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傳讀后感作文600字
李嘉誠的成長過程中受到了很多人的影響,尤其是他的父親李云經和莊靜庵。1928年,李嘉誠出生于潮州。李氏家風,治學嚴謹,學識淵博,是潮州的書香世家。李嘉誠從小聰穎好學,5歲進入小學念書。先生教授的詩文,他在家早已爛熟于,他對陌生的詩文抱有濃厚的興趣,李嘉誠回到家講給父親聽。父親也常常向他講述日本侵占東北三省,攻打上海的暴行。父親憂郁的神色,深深銘刻在李嘉誠幼小的心中。在父親的教導下,李嘉誠心中的一個理念越來越清晰:勤勉苦讀,出人頭地,報國為民。父親在臨終時也不忘告誡兒子“貧賤不能移”,“做人須有骨氣”,“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義富且貴,與我如浮云”李嘉誠之父在貧窮中辭世,卻給兒子留下珍貴的精神遺產——如何做人。如果說李嘉誠的父親是他人生的啟蒙老師,那么莊靜庵就算是他商場上的啟蒙老師。莊靜庵是香港鐘表業的鉅子。他曾深有感觸地對李嘉誠說:“香港商場,競爭激烈,不敢松懈懶怠半分,若不如此,即便是萬貫家產,也會輸個一貧如洗。”李嘉誠從父親那里養成了熱愛學習的好習慣,增強了民族責任感,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做人。從莊靜庵那里學會了如何行商。可見在人成長的道路上,身邊的人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只有在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下,才能養成一種良好的心態和斗志。只有在正確的思想和言行的指引下,才能啟發我們對生活充滿追求。李嘉誠的勤奮好學,也深深觸動了我。人家工作8小時,李嘉誠就工作16小時,賺到錢就買書來學習,不懂的東西就一個勁地探究。李嘉誠曾做過茶樓跑堂,鐘表小工,也做過推銷員。李嘉誠每天都把鬧鐘調快10分鐘響鈴,最早一個趕到茶樓。調快時間的習慣一直保留到今日,他做任何事,都走在時間的前面。
李嘉誠的經歷堪稱傳奇,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成功?讀了《李嘉誠傳》后,這與他的勤奮,責任感和誠信是分不開的。正如李嘉誠自己所說:“我覺得成功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完全是靠勤奮工作,不斷奮力而得成果;第二階段,雖有少許幸運存在,但也不會很多;現在呢?當然也要靠運氣,但如果沒有個人條件,運氣來了也會跑去的。”可見勤奮在每個階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關鍵所在。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懂得這一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向成功邁進。
李嘉誠傳讀后感作文600字篇2
“貧窮志不移”,“做人須有骨氣”,“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義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
李云經(李嘉誠之父)在貧窮中辭世,卻給兒子留下珍貴的精神遺產--如何做人。
李嘉誠每天都把鬧鐘調快10分鐘響鈴,最早一個趕到茶樓。調快時間的習慣一直保留到今日,他做任何事,都走在時間的前面。
要做好一名推銷員,一要勤勉;二要動腦,李嘉誠對此有深切的體會。追求理想是驅使人不斷努力的最主要因素。身為一業之主,就要有承擔一切風險的責任。“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許多處于景氣中的業主,仍是這種心態。李嘉誠太年輕,余勇可沽,而把困難設想得太少。
企業的主人,就像一船之長,決策即是航向,任何失誤,都可能把航船引向滅頂之災。業中人常說:“不怕沒生意做,就怕做斷生意。”
領要居士的感悟:估計困難,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是企業領導人必須具有的素質,要知道企業的發展,員工+個人家庭的幸福就在企業決策者這個舵手的決策中。密云不雨+思考李嘉誠悟出母親話中的玄機-誠實是做人處世之本,是戰勝一切的不二法門。李嘉誠為自己所做的事,流下悔恨的眼淚。經歷過這次挫折和磨難,李嘉誠又成熟了許多,他給自己立下座右銘:“穩健中尋求發展,發展中不忘穩健。”居安思危市場的競爭,又是時間的競爭;贏得時間,就贏得市場。
