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的小事讀后感600字
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天大的小事》就是從西方文明中的各個生活細節瞇眼,把國外與國內在文化教育、治安環境、環保意識、醫療服務上的細微差別,用文字和攝影的形式把生活細節轉移成民族細節,看似有點“小題大做”,但無非就是希望我們國人在大力發展硬件設備的同時,閉上眼想一下身邊的那些軟肋,究竟我們那一點“落”在哪兒了。
一個民族的塑造,更多的時候并非一定仰仗宏大而深遠的文化,它需要的只是點點滴滴,只是從細瑣小事做起。中華民族并不缺文化,缺少的只是瑣事上的道德和意識。“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我們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規章條款不折不扣地執行。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
這本書值得一看,尤其是行政人員更應該看看。
天大的小事讀后感600字(篇2)
自古道:“民以食為天”、“民以居為安”、“民以生為計”。讀了《天大的小事》后給我最深的印象,乃“小事”堆積出了“天大的事”。
作者王力、王一男,堪稱觀察家。以觀察家的眼光和視角,發現了在我們身邊的“天大的小事”之不如意,善誘我們以民生為重,在建設城市、管理城市中,以它山之石琢自家之玉,提高全民素質。如地下車庫車位旁的“電源插座”、公寓郵件箱旁的“留言告示牌和垃圾廣告筐”、生活中少不了的“插座扣盒”等等,一些涉及民生的小事,反映了一個制度一種體制下的“大事”。套用一句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話:“以人為本”,而這些小事才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本原。
有比較才有鑒別,有鑒別才有超越。看了《天大的小事》,才知道其實在我們身邊的小事正在時刻演變成大事。橫道線前悲劇、不良食品侵蝕無故民眾、教條式的“素質教育”難敵肆虐的心魔,道德缺失后,即得利益成了唯一的信仰。我們到底該怎么做?作者以行萬里路得到了比較,讀萬卷書得到了鑒別。
那么,我們,以至于我,是否也該如此做呢?答案是肯定的。只是行萬里路有難度,那就從讀萬卷書做起,投身到當前的全民讀書活動中,認真地去讀些書,認真地去想一些事,不讓自己的腦袋成空瓢。
天大的小事讀后感600字(篇3)
《天大的小事》一書是王力移居海外之后用鏡頭聚焦西方城市各類“宜居細節”后集合成冊的,文字由王力撰寫,攝影則由其子王一男完成。旅居溫哥華多年的他們,行萬里路寫一卷書,用鏡頭聚焦細節,從城市文明細節出發,精選百余組照片,逐一配發雜文,以溫哥華這個世界上最宜居城市之一的城市為例,將西方國家在文化教育、城市管理、社會治安、醫療服務等諸多社會領域的細節,運用“雜文應對圖片”的體例,看似小事,件件都非小事,以小見大,反映出文明細節不容忽視的主題,為完善民族文明細節提供了一個有意義的讀本。
浮躁的社會,人們都在忙忙碌碌的奔波于自己的生活。已經很久沒有人如此透徹的去審視我們的社會了,我們一直都在大力宣傳“以人為本”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本書通過和一些發達國家的對比,讓我們看到了之間的差距,也看到了一些西方國家值得學習的地方。它的確是一本好書,值得所有的人讀的書,耐人尋味,令人深思。
《天大的小事》瞇起眼睛看的是西方,放眼說的卻是中國,西方的視角,東方的哲思。其實,在文明社會里,小事即大事,小事不成,大事必敗。國家要想更強大,就要效仿文明的先驅,實現相對創新,這對于現在發展中的中國很重要。本書從小處著手,寫出來我們國家需要解決的一些“小事”,使之朝著更好的方向。我們只需做兩件事情就可以完成它,一是從合上這本書開始,注重小事中的道德和文化;二是絕不氣餒,在未來的歲月中,一邊做著合理的小事一邊耐心地等待
這本書幾個地方讓我印象很深刻。“居以安為先”,近年來全世界災難不斷,大多是因為防范的不好才造成的,有些明明可以避免,卻釀成了很大的.災害。安全出口做的不到位,群眾對于消防自救知識了解的太少,都成為主要問題。作者同樣反映了不少社會問題,比如廁所問題,貼小廣告問題,紅綠燈不醒目,還有卡車卡在橋下等一系列的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雖然每件看起來都不是什么大事,但是當群眾、政府重視這些小細節時,我們的城市就更加美麗。
而本書最令我感動的地方,就是本書的封底是一幅照片,一段盲道,斜坡上沒有積雪,而平地的盲道和盲道旁的梯道有積雪,原來是這段盲道用地熱進行了加熱,為盲人的出行提供了方便。本書一直都在提以人為本,這簡單的舉措足以體現西方城市的宜居性。希望我們的城市在不久的將來也能更多一些人性化的設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讓我們的城市更加宜居,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天大的小事讀后感600字(篇4)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細節決定成敗”,這就是我讀了《天大的小事——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這本書最深的感悟。
