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地心引力讀后感600字
《地心引力》是一部美國的科普片,前幾天還剛獲得了奧斯卡七項大獎呢!這片子深受我們的喜愛,片子講述了女宇航員瑞恩·斯通博士和她的同事們在太空執行任務時遇到了重重困難,但都化險為夷,最后終于回到地球母親懷抱的故事。
當我看到他們在修理哈勃望遠鏡時,遭到飛來的碎片的襲擊,被迫漂浮在了太空中。瑞恩打著轉兒飄走了。情況危急,她顯得有些急躁。就在這時,她的同事馬特告訴她,不要慌,用太陽和地球作參照物,小口吸氧氣,小口呼。馬特不一會兒成功救了瑞恩。我覺得馬特很講情義,有些人會覺得自己活命還來不及呢,去救什么人啊!
后來因他們的聯盟號被碎片擊中損壞了,只好到國際空間站去。但沒想到那的飛船也不好,在修理時,他們又一次被碎片攻擊。本來他們連著繩子的,后來繩子斷了。馬特飄向了遠處,他不但沒有害怕,還鼓勵瑞恩勇敢地活下去。瑞恩要去救他,他拒絕了。為了讓瑞恩活下去,馬特選擇了自我犧牲。這時候,我的眼眶紅了,眼淚娃娃已經在我的眼眶里打轉兒了。
當她到了我們中國空間站,想用天宮一號回去時,又遇到了困難。天宮一號上全是中文,她看不懂中文。但她并沒有驚慌,仍然鎮定自若。瑞恩回想著以前他們的聯盟號是怎樣駕駛的,膽戰心驚的啟動了"神舟"飛船。就在這時,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認為她已脫離危險了。然而,并沒有。在大氣層時,非常熱,達到了200多度。沒多久,所有的東西都會化為灰燼,但飛船是耐高溫的,所以在飛船周圍只是一層熊熊火焰,猶如一個大火球。但瑞恩不怕,因為她知道只要堅持下去,再過一會兒就可以著陸,回到大地的懷抱。正是她的這種自我鼓勵,使她堅持了下來,我們也要有這種堅強的意志。
當然,她成功回到大地的懷抱,溫暖的家。她就是《地心引力》中的不怕畏懼,堅持不懈,遇事冷靜、意志堅強的女主角——瑞恩斯通。
讀地心引力讀后感600字【篇2】
講完超重與失重,學生推薦給我一部叫地心引力的好萊塢大片全是宇宙科幻再加災難還有勵志片。
電影里面講述一個美國女宇航員從美國的航天飛機到俄羅斯的國際空間站再到中國的天宮一號,最后駕駛神舟宇宙飛船回到地球的過程,我第一個感受是這個女的太倒霉了去哪兒哪里的東西都壞,第二感覺是我們的中國制造又一次拯救了美國人,就像里的一樣。故事簡單技術一流。全程3d,視覺效果逼真,女演員那幾滴眼淚真實是球形,然后一扭頭由于慣性飛出去了。整部影片只有兩個人,男演員還只出現前半部,后半部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女演員,不過男演員死的時候,那個場景不科學,有人說是被導演弄死的,他完全可以把自身的推進裝置(已經沒有燃料)使勁向前拋出去,根據牛頓第三定律,他就會朝相反的方向飛回空間站的位置了,不用死了。還有那些美國宇航員如果沒穿防護服死在太空里,樣子不應該和地球上的遺體一樣,他們生前體內是有壓強的,而太空接近真空,所以,他們的器官或許使皮膚應該有破裂或噴血,血管應該裂開,我在影片里沒看到,可能導演覺得太血腥沒拍?還有電影里還有些技術細節問題不符合物理規律,我們中國的空間站和美國人的俄羅斯的軌道不在同一個平面上,是不會相遇的,這又不是地球的同步衛星,導演的物理學知識不過關。那個美國人憑啥說我們的神舟號和他們的聯盟號很像,就差沒說我們山寨他們的了。原理都一樣又沒有技術專利,何談山寨?他們覺得自己什么東西都先進看不起我們中國人的技術水平,我看著非常不舒服!最后還是我們中國的神舟號飛船救了女主角,實踐證明我們的飛船質量最可靠!