領要居士的感悟:穩健經營,堅持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拒絕各種誘惑才能使李嘉誠在經營中取得成功,無論李嘉誠的事業發展到如何龐大,獲得的盛譽有幾多,他永遠不會忘記從事塑膠花生產的歲月。是塑膠花把他引入輝煌事業的大門,堅定了他實現遠大抱負的信心,為他贏得創建偉業的第一桶金,更使他獲得磨煉積累經驗。李嘉誠回首這段歲月時說:“雖歷經坎坷,但從未彷徨。”“我深刻感受到:資金,它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生命的源泉;信譽、誠實,也是生命,有時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領要居士的感悟:在困難也不要彷徨、放棄。堅持誠信、努力,并且堅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
填補空白的產品,很容易賣高價。李嘉誠不這樣想,價格昂貴,必少有人問津。他經過成本預算,批量生產的塑膠花,成本并不高。只有把價格定在大眾消費者可接受的適中水平,才會掀起消費熱潮。賣得快,必產得多,“以銷促產”比“居奇為貴”更符合商界的游戲規則。
李嘉誠傳奇的一生值得我去效仿和學習,天才的管理才能使他的企業越做越大,豐富的社會閱歷使他的人生更為豐富多彩,處理事情的隨機應變能力使他的交際圈更為復雜多樣。總之我們學習的還有很多,今日讀《李嘉誠》,則一生讀《李嘉誠》。
李嘉誠傳讀后感作文600字篇3
作為一名普通的大學生,而我當初選這一本書的時候就感覺做生意對于我們來說是那么的遙遠,除了兼職之外,根本沒有機會可以去嘗試和學習做生意。但是當我耐著性子讀了2/3之后,我發現其實讀書可以有選擇的去讀,而且只要你善于從中尋找你要學習的東西,善于思考,你就會有所收獲。這本人物傳記前1/3是講做人做事,后2/3是講做生意。
李嘉誠之所以能有今天如此大的作為,是因為他有著一股永不服輸的執拗勁。小小年紀的他就掌握了經商的秘訣,他對推銷工作已經有了獨特的見解。他認為摸清市場動向,建立銷售渠道,廣交朋友,才能做好生意。
李嘉誠推銷商品不是靠高談闊論,而是注重市場和居民中使用這種產品的情況。李嘉誠把香港劃了很多個區域,每個區域的居民生活情況和市場情況都記在一個小本上,只要產品一出廠,便知道該送到什么地方去。因此,李嘉誠經過一年的努力,他的推銷額遠遠地超過了同事們,得到老板的贊賞。
在塑膠公司,李嘉誠主要負責推銷新型產品塑膠灑水器。有一次,李嘉誠走了幾家客戶,都無人問津。這一天上班前,李嘉誠就來到一家批發行,等職員上班聯系洽談業務。這時,李嘉誠看見清潔工在打掃衛生,他靈機一動,就自告奮勇地拿出灑水器幫清潔工灑水。這樣做,李嘉誠期望遇到提前上班的職員,讓他們能親眼看見灑水器的好處,眼見為實,有了實在的感性認識,洽談起來才更有說服力。果然有職員提前來到,碰巧還是負責日用品器具的部門經理。結果,李嘉誠很順利就達到目的,該經理很爽快答應,愿意經銷這種塑膠灑水器。
由于李嘉誠做出的成績在職工中非常出色,老板非常欣賞他的才華。因此,在李嘉誠剛滿17歲那年就被提拔為業務經理,統管產品銷售。時隔不久,又晉升為總經理,全盤負責日常事務。李嘉誠成了塑膠廠的臺柱。
他從茶館小工到鐘表店小工,再到五金店銷售,再到塑膠店經理,這一系列的轉變才是真正刻骨銘心的。
可以說,一個人的現在并不能代表他的將來,只要肯于努力進取,努力奮斗,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再就是李嘉誠有一個好母親以及一個好父親,父母給予他的不是物質的財富,而是精神的財富。孟嘗君的故事,種稻谷的故事,這些很樸素的東西卻成就了他最輝煌的一生。正是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影響了他的一生。當我們還埋怨自己沒有一個富裕的家庭,沒有一個有錢當官的父母的時候,我們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你給你的父母了什么?是不是從小到大,你只知道向他們索取呢?我們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下自己的態度,讓他們能夠在過一個幸福的晚年呢?
