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飄》
讀書心得《飄》篇1
暑假看了一本叫《飄》的書,原作者是美國的瑪格麗特。米切爾,而重寫的作者是林喜德。《亂世佳人》改編自《飄》。
主要寫的是佐治亞種植園主社交圈里的美女斯嘉麗,聽說她最愛的魏西麗要嫁給媚蘭。她決定第二天帶魏西麗回去,和他一起私奔。她沒想到計劃會失敗,于是賭氣嫁給了梅蘭妮的哥哥查理,但她不愛他。婚后一周,查理參軍,不到兩個月就在部隊犧牲了。1864年,亞特蘭大被北方軍包圍。在投機商瑞德的幫助下,思嘉和剛生完孩子的媚蘭一起逃回了老家。但是我的家鄉被洗劫一空,農村荒蕪,母親去世,父親瘋了。為了得到300美元,她不惜勾引姐姐的未婚夫甘富蘭,并嫁給他。后來斯佳麗被搶了槍,KKK想為她報仇。北方軍派兵鎮壓。幸運的是,他們逃脫了,但甘福蘭被殺了。斯佳麗第二次成為寡婦,瑞德來向她求婚。斯佳麗婚后還記得阿什莉。她的三次婚姻都不是真實的。她用愛情和婚姻做交易。后來她意識到魏西麗軟弱無力,無法適應時代的巨大變化,卻聲稱和她相似的巴里德才值得愛。當她明白這個道理時,瑞德已經離開了她。斯佳麗決心無論如何都要把瑞特找回來,因為她才28歲,還年輕漂亮。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斯佳麗是個勇敢的女孩。當她看到自己的家被摧毀時,她下定了決心,不屈不撓。看到親人離開,她擦干眼淚,努力工作。她有多勇敢,我們應該向她不屈不撓的精神學習。
讀書心得《飄》篇2
嬌美的容顏在炮火聲中衰老,歲月的痕跡拂過她的鬢角,犁過她的眼角。原本她也有過明艷的青春,只不過家庭的變故和戰爭使她不得不擔上生命里全部的重擔。19—29歲,10年里的蛻變成就一位亂世佳人。她叫斯嘉麗。當父親癡呆,當塔拉莊園被毀,當十口人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時,她站了出來,在苦難中撐起了那個幾近支離破碎的家。猶記她在夕陽殘照的莊園中高舉胡蘿卜向天發誓:“我一定要讓我的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時的勇氣與堅定的眉眼;猶記她為了生計將自己的青春裹挾這利益嫁給瑞德的時候;而想到現在的我們,當樸實的勞動者用自己的汗水日夜澆灌著城市之花時,當他們在自己生命的錦緞里,裁剪下最美好的歲月,然后親手逢成城市最華美的外衣時,當他們用沉默詮釋著樸實的時候,我們曾感恩過他們,感恩過現在的生活嗎?相反,我們給予的卻是不盡的鄙夷或是冰冷的眼神;當父母用奔流的青春做籌碼,來換取我們的幸福生活時,當他們在歲月的打磨中,悄悄的將面容褶皺;當那些素色花朵點染著青絲,最后凝成一層籠罩的秋霜時;當那沉重的嘆息包裹著無限期待與失望化成恨鐵不成鋼的打罵時,疼得難道僅僅是我們的身嗎?我們懷著對世界的抱怨行色匆匆走在生活中,我們怪世界紛繁蕪
雖然斯嘉麗的生活被名利所充斥,仍積極尋找心靈的庇護所。在那亂世中方可苦中作樂,指針迅速撥轉到20__,在成長的路上,我們也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于是我看見曼妙的景。風景是窗外流動的畫,夕陽西下時,萬物有的不僅是靜謐,更添了幾分浪漫。琉璃易碎,而景仍然亮在窗外。光陰流轉,優雅永恒,一窗靜地滿芬芳;歲月變遷,現世安穩,世事滄桑越千年。在感恩中成長,每日戴著一副感恩的眼鏡,我們會發現和平與安寧本成一家,世界本是洗凈鉛華,美好如初。
斯嘉麗是亂世中孕育的佳人,某種程度上,她是不幸的,但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沒有被淹沒的愛情,沒有被戰爭與死亡的陰影籠罩,也沒有用青春與命運賭博。我們在和平的時代享受著人間煙火,品人情冷暖。我們最缺乏的就是學會在感恩中成長,當覺得世事坎坷的時候就想想斯嘉麗吧。——學會在感恩中成長,便會觸摸到另一個美妙的世界。
讀書心得《飄》篇3
終于迎來了期盼已久的長假。放假的第一天,我便再一次捧起了我最喜愛的那部小說——《飄》。
記得上一次讀《飄》,應該是一年以前的事了。那時,我偶然地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一篇關于《飄》的文章,內容不記得了,但讀后卻記住了“飄”這個好聽了名字。于是很快,我就到書店把它買了回來。懷著一股好奇,在幾天的時間里一口氣將它看完了。我想,這應該是我所讀過的最能吸引我的一書了吧。
《飄》是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遺世之作,自問世以來,便靡全球,并且暢銷全球,而主人公斯佳麗與瑞特·巴特勒在美國南北戰爭及重建的背景下展開的愛情故事也成為歷久不衰的愛情經典。
