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小故事讀后感600字
廉潔說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卻特別難。可是整個社會又離不開廉潔的工作者。通過閱讀廉潔的故事,都有哪些感想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廉潔故事讀后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廉潔小故事讀后感600字(篇1)
廉潔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是一種政治文明的理念;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原則,是人民傳頌的美德。在我看來,不貪污錢財,做事公正,嚴于律己就是一種廉潔的表現。廉潔能成就一個人的輝煌事業,讓他的美名在后人中傳揚。
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許多人通過十年寒窗苦讀考取了功名,但有些人卻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徇私枉法。南宋時的奸臣秦檜為了自己的利益,貪污受賄,謀害忠臣,結果遺臭萬年。但有些人卻因為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受到百姓的愛戴。北宋時的包拯鐵面無私,不畏權貴。當時有一個叫陳世美的男子是當朝的駙馬,他無視法紀因而觸犯了王法。在包拯的審判下,同樣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在包拯任職期間,由于他斷案公正嚴明,被人們尊稱為“包青天”。他的故事在世人的口中代代相傳。
廉潔的人不僅公正嚴明,還應具有自律的品質。晉代,一個叫吳隱的人在廣州任職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不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后還寫了一首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自己的操守。
通過上面的故事,我們更應該明白廉潔的重要性。我們青少年是初升的太陽,孕育著活力、青春、熱情、朝氣與蓬勃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在我們的肩上。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新人,我們應該知榮即行,知恥即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謙虛禮讓,寬厚待人,與人和諧相處,幫助他人,團結同學;要誠實守信,認真學習,不弄虛作假。要遵紀守法,不做違反法律法規的事情,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讓廉潔的種子在我們青少年的心里生根發芽。
廉潔小故事讀后感600字(篇2)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德行告訴人們,反抗誘惑吧,那樣你才有更多的機會做出更高尚的行為來。”擺脫誘惑,意味著擁有更廣闊的視野,用輕盈的腳步去追逐心中的夢想。
《清正廉潔》正是這樣一本能夠清洗心靈、擺脫誘惑的好書,它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對美德和人格修養的各個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動的闡釋,以一個個生動鮮活的關于清正廉潔的故事,向人們描述了什么是清正廉潔。通過對此書的研讀,我對做好廉政工作有以下感悟:
作為一名在高速公路工作的稽查人員,更要很好地踐行清正廉潔。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自重、自律、自醒,排除非份之想,常懷律己之心,始終保持一身浩然正氣。二要耐得住清貧,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公私分明,特別要慎重交友,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聲譽。三是要樹立良好形象,以自己的人格力量贏得大家的尊重和信賴,切實規范自己的言行,不該去的地方不去,不該沾的東西不沾,不該做的事情不做,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人。四是要在工作創新上率先垂范,切實認真轉變思維方式,積極探索稽查工作新模式和新方法。
學習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質和能力才能做到堅持從大局出發,堅持單位利益至高無尚的大局意識。我要向身邊的優秀共產黨員學習,向“十佳”學習,嚴格自律,立足本職,求真務實,認認真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展現出一名稽查人員應有的精神風貌,真心實意為青銀的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同時要在生活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向低標準看齊,做到不盲目攀比、不奢侈浪費,永遠發揚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自覺抵制腐朽生活作風的不良影響。
廉政建設不是獨立的,是與我們的各項工作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廉政工作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涉及每個人的前途。收費員天天與金錢打交道,這就要求我們經常開展廉政教育,做到警鐘長鳴,讓大家充分理解廉政建設的重要意義,不拿不義之財,不貪不沾,人人做到潔身自好。通過廉政文化建設,使每名職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底線、高壓線不能觸碰。作為高速公路的一名稽查人員,我更加明白自己的職責所在,從自我做起,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干好本職工作,做一名清正廉潔、愛崗敬業的優秀稽查員
廉潔小故事讀后感600字(篇3)
廉潔是重要的一項美德。廉潔,公正廉潔,公平的對待每一件事,不貪贓,不腐敗。這就意味著我們從小就要學習廉潔文化,我們從小就要學會廉潔。
廉潔是什么意思?不貪財物,品性清廉,為人清白。廉是清廉,就是不貪取不應得的錢財;潔是潔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態度;清楚一點的說,廉潔就是說我們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為,光明磊落的態度。
廉潔是中華民族必備的品德,這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不貪財,做到兩袖清風。有些事就發生在我們生活中,讓我們去理解明白。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后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是的,做人不能貪心,子罕的清正廉潔讓我感受到他的一身正氣,我十分敬佩他。在我們生活中就發生過許多這樣的事。有些家長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不顧一切掏錢送禮物給老師、請老師吃飯。學生為了競選班干,就請客賄賂同學,要求同學投自己一票。這幾例事是絕不能容忍的,如果人人都這樣,那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都去哪兒了?整個社會都成什么樣了?簡直無法想象,當官的都成了貪官,每個人眼里都是自己的利益,整個社會都亂套了。我們一定要用實際行動來和這些行為作斗爭。
我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一生執教,持儉守節,“他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的這種從教的做風,所產生的道德影響力,深刻地影響了一批又一批學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做一個公正廉潔的好學生。
讓我們這些正在成長的下一代學會廉潔,共創祖國更好的明天!