李嘉誠的一生可以說這是他們那個年代的人成功的典范,那么當今世界,又是什么樣的人能成就那樣的輝煌?我們作為一名普通的大學生,該如何去設計自己的人生?我覺得我們自己應該有一顆不甘于平凡的心。我們的輝煌是什么?是今天的努力付出,是明天的桃李滿天下!
李嘉誠傳讀后感作文600字篇4
1928年7月29日(農歷六月十三日),李嘉誠出生于古宅里的書香世家。他第一份職業是推銷員,17歲升業務經理,時隔不久又晉升為總經理;22歲創業,全部資本是當推銷員時所積蓄的5萬元;29歲時從默默無聞的小老板成為“塑膠花大王”;30歲涉足房地產……58歲首次登上香港首席財閥的寶座;60歲被財富雜志評為世界華人首富,現年82歲的他還經常給大學開講座傳播他的經商理念和為人哲學。這次認真仔細研讀陳美華、辛磊著的《李嘉誠全傳》對首富一生的傳奇全面學習,有些個人思考和體會:李嘉誠懷有遠大的志向,是精明睿智的商人、他勤奮學習勤力工作,他注重事業成功更愛惜名聲,他懂得關注對方利益從而贏得持續的合作,他將西方管理制度和東方為人哲學有機結合,他靠自己的勤力來弘揚天賦,保持事業的持續成功,他是永遠的超人!
一、勤奮學習、勤力工作的商人:
他的勤奮貫穿一生,勤奮學習、勤力工作。
勤奮學習方面:在父親指導下學習英語、學說廣東話;輟學后堅持自學英語;工友業余打牌娛樂,他抓緊時間自學文化。李嘉誠說:“年輕時我表面謙虛,其實內心很驕傲。為什么呢?因為同事們去玩的時候,我去求學問,他們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日漸提高。”具有判斷力是成功的重要條件,凡事要充分了解,詳細研究,掌握準確資料,自然能做出適當的判斷。求知是最重要的環節,今天我仍然繼續學習,盡量看新興科技、財經、政治等有關報道,每天晚上還堅持看英文電視,溫習英語。
勤力工作方面:他的步伐很快,手表始終比別人快15分鐘;初做推銷員期間,別人做8小時,他就做16個小時,以勤補拙,后來居上,僅用1年的時間,他實現了預定目標,超越了另外6個推銷員他的銷售額是第二名的7倍。他說,勤奮是一切事業的基礎。要勤力工作,對企業負責、對股東負責。
二、精明睿智的商人。
這種商人的智慧和敏銳或許是天賦,或許更是他用心投入事業的收獲,他說商人最重要的素質是令別人對你信任!他的精明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李氏財源滾滾理論(舍小得大):告誡兒子:做事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絕,有錢大家賺,利益大家分享,這樣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會財源滾滾來。“要照顧對方的利益,這樣人家才愿與你合作,并希望下一次合作。”
2、各方面關系平衡:李嘉誠與中國、香港政府、英國政府、加拿大政府都能保持良好的關系,這體現出他在處理政治關系上面的精明。他對各個政府都有捐贈,同時他通過個人的業績和人品贏得了無數榮譽,如香港知名人士、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起草委員會委員、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頒發的CBE勛銜、加拿大卡加里大學榮譽法學博士銜、國務院香港事務顧問等。
3、他的用人和管理哲學:
