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寫傅雷家書的讀后感
讀后感通常包括對所讀內容的簡要概述、分析評價、個人觀點以及引申思考等多個方面。怎么寫出優秀的怎么寫傅雷家書的讀后感?這里給大家分享怎么寫傅雷家書的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怎么寫傅雷家書的讀后感篇1
“諄諄人世語,悠悠父子情”。這是讀完《傅雷家書》后我最深刻的感受。
與平常所讀的書不同,所謂的“家書”,最重要的是在“家”字上。“家”,是寫給家人的書信,承載著最真摯的感情,《傅雷家書》便是由一封封父母寫給兒子的信組成,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到父母對子女無限的關愛。
傅聰應該感激有這樣一位“朋友式”的父親。傅雷先生對兒子有著父親的嚴格與朋友的和藹,在兒子失落時為他加油打氣,在兒子成功時告誡他不要驕傲。同樣,傅雷先生也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而不會因為自己是長輩就“驕橫”不講理。
一封封書信不斷拉近父母與子女間的距離,就像一次次珍貴的談話,我們也像是旁人在聆聽,受益匪淺。
傅雷先生熱愛祖國,他讓兒子立下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國籍。這看似簡單的“三不”在當時卻執行的很困難。由其是在文化大時期,但他仍就保持了最忠誠的愛國之心,直到死去。
在傅雷先生身上我看見了許多東西,看見了對自己的刻求,對子女的關懷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對于父親來說,他是成功的,因為他將父子間的親情轉化成了朋友間的友情,他和兒子無話不談,完美的跨越了兩代人之間的代溝與沖突,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教誨,《傅雷家書》讓我感到了一番不同的教誨。不是煩人的嘮叨,而是殷切的叮嚀,不是一味的責怪,而是細心的指導……
《傅雷家書》中子女和父母真誠的交流,流露于字里行間的親情,會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也會給我們最感動的震撼!
怎么寫傅雷家書的讀后感篇2
拿起這本也許并不太重的書,卻覺得沉沉的。
了解過傅雷之后,為他的含冤自殺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學術上是一位學者,在家里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這些家書,有三層資料,第一層是傅雷作為一位普通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表達四年、關懷之情;第二層是傅雷與兒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傾心地交談,討論藝術;第三層就是傅雷作為一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知識分子,認真引導兒子要具備高尚人格和藝德,啟發兒子的愛國情、民族情。
《傅雷家書》能夠使我們更好的提升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在風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透過書信親子愛子,傳達出一種高尚的品質。
愛子之情本是人間常情,而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能夠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藝術造詣高深,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又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征,并且還能從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可能如傅雷那樣,對我們有著一顆期盼之心,期望我們成人成才,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愛心,我們就會發奮學習、成人成才。
這是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能夠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
認真品味這本好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怎么寫傅雷家書的讀后感篇3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其長子傅聰間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的實錄,由傅雷次子、傅雷胞弟傅敏選編。
書信中思想的與精神的互動,營造了傅氏兄弟成長的家庭背景。傅雷曾自信地告知傅聰“你別忘了,你從小到現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國獨一無二的,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
傅敏先生了解自己的父母和兄長,熟悉自己的家庭氛圍,也是除傅聰外唯一遍覽全部家書的當事人。因而,他所選編的《傅雷家書》更能體現自己的家庭背景,還原其真實,非他人能替代。
書中的每封書信都體現了父母對在外游子的思念和關心,句句觸心。我們不僅看到了這些,即那為人父母者對國外游子的無盡思念,無限懸掛,還有承載著中國知識分子千百年來的民族大義,蓄滿特殊一代共同記憶的時代反思。我們看到的,更是對文化的傳承,對藝術的追求。藝術在最高層次上,是超越民族、不分畛域的,而吾人對生命的禮贊,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與追求,也是永無止境、亙古常新的。正因為如此,《家書》中所體現的,不僅是人間的摯愛與關懷,也是超越生命的氣魄與胸襟。
《傅雷家書》把誕生于百年前的翻譯家那一生的人品譯德,錚錚風骨,披露在我們目前。假如當年沒有文字的記載,就沒有記印,沒有傳承,而傅雷與傅聰、傅敏父子之間的交流與共鳴,就如截截斷線的殘跡,難以留存。
愿這部家書永世長存!
