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蘇東坡傳讀后感
寫讀后感需要運用到平時所學的語言知識,通過思考和表達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改進自己的寫作能力。那要怎么寫800字蘇東坡傳讀后感呢?這里提供一些800字蘇東坡傳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800字蘇東坡傳讀后感篇1
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是二十世紀中國四大傳記之一,(其他的三部為梁啟超的《李鴻章轉》、朱潤東的《張居正大傳》、吳晗的《朱元璋傳》)。20_年的8月間,我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讀完了這部400頁的書,速度有些太慢了,不過慢有慢的收獲,慢慢體會一代文豪的坎坷不平與起伏不定的一生會多一些感悟。我知道自己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去夸獎這樣的一位偉人的,只是佩服他無論官居一品還是被貶海南、黃州,甚至被捕入獄,無論富到錦衣玉食還是窮到用牙簽去剔羊骨縫中殘留的肉末,始終保持那種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人格精神的高傲,在幾千年的歷史的長河中能做到這樣的恐怕再無其二了。
前幾天微信圈里一千多年前的蘇東坡突然又火了起來,一群小學生用大數據來研究蘇東坡,女兒也給我推薦了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蘇東坡》,連著追完。蘇東坡的詩詞有名氣的太多,當然也是非常喜歡的,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如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數不可數。但他的《臨江仙—夜歸臨皋》卻感受有些不同,這首詞是蘇東坡于謫居黃州時期所作的抒情之作,酒醉回家,家童酣睡不醒,自己倚杖聽江水逝去之聲,幻想著: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一直看到的介紹蘇東坡的文章里都在說他的千古才情,他的樂觀的生活態度,與各個層次的人都能談的來的平和。但這首詞里還是能感覺到酒后的蘇東坡發自內心的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郁悶,還有內心深處想要放棄又不舍的糾結。
歷代儒家文人大多數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可惜與蘇東坡的同一時代的牛人實在太多,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個個都是頂級,政見不同時自然要有人承受委屈。蘇東坡的一生大部分時間在被貶謫之中度過,盡管他所到之處都像心安之處,表現出來樂觀豁達,但酒醉之后總會暴露出內心深處最本真的想法,這不會影響他成為人們眼中的堅強豁達的蘇東坡。
800字蘇東坡傳讀后感篇2
《蘇東坡傳》,作者林語堂。寫書人與被寫人的名字都如雷貫耳,所以,這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經典之作。
當時讀它依然帶著一些目的性和應急性為了講好《大學語文》的一節專題,即《宋代文學的集大成者蘇東坡》。后來了解到,這本書還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長篇傳記開標立范之作。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用生花妙筆,將一位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浮現在人們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歡蘇東坡,首先是喜歡他那些“明月幾時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等等朗朗上口的詩文,再就是被他的“十年”的深情所打動,被他“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樂觀態度所折服,讀完這本書后,更覺得他“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也只有林語堂林大師的如椽之筆能把他夸盡、寫真、寫活。林大師說:“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系。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
而我們知道,有時我們愛上一個人,或者將之視為偶像,是因為我們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這樣的人是我們窮極一生也無法成為的,無論是先天的天賦,還是后天的風骨氣韻,或者是大時代給與的波瀾壯闊。我們掙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變成了塵埃,那么渺小,那么為現實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別人的閃光天賦和放任性情就成了我們在暗夜里羨慕嫉妒恨的標的之一。
對韓寒如此,對邁克爾杰克遜如此,對蘇東坡更是如此。蘇東坡的智慧與才情,不但驚艷了同時代的人,還穿越了千載的悠悠歲月,溫暖著我們,和我們同悲同喜。這樣活潑潑的生命,這樣平易近人的古人,這樣的心胸才華,這樣跌宕起伏的命運和他在命運流轉之間表達出的達觀幽默,享受生命的態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個出來。
每當想到世間曾經有一個這樣偉大而溫暖的靈魂生活過,我就覺得非常感動。蘇東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讓我看到了生命的一種境界。
800字蘇東坡傳讀后感篇3
近日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心中頗有感觸。蘇軾雖文章名滿天下,仕途卻歷經艱險,屢遭迫害,但終不改其樂觀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釋、道于一體,詩、文、詞、書、畫皆在才俊輩出的宋代立于尖峰位置;他的人格精神所體現的進取、正直、慈悲與曠達,千年來始終閃耀在