當我第一次讀的時候,我深深地被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所吸引著,而這一次,更能吸引我的,則是小說中作者所塑造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勇敢無畏、為生存用盡手段的斯佳麗;英俊優雅頗具紳士風度的韋爾克斯·阿希禮;善解人意的玫蘭妮;投機倒賣,發“國難財”卻又機智幽默不乏紳士風度的巴特勒……這些個性鮮明的平凡小人物身上,都散發出一種獨特氣息與魅力,吸引著我。
而在這些人物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是斯佳麗。
這位從小深受南方文化傳統熏陶而血液里卻流淌著叛逆因子的女子,在戰爭前一心只想著如何憑借自己的美貌吸引全縣所有青年才俊特別是阿希禮的目光,而戰后,為了生存,為了她所視為生命的土地,她用她那稚嫩的肩膀承擔起了一切,包括養活她情人和她情敵在內的一大家人。
為了生存,她開槍打死了闖入塔拉莊園企圖搶劫的北佬軍官;為了保住塔拉莊園,她可不擇手段,搶走自己親妹妹的未婚夫;為了三百美元,她也可以下嫁給“流氓”巴特勒……
在她以前所熟悉和生存的世界被戰爭徹底顛覆后,她并沒有因此而倒下,而勇敢地站了出來,“以自己的豪俠氣概去征服世界”。
盡管斯佳麗的手段卑劣,愛錢如命,但這一切都只是生存,為了挑起整個奧哈拉家族的重擔,盡管她有時會怨天尤人,垂頭喪氣,但她卻永遠不會喪失對生活的勇氣與希望,無論處境多么艱難,她都不會放棄。
“After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
說得真好!畢竟,明天是新的一天了,這是故事結尾斯佳麗面對深愛自己的巴特勒最終離去時說的一句話。“明天,我一定有辦法留住他!”看,這就是斯佳麗的信心與勇氣,無論怎樣,永不言棄。如同梁靜茹在《勇氣》中所唱的那樣:“我是宇宙無數超級勇氣美少女。”這,就是斯佳麗的豪俠本色,無所畏懼,一往無前。
《飄》所帶給我的,是一種信心,更是一種勇氣。很多時候,我們都是一個人在戰斗,就像斯佳麗那樣需要獨力去撐起塔拉莊園。但《飄》讓我懂得,即使一個人,只有你的勇氣還在,就一定能夠走出困境,只要你的信心不垮,就必定會到達理想的彼岸。
讀《飄》,讓我懂得。
讀書心得《飄》篇4
我喜歡中國經典讀物——《》,這本讀物不論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都讓我受益匪淺。它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三字經》是中國傳統的兒童經典讀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什么是美丑,什么是對錯,什么是仁、義、禮、智、信;讓我知道了許多人生哲理,知道了應該珍惜時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字經》中“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講的是西漢人路溫舒用蒲草編成席子用來抄書;公孫弘自己制作竹簡用來抄書。他們的生活很清貧沒錢買書,但是卻知道勤奮自勉、刻苦學習。“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講的是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打瞌睡,把頭發吊在房梁上;戰國時的蘇秦讀書困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他們雖然沒有父母、老師的督促、教訓卻能自覺的刻苦讀書。
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后,我覺得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學習條件非常優越,能夠學習更多的知識,但是我們還不好好學習,整天就知道玩電腦,一想到什么事情就等明天,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明天呢?想想古人,他們雖然條件艱苦,但是仍然堅持學習,和我們相比,我們難道不慚愧嗎?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勝它,并持之以恒,不斷的超越自己,我們要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報效祖國。讓《三字經》在學習上,不斷地鞭策自己,讓我們離成功更進一步!
