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后感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后感精選篇1
今天,我讀了一遍《滴水穿石的啟示》,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才能實現我們的理想。
當我讀課文的題目時,就很驚訝:水滴那么微不足道,怎么會把石頭滴穿呢?后來才知道,在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源源不斷的滴在同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過去了,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它們卻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滴穿了一塊無比堅硬的巨石。文中的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都是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克服了重重困難嗎?李時珍從小立志學醫。他翻山越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防名醫,嘗草藥經過了二十多年的努力,寫成了著名的《本草綱目》;愛迪生幼年就自謀生計,發明了一千多項有用的東西,其中發明電燈用的時間最長,他失敗了幾千次,幾萬次,都不氣餒,最終取得了勝利;還有齊白石,在他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始終沒有停止過揮毫作畫。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堅持每天作畫三幅。正因為石老人堅持不懈地創作,他的藝術才達到爐火純青地境界。
我國語言大師侯寶林,從小就立志要當一名語言大師。他就勤奮好學,博覽群書,雖然只上過三年小學,但還是豐富積累。長大了,他更加努力,兒時的夢想他始終也沒有忘記。有一次,它為得到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城,腳上血泡都磨破了,可他還是不甘心,后來聽說北京圖書館有這本書,于是他欣喜若狂,可家境貧寒,沒錢買書,所以他決定去把書抄回來。一連15天,他冒著鵝毛大雪,頂著狂風,終于將一本幾十多萬余字的書抄錄到手。他晚上不停地練習著,校對著,全城最后熄滅的一盞燈,就是他了。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他終于成為全國著名的語言大師了……許多名人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啟示,才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的。
我們都知道,雨水的力量一定比水滴的力量大,但它卻不能把石塊滴穿,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沒有專一的目標,也不能持之以恒,自然滴不穿了。說到這,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的事。
記得小時候,我有一個愿望,長大想當一名舉世聞名的舞蹈家,所以我3歲就開始練舞蹈,我練得很好,老師經常表揚我,還讓我給大家做示范呢,當時,我感覺我是一個跳舞的好材料,有跳舞的天賦,長大一定可以當一名有名的舞蹈家,可過了幾年,我就厭卷了,為什么這舞蹈天天練,也沒有上臺的機會呢。想想當畫家挺好的,就開始學畫畫。起初畫得不好,慢慢地多練習,感覺也畫的也有點像樣了,媽媽表揚我畫的還不錯,我心里高興極了,心想,可能我的畫畫真的很好。漸漸地,我大有長進,好像是真的離畫家之稱不遠了。可是畫得太累了,畫了好幾年,也沒能得獎過。我又開始灰心了,想想我可能也成不了畫家了。于是,我又放棄了。我沒有持之以恒,反而半途而廢,結果什么家都沒有當成。
只要我們認準目標,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哪怕是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也不要放棄,那是上天對我們的考驗,跌倒了爬起來,只要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頑強努力,一定會成功的,也一定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與自豪,幸福與甜蜜!你一定能實現心中美好的理想!朋友們,努力吧!讓我們銘記“滴水穿石”的啟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克服一切學習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向著我們理想的目標前進!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后感精選篇2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深有感觸: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正如課文所說的,名人都是這樣做的。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萊特兄弟吧!就是他們,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萊特兄弟從1896年便開始熱心于飛行研究。通過多次研究和實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他們通過多次危險的實驗,終于在1908年發明出能夠長時間飛行,持續飛行距離較遠的雙翼機;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他只有初中文憑,之后,他開始頑強自學,每天達十個小時以上。后來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后來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還于一九八四年以全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成為舉世聞名的數學家;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為了演算“哥德巴赫猜想”,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這些名人為什么能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發揚了“水滴石穿”的精神,堅持不懈地努力。