給員工歸屬感:李嘉誠有一套管理之道:“管理一間大公司,你不可以樣樣事情都自己親力親為,首先要讓員工有歸屬感,使得他們安心工作,那么,你就首先要讓他們喜歡你。”長江高級行政人員流失率低于百分之一。第一給員工好待遇;第二,給員工好的前途,讓他有一個責任感,公司成績跟他是百分之百掛鉤的。另外要有個制度。只要在工作上有表現,對公司忠誠,有歸屬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考驗,就能成為公司的核心成員,無論是什么國籍。
給高級人員慷慨激勵:李嘉誠用人有道,麾下盛產打工皇帝。1999-,香港前10名,前4名均出自李嘉誠旗下,其中和黃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年收入是香港一家上市公司市值的1/7倍;一次和黃高價賣橙,一次盈利1173億港元,論功行賞之下,霍建寧一人獲得1/646億港元紅利。慷慨激勵,才能吸引那么多能人將才留在麾下發揮作用,為超人事業貢獻更多:霍建寧的年薪和董事袍金,以及非經常性收入如優惠股票燈,年收入在1000萬港元以上。
4、精明商人的睿智眼光:
敏銳抓住塑膠花商機,成為塑膠花大王;滿足地鐵公司急需現金回流的需求,同時建成后與地鐵公司收入分成(地鐵51%,長江49%)的“克敵“之法智慧獲得香港中環地鐵上蓋發展物業項目;投資50億美元打造香港中藥港、出資9億元打造廣州國際玩具城、四面出擊,打造傳媒業巨艦、勇奪3G,涉足通信市場等等。
有人稱:李氏的精明,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小利全讓,大利不放。
三、為人誠信注重名聲的商人:
1、為人誠信、坦誠溝通規避樹敵:
離開塑膠公司時與老板深度聊天“我離開你的塑膠公司,是打算自己也辦一間塑膠廠。我難免會使用在你手下學到的技術,也大概會開發一些同樣的產品。現在塑膠廠遍地開花,我不這樣做,別人也會這樣做。不過我絕不把客戶帶走,用你的銷售網推銷我的產品,我會另外開辟銷售路線。
2、謹慎處理與媒體的關系:
一般不接受香港媒體的采訪,林燕妮作為明報記者多次約訪遭拒絕,后來因為商務伙伴時才有機會與超人直接溝通交流;愛惜自己名聲,逃避與明星狄波拉合影;李嘉誠為人謙虛謹慎,毫無風頭意識,盡可能保持低調,但他有情感、有理想、有信念。他清清白白地賺錢,清清白白地做人,也善意地希望社會上的人也這樣。因此,他在公眾與記者面前,會自覺不自覺地宣傳他的人生觀、價值觀。
四、心懷遠大志向的商人:
1、把推銷當事業對待,而不是僅僅為了錢。
初當“行街仔“推銷塑料制品,他很關注塑膠制品的國際市場變化。他的信息,來自報刊資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他建議老板該上什么產品,該壓縮什么產品的生產。他把香港劃分成許多區域,每個區域的消費水平和市場行情,都詳細記在本子上。李嘉誠哪里來的這么旺盛的精力,他靠遠大的抱負和頑強的意志支撐著,他常言:追求理想是驅使人不斷努力的最主要因素。
2、進入房地產以業內老大置地為目標:
他躊躇滿志的提出:要以置地為奮斗目標,不僅要學習置地的成功經驗,還要超越置地的規模。他充滿自信地說,“世界上任何一家大型公司,都是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遮打爵士由英國初來香港,只是個默默無聞的貧寒之士,他靠勤勉、精明和機遇,發達成具富,創九倉、建置地、辦港燈。我們做任何事,都應有一番雄心大志,立下遠大目標,才有壓力和動力。
3、“小”長江收購“大”和黃:
