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讀后感600字
當年我的眼睛還很明亮,當年我還很有想象力,那年我還有夢想,躺在竹床上仰望星河,對于那漆黑而又神秘的空間充滿好奇,然后一遍一遍做著太空夢,可惜所有的夢都在稍微長大一些幻滅了,此生,這些夢應該只能是夢了。感謝卡隆,圓了我的太空夢。那么真實的場景,蔚藍色的星球近在眼前,日出日落,夢幻的極光,仿佛真的置身那個空間,那瞬間,我不是我,不是坐在電影院紅色的座位上觀看電影,而是置身太空,身著宇航服,夢中的那個我。
微博上很多同學吐槽,說上當受騙了,只有兩個演員,神神叨叨地不知所云。我倒是無力吐槽他們了,難道要在太空上整出一部《紅樓夢》構筑一座大觀園嘛,在拉上此玉彼玉我們一起來歡快得談戀愛么,讓你的眼淚澆灌我然后我為你癡為你顛么,這是一個孤獨的故事,在那個孤獨的空間,感受的應該是瑞恩的一呼一吸,感受的是在碎片陣里的驚險。沒有體會過孤獨,沒有感受過寂寞的人,怎么能耐得住一分一秒的寂靜。
關于演員的表演,喬治·克魯尼的時間太短,而且全程隔著玻璃罩,我當時是想盯著他眼神,可惜我英文水平差,還得兼顧字幕,所以沒什么感覺。桑德拉·布洛克的表演非常棒,眼神,呼吸,甚至每一絲肌肉的顫動都那么真實,流露出的驚慌、絕望也能讓人感同身受,但我著實不喜歡她自殺的那段,可能編劇是為了體現她也有人性的弱點,但我覺得,這不是浪費了大帥哥的犧牲么......總的來說桑德拉的表演非常非常好,畢竟在80%只有她一個人的鏡頭里,她的表演沒有把我踢回地球。
有些只能是夢,更多的時候,我還是喜歡腳能踩在地上,抬頭能看見太陽,然后我想說,有重力的感覺真爽。
地心引力讀后感600字(篇2)
在電影還未上映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期待外太空題材的電影《地心引力》了,因為它是一部屬于展現外太空深幻莫測面貌的電影,當然還吸引我的是阿方索·卡隆導演這部電影,而這位導演之前執導的所有電影里給我最深印象的是《人類之子》,因為整部影片運用大量的長鏡頭加上紀實風格的拍攝手法給我很大的感觸。
當電影《地心引力》畫面一開始阿方索·卡隆就運用了超長鏡頭加上唯美畫面的拍攝手法來描繪外太空,雖然場景幾乎都是由CG動畫和特效所組成的,但是它卻真實的還原了外太空的面貌。浩瀚的宇宙、蔚藍深邃的地球無不時刻的體現著外太空浩渺無垠的美麗。
故事情節里講述的美國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在太空站外面測試修復哈勃望遠鏡的工作時,意想不到的事故發生了,俄羅斯的衛星爆炸碎片襲擊了他們的外太空站,導致了太空站內部的所有宇航人員罹難……也讓在太空站外的女主人公在宇航服里在缺氧的情況下而面對生存下去的勇氣也沒有了,幸虧在男主人公的幫助下提起了勇氣重新面對要活下去的挑戰。而之后發生的困境也接連讓女主人公處于不想活下去的念頭。但每當覺得活不下去時總有一個信念讓自己能夠脫出困境而實現從等待救贖到自我救贖的過程。
這部電影的最可喜之處就是我們中國的天空一號和神舟一號也在里面被真實還原了,雖然故事的情節是虛構的,但里面的很多中國元素都處處體現中國航天技術在世界上的地位。
也許會有不少人認為這篇文章不像是電影觀后感,這也牽扯到這部電影剛上映,我也不能做什么劇透,它的宗旨就是無論你面對怎樣的困境,都要有勇氣活下去,因為活著就是希望,千萬不要被眼前的困難嚇到,保持信念,你的潛在能力就會被發揮出來。
最終我想說的是這部電影還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熱愛物理,熱愛科學,熱愛外太空題材的影迷們觀看。因為以往外太空題材的電影沒有這部電影來的更為真實和詳盡,電影情節里面很多細節都完美的體現了沒有地心引力的真空環境中(比如隨手抓到脫落的螺絲、橫向移動的火苗、掉落的眼淚等等),所以也可以當做是一部讓學生們學習的科普知識。
地心引力讀后感600字(篇3)