廉潔小故事讀后感600字(篇4)
東漢著名學者王逸曾說:“不受日廉,不受日潔”,但這對人來說可能?
人一生為什么要活,因為他們要實現自己的欲望,人不可能失去欲望,即使是那些到處說自己已經看破欲望一樣,他們也有讓別人欣賞他們這一欲望,如果人真的什么欲望都沒有,也就是說他連生的欲望都沒有,那他的一生又有什么意義?
但為什么世上還有廉潔的人呢?因為人不是什么控制不住欲望的動物,他們有對社會,對人類的高度責任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自己的正義感,責任感去壓制欲望,正如晉代的吳隱先生,“不懼飲壞泉”,飲后還是一生廉潔自律,當然壞泉只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傳說,但這也說明有壞念不可以廉潔一生。如果說壞污和腐敗是黑,這是世間必然的,是的,我們無法讓所有的人都廉潔起來,我們不是圣人,但每個人的廉潔就如夜路上的一盞燈,而夜路上的路燈,當然每一盞都有著讓一個地方,或大或小的地方明亮起來。是的,這讓我想起我在書中看到的一句對話:“朋友,你在這個滿是壞人的世界做什么好人?你一個人是無法改變世界的本質的”。“誰說的'?至少世界上多了一個好人,當然也更美麗了一些呢!”沒錯,我們雖不能向神一樣讓陽光灑遍大地,但我們到少可以讓世界更美麗一些。
近年來,我看到許多的壞官被捕的報道,這讓我憂喜參半。這么多壞官他們完全被自己的欲望吃了,這不得不讓人覺得他們可憐又可恨,但讓人高興的是,越來越多的人讓世界多了很多的好人。是的,廉潔的火焰已經開始傳遞給更多的人,雖然黑暗無法消逝,但它無力狂妄,世界的光早已散發到人間:從東漢的羊續到宋代的包拯、張俊再到現在的眾人。沒錯,一個人的廉潔與否和他是否做官,身份如何沒有一絲關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每個人都廉潔時,每個人都有強大內心時候,不只是為自己而想,而為別人,國家多想,這何嘗不是廉潔呢?這何嘗不是深黑的夜中一盞明亮的燈呢?何嘗沒有為世上多一份光明呢?
晚上各種各樣的燈讓深夜一片光明,何時人們的心中的深夜也可以像這樣呢?我想應該不遠了………
廉潔小故事讀后感600字(篇5)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特別是他為了治水而三過家門不入的傳說,更是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可是禹王曾下過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而且這一道戒酒令與廉政有關,恐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道廉政令,這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
故事是這樣的,大禹有一個女兒名叫游春,有一年春天,游春在路上偶然聞到一股奇香,她尋香便找到了一個叫儀狄的家里。原來儀狄是釀酒的,他釀出的美酒又香又醉人。游春一喝,不由得感到渾身舒暢,便把儀狄請到了王宮里去釀酒,說是等她爹大禹回來好喝。儀狄釀的酒好,王宮里的人沒一個不想喝的,有些人趁大禹不在,便經常飲酒作樂,自然這樣一來就耽誤了辦事。后來,大禹治理了九條大河回來,游春就立即將美酒獻給大禹喝,大禹喝后也覺得味道好極了,便連喝了幾碗,于是大醉。一醉就兩天昏昏沉沉什么都不想干。酒醒后,大禹猛然悟到酒喝多了要誤事。于是,他把臣子們召集起來說:“酒雖好喝,但難免誤事。”還斷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于是下了一道戒酒令,不準人們再釀酒、飲酒。 可是,儀狄還是偷偷釀酒,并一代一代傳了下來。到了商紂王時代,這個暴君為了飲酒作樂,專門把儀狄的傳人召進王宮大量釀酒,把酒裝到花園的大池里,把肉掛在樹枝上,“酒池肉林”荒淫無度,最后亡了國。后人通過歷史故事總結出這樣一句帶有真理性質的名言:“禹王戒酒傳天下,紂王酗酒失天下。”
這個歷史故事對我們是很有啟迪意義的。美酒、美味、美色味道好極了但凡是人誰能不喜歡,何罪之有?在這個世界上生來就抗拒美好東西的人恐怕在正常人群中是找不到的,是人都有七情六欲嘛。但是當美好的東西成為了一種誘-惑的時候,人們面對誘-惑就各有不同了。比如,誘-惑在大禹這樣的人面前馬上就變成了一座警鐘,立刻讓他聯想到“亡國”的大事上去了;而在荒淫無道者商紂王那里,誘-惑就成了一把利劍,一讓他亡了國,二要了他的命。 歷史之鑒使人警醒,雖歷經上下五千年其教訓對我們現代人來說,猶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