李嘉誠靠“以和為貴、以退為進、以讓為盈”的策略,贏得這場香港開埠以來特大戰役的勝利:長江實業實際資產僅6.93億港元,卻成功控制了市價62億港元的巨型集團和記黃埔。成功收購,首先要有設吞大象的目標、信心和勇氣,李由此被譽為超人的稱號。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敝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清末大學者王國偉的這段話,正是李嘉誠由勤力至成功的寫照。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誰隨隨便便可以成功!擁有天賦的李超人也一樣,勤奮學習勤力工作是他保持事業持續輝煌的基礎。
李嘉誠傳讀后感作文600字篇5
課堂之后就在網上訂購了《李嘉誠全傳》,并且堅持每天看30頁。終于在前幾天看完了,全書見證了一個從一窮二白的人逐漸成長為商業天才,世界首富的傳奇。領略一代儒商叱咤香江,縱橫海外的氣魄,同時我們也可以體驗到以為慈善家的慷慨解囊。感受到一個偉大男人對愛情至真至善的執著。這一切都源于一個智慧的人生。
李嘉誠于1928年7月28日出生于廣東省潮安縣,那是一座三山環抱,一水相擁,靈秀山川,悠久歷史的城市。李氏家族人才輩出,家學淵博,從小經受儒家教育。在李嘉誠心中有一片海,父親李經云每次都帶他去看海并且教授生活道理給他聽。從此他便決定要做一名船長。在李氏家族譜中,找不到祖上有經商的基因。可是他卻成為一代商嬌。
“七七事變”之后,迫于戰亂家道落魄,思前想后李經云決定投靠自己的妻弟香港殷商莊靜安。畢竟是寄人籬下,日子過得并不好同時因為戰亂工作沒有著落,不久之后李嘉誠父親便去世,從此李嘉誠便要承擔整個家庭的重擔。開始的時候四處找工作都是碰壁,可是母親莊碧云鼓勵他不要放棄,期間他拒絕了舅舅為自己提供給的上班機會,堅持自己找工作。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找到一份端茶水的工作,在這份工作中他積極勤奮工作得到老板的賞識,同學學會了察言觀色,辨別人群。之后還是去到舅舅家公司上班,無論什么工作他總是勤奮工作做不斷進取,經過不斷的磨礪和自己我的要求嚴格,李嘉誠得到很多人的認可,他的商業頭腦逐漸顯現出來,在做推銷的時候他就能夠找到別人還沒與發現的渠道。
“人無我有的意識”,靈敏的市場洞察力是他在生意上不斷穩步前進,李嘉誠是一個具有現代經營理念的人,有遠大的雄心,能力很強,常想別人不敢想,做別人不敢做,在塑膠產業上做到一定水平,還不斷發掘新的商機,跨越到房地產和金融等行業。他的誠實和信譽贏得了大家的支持與合作。
在他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一個人在逆境中不斷奮進,穿越重重障礙,最終取得勝利。從一個打工學徒到自己創業,敢于突破是進取,洞悉商機,一步步都是自己小心謹慎走出來的,這個在商業中自如的人在對待愛情上面也是十分的專一,他一直到自己真正能夠付得起家庭的責任的時候才與相愛多年的莊月明結為伴侶,莊月明學士高,成為他的賢內助,牽手一生。
李嘉誠在輝煌騰達的時候并沒有忘記自己的故鄉,看到家鄉的貧困,他寧可破產也要資助辦大學。其中最令人感動的是湊資汕頭大學的時候因為資金原因,莊月明夫人的話“我除了留下一身換洗衣服意外你拿去賣掉,金銀首飾也拿去賣掉,也一定要建成汕頭大學”。
在他的商業發展歷程中我們看到的是與時俱進,逆風蓄勢,信心堅定,這些都足以給我們激勵。一個偉大的商人有的不僅僅是財富更多的是他為什么能夠獲得這一切。磨礪,毅力,堅持和奮進。因為生活中的一切都來之不易,只有不斷去爭取才會有更多的進步,更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