從人文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很勵志,在太空那么孤寂的環境,處處都絕望的故障,女主角強烈的求生欲望,堅強的信念閃閃發光,一次又一次的感動我,只有自己可以救贖自己。男演員為了不拖累同伴,決然剪開繩子把生的希望留給了隊友,他說如果他不松開,兩個人就要一起死,他對她說,你要活下去!我想到了泰坦尼克號,男主角也是這么和女主角說的。外國電影里的男人思維好像都這樣。當女主角回到了地球,蹣跚踉蹌的站起來走得越來越遠,望向天空,我感覺這是導演在給我們啟示,珍惜地球——我們的母親,活下去,要給自己希望,讓生活重新開始,珍惜每一天吧!
讀地心引力讀后感600字【篇3】
這是到目前為止我在影院里看到的最好的、效果最棒的IMAX3D影片,沒有之一。當我從影院里走出來的時候,整個人似乎還完全沉浸在浩淼無垠的太空中,仿佛旁邊就是漫天的黑夜,仿佛整個空間里有兩個人還在一直飄著,我們還在想如何讓他們抓住太空站活下來。仿佛空氣中真的會有像子彈一樣的碎片正面撲來,很可能擊中自己的胸口。阿方索.卡隆才能真正的造夢大師,他實現了好久以來人類遨游太空的夢想,而超大號的IMAX屏幕,讓夢想更真實,仿佛觸手可及。如果說,今年到目前為止,真要我推薦兩部最值得去影院看的片子的話,首推《地心引力》,再推《環太平洋》,而且一定是IMAX。
有很多人肯定是要質疑這個故事本身過于簡單,比起同種太空空難題材的朗·霍華德的《阿波羅13號》顯然要單薄得太多,但這并不影響它給我帶來的感動,《地球引力》最大的成功之處在于他能把一個格局如此之小的故事借助特效的力量講得如此氣勢磅礴、力道十足。它把人類面對極端狀態、面對死亡的恐懼,所能有的一切肢體的、言語的行為全部真真實實地呈現出來了。喬治?克魯尼不放棄自己的同伴,尋找生的希望,每一次鏡頭都帶著一張笑臉,支撐著兩個人共同前進,在直面死亡的襲來中,他還在感受著太空所帶來的美與震撼,甚至當他松開繩子扣子讓桑德拉?布洛克活下去時,還是一臉的帥、一臉的美好,生命就到這吧,我已經見識過別人未曾見過的至美了,再多活下去也就沒什么意義了。而全片的主角桑德拉.布洛克更是最直接呈現出在太空遇難中一個宇航員的真實狀態,由恐懼到冷靜到鼓起勇氣去做以前不敢做的事,面對桑德拉?布洛克的時候,我的整個人的情感完全被調動了,陪著她哭,陪著她笑,總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人果然是個復雜的動物,你從來不可能把你自身的種種情感徹徹底底條分縷析,反而是多重感情的交織,然后混雜成桑德拉?布洛克的表情。最能打動人的往往不是大喜或大悲,反而是極端狀態下最樸素、最真誠的表達。都已經記不清桑德拉?布洛克最后坐在天宮一號返回艙里是有多恐懼,又是有多希望,但是那種熬過極端環境存活下來對生命本身的感激之情還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著。所以,最后15分鐘左右艱難的求生之路,讓我一直坐在影院里直到字幕都結束了,才回過神來,好像我也才剛剛著陸一樣。
也只有好萊塢才能有這么成熟的電影工業,《地心引力》顯然就是流水線上優秀的成品。阿方索.卡隆的運鏡讓這個優秀成品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極致,讓一個離我們很遙遠的太空慢慢向我們敞開它的神秘,讓整個在屏幕前方的人都完全陷入了一片黑夜的太空之中。長鏡頭的長驅直入、主觀鏡頭配合著桑德拉?布洛克真實的呼吸聲打探著一個完全未知的外部世界,開頭的超高難度的旋轉鏡頭又讓我們充分地去了解太空的每一個不能被找到的方向,我們所能感到的除了深邃,只能是人的渺小,漫太空的星辰和地球表面的微光、極光等等,簡直就是復活了人類遨游太空的夢想,一切都太美!太美!太美!