而有些同學上課時不認真聽,三心二意,學了什么東西都不知道,寫作業時問張三,問李四,考試時一塌糊涂,就連學校的題目都學不好,別說哥德巴赫猜想,方程你也不會;而有些勤奮的同學,上課積極舉手發言,認真做課堂作業,到考試時就能取得好成績。
只要我們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就一定能在學習上取得優異的成績。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后感精選篇3
前幾天,我們學了一篇名叫《滴水穿石的啟示》的文章。
合上那本散發著淡淡墨香的語文書后,我的心情難以平靜:水滴,竟然有如此強大的力量。人生是坎坷的,每個人所遇到的困難都不相同,每個人所爬過的陡坡高度也不一樣。我們難免會悲傷,難免會抱怨,可是我們終究跨過了一個個坎,爬過了一道道坡,因為我們心中還存在的希望,因為,我們心中還存在著一個太陽,它包含著我們的理想,我們的向往,我們對未來的憧憬,我們的無限渴望。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安徽廣德太極洞太內有一塊石頭,這個石頭上有一個小洞,小洞是被水滴滴出來的,作者還講了自己的觀點。后來,作者通過正反例子來論證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并提出了美好的希望。
是啊,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用柔弱的身軀地穿了石頭。而生活中的我,卻有著與水滴相反的經歷:記得我上二年級的時候,曾經買過一個比較難的拼裝模型。一開始,我還興致勃勃,滿懷信心的去拼裝。但后來,我漸漸的感覺到了困難——以至最后,我已經沒有了絲毫的信心。到現在,它還在我家放著。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堅持不懈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后感精選篇4
今天,我們學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它主要講了目標專一的水滴通過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滴穿了石塊。從而告訴我們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成功。(哇……我的手快凍死了—— ——加油)。
多了這篇課文我的感觸很大,他告訴我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不管有多大的困難,多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定能實現。就拿滴水穿石和雨水來做比較。水底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他能把石塊滴穿,雨水的速度非常快,力量也非常大但他三心二意,半途而廢所以不能把石塊滴穿。(手更涼了……快點把他打完!)
課文中給我們舉了三個人的事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愛迪生。小時候沒上過學,就自謀生計,當小販,報務員。竟有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這一段是他的妹妹張文閣打的……我很厲害吧嘿嘿)。
從這我又想到古時候的書法家王羲之。他說只有他寫完十八缸水的時候,他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但他的兒子王獻之有些不以為然。他只勤奮練了五年,才寫完了三缸水,就將自己最滿意的習字拿給父親看,結果王羲之頻頻搖頭,只看到一個“大”字他父親才出現滿意的神色,指著那個字說:“你才磨盡三缸水,只是其中的一點點。”王獻之明白了父親的意思,有寫完了15缸水,其書法達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我覺得他們都非常偉大,都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才取得了成功。(快打完了……加油,啊我的手……)。
我對這篇文章最大的感悟是一個人不光要目標專一,也要持之以恒,只有具備這兩點才能取得成功!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后感精選篇5
今天我們學習了《滴水穿石的啟示》,我受益匪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認準目標,持之以恒,這樣什么事都能做成。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在安徽廣德太極洞里,有一塊狀如臥兔的石頭,石頭的正中有一個光滑圓潤的小洞,這個小洞的形成原因是:有水滴總是滴在同一個地方,過了很長時間,終于滴穿了石頭。接著,列舉了三個名人的故事,李時珍時時靠滴水穿石的精神寫成了《本草綱目》這部藥學巨著;愛迪生從小就自謀生計,可是,他畢生孜孜不倦。最后獲得了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而現代作家齊白石,他始終沒有停止過揮毫作畫,到了晚年,還堅持每天作畫三幅,所以,他的畫才會越畫越好,才會有那么多人爭先恐后來買他的畫。所有有成就事業的人,都是靠“滴水穿石”的精神,才獲得成功的。
微弱的水滴竟然能滴穿石頭,在我們的眼中都是無稽之談。可是這些水滴堅持不懈、鍥而不舍、日雕月琢、持之以恒,所以它才滴穿了石塊。我們不能像雨水那樣,沒有專一的目標,三心二意,半途而廢。有些同學小時候有一個理想,可是逐漸長大后,覺得這個理想不好,就想換一個,結果想來想去,總是想不到,于是就沒有了理想,準備順其自然,隨便發展。可是,沒有了理想的約束,對自己的學習就不在意了,考的好,那就好,如果考的不好,也沒什么關系,正因為有著這樣的心理,學習就會越來越差,有的同學就想放棄學習了。所以,由此可見,我們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首先就要有一個目標,就像陶行知爺爺說的“要認準目標,鉆進去,展開來。”接著,再持之以恒地努力,這樣才能達到勝利的彼岸。
我們一定要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有一個