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散文心得500字
頭一次讀女作家的散文,帶給我的感覺真是煥然一新。男作家的散文可直抒胸臆,而張曉風的散文卻如流水般溫柔,她將愛情,親情,友情,熟練地展于筆下。
她的散文意蘊深厚,事事洞明,如廣闊人生,淡有淡味,濃有濃情,懷舊的固然動人溫情,探新的也能發人深思,沒有那另行的憂郁輕飄的文風,她的散文敘述自然,沖淡寧靜,文辭如水,一筆如舟,引領讀者步步進入一條條美麗的水流,她的散文,句法富有彈性,語言富有聲色。她的文章想象豐富與,所以說,讀她的散文不會覺得無趣。
在其中,有幾篇令我印象深刻:如《母親的羽衣》中,開頭是一個溫馨而富有情趣的畫面:在女兒睡覺前,她摟著母親的脖子問:“媽媽,你是不是仙女變的?”世界上每一位母親,都是仙女。她們是為何藏起羽衣,從仙女隱忍到母親的呢?因為愛。因為愛,她不忍心飛走了。張曉風又從女兒的話中得到了意義,又從回憶得到了悲苦。是的,作為一個母親,怎能披著羽衣返回天界呢?
如《愁鄉石》,作者與朋友來到日本的“鵝庫瑪”,這個島嶼上有一個叫做“中國海”的海。“中國海”引起了張曉風的思鄉之情,作者借在“中國海”拾到的幾顆“愁鄉石”來抒發作者在“中國海”上遙望中國說不清的咸澀。“中國海”的沙灘上有許多彩色的貝殼,但張曉風無法讓悲激的心情去適應一地的色彩。作者還在文章結尾寫道:雖望鄉亦情卻矣,是日徘徊低吟,黯然久之。
讀散文心得500字篇2
讀過許多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其中,最令我陶醉而沉迷的,便是這《荷塘月色》了。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我的眼前立時就有了這樣一幅畫面:這月下的荷塘靜如隔世,風輕花香,吸引著詩人的光顧,同樣也吸引著我的目光。細細觀來,寬闊的荷塘中亭亭玉立著些沉睡的荷花、荷葉,我仿佛看到,月光柔和地鋪在花上、葉上,哪怕是最中央的花蕊,月光也慷慨地灑下她的憐愛,整個荷塘好似籠罩著輕紗,在夢中沉睡。空氣中,淡淡的花香,夾雜著薄薄的霧氣,真是個人間仙境啊!
“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也更見風致了,月光如流水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上……”花兒受葉兒滋養,葉兒被流水洗滌,一切的生命源于這水,這脈脈的水,這清澈的水,這細密密的水,而水卻被荷葉朦朦朧朧地蓋住了,使葉子更清更晶了。
伴著這清香的荷塘,我深深地體會到作者觀察的細致入微,對美的向往,對寧靜平淡生活的憧憬和對家鄉那種江南水鄉的無限回憶與懷戀。朱自清以他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樹立了“白話美文的模范”。
讀散文心得500字篇3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自先秦以來,在散文史上有突出貢獻的詩人以及他們的代表篇,將中國的散文史理出了脈絡,總體能夠一目了然。
散文有著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傳統,散文的開始,始于文字記事。春秋時期的散文代表作應為孔子依魯史而修訂的《春秋》,以及孔門子弟們編纂的《論語》等,此時的散文仍有說教的文字,不過大多為先賢們的教誨之言。此時文字也極富文采。
漢朝時期,司馬遷的《史記》被后世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雖為史學巨著,但是《史記》的文學價值也不可小覷。《史記》繼承了《離騷》的傳統,與先秦以及后世皆不相同,于是,便成為這本書的獨有特色。書中可看出作者的思想信念本來來自于孔子以及老子,但是其中作者又產生了疑問,理論與實際相差很大,使作者憤憤不平不得其解,致使他的文章也頗具雜文色彩。