讀地心引力讀后感600字【篇4】
今天看了《地心引力》感觸很深。
故事梗概:萊恩(故事女主角)在進行太空實驗時,不幸遇到了太空災難——俄羅斯打落的衛星碎片引起的劇烈連鎖反應,使得太空中絕大多數的衛星都受到撞擊——她本人脫離了探索者號。但在指揮官的幫助下,依靠她自己的堅強和智慧回到了地球。
這是一個非常驚險的故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故事。這是一個特效非常好的電影,這是一個演技超級贊的電影。我被女主角的演技折服啦!!這部片中,桑德拉·布洛克的演技,簡直讓人大飽眼福!她非常出色的演繹了一個優秀的女科學家,到一個渺小的人類,到一個柔弱的女人,到一個堅強的女人,到一個放開全部的女人,到一個重拾信心,重拾希望的女人的轉變。這部戲里面,她的出色表演,和特效相映成輝,同時,也讓我體會到人類的渺小,大地的踏實可靠,還有,就是人比你自己想象得柔弱又堅強得多。
當她第一次和太空船脫離的時候,我嚇個半死。當她在太空中不停自轉不停公轉的時候,那個時候,我想起來,12年地震的時候,第一次覺得大地也不可靠了。到現在,我都還能回想起來,那天的感覺,不知道自己該去哪里,不知道自己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特別恐慌無助。她在太空中一次次的遭遇到各種困難的時候,我覺得,天吶,這該怎么辦,這下慘了,痛苦,不安,惶恐,未知……所有的一切都讓人覺得想要放棄治療。就像影片進行到后半段,她關掉了氧氣供應,打算就那樣死在太空的時候一樣。
影片中,她搜到了來自地球的信號,那里的狗叫聲,那里的人聲,那里的嬰兒的哭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覺得,這一段也是整部影片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了。那里的狗叫,意味著生活,那里她學著狼嚎,是一種自我的釋放和解脫,是一種對自由對生的哀嚎,也是一種悲戚的情懷;那里的人聲,意味著被感知,意味著被理解,被認識,被接受,像離群的大雁找到了其他大雁的蹤跡,哪怕過不去,看一眼,也是好的;那里的嬰兒,意味著新生,意味著對生與死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可是呢,她做了一個夢,這個夢給了她提示,也給了她活下去的希望。
很多時候,我們都一次次在興奮和失落之間,在希望與絕望之間,甚至是在生與死之間徘徊,可以害怕,可以恐懼,只是要慢慢來,永不言棄,you say you will make it,即使你已經完全不可能生還了。
只是,堅信,你可以做到。哪怕最后做不到。
讀地心引力讀后感600字【篇5】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是一部非常震撼的電影,也是迄今為止最生動的視覺效果。突如其來的太空碎片一個接著一個砸碎了人類智慧的太空機器,甚至在這里殺死了人類。然而,從地球到太空,一個女人以頑強的毅力和堅強的求生意志,實現了自己的太空行走。當一個人處于失重的環境、孤立無助、內心痛苦、人為與自然的挑戰將她逼向絕境時,人的主觀意識和求生意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將她從被動的死亡中拉回來頑強的追求人生在路上的選擇。從化為灰燼到成為傳奇,一念之間。阿方索·卡隆憑借對太空科幻電影的詮釋,完成了一次真正的太空生存之旅。桑德拉·布洛克用自己的實力證明,她的奧斯卡桂冠并不是“弱點”。
每一個失重狀態下的無意識動作,每一個瀕臨絕望的生存凝視,都在某種意義上取得了戰勝死亡的勝利。說這是一部對抗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的科幻電影,是一部現代女性的史詩電影。整部電影把所有的人物都放在一個時間和空間里。