觀看《地心引力》的那一天,我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為十幾年的世事滄桑都過去了,我從不相信還有什么能比奧運會里那些運動員們更值得令人佩服。
當然,我知道我錯了,電影開映還不到那么10分鐘。當我見到太空中因衛星爆炸的碎片撞到而廢棄的太空站上僅存的兩名宇航員漂浮在太空中,一位因沒有辦法而在太空中不停的旋轉。直到后來另一位宇航員找到她一起上國際太空站時,又突然發現推進器沒有多少氣,而氧氣罐里的氧氣也所剩不多了。在這危急的時刻,他們并沒有就此放棄希望而是一起向那兒沖去的那一幕,令我震驚。
那時候,我感覺在當代生活的人大多數都缺乏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當我看到他們在那十萬火急的時刻,為了讓女宇航員瑞恩能登上廢棄的國際太空站并借力靠近中國的太空站天宮一號,男宇航員馬特放棄了生存的機會,飄向茫茫宇宙。在徹底消失前,他通過無線電鼓勵瑞恩,一定要返回地球,絕不放棄。這是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的地方,因為即使只有一絲希望我們也要把握住,不讓機會給溜走。后來,女宇航員瑞恩歷經各種困難,近乎絕望。在瀕臨死亡的時候,馬特的幻象讓她再次振作起來,最終登上了中國太空站天宮一號,并駕駛神州返回艙回到了地球。而在影片的最后,我看到瑞恩爬上了湖岸。因為不適應剛剛找回的地心引力,瑞恩踉踉蹌蹌走在泥地上,像極了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因為她克服了恐懼,克服了困難,她選擇了勇敢,選擇了戰斗,她的重回地球成就了一段傳奇,象征著人類堅強意志和高超智慧的勝利。在無邊的黑暗和深深的絕望中,瑞恩絕不放棄的精神鼓舞人心。電影告訴我們,在任何艱難困苦中堅持不懈的精神,是生命的真諦,是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芒。
因為小時候,我們總是懷著厭學的心理去學校學習,而導致心思不在學習上,成績也越來越差。這是我們的心態問題,在上初中以來,我在每天慢慢的調整我的心態,盡量事事都往好處想,而不抱著自暴自棄的心理去讀書、去學習。后來我就發現,這樣的心態不僅能讓我在學習中得到樂趣,還讓我越發的喜歡學校了,有那么一段時間,我都覺得在學校比在家里還更加的開心。我想我以前就是缺乏自信心,所以事實都不敢去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卑的心理,才發覺已經晚了。從現在起,我要培養我的自信心,想成功之路邁進,不斷的改進,相信以后的我一定會比以前更出色。
實際上,人的一生中挫折和困苦無處不在,生命因為頑強和堅韌才顯得如此美麗動人。巴爾扎克說:“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于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因此,當我們面臨挫折,我們要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永不放棄,我們就可以克服一個一個的困難,取得一個一個的勝利,我們的人生也會因此變得充實而美麗。我們一定要堅持永不言敗的精神,來創造一段屬于我們自己的人生傳奇。
地心引力讀后感600字(篇4)
我只想說:“珍惜且保護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吧。”
每當夜幕降臨我們抬起頭仰望夜空,滿天繁星,璀璨奪目,令人遐往。多少人多少次曾幻想著有一天能像宇航員一樣飛出地球,走向太空,去見一見美麗的天空,見一見繁星滿布的宇宙和更加遼闊的奇景;你會想象置身于如此美景該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那么,當你看了這部電影,你會明白的……
