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小學生必讀書目讀后感
這本書的作者是管樺,里面有許多章節(jié),每一章的故事都跌宕起伏。其中,最讓我回味無窮的是第二章節(jié)——《雨來這孩子》。
這個故事講述了鬼子來掃蕩蘆花村時,交通員李大叔來到雨來家,導致雨來被扁鼻子軍官抓住了。雨來熱愛祖國,無論鬼子對他怎么威逼利誘,甚至毒打,他都不愿意說出交通員李大叔的下落。小英雄雨來真是讓人敬佩!最后,他趁鬼子兵不留神,一下轉(zhuǎn)到了水里,逃走了。讀到這里,我不禁感嘆:雨來真是一個不受威逼利誘,而且臨危不懼的孩子呀!
后來,他還和三鉆兒、鐵頭一起去幫親人們買地雷,堅持要和大人們一起去打仗,最后不小心沖到了日本軍隊。讀到這里時,我不禁想:年紀小小的他,面對這么殘酷的敵人一定大難臨頭了吧!然而他卻通過自己的機智勇敢,戰(zhàn)勝了敵人。雨來真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孩子!
雨來熱愛祖國,不受任何敵人的威逼利誘,機智勇敢、堅強地面對生活。雨來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嗎?
合上書,雨來機智勇敢的身影仍在我的腦海里久久揮之不去……我推薦大家也去看一看這本書,你肯定會被小英雄雨來的事跡所感動,也肯定盼望加入他們的隊伍,勇敢地與鬼子斗智斗勇。
初小學生必讀書目讀后感(精選篇2)
《明朝那些事兒》是當年明月的著作,講述了1344年到1644年關(guān)于明朝的事跡,尤其對官場政治、戰(zhàn)爭、帝王心術(shù)著墨最多。整套書一共七冊,其中,第二部《萬國來朝》最為精彩。《明朝那些事兒》第二部介紹了中國歷精彩的一段,講述了許多英雄人物的光輝事跡。這本書的內(nèi)容自永樂奪位的“靖難之役”后開始,先敘述了中國歷赫赫有名的永樂大帝事跡揮軍北上五征蒙古,派鄭和七下西洋,南下討平安南,等等,后來永樂于北伐蒙古歸來途中病逝。明朝經(jīng)歷了比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開始進入動蕩時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為,導致二十萬精兵散于一旦,幸虧忠臣于謙在“土木堡之變”后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帝國。但隨即又在兩位皇帝爭奪皇位的“奪門之變”后被害身亡。
在這本書中,說起我最感興趣的人物,那就是愛國英雄于謙了。他在中國歷的重要戰(zhàn)役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在主力被殲、上皇被俘、兵力不足、士氣全無的情況下,從一盤散沙、行將崩潰到眾志成城、堅如磐石,從滿天陰云、兵臨城下到云開霧散、破敵千里,使大明帝國轉(zhuǎn)危為安,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而這個奇跡的正是于謙。于是,我有一個啟發(fā):當面臨危險時,只要有勇氣,就能創(chuàng)造奇跡。
書中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無比,可以說是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欲罷不能!
初小學生必讀書目讀后感(精選篇3)
銜玉而生的賈寶玉聰穎靈秀,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他本應是賈家寄予厚望的繼承人,然而他卻充滿著叛逆,雖去過學堂,念著四書五經(jīng),然而卻一心厭惡官場,討厭官場的腐朽墮落。但他反倒是對女子有著格外的親近,從小就被女子包圍著,甘愿做那萬紅中的一綠。他自稱女人是水做的身子,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極度欣羨女子的清潔純凈,憎惡自己的家庭,甚至后悔自己是個男兒身。所以,他對身邊的丫鬟總是呵護有加,平等對待,這即反應他對封建統(tǒng)治制度的控訴。他總是想擺脫封建枷鎖的桎梏,但又無奈自己封建等級的身份。而最能體現(xiàn)寶玉向往自由的地方就是他的愛情,他對自己真正愛情的向往超越了時代背景的限制,不為封建家族利益而成婚,死心塌地地愛上了林黛玉,矢志不渝。他用真心向時代宣戰(zhàn),而令人遺憾的是最終他以失敗告終。
一個是絕色佳人,一個是翩翩少年。一個聰明絕頂,一個博學多才。一個無意于功名利祿,一個從不說“仕途經(jīng)濟”的混帳話。她整天為他哭泣嘆息,他整天為她牽腸掛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這不正是天造地設(shè)的一對嗎?然而在榮國府那樣的牢籠里,他們的愛情始終被壓抑著。張生還可跳過粉墻去同鶯鶯幽會,杜麗娘還可在夢里同柳夢梅結(jié)成夫妻,寶玉和黛玉最終連這點幸運也沒有。
封建道德觀念在貴族之家就是天條,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父母之命,媒的之言”,以及賈家的敗落最終隔斷了他們的緣分。黛玉這個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風刀霜劍”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寶玉的戀愛過程,始終伴隨著痛苦和煩冤,最終還是一場虛幻,“命運”把他們大大地捉弄了一場。這出和著血淚的戀愛悲劇,不僅使作者為之“淚盡”,幾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人們談?wù)摬槐M的話題,感受不完其中的酸甜苦辣!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jié)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我們一邊感慨著寶黛之間愛情的忠貞不渝。一邊痛恨封建社會腐朽敗壞,憤憤不平這寶黛愛情的真正兇手。一邊惋惜這純潔高貴、美麗堅貞但卻是殘缺遺憾的愛情!