失重和真空是人類最難克服的自然規律。瑞恩·斯通(桑德拉·布洛克飾)和馬特·科夫斯基(喬治·克魯尼飾)作為載人太空實驗的代表,經歷了一場無與倫比的太空災難。作為唯一的女性,斯通教授在生死邊緣掙扎,每一次冒險都是絕地反擊。缺氧與救援成為影片的主要線索:每一次氧氣百分比下降,故事不斷推進,引得觀眾屏住呼吸;當女主終于脫胎換骨,進入國際天空站時,她終于深吸了一口氣,故事還在繼續。尋求幫助和自助更像是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的兩種選擇。女主人公用虛弱的身體來克服一切外在因素。從被動的尋求幫助到主動的自救,可以看作是人類對自然和意外的意識覺醒。女主角第一次被扔出去,后來被馬特救了出來。她沒有表現出反抗——她只能緊緊抓住唯一的“生命之繩”;兩人奮力到達國際空間站,卻被空間碎片所困擾。遭遇襲擊后,他不得不放棄唯一幸存的搭檔馬特,女主角的遺棄與掙扎,馬特的放手瑞恩的第一次意識覺醒發生了;即將到來的攻擊將每1.5小時發生一次。在孤獨的情況下,無力的反抗和自我生存都失去了意義。只有自力更生,才能實現不可能。很好的回應了影片開頭的字幕“宇宙中沒有任何生物可以生存”;每一次把握和小跳躍,都是對生命的另一種詮釋——把握生命的每一次機會,不要輕言放棄,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女人的意識在生存面前越來越突出,是一種敬畏生命。
當然,生命的逝去成為女主角蘇醒的主要原因,而年幼女兒的死亡對女人的震撼,讓她有了活下去的動力。生死面前,她化被動為主動,實現了自我挑戰與自我救贖的飛躍。這里的“挑戰”與“拯救”,一方面是女主瑞恩宇宙求生的頑強自救,另一方面是從失去女兒的痛苦中解脫出來的靈魂救贖。在太空自言自語,產生幻覺,然后聽到嬰兒的哭鬧聲,她的第一滴眼淚是她對美好生活的強烈渴望;回到大地后,踏上大地,感受腳踏實地的大笑,是她完整人生旅程的咆哮。愛與希望,人類的回歸與救贖,成為影片的核心主題。當女主瑞恩乘坐天宮飛船沖破大氣層時,她拼盡了全力,但最終她只好任由自己的命運。對傳說中的女人化為灰燼的毀滅,在飛船降落在湖面上的那一刻,終于實現了。在馬特的祝福和希望下,瑞恩掙扎著浮出水面,在水面上長時間停留是她對自然浮力的享受。從完全失重到依靠浮力,這是她的人生旅程。完美的著陸。無論是作為科學家還是作為女性,她不僅取得了人類對抗太空的勝利,也取得了女性意識的自我勝利。而這一切,也只是她一個念頭,就實現了她即將毀滅成傳奇人生的奇跡。影片導演阿方索·卡隆幾乎在每一部電影中都有著極佳的口碑,無論是《人類之子》還是《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再到這種“地心引力”給觀眾帶來的視覺震撼和內心的興奮一次又一次。這部《地心引力》的18分鐘長鏡頭開場驚艷。故事題材新穎,講故事手法獨特,消除過多情緒渲染、時間和空間設置保持不變,但仍然感人。在失重、真空的單一時空環境中,每一次呼吸、每一步都讓人窒息,牽動著觀眾的每一根神經。總之,導演的把控、演員的表演、身臨其境的配樂,都讓影片震撼。此外,女主角桑德拉的表演也很精彩。幾乎所有的表演都是一個人完成的。從頭到尾,從透視到特寫再到特寫,她從肢體動作上清晰地表現出母親和女科學家的雙重身份。表情達到了心理層面,達到了極致。可以說,這部電影是一個女人的“荒島”與重生。只是這一次的空間,看起來難度極大,但她還是沒有放棄。甚至可以說,在生與死的選擇中,在愛與希望的指引下,影片中的人物變得永恒,影片終究可以成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