中,卻有許多靠著父母的溺愛,家境優勢而生活的人,這些人大多數都會選擇懶惰,工作時常拈輕怕重,挑肥揀瘦。也就是這種人,最終必將會落到像孔乙己的下場。
在現實生活中,同樣會有很多像孔乙己這樣矛盾的人,雖然有學歷,可是找不到謀生手段的人,相反,也有許多沒有學歷,照樣能夠致富的人。比如,麥當勞現任總裁是查理·貝爾,因為家境貧困,15歲便輟學,來到一家麥當勞餐廳做清潔工。他的勤奮好學被老板看賞,很快就被公司提拔去培訓,實習。磨煉幾年后的貝爾,僅僅19歲的他,成為麥當勞澳大利亞店的經理。之后,他更加努力不懈地工作,最終成為麥當勞公司的總裁、首席執行官。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僅有努力了才能看到期望,而不是看到期望才去努力。如果孔乙己能夠像貝爾一樣努力,他的前程必定是遠大的。可惜,孔乙己只做到了貝爾的一半,只好學但不勤奮。我領悟到了僅有好學和勤奮兩者并存才能有成功的到來。
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同時也反映出了人性黑暗的一面,人們對事態的淡漠造成了社會的殘酷,最終我們最終不得不向現實低頭。魯迅把孔乙己設定為一個被同胞冷漠,被社會拋棄的標志性人物,這讓我們明白了,社會對不努力者坎坷際遇的不忍。這也讓我們深深地反省自我,當自我放棄一個機會時,有多少人為了這個機會而付出慘痛的代價,當我們偷懶時,有多少人在外面嘔心瀝血地工作。如果,就因為我們的"懶”,而像孔乙己放棄自我的夢想,放棄謀生的機會,那我們永遠都不會看到期望的到來,也將會逐漸地毀掉自我。
讀孔乙己讀后感作文篇5
結束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的教學后,頗有感受,課余得些體會,筆錄如下,敬請各位老師斧正。
孔乙己者,不知何許人也。旁人常議,乃知其幼時天資聰慧,遂拜師于私塾,潛心苦讀四書五經,以求功名。然功名未得,卻迂腐之至。常以圣賢居之,不思營生,當婚未娶,孤寂一生,至死孑然。悲哉!
與之謀面,乃半百之人,天命定也。其生活窘迫,瀕臨絕境。常食不裹腹,衣不敝體,為求溫飽,時有偷竊之舉而遭毆打,乃至遍體鱗傷,加之秉性不改,所謂舊傷未愈又添新傷。為解憂悶,常獨飲于咸亨酒店,飲罷,仰天長嘆,留下之乎者也之語,飄然而返。長此以往,人已不人,鬼未為鬼,終不知所終。其命之苦、其終之悲,令人痛之。故父斥玩兒、妻婦相夫,皆以此為戒。嗟乎!典制止毒莫如此也,世人之愚焉有情乎?
然,余觀孔乙己之境遇,豈不事出有緣哉?語曰:凡事因內外之因而變,外因者有相輔之效,而內因則具錘音之功。此理世人皆知也。而孔乙己怨天尤人、自甘頹廢,真所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愿世人明其理、衡其力、定其位、肩其責、平其心,不履孔乙己之覆轍矣。
讀孔乙己讀后感作文篇6
今天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這篇小說展現了一個小人物的悲慘命運,并通過對這個小人物悲慘命運的敘述展現了當時社會和人群對不幸者的冷漠和迫害。
孔乙己經常來店里喝酒,讀了半輩子的書,但因為貧困不得以偷東西,最后還是可憐的死了。孔乙己性格當中具有迂腐、懶惰、清高的特點。他讀了大半輩子的書,卻連一個秀才也沒有撈到;他出身貧賤,卻養成了滿腦子的上層士大夫的惡習;他窮苦潦倒,接近行氣,卻又自命不凡,好吃懶做。當時的生活環境是壓抑的:“掌柜是一副兇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主人公孔乙己出場了:“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樣一個人物,難怪他走到哪里都要受人嘲笑。魯迅先生把孔乙己塑造成一個可憐又可笑的模樣,但同時又賦予他真誠、善良的品質,比如寫他喜歡孩子。
孔乙己是不幸的,但他的不幸并沒有引起人們對他的同情,反而成為他們嘲弄的對象,他在社會和人們的心目中得不到作為一個人本應該得到的尊嚴。這樣一個人卻被同時讀書人的丁舉人打死,死得這樣無聲無息,沒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死的。
除了他因欠酒錢而被酒店老板記起之外,再也沒有一個人提起過他,難道孔乙己的生命還不值十九文錢?作者通過孔乙己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窮困潦倒而招引無休止的嘲笑以至最終慘死的結局,揭示了下層群眾愚昧麻木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