怎么寫傅雷家書的讀后感篇4
傅雷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圈圈愛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后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么”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里。”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你打開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怎么寫傅雷家書的讀后感篇5
讀完這本由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以后,說心里話,覺得,真的是蠻有感觸的。 并不是想去指責我們的父母,只是覺得,真的,傅雷夫婦的教育理念真的很棒,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
別的不說,你首先要承認,讀完它,有沒有想去把這本書拿到父母面前,讓他們好好學學的沖動? 不過,話說回來,我覺得呢,書的確是好書,信也寫的淳樸,傅雷夫婦對兒女和祖國的愛也顯而易見,他們也是教育事業的典范。但是,我覺得他們,也是我們普通人父母的放大版。 說實話,在寫這篇讀后感之前,我看了很多網上的有關讀后感資料,覺得,要么就是說現在的教育怎么怎么不如人家,要么,就是人家夫婦怎么怎么偉大,其實,真的沒有這個必要,不要誤會,并沒有一絲貶低的意思,只是想說,如果你讀過這本書,那之后,就更應該把目光放到我們這些平常人家的父母身上。 拿我說,我父母學歷不是很高,也沒有天天祖國啊、社會啊掛在嘴邊,但,他們真的很愛我,他們給我他們能夠做到的最好的教育。我們沒有遠隔重洋,當今社會通訊發達也不需要寫信,不過我相信,我們當中任何的一個人,處于像傅聰那樣的情況,我們任何一個人的父母都會掛念我們,時時刻刻操我們的心。
也許,他們不懂得多么高尚的教育方法,所以,傅雷夫婦是他們需要學習的對象,但是,我相信,不管是他們中任何的一個,愛孩子的心,都是一樣的。 我覺得,我們看這本書不能光是一股腦稱贊傅雷夫婦,或是貶低我們的父母,我們更應該的是通過這本書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同樣身為父母的我們的爸媽對我們的愛。 我想去承擔你將可能會承擔的一切,卻又害怕承擔的太多,你會忘了怎么去飛翔。
怎么寫傅雷家書的讀后感篇6
拿起這本也許并不太重的書,卻覺得沉沉的。
了解過傅雷,為他的含冤自殺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學術上是一位學者,在家里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這些家書,有三層資料,第一層是傅雷作為一位普通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表達四年、關懷之情;第二層是傅雷與兒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傾心地交談,討論藝術;第三層就是傅雷作為一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知識分子,認真引導兒子要具備高尚人格和藝德,啟發兒子的愛國情、民族情。
《傅雷家書》能夠使我們更好的提升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在風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經過書信親子愛子,傳達出一種高尚的品質。
愛子之情本是人間常情,而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能夠看到99。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藝術造詣高深,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又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征,并且還能從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可能如傅雷那樣,對我們有著一顆期盼之心,期望我們成人成才,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愛心,我們就會努力學習、成人成才。
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能夠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
認真品味這本好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怎么寫傅雷家書的讀后感篇7
“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再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這是傅雷在這本書后面所記道的一句話。字里行間透著對傅聰的嚴格要求和身體力行,為傅聰做好榜樣。
父親如山,母親如水。雖然紙短情長,但卻奔赴千里,終于見字如見面。在家書中可以看得到傅雷夫婦直抒胸臆,愛子深情;在信件上傅家人探討音樂,文學創作的深度與高度。
這是一本富有生活韻味的指點兒子走向大道的指點之書。信件內容事無巨細,鋼琴戲曲詩詞歌賦宗教文學論述,為人處世柴米油鹽的父母心。既有絮絮叨叨的父子情,又有侃侃而談的學問交流。
談藝術,談音樂,談文學,極有見地。在動蕩年代里,對藝術對理想狂熱執著,出世的灑脫曠達,父親的信多半探討藝術家的思想,怎樣先為人再為鋼琴家,信念堅定,往往可把眼前艱苦看淡,如何看待苦悶,得到智慧的醒悟。母親在心中就掛念衣食住行,從不吝嗇表達自己的感動與思念。這些信件有超越生命的氣魄與胸襟。
書信連幾年,家書抵萬金。兩輩人的交談,有疑問,有交代,有思念還有許許多多的只存在于家之間的東西。
讀這本書時感到時間有些漫長,幾乎每一頁都會由傅雷或傅聰去鑒賞、比較許多鋼琴家的彈奏特征以及曲子的性格特點。讀到有些地方還會感到一點點枯燥。
而相反,我在這本書中也看到了傅雷自己的反思,教育上,思想上。首先會考慮自己又沒有做對。也有他自己的游記寫成信寄給傅聰。
