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讀后感600字初二作文
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原因。“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寫了木蘭本是一名在家中織布的平凡女子,見軍帖后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而決定“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這里表現(xiàn)了花木蘭的通情達(dá)理、重孝道又不拘泥于世俗的精神。
在第二段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寫出了花木蘭積極備裝的忙碌。后八句“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寫出了花木蘭征途的遙遠(yuǎn)、行軍的緊急和離別時對家人的戀戀不舍。
在第三段中,作者形象的敘述了花木蘭從出征到凱旋歸來的情景,表現(xiàn)了花木蘭敢于吃苦的精神與馳騁戰(zhàn)場的英雄氣概。
在第四段,作者敘述了花木蘭在“策勛十二轉(zhuǎn)”后“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表現(xiàn)了花木蘭淡泊名利,重孝道的精神。
后來,“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dāng)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寫出了家人們對木蘭的思念之情,“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表現(xiàn)了木蘭重還女兒身,與家人團聚時的喜悅之情。
最后一段中,木蘭“安能辨我是雌雄?”的反問寫出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后未被人發(fā)現(xiàn)是女二身的自豪感。
讀完這篇樂府詩,我感到花木蘭的的確確是一位十分重孝道的勇敢的女子,我想,我也要學(xué)習(xí)她的這種精神。
木蘭詩讀后感600字初二作文(篇2)
《木蘭詩》緊緊圍繞著木蘭的形象著墨。它有時“惜墨似金”,寫得極簡;有時又“潑墨如水”,盡力鋪排。如“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只六句三十字,便概括了木蘭十幾年出生入死、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斗生涯,顯得何等簡練!其中兩句寫朔風(fēng)凜冽,刁斗聲聲;月光映雪,木蘭未眠。它通過環(huán)境、景物、氛圍的描寫,渲染出木蘭思家的復(fù)雜心情和嚴(yán)守崗位的戰(zhàn)士氣質(zhì)。盡管邊地生活是艱苦的,周圍寂靜得只聽見忽斷忽續(xù)的刁斗聲,木蘭和伙伴們卻仍然穿著甲胄,隨時準(zhǔn)備為保衛(wèi)祖國而戰(zhàn)。此情此景,寫得有聲(北風(fēng)聲、刁斗聲)、有色(月色、雪色和鐵的反光),多么耐人尋味!真可謂字字千金,一字減它不得。而“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四句凡二十字,僅復(fù)述了上文“市鞍馬”三字的內(nèi)容,驟看覺得何等呆板和累贅!但仔細(xì)品味一番,又覺得它十分靈活和簡潔。因為這么一渲染,木蘭及其一家緊張而又周密地準(zhǔn)備戎裝的氣氛便完全烘托出來。正如劉大白在《舊詩新話》中所說:“整整的四排句,看去是很板的,其實其間層次分明。因為有駿馬而無鞍韉,不可以騎坐,所以還得買鞍韉;有鞍韉而無轡頭,不可以控御,所以還得買轡頭;有轡頭而無長鞭,不可以驅(qū)策,所以還得買長鞭。”這種東、西、南、北循序鋪排的手法,在民歌中固屬常見,但是《木蘭詩》中用得尤多且活。如“旦辭爺娘去”以下八句,“爺娘聞女來”以下六句,“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句,或依時間(旦、暮),或依輩分(父母、姊、弟),或依性別(雄、雌),都采用循序鋪排的方式。正是在這種很容易流于程式化的鋪敘中,《木蘭詩》卻寫得風(fēng)趣橫生,興味淋漓,使情事如見,景物若畫。從這方面說,它又像是“潑墨如水”了。
全詩著力寫木蘭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動,而很少寫她在戰(zhàn)斗中的英雄業(yè)績。從表面上看,似乎刻畫兒女之情多,而描繪英雄之氣少。但從實際效果看,詩中所刻畫的'種種兒女情狀,正多方面地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實動人。如“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一幅少女思親圖,真是呼之欲出。木蘭以一女兒身,在多年艱苦的征戰(zhàn)生活中,能喬扮男裝而不被察覺,已顯得異常聰明和機警;在萬里關(guān)山的殊死爭奪中,又能屢建戰(zhàn)功而奏凱歸來,更顯出無比英勇和豪健。在這里,兒女情與英雄氣不是相得益彰了嗎?
總結(jié):它以濃摯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的表現(xiàn)手法,集中地描繪了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代父從軍和她解甲還鄉(xiāng)的不平凡的經(jīng)歷。
木蘭詩讀后感600字初二作文(篇3)
紅妝女兒,半生戎馬,只因可汗點兵,便代父從軍。從此,彌漫的硝煙替代了你眸中的朝霞……
——題記
我見識過諸葛亮未出茅廬,三分天下的滿腹韜略;見識過趙子龍于萬軍中,七進(jìn)七出的雄姿英發(fā);見識過張翼德橫矛瞠目、據(jù)水?dāng)鄻虻暮罋飧稍疲鵁o欲無求的你,卻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從未見過女子馳騁沙場、豪氣沖天的樣子,于是,“巾幗”二字,便傳遍了千家萬戶。
“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陣陣織布聲訴說著你的無奈。皇帝征兵,聽聞花甲的老父親要上戰(zhàn)場時,你毅然決然地挺身而出,沒有猶豫,也沒有后悔。脫下昔日的長裙,束起烏黑的長發(fā),在滿天飛舞的木蘭花中,轡鞍落定,長鞭策馬。黃河流水,燕山胡騎,北方的寒氣刺入骨髓,你沒有回頭,也沒有恐懼;漫天黃沙,風(fēng)刀霜劍,懸崖陡峭,你沒有遲疑,只為給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帶來和平。月光清冷,辭別爹娘,笑靨難再。藏進(jìn)頭盔的鬢發(fā),卻藏不住悄然流逝的光華。從此沒有紅裝素裹,沒有對鏡花黃。
十年,度日如年的十年,你女扮男裝,轉(zhuǎn)戰(zhàn)多處,身雖女子,卻智勝兒郎!