唐朝開元末期,產生了一批憂世詩人,張九齡為其中一個代表人物,詩人為人老實醇厚,在自己身遭貶竄之時,仍寫一些牢騷之言,對當時的政治朝政等都發出憂心。
散文發展至清代,在當時君王的思想統治之下,便產生了桐城派的文學,為盛世之文,清末,由于時代巨變,桐城之文開始日漸衰息,經過曾國藩姚崇等人的推崇,卻又有了復興之勢。此時的文章大多為救世之文,康有為的文章大多反映了他的君主立憲思想,他反對革命,推崇英國式的君主立憲,與他相對的革命派人士卻期望建立真正的共和制國家,他們的文章也大多體現這類思想。
讀散文心得500字篇4
以前讀散文感覺都是比較膚淺的小故事,只有看見有意思感興趣的才會仔細品味一番,所以不常讀散文。而張曉風的散文卻顯得截然不同。
讀張曉風的散文會讓我身不由己,有一種幸福而無以言表的感覺。她的散文語言深奧,卻優美如畫,細細賞讀會有身臨其境之感。生動的內容,樸實的語言,深刻的道理,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不需要燦爛的背景,依然扣人心弦般地帶我們走進故事中,讓我刻骨銘心,久久難忘。
我最喜歡張曉風散文《春俎》里的《山月》這篇文章。這是一篇描寫并贊美山月的文章,雖然短小,但是精煉,所謂“濃縮才是精華”。認真品味、細細品讀后就能夠了解其揭示的深層含義,她用很簡單的詞句把山月的美藏在一字一句之中,一直圍繞著“山月”二字,把山月那種寂寞、偉大、平凡、無情、孤傲的美描寫得淋漓盡致,仿佛自己是山月一般冷漠卻又很偉大。
在我們眼里,看似平凡,看似渺小的事物,在她的筆下卻能栩栩如生,讓我們學會放低眼界,觀察事物,學會用放大鏡看待事物,學會用筆寫出精彩文章。
張曉風的每篇散文我都很喜歡,讀后的感覺就是意猶未盡。我學會了很多寫作方法和技巧,我還從中收集了很多好的句子和詞語,相信會讓我的文章更生動有趣。
用心讀張曉風的書,會讓人了解到這世上不同人與不同物不同方面的心態,以及天地人合的真諦!其實寫作并不難,難的是要我筆寫我心!張曉風就是這樣!
讀散文心得500字篇5
今天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第二十章最后的名將——藍玉。主要寫了朱元璋不放心北元,明洪武十三年和十四年向北元發起兩次遠征,都取得了勝利,但并未對北元形成致命的打擊,不斷騷擾明朝的邊境。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又一次下令遠征,藍玉在歷次正沙漠的行動中只是擔任了幾次配角。藍玉是安徽遠定人,是常遇春的內弟。藍玉是一個要強的人,他從不會承認比任何人差。這次遠征無疑給藍玉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機會,朱元璋同意了藍玉的請求,給了他右副將軍的位置,主帥自然是馮勝。藍玉來遼東擊破了慶州的重兵把守,納哈出率二十萬隊伍投降明軍。洪武二十一年,藍玉帶兵遠征北元,脫古思帖木兒丟下隊伍逃走,元軍投降,北元滅亡。
好詞:明目張膽、朝思暮想、百般無奈、無處不在、瓦解、震懾、洋洋得意、猙獰、兇神惡煞、不共戴天。
我欣賞的句子有:“其實他采取這一政策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本來在大都當皇帝的父親被逼得搬了家,親戚都被拉去吃牢飯,此仇實在不共戴天。”“這些明軍士兵用惡狼般的眼神看著他,臉上露出欣喜的表情,還大聲呼喊,很快,更多的明軍士兵圍攏了來他們一看珍稀動物似的眼神注視著他。他很榮幸的成為第一個俘虜。”
實現理想之后的藍玉任意妄為,讓朱元璋再次揮動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