比之于李白,他多了憂國憂民的情懷,他的一生都在為百姓的疾苦而奔波勞累,被貶黃州時他雖是一介草民,但是仍然心系百姓,為了改變黃州丟棄女嬰的習俗更為了拯救那些無辜的生命,他用自己的積蓄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孤兒院,使那些剛出生的女嬰享有了生存的權利。出任杭州太守時他不僅整頓西湖,平衡糧價,更在杭州瘟疫盛行時為了解決農民因藥價貴而沒錢買藥的問題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公立醫院。甚至在高齡謫居海南時他仍然沒忘了百姓,他教當地人讀書寫字,耕地種田,打井采藥,為海南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比之于杜甫,他又多了一些幽默和曠達,他喜歡陶淵明棄官歸隱的日子,在被貶為農時安于田園生活,他曾寫道:吾現在東坡種稻,勞苦之中亦自有其樂。只是因為勞而有獲,衣食能夠自給,他就心滿意足了,這就是他的達觀思想。他還喜歡做菜,也樂于自己做菜吃,吃飯乃人生一大樂事也,這點倒是和我很像呢,從來都不能理解為什么有人會覺得吃飯是一種任務。蘇軾做的菜肴至今仍然有好多流傳下來了,最有名的當屬東坡肉了吧,杭州樓外樓的東坡肉有幸吃過一次真的是名不虛傳呢,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經過現在的廚師改良過。
個人總覺得會吃的人總是更懂得享受生活,就像蘇軾,不管朝廷怎么貶都貶不倒他,因為不管在哪里不管處于什么樣的地位他總能找到自己該做的事情總能從生活中找到樂趣。人似鴻雁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時間總是轉瞬即逝,一切經歷都只有一次,正因如此,所以他那么深刻而堅決的愛好人生。
讀罷全書,留給我最深刻的感觸是“塵世是唯一的天堂”人生不再,我們應該趁著人生還未消逝的時候努力讓她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充實有價值!
800字蘇東坡傳讀后感篇4
“吾上能夠陪玉帝,下能夠陪卑田院乞兒。眼下見天下無一個不太好人。”它是蘇東坡對他徒弟說的話,話說的最好是勾勒他自己也適當但是。
林語堂書中的蘇東坡囂張癖好,也可以輕輕松松玩笑話,也可以再三莊重,從蘇東坡的筆頭流露出來的是人們感情之弦的震動。有愉悅,有開心,有夢幻2的覺醒,有聽從的忍耐。林語堂自訴自身是一個樂天派,描繪蘇東坡這另一個樂天派。雖然蘇東坡遭受歷代皇后的庇護,但他的官運一直也不順利,屢屢貶降,乃至被拘捕,忍辱負重茍且偷生。
我欽佩蘇東坡的勇于言表。他一生做官廉潔,擁有一顆眾多而仁德的心,雖然他一生都是在跟大文學家和王安石互斗。在王安石推行變法維新的情況下,他勇于逆向行駛。先不用說王安石變法的內容怎么樣,可是在那么一位在當朝頗得寵的丞相眼前勇于言出講出抵制,這一份勇敢無畏的膽量就非常值得我衷心的欽佩。
蘇軾的一生能夠說成艱辛動蕩不安,政治上的奸險小人,為了更好地嚴厲打擊這一代文學家,甘愿使盡千般方式,一次次的貶官,離中華更加漫長,到最終,乃至擁有元黨人碑的發生,被刻上黨人碑的高官,重則拘押,輕則貶放遠地,非經許可,不可內徒,而蘇東坡,與司馬光一起,位居信用黑名單前端。但就這樣的政治上的殘害,蘇東坡分毫不以為然,瀟灑依然。
蘇東坡過得開心,義無反顧,像一陣輕風渡過了自身的一生。在蘇東坡徹底松弛下來而精神欣然自得之時,他所作的美文雜記,就具備此類香醇的風趣美。
在蘇東坡臨終前,他曾輕輕地說過一句話:“靈山或許有;妄想前去,又有有什么用?”它是他的道家大道理。解脫之道取決于與當然,在不知道善而善。蘇東坡連遺教都沒對孩子說便來到。
蘇東坡的肉身雖已化作灰塵,但他的精神將永恒不變在大家心里。因此,他的生命是永恒的,是幸福的,大家將把他的精神弘揚在全球的每一個角落里。
800字蘇東坡傳讀后感篇5
《蘇東坡傳》,作者林語堂。寫書人與被寫人的名字都如雷貫耳,所以,這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經典之作。
當時讀它依然帶著一些目的性和應急性——為了講好《大學語文》的一節專題,即《宋代文學的集大成者——蘇東坡》。后來了解到,這本書還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長篇傳記開標立范之作。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用生花妙筆,將一位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浮現在人們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歡蘇東坡,首先是喜歡蘇東坡那些“明月幾時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等等朗朗上口的詩文,再就是被蘇東坡的“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深情所打動,被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樂觀態度所折服,讀完這本書后,更覺得蘇東坡“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也只有林語堂林大師的如椽之筆能把他夸盡、寫真、寫活。林大師說:“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系。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蘇東坡。我了解蘇東坡,是因為我喜歡蘇東坡。”
而我們知道,有時我們愛上一個人,或者將之視為偶像,是因為我們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這樣的人是我們窮極一生也無法成為的,無論是先天的天賦,還是后天的風骨氣韻,或者是大時代給與的波瀾壯闊。我們掙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變成了塵埃,那么渺小,那么為現實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別人的閃光天賦和放任性情就成了我們在暗夜里羨慕嫉妒恨的標的之一。
對韓寒如此,對邁克爾杰克遜如此,對蘇東坡更是如此。蘇東坡的智慧與才情,不但驚艷了同時代的人,還穿越了千載的悠悠歲月,溫暖著我們,和我們同悲同喜。這樣活潑潑的生命,這樣平易近人的古人,這樣的心胸才華,這樣跌宕起伏的命運和他在命運流轉之間表達出的達觀幽默,享受生命的態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個出來。