終于,你所在的軍隊打了勝仗,在金鑾殿上,圣上封賞眾將士,唯有你歸心似箭,謝絕封侯意,只愿卸甲伴爹娘。
微風(fēng)拂過,吹起片片木蘭花,吹進(jìn)久違的廂房,“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依舊是平凡的妝容;依舊是平靜的目光,依舊是往昔的長裙。胭脂點點,十年未變。除了那流傳千古的木蘭香。
這是我眼中的花木蘭——一位忠孝兩全,智慧、神勇的奇女子。
木蘭詩讀后感600字初二作文(篇4)
“殺,殺……”戰(zhàn)士們的嘶吼聲伴隨著兵戎相接的清脆聲在空曠凄涼的平原上空回響。夕陽染紅了整片天空,一身戎裝的你孤傲的站在那里,鮮血濺上了你的臉龐,揮刀的凌厲卻沒有減少半分。翻開歷史的長卷,我看見了你——巾幗女英雄花木蘭。
在封建教育下成長的你本應(yīng)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刺繡女紅,將來相夫教子,平平淡淡幸福安穩(wěn)的過完一生。但為何“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呢?
戰(zhàn)火紛飛,邊疆告急,征兵成了當(dāng)務(wù)之急。你沒有長兄,看著年邁的父親,年幼的弟弟,你打破了常規(guī)的束縛,毅然決然女扮男裝,替父從軍。你的女兒身份,從此被包裹在一身戎裝之下,你的溫柔本性,唯有在夜幕時分才悄然流露。你就像一朵妍麗的玫瑰,堅韌,熱烈,用一身尖刺包裹著一顆溫柔的心。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漫漫行程,艱苦的生涯,入目的是荒蕪,寂寞常有,你一個女兒家,每天扎身于男人堆中,偽裝著自己,諸多的不便,諸多的煩惱卻從來沒有動搖過你,而你竟滴水不漏的隱藏了十年!你真是一株頑強的仙人掌,在荒蕪的沙漠里綻放屬于自己的美麗。
金戈鐵馬,刀光劍影,在歷盡十年的拼殺中,你出身入死,憑借你的勇氣和智慧,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命運終于向你露出粲然微笑,但是,面對賞賜,你卻放棄功名利祿,平靜的做出人生中的又一次重大抉擇:“送兒還故鄉(xiāng)”你不追名逐利,愛慕榮華富貴,只求與家人團聚,過平淡的生活。純潔山茶花好比你,只愛在角落散發(fā)清幽的香氣。
木蘭,在歷史的長河中,我獨愛你的英姿颯爽,你的堅韌不拔,你的追求和平。細(xì)細(xì)品味你,我學(xué)到許多……
木蘭詩讀后感600字初二作文(篇5)
花木蘭正在家里織布,織布機發(fā)出了唧唧、唧唧的聲音。突然間,聽不見織布機的聲音,只聽見輕輕的嘆息聲。木蘭在想什么,在回憶什么嗎?其實木蘭是看見昨晚可汗的軍帖,那帖上卷卷都有年邁的父親啊!父親已經(jīng)參加了兩次戰(zhàn)爭了,每次都是傷痕累累的,可是父親沒有大兒子,我又沒有兄長,所以我決定代替父親從軍打仗。
木蘭到集市買了很多出征用品,早上向爹娘辭行,傍晚,露宿在黃河邊,聽不見爹娘呼喚女兒的聲音,只有那黃河水發(fā)出嘩嘩的聲音。早上別了黃河,夜晚在黑山頭睡覺,,聽不見爹娘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見燕山傳來敵軍戰(zhàn)馬的聲音。
走過了萬水千山,將軍戰(zhàn)死沙場,木蘭一行人經(jīng)過十多年的征戰(zhàn),終于勝利歸朝了。
回來見到了天子,天子坐在明亮的殿堂上,獎勵了木蘭等人,而且,要封花木蘭為尚書郎,可是木蘭拒絕了,木蘭只想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xiāng)去。
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guān)。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伙伴。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準(zhǔn)備殺豬宰羊,哪個是雌兔呢。
花木蘭的父母聽到女兒要回來的消息,享福、相扶出來,姐姐聽到妹妹要回來,就從遙遠(yuǎn)的地方回來,小弟聽到姐姐和伙伴們要回來了,就連忙磨刀向豬羊砍去,做成豐盛的飯菜。
木蘭回到房間,脫掉了打仗時穿的戰(zhàn)袍,穿上女裝,理好頭發(fā),戴上頭花,一切準(zhǔn)備好了,出門看望伙伴,伙伴們驚奇的看著木蘭,原來,和他們同行十多年的花木蘭竟然是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