說到了這么許多,決不能不提寶釵。寶釵雖不是主角,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紅樓夢引子中便可看出,“因此上演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中的金玉之說,似乎是主線,只是注定“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的宿命。終還是“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看破的遁入空門”。
眾人對薛寶釵的評價向來就褒貶不一。雖然表面上她還是個正面善良的形象,相貌出眾,博學多識,善解人意,懂得權(quán)衡利弊,只是有時也頗有心機。但實則她是一個被封建思想緊緊裹住的女人,所以身上自帶有那種讓人嫌棄的質(zhì)感,她為了一己之私而言語中暗射毒箭而害死襲人,這在眾多人看來成為了無法原諒的錯誤。此外,之前她口口聲聲說不信那和尚的“金玉良緣”,卻總在寶玉面前再三提起。金釧死后為了不讓王太太過于傷心,竟說出了那丫鬟死不足惜之類的話。這云云一系列的事,都看出了寶釵實在就是被壓在封建大山下的奴仆,她的生活游離在勾心斗角與阿諛奉承的邊緣。作者對這個人物其實是又憐愛,又可惜的。結(jié)合人物背景,我們其實也不能把所有的錯誤都怪在寶釵身上。畢竟,她在賈府仍是一個受得上上下下都喜歡的“封建淑女”,她與那心狠手辣,兩面三刀的“鳳辣子”是截然不同的。
《紅樓夢》這部興衰之史,實為一種說教,其耀眼之處在于勸人們保持心理的平衡。作者之所以著書為“紅樓夢”,是希望世人能夠從人生大夢中清醒,不要被功名、金錢等所誘惑,去理解人生的真正價值,人生的真締所在。紅樓為夢,人生何時何地不如夢境一樣呀?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回想一下過去,曾幾時,不是被夢境所縈繞,只是有些人能從夢中清醒,而有些人還繼續(xù)在夢中沉迷。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一夢,千言萬語化成一聲嘆息。
初小學生必讀書目讀后感(精選篇4)
“她的生命艱辛而又壯麗,像一朵傲放于風沙中的仙人掌花。”她是誰?她就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她的作品《簡·愛》家喻戶曉,她是文學殿堂杰出的三姐妹組合之一。
《小草和大樹》主要是寫夏洛蒂這朵堅強的花在逆境中綻放。當讀到“她從小要強好勝,生活再勞累都不肯放棄學習”時,我被感動了。夏洛蒂面對自己人生的逆境,表現(xiàn)得那樣堅強。當年輕的夏洛蒂收到羅伯特·騷塞那冷冰冰的、充滿偏見的信時,她沒有放棄文學事業(yè),而是在苦難中昂起頭來,在自己的心里種下了不服輸?shù)姆N子。夏洛芾三姐妹節(jié)衣縮食自費出版詩集,僅賣出了兩本!面對這沉重的打擊,她們依舊不放棄對文學的追求,開始創(chuàng)作小說,這令我對她們肅然起敬!就這樣,夏洛蒂三姐妹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寫成了轟動文壇的小說《簡·愛》《呼嘯山莊》《艾格尼斯·格雷》等。最終她們在世界文壇中脫穎而出,取得巨大的成功!
夏洛蒂堅強的意志令人折服,她仿佛是風雪中的臘梅,經(jīng)歷種種的風霜,傲寒開放,花香沁人心脾。再看看我,我和夏洛蒂面對困難的態(tài)度大相徑庭,我摔一跤,擦破點皮或許就會號啕大哭。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到十分慚愧。我們應該向夏洛帝好好學習!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說得沒錯,我應該向夏洛帝學習,擁有滴水穿石的恒心,在逆境中奮起!
初小學生必讀書目讀后感(精選篇5)
前段時間,我閱讀了一本書,名叫《木箱上的小男孩》。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利昂。雷森本身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突然有一天納粹軍人攻入了他的國家、挺進了他的城市、闖入了他的家中,一夜之間,他所有的幸福轟然崩塌。納粹帝國想要歐洲所有猶太人都去死,他也不能幸免。他被從舒適的家里趕到貧民窟,再從貧民窟趕到地獄般的集中營,長久地與家人分離,他經(jīng)歷了其他孩子不曾經(jīng)歷也不該經(jīng)歷的一切。直到奧斯卡。辛德勒的出現(xiàn),以特殊的方式給他呈現(xiàn)了希望之光,讓他有了生存下來的勇氣和斗志。救人一命,如救蒼生,這是辛德勒最偉大地義舉。
讀完了這本書,我的心情很沉重,我無法想象利昂所經(jīng)歷的一切是多么的可怕,換成是我的話,我能有利昂的勇氣活下去嗎?讀了這本書,我終于明白那不僅僅是遠去的歷史,更是真真切切的苦難,無數(shù)的生命如流星般墜落,無數(shù)的身影在為生存而苦苦掙扎。然而苦難并沒有壓彎人們的脊梁,人們之間互相照顧,在苦難中猶太人仍然保留著對生的渴望。雖然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很幸福,世界和平,有疼愛我們的親人,不愁吃穿,但是血染的歷史不應該被我們遺忘,那些疼痛的記憶我們要銘記于心。
《木箱上的小男孩》是希望的傳奇,也是長鳴的警鐘,時刻提醒我們記住當年那些永遠看不到太陽升起的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