每當想到世間曾經有一個這樣偉大而溫暖的靈魂生活過,我就覺得非常感動。蘇東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讓我看到了生命的一種境界。
800字蘇東坡傳讀后感篇6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文壇的巨子:“李白,一顆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這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有變得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斗那種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弟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到底,在于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度。也許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欲,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現他的人生態度是樂觀的,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的&39;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娼妓題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蘇東坡的詩詞良篇里,既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作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800字蘇東坡傳讀后感篇7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文壇的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得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斗那種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
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到底,在于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度。也許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欲,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現,他的人生態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妓女提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蘇東坡的詩詞良篇里,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作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
800字蘇東坡傳讀后感篇8
今天心情不是很好,記起《蘇東坡傳》還沒寫書評,又想起東坡先生的性情才氣,心情也平復了蠻多。
蘇東坡傳我讀了進三個星期,完成閱讀是在前兩天晚上,那時讀到蘇東坡去世時,滿心傷悲,恰如一個好朋友離開塵世,但是生離死別,不是人生常事,沒有一本書會沒有結局,正如每個人都只是天地間的過客。但是過客留下什么,決定了后人是否會紀念他。蘇東坡留下的東西很多,比如說他的精神情懷,他的詩詞歌賦,他的政績,他的美食食譜,他的風流韻事等等。這些東西讓人口口相傳,為什么一個古代文人會讓人如此崇拜,以至于今日難忘?
我們人,尤其是中國人,是記好不記壞的,我們樂于記住那些善人,并且以他們為榜樣,而蘇東坡做了很多善事。在王安石變法期間,蘇東坡被貶為地方官,一個小小的官,還是盡量維護人民,繼而王安石失勢,蘇東坡第一個上書廢除王安石的惡法,然后又不屈不撓的上書減免人民欠下的官債,最后成功了,人們又怎會不喜歡這個文人呢?很多自喻為聰明人的,總以為老百姓是容易糊弄的,但每個人心中都有桿秤,度量著善惡好壞,雖不善于言辭,心里亮堂著呢。
其次就是蘇東坡的詩詞,我不是專攻于文學的,但是我相信美是一種直覺,當我們讀著明月幾時有時,真真切切感覺到明月皎潔,感到積極昂揚的人生態度。讀赤壁賦時,能感到人生渺小,也感到在困境中享受人生的隨遇而安。平凡人難以走遍四方,但蘇東坡的詩詞帶我們走四方,這無比難得。
再有就是思想,很難得的是林語堂先生還是客觀的寫蘇東坡,他沒有避開蘇東坡的求仙煉丹,沒有避開蘇東坡的文人相輕,沒有人成神成圣,避不開缺陷,但是如果好的多于壞的,那么就是一個大好人了。東坡先生達觀知命這也是他可以坦然面對風雨的原因。他所逢的一切苦厄,是為民請命的結果,他光輝的人道精神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都是一種圣光了。
至于逸事,東坡先生一生中數不勝數,各位可以細細品讀,仔細感受,也有很多人生道理。
800字蘇東坡傳讀后感篇9
他讓語言和文筆中永遠沒有隔閡:他將至情融化為筆端流淌的華彩;他讓生命因為語言而奪目他用豁達凝練成筆上飄灑的旋律他讓宋氏筆調源遠流長……——題記
一提到蘇東坡,人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可親、可敬的小老頭,仿佛他就是自己身邊的長輩一樣,《蘇東坡傳》讀后感。蘇東坡的詩詞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有“天涯何處無芳草”的達觀,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痛楚,還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理,還有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絕唱。
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還有他的書法,他的畫作,在當時也是無人能比。就這么一個天才級的人物卻是一生仕途坎坷,窮困潦倒,但依然自得其樂。軾以他坦蕩的胸懷,盡情的享受人生,不懼權貴;他敢于說:“我做華堂上,不該麋鹿姿。”他敢對天子說:“我豈犬馬哉,從君求帷傘?”,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陳述:“苛政猛于虎。水旱殺人,百倍于虎;人畏催欠,甚于干旱……是常有二十萬余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