縱觀全書,它是從西方文明中的各個生活細節瞇眼,把國外與國內在各個領域上的細微差別,用文字和攝影的形式把生活細節描述開來,在經過作者的描述中,我發現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卻能阻礙我們國家城市生活的發展水平。
讀完此書,我發現其實國外與國內城市建設最大的差別就是國外比我們國內更加注重身邊的細節和小事,它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他們無論哪個問題都是從“人”的層面出發的,例如在信號燈底盤顏色問題上,國外采用的是鮮艷的黃色,而我們國內卻用沉默的黑色,在相比的照片中我們不難發現,黃色更加有穿透力和凝聚力,更加的醒目,讓人更加的警醒。我想這也是我們國內交通事故頻發的一個原因之一吧!再例如橋洞上方的限高標志,國外是精確到兩位小數的,國內的是一位小數,雖然并沒有人真的知道車高的精確數字,但是面對著國外這種準確的提示,估計司機師傅們心里都得再捏一把汗。
書中講到的很多細節,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在平時生活中根本就沒有去留意,如住房窗簾的樣式、垃圾桶的樣式質地、廁所的位置、加油站的設計、寵物的買賣等等,作者睜大眼睛捕捉它們,用照片用文字記錄它們,放大它們,使它們更貼近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這些通常忽略的小事,原來都可能發生大事。就如書中說到的租房問題,國外的房東會就你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來決定房子適不適合租賃給你,他們考慮的是“人”的問題,而非我們國內的“錢”的問題。
讀完書后我發現我們國內有很多地方需要向西方國家學習,取其精華、加以借鑒,才能真正意義上做到“以人為本”,作為共產黨員就更加應該如此,對于人民群眾的“柴米油鹽”的小事,也不能因為它是瑣碎的小事就忽略它,要記住千里之堤也會毀于蟻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我們的城市建設的更加美好!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的豐富多彩!
天大的小事讀后感600字(篇5)
拿到《天大的小事》這本書時,我的第一感覺是作者把這書名起得有點聳人聽聞了吧。既然是“小事”,定是一些發生在我們身邊普普通通的現象罷了,至于被說成是“天大”的嗎?于是,我帶著這樣的疑問,認真通讀了《天大的小事》這本書。
文中作者用簡練的語言,直觀的圖片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國外城市生活細節一一與國內的相比照,比如工地圍護欄的支腳、城市“牛皮癬”的管理、便民自動繳費機的設置、垃圾桶、溜狗、紅綠燈到廁所的位置、加油站、公共場所門拉手的設計等等,從“瞇起眼睛看西方”到“閉上眼睛想自己”,把國外與國內在文化教育、治安環境、環保意識、醫療服務上的細節、小事上的細微差別,轉移成了“天大”的民族的細節。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集體乃至一個民族的形象塑造,更應注重的是一些人性化的設計和細節的管理,而對于我們每一個個體,則需要的是在瑣事上的道德和意識,讓被執行成為一種習慣,做好身邊的每一件細瑣小事。
在我們周圍,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細、做到位的人卻很少。通過這本《天大的小事》,應該能讓我們更深切地明白老子曾說過的這句話: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我們的建設工作要體現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的理念,我們工作的好壞要體現在群眾的滿意程度上,而群眾往往都是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觀察、認識我們的管理人員,認識我們的隊伍。因此,在生活中、工作中,我們都不應該忽視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雖然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用不著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但能從小事中折射出一支隊伍的整體形象。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我們身邊少不了各種各樣的建設,諸如道德建設、文化建設、作風建設、效能建設等等,還有各種各類的規章和制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斷地去規范和約束每個人的言行舉止,在不同場合做好正確合理的小事,只有這樣,我們所倡導的文明、和諧、進步也就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通過閱讀《天大的小事》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堅持做好自己的每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