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屹立于世界之巔,其中以少數兒啟蒙讀物《三字經》最為典型。我也覺得這本書很好,這本書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來環境的熏染,差距越來越大。“茍不教,性乃遷。教不嚴,師之惰……”如果不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也會受到遷移,而學習的根本辦法,就是專一。教育就是挖掘他們本性的善良,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
對于學習,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三字經》中的每一句,都有著一些道理在其中,雖只有短短的三句話,但讓我受益匪淺。
記得,我看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古時候,一個孩子,被稱為“南方才子”,他就是唐伯虎。他從小擅長畫畫。一次,他被別人叫去幫忙作畫,還得到了獎勵。回家后,他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并自稱在這很有名氣,畫畫得不錯。媽媽聽后,沒有回答。過了幾天,媽媽要他去附近的一位老師家中學畫,唐伯虎就去了。
唐伯虎跟著老師認認真真地學,不知不覺就已經學了一年多了,老師說他進步很大,可以回家了,并準備了飯菜送他,飯前,他看見窗外的風景很美,學了一年多了,還沒發現這處美景,準備把腦袋探出窗外仔細看看時,“呯”地一聲,撞到了玻璃,窗戶明明是開著的啊?怎么……唐伯虎用手一碰,才恍然大悟,哦!原來這是老師畫的畫啊!真是栩栩如生!我離這個境界還遠著呢!老師來了,他就要求還學幾年,當然老師就同意了。轉眼間又學了4年多,畫藝比以前好了許多,這4年中,他十分刻苦,果然畫技有了很大的長進。
這個故事告訴我了許多道理,茍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在這個故事中體現的很好,學習是自已的事,在學習中一定要認真刻苦,比如:有兩個孩子,從小一樣,但有一個孩子十分刻苦,做事很認真,而另一個很懶惰,遇到困難就怕了,最終誰會成功,一看就知道。小時候,不分高低,而每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努力后,就會有明顯的差距。努力,勤奮……就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如果以前沒做到,那么,從現在開始,改掉壞習慣,做到《三字經》中的每一條。《三字經》,簡簡單單地三個字,句中卻蘊含著大道理,每一句都給我們不同的啟發,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們努力做到每一條,加油!
讀書心得《飄》篇5
有沒有一種感覺,你讀完一本書,會覺得這就是你從小到大一直在幻想的一個場景,然后就在書中真實出現了。
思嘉喜歡艾希禮的英俊和儒雅,雖然歷經幾次婚姻,家境的變遷和戰爭過后社會的動蕩卻一直沒有改變,直到最后她才發現,原來艾希禮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生活的弱者,而瑞德才是最懂自己,最適合自己的。
思嘉很勇敢,她可以直截了當的要求艾希禮和自己私奔,她又很偏激,固執,在被艾希禮拒絕之后閃電般的勾引了艾希禮的小舅子并結婚作為報復,萬幸這廝命短,戰爭還沒開始就死在了訓練營里。她是生活的強者,視世俗觀念為無物,為了保住父親留下的農場不惜勾引自私的妹妹的未婚夫。戰后各種物資緊缺,她看準機會毅然大做木材生意,不管別人說三道四。無論面對何種困難,仿佛她都有解決的辦法,無論是愛情,生活,家庭,還是戰爭,她從未低頭。
這個人物是我最喜歡的,瑞德。瑞德骨子里是一個驕傲到不屑于與任何人為伍的家伙。在戰前南方的聚會上,他可以刺耳的說出,南方必敗,當別人欲要反駁的時候,他會諷刺的說北方有兵工廠,我們有什么,玉米和棉花?他可以在一圈人大唱贊歌的時候直言自己的觀點,這其實是泡糞。他從無意中在角落看到思嘉大膽的要求艾希禮和自己私奔起就被思嘉深深的吸引,癡情一片。因為他知道,思嘉和他一樣叛逆。他仿佛游戲人間,又絲毫不見落魄,他始終是生活的強者和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戰爭開始后,他成了巴特勒船長,穿梭于被北方軍隊封鎖的海域,名利雙收,成了南方眾人崇拜的對象,而他對這些絲毫不感興趣,我行我素,毅然不留情面的抨擊南方,終于又被別人厭惡。他的癡情讓人感動,可以在思嘉想參加舞會卻礙于自己寡婦的身份不能參加時豪擲巨款使思嘉成為被邀女性的第一名,大大滿足了她的虛榮心。他也是一個有擔當的漢子,可以在南方必敗無疑的局勢下投軍。他勇敢,在軍營當中搶奪馬匹,拉著思嘉和媚蘭穿過戰域。他對女兒的呵護,更是讓人感動萬分。可以為了女兒的未來,不惜改掉自己的臭脾氣,努力和周遭的人打成一片,不說別人不想聽的話,可以想到,這對于生性驕傲,以戳穿別人愚蠢為樂的瑞德來說是多大的犧牲。也許正是因為他太愛自己的女兒了,才會在女兒死后像變了個人,并最終選擇了離開讓自己傷透了心的思嘉。