這是一部講述多位宇航員在外太空遇到一系列驚險遭遇,最后只一人僥幸逃生的科幻片。它所反映出的主題有兩個方面:一、人類若脫離地球是多么微小無助,想要得到長足發展,向外太空探索的腳步不能停止,對科學技術的研究長路漫漫;二、身處地球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離開地球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我們要保護地球,敬畏自然,珍惜我們唯一的生存家園。
看了三遍,每遍都能從中發現不同的觸動我的地方——比如人類探索太空的曲折;各種飛行器及空間站、衛星等先進設備儀器;外太空的寒冷、寂靜、空虛、恐怖;人類在處理太空事故的無助與羸弱;女主人公和其他宇航員們的機智,關鍵時刻的冷靜,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堅強的信念,團結的精神……
我曾多次設身處地,想象如果我處于她的那個環境會怎樣——外太空,背對著地球,眼前一片黑暗,無論你怎么使勁去看,都見不到光明;周圍安靜得可怕,只能聽到自己粗粗的喘氣聲;沒有空氣,更沒有氧氣;溫度很低,缺氧、寒冷和宇宙射線時刻威脅著人的生命;某一刻,當你一回頭,看到同伴因為被高速運行的衛星殘骸撞擊,特別是被自己同類制造的兇器,殺死在你眼前,血肉模糊,甚至只剩下一副殘骸,那個時候,你就會明白生存是一件多么可貴的事情;那個時候你就會明白地球是個多么美好的地方,美好的家!即使從來不出門的你也會認為去國外也沒什么可怕的,甚至流落荒島,成為第二個魯濱遜也不過如此,因為這些和流浪在外太空相比簡直就是在天堂!如果我在那里,我肯定會害怕。我并不想夸張什么,只是感覺很像真的。
那么我是如何選中這部影片觀看呢?首先,這和我的興趣愛好有關,我喜歡看科幻片,就像《未來警察》、《長江七號》、《終結者》系列電影、《超驗駭客》、《超體》、《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等等有關對未來設想的影片,不過大部分是以虐心的悲劇結尾的。對于幻想來說,悲劇能夠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給人們以震懾,大多是警示我們不要過分利用科技,依賴科技。其次,我認為任何人類對未來的猜想都是有可能成為現實的,這是個很嚴肅的話題:計算機自動控制的迅猛發展會不會到人類無法控制的地步? 恐龍的滅絕就是最好的見證,難道小行星真的不會撞擊地球?如果那不能避免,我們肯定不想在這之前就滅絕了吧!人類是應該考慮考慮了——是與自然為敵,妄想征服自然呢,還是尊敬自然,愛護自然呢?
如果說人類是自然的驕傲作品,那么它為什么要給我們聰明的大腦呢?難道是想讓我們自由發展嗎?不,那是在考驗我們……我們就像雛鳥身處于一個四周布滿荊棘的鳥巢,只要穿過那一層柔軟的草墊就會被荊棘“刺傷”——1940年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城市上空彌漫著淡藍色的煙霧,刺激人的呼吸道,致使樹木枯黃;1952年英國倫敦煙霧事件,前后共有一萬兩千人死亡,這是由于大量燃燒化石燃料引起的;1986年4月26日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釋放的放射性物質給方圓30公里內的生態環境和人畜安全造成嚴重傷害,至今危害不減;就近的說,我國現在的大氣情況越來越糟,主要是霧霾,已經持續了兩三年了,情況還是不見好轉,愈來愈多的城市陷入到了“你站在我面前,我卻看不到你”的困境中……
因此,只有不斷發展科技,豐滿羽翼,成長為一只雄鷹,才能飛出這一片荊棘,獲得生存。不要以為現在科技很發達,人類在自然面前仍舊是愚昧無知的。因此重視科教,重視教育才能讓人類走得更遠。由此,提升社會整體素質,提升公民素質刻不容緩。
而且環保從來就不只是政府的事情;每一位公民,每一個地球人,都要好好珍惜這片迄今為止唯一適合我們生存的土地;否則當有一天我們就要被自己所犯的錯誤掩埋的時候,即使轉身,我們也無處可逃!我沒有危言聳聽,時間會告訴所有人準確的答案!