“我最怕在某些方面給你不良的影響。你要是不能讓爸爸的缺點在你身上發展,便是你對爸爸最好的報答,也是對你的下一代盡了很大的責任”這已經到了傅聰要擔當起家庭的責任的時候了。盡最大責任去教導,盡最大努力去引導。也會去知道和自己的孩子一同分析原因。
在信中,傅雷與兒子傅聰會講起他們共同熱愛的音樂,而我和我父親就沒有什么共同的話題,因此聊起來經常就常常不歡而各忙各的了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可以有所改進,讓我與我父親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可以借鑒一下傅雷和傅聰相處的方法,讓我和我父親之間變得不那么沒有話題可聊,也不會變得我一個人在說了。
慈父筆下信,游子心中暖;父子之間來往的信件,雖然對我來說有些地方沒有徹底理解,但信里寄托的情懷是字里行間都可以感受的到的。
有人這么認為:“就像頤和園中的大戲臺,舞臺上表演著粉墨人生,場下觀眾連聲叫好,然而戲劇終有散場的時候,戲子們卸去濃妝,觀眾們收拾情感,然后彼此都去過真實的生活。”
也許這本書教給我最多的,大概是如何與自己的父母相處吧。
怎么寫傅雷家書的讀后感篇8
每每生活失意、彷徨之時,總是不自覺地讀它。在我看來,家書是所有文體中最簡單的,我喜歡簡單,所以我喜歡家書,因為簡單本身就是一種魅力。
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的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后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其聲殷殷、其意綿綿、其情拳拳。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進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
父親對孩子的深愛作為人類的公理,如同太陽的光輝溫暖著其間的每一個人。傅雷對傅聰的愛自是如此,這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的、無私的,它蕩滌了世間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舐犢情深。“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是多么真摯的人間深情呀。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而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交流基礎上的一種隱沒,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在他骨子里就滲透著這種獨特的個性,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成就一份“清高”的父愛!
于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沒了世事鉆營的技巧,有的是對人生,對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做父親的以其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般的昭示卻不是那種藝術的“展示”,卻是結合了百般勇氣和無私的愛。
有一句話我一直記著,那就是:“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個世界。
怎么寫傅雷家書的讀后感篇9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的盡的一項神圣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么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里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卻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怎么寫傅雷家書的讀后感篇10
那位父親——雖外表嚴肅認真,但內心卻是充盈著對兒女深深的舔犢之情。
那一封封家書,寄予了一個父親對兒子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殷殷期盼。
那位父親,就是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傅雷。傅雷是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那些家書,就是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后,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悉心指導留下的親子教育的典范篇章。
這些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做一個真人。
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
拳拳愛子之心,溢于言表。
如果傅雷的兒子是一個順心,聽話的孩子,看了父親寄來的一封封裝滿深深愛意的家書,會吸引父親所說的學習方法和做人要求,奮發向上,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如果傅雷兒子原本是一個調皮愛玩的孩子,即使他是不愛學習的,甚至是討厭學習的,但是看著父親煞費苦心寄來的一張又一張的家書,載滿一位父親對兒女的期盼,可以想象當時父親寫這一封封信時的表情,即使是一顆冰冷的心,也會被自己父親為自己做的事情而心生感動,并開始學習,為自己,更為了父親對自己的一片片神醫,自己只能用自己的學業,事業回報父親,回報父親為自己做的點點滴滴。
這些家書,這位父親,為兒女的以后,一直在努力,一直在繼續。
新的世紀,我們為何對傅雷家書愛心依舊?只緣——家書載滿了感人肺腑的親情,蘊含著作者極高的藝術修養。樹人育人立人,《傅雷家書》為我們樹立了高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