讀書心得《飄》篇6
媚蘭走了(淚水迷糊了我的雙眼),思嘉才意識到自己有多愛她。因為媚蘭給了她最忠誠的友情,最無私和寶貴的親情,最廣闊的愛和信任,至死不渝,和母愛一樣包容偉大。不管世事如何變化,不管外人怎樣鄙夷不屑,更加不管她是不是傷害了自己,媚蘭始終用她小小的肩膀和大大的愛心為她撐起一整片天空。媚蘭這樣的人是真正的稀世珍寶,她對別人好,也只看得到別人對她的好。
可是,瑞德也走了。曾經那么愛她的瑞德這么堅決地離開了。就因為她沒有早早意識到她有多愛他,就因為她沒有及時向他表達她的愛,就因為她沒有好好珍惜他的愛,她可能將永遠失去他了。這不是他的錯,大概也不是她的。她就是個任性固執膽大妄為的孩子。瑞德知道的,可是他真的累了,他再不是她堅強的后盾和穩固的堡壘。
當她終于意識到她有多愛他們,又不得不面對失去他們的現實,她的心都要碎了。可她是打不垮挫不敗的超級英雄,她永遠知道往后的路該如何去走。
這部我一度看不下去的書到最后竟然叫我熱淚盈眶,在這一本書里,我看到了思嘉的成長和轉變,曾經的她貪慕虛榮,任性自私,并不太懂愛。因為戰爭因為饑餓,她對金錢的欲望蓋過了許多重要的東西。到最后她將失去那些最可寶貴的感情最可寶貴的人時,她才后知后覺。
她從來都不理解她愛過的兩個男人,所以她失去了他們。現在她依稀覺得,如果她過去了解希禮,她決不會愛上他;而如果她過去了解瑞德,她決不會失去他。她孤苦伶仃地想,在這世界上,自己有沒有真正了解過什么人。
讀書心得《飄》篇7
《飄》,是我最喜愛的書。喜歡斯佳麗的勇敢堅強,喜歡瑞特的機智果斷,喜歡玫蘭妮的外柔內剛。
對于斯佳麗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是討厭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
對于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著,佩服她能在那種環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顧社會上的言論而開創自己的事業。
我覺得斯佳麗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著,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在拼命讓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斯佳麗是個矛盾體,可又有誰不是矛盾體呢?
整部書中,我最為喜歡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執著,他能那么深地愛著斯佳麗十幾年不變。他說過,再永恒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是被斯佳麗愚蠢的固執磨光的。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再也回不來了。他說過,他從來沒有那個耐心把剪碎的褲子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條了。
瑞特是個復雜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卻仍和舊時代格格不入,他有銳利的眼睛,可以在亂世找到自己的處身之道,他對國家有熱情,即使他明知必敗無疑,卻仍在最后關頭入了軍。他愛斯佳麗,但他更了解斯佳麗,所以他從不說,只是通過行動表達,而斯佳麗卻從來不想去了解他。最后,他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再去嘗試,他累了。
《飄》絕對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書,文字優美,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雖然其中由于作者的主觀因素,對于美國南北戰爭的評價并不客觀和全面,但以文學角度來說,這絕對是一部絕世佳作,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