那么回歸到影片中來,除了外太空驚險刺激的歷程,人類在茫茫宇宙中的卑微與弱小,孤獨與絕望,(也許在這樣的環境的襯托下,才能章顯出人類那一點可憐的智慧和運氣吧!畢竟我們太弱了),還有影片結尾給予我們的希望——即使身臨險境,我們也不應該絕望——我們有不斷攀登的能力,有團結堅定的精神,有自然賜予的聰明的大腦,有更加靈活的雙手。地球以前從未有過這樣的高等生物,相信我們會把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這次外太空的探險歷程告訴我們:人類要走的路還有很長,無論是在科技上,還是在思想上,想要將二者發展到更高的層次,需要我們放低心態,保持一個平常心,將危機意識普及開來,以敬畏的態度來對待大自然,對待地球。只有大家都把理論思想落實為現實和行動,才能讓人類有繁衍生息,世代興旺的機會;否則,人類將不得不面對自然的懲罰,到那時,人類就要承擔自己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希望那時候不會是人類的終點!
我們要時刻保持自信,勇敢地向前發展,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努力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尋求自身走向長遠未來的途徑。
地心引力讀后感600字(篇5)
周六的夜晚,天空中下著小雨,青島步行街不似以往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商店門前各色的霓虹燈也不免顯得有點寂寞。
拿著影票走進影院,瞬間感覺好像走進了溫室。姐姐打趣道,電影院總是冬天暖得像春天,夏天涼得像秋天。
找到座位坐好,期待著電影的開始。
浩瀚深邃的太空首先映入眼簾,兩個穿著笨重宇航服的宇航員正在一邊處理衛星故障一邊進行略顯枯燥的對話。這場無趣而漫長的對話讓我昏昏欲睡,甚至開始后悔來看這部電影。但接下來我便知道,這或許是卡隆導演的“欲揚先抑”。
就在兩個宇航員收到危險通知的下一秒鐘,大量的衛星碎片鋪天蓋地地襲來。3d電影的立體效果讓這些橫沖直撞的衛星碎片如此真實,我仿佛置身于漫天飛射的衛星碎片之中。
混亂中,在太空艙外一起處理衛星故障的瑞恩(女主角)和馬特(男主角)失去了聯系。瑞恩在快速下墜,她大口大口地穿著粗氣,我似乎也在感受著她窒息般的恐懼。借助通訊設備,瑞恩不停地呼喚著馬特,知道他出現在她的視野之中。
然而,當他們一起回到空間站時,卻看到了慘烈的一幕——他們的同伴,全部喪身于由衛星碎片引發的連鎖反應事故當中。
瑞恩和馬特無言的沉默使人覺得壓抑。在浩瀚的宇宙空間中,人類渺小得微不足道,置身其中,尤其是在面對同伴的死亡時,那又是怎樣的一種恐懼與無助。
倘若選擇活下去,馬特和瑞恩必須得靠自己的力量回到地球。所以,他們的目標鎖定在距離并不算太遠的國際空間站。