仕途的不順,反而讓他的才氣顯露出來,上天將他的一扇窗緊閉,也必將把他的才氣之門流傳千古,他即使被貶官,但是他依舊會用他的精神感動世間萬物,王安石的變法原本是好的,但它沒有將整個宋朝有一個轉變,縱使蘇東坡奮力反抗,遭到迫害,歷史也會還給他一個光明的春天。
周國平評價蘇東坡說:“讀所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蘇東坡人格中那豁達樂觀的一面,他的詩文自然清新,奔放靈動,豪放不羈。
同時他也把這種豪放之風吹入了詞中,大大擴寬了詞的題材。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背后,是詩人廣袤千里的豁達胸襟。人生之中難免會有些風風雨雨,當他遇到暗礁時,早已用闊達的胸襟將其粉碎,好一個曠古奇才。
800字蘇東坡傳讀后感篇10
蘇軾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詞人!每當讀到他的詩詞時,都會多少有些心潮澎湃。他的詞,沒有婉轉柔情和拐彎抹角,敢于直接坦蕩地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我喜愛這種豪放的氣勢!平時在課上,除了蘇軾的詞,我也對其本人的生平有了少許了解。于是正好應老師的要求,在暑假中我讀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想真真正正地了解這位我心中喜歡的詞人。我用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讀完了這本《蘇東坡轉》,書中有很多對蘇軾的評價,看來在林語堂的心中,蘇軾也是占有很高的地位的。
我喜愛蘇軾這個人也正是因為書中說到的這幾點:
首先他才華橫溢,詩詞氣勢磅礴,文章簡潔飄逸,正如他自己評論是“行云流水”。并且除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在醫藥、水利以及烹飪方面都有所成就,真可謂是十項全能!
其次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都是堅定不移,并且對世事從來都有獨特的見解。在應試時,他自己杜撰的歷史事例“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得到了主考官歐陽修和判官梅圣俞的大力賞識。而且他與王安石的變法意見不合,上書談論其新法的弊端,而且敢作敢當,自請出京。
最后就是他擁有一個常人無法達到的豁達的心態。他的人生波瀾起伏,在經歷了“烏臺詩案”,險些被殺,然后被貶黃州之后,仍然沒有唾棄這人世,寫下了《定風波》和《赤壁賦》等名作,在其中將他的豁達盡顯無遺,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好似在說沒有什么能夠阻攔他。甚至在年邁之時,他被發配到儋州后依然在教書授學,展現他那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達觀的人生哲學,這是內心真正的強大!
對于這最后一點我非常的有感觸,想想蘇軾的人生如此跌宕起伏,飄忽不定,但是他依然用他那豁達的心態挺了過來。不妨再想想現在的生活中,有多少人經歷了一些小小的挫折就會氣餒,甚至出現大學生跳樓的事件。我只能說,這些人在蘇軾面前是顯得那么那么的微弱和渺小。正想書中最后所說的,“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這才是萬古不朽的。”他的心永遠是快樂的,就好像那“一蓑煙雨任平生”!
現在,我對蘇軾已經不僅僅是喜愛,更是由衷的敬佩!
800字蘇東坡傳讀后感篇11
蘇東坡是一個天生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作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人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上的秘書。
可以說,蘇東坡的一生豐富多彩。他一生融儒、釋、道于一體,詩、文、詞、書、畫俱在才俊輩出的宋代登峰造極。他的文章聞名天下,仕途卻歷盡艱辛,屢遭迫害,但終不改其樂觀的天性。
蘇軾在四十歲以后半生漂泊不定,從顯貴一直貶至卑微小吏,嘗盡世間疾苦。貶謫途中的蘇軾也自嘲:有的不是學問,而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蘇軾的“言”是出名的。曾經上神宗皇帝“萬言書”,譏評時事,論辯是非,希望神宗改變變法的心意,不久就遭貶職。此時的蘇東坡依然胸懷大志,大不了“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一時興起,作詩幾首,卻被好事者誣陷,強加對君主大不敬的罪名,釀成一時轟動朝野的“烏臺詩案”,身陷窘境,自己卻不是很在意,四處游玩,四處寫作,四處交友。以灑脫看待困境,以微笑面對人生。
人生充滿了失敗與挫折,你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你積極對待,生活則充實、精彩、光明一片;如果你消極對待,生活則空洞、無趣、一片黑暗。
霍金在劍橋大學讀研究生時,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后,他完全不能說話,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動,只能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將每一頁都攤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
霍金正是在這種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以微笑面對人生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并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
人生苦短,讓我們像蘇東坡、霍金一樣以微笑面對人生,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充實,更加精彩,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