他們朝著國際空間站艱難地前行,但不幸再一次降臨。就在他們即將進入空間站時,子彈一樣的衛星碎片又一次襲來,他們也距離空間站越來越遠。而瑞恩的氧氣此時幾乎耗盡。靠一根繩子牽住對方的馬特和瑞恩,此時對彼此來說都是一種牽絆。雖然他們并不想在這無窮無盡的宇宙中失去唯一的同伴,但這樣拖延下去的結果只能是兩個人都丟掉性命。是的,得有一個人做出舍棄生命成全對方的抉擇,而這個人,就是馬特。他松開了綁在自己身上的繩子,在瑞恩無力的哀求中,馬特飄向黑暗的太空深處,慢慢地,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瑞恩,你得活著回到地球。”
你得活著回到地球,為了那些犧牲的同伴,還有,選擇讓你活下去的馬特。
瑞恩只得自己一個人同這無情的黑暗太空 做求生的抗爭。哪怕活著回到地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她也得抱著最后的希望殊死一搏。
所以接下來,我一次次地看著瑞恩在生死邊緣苦苦掙扎,就像被人捏在指尖的一只小螞蟻。生死,不過在這人的一念之間。
我依然清楚地記得瑞恩滿懷希望地為回到地球的最后沖刺做準備時,卻絕望地發現推動器沒有燃料。她通過調頻聽到了來自地球的聲音,那是老人歡愉的笑聲、嬰兒的啼哭聲,還有陣陣狗吠聲。那是一個溫馨的小家所擁有的聲音吧,而瑞恩此時卻在寒冷的太空中掙扎在死亡邊緣。瑞恩一聲聲地學著狗叫,那一聲聲都在滴著絕望的血。她想起了死去的女兒。同伴死去的時候她沒有哭泣,然而經歷九死一生并以為自己可以活著回去結果卻仍然逃離不了死神的魔爪時,求生的信念,便在一瞬間化為灰燼飄散。我看到,一滴眼淚,緩緩地向我飄來,停在我觸手可及的上方。
瑞恩絕望地關掉了推動器的氧氣開關,然后閉上眼睛,靜靜地等待著死亡。然而,就在這時,馬特卻敲響了推動器的窗子。
我聽到了影院里觀眾的騷動,是的,每個人都因馬特的出現而期待著新的轉機。
馬特告訴瑞恩,即使沒有燃料,也可以使用著陸的方法回到地球。
——瑞恩從夢里醒來,窒息讓她無法繼續睡下去。身邊并沒有馬特,但馬特已經來過。
瑞恩振作起來,她打開氧氣開關,心底重新燃起了活下去的火焰。
做好一切準備后,瑞恩朝著地球啟程。
穿越大氣層的時候,瑞恩仿佛掉進了煉獄。但這畢竟意味著,她即將回到地球這片故土。
她掉進了海里,這是專屬于地球的海洋!然而笨重的宇航服使她不停地下沉。瑞恩果斷地脫掉宇航服,朝著海面劃動。
是的,這是地球新鮮的空氣,這是冰冷的海水,這是 明媚的陽光,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地球的美景。
瑞恩艱難地站起來,踩在厚實的沙灘上,像嬰兒般,踉踉蹌蹌地,向前邁著真實的每一步。電影的結局,就這樣定格在瑞恩邁步的笨拙身影中。
“在我看來,這事只會有兩個結局。要么我帶著故事返回地球,要么我在接下來的10分鐘里被燒成灰燼。不管是哪個結局,經準備好了。”瑞恩的這段臺詞讓我熱血沸騰。我想瑞恩這輩子也不會遇到任何可以讓她害怕的事情了。因為這段經歷遠比死亡更折磨,求生的意志如燭火般在無窮無盡的宇宙中微弱地閃爍,誰也說不準它會不會在下一秒熄滅。然而,放棄的結果只有死路一條,不拼到最后你怎么知道自己一定會輸呢?對手再強大,你輸的幾率也不可能為零。所以,為什么要放棄呢?就像瑞恩一樣,就算以為自己下一秒會死掉,也要拼盡全力去賭一把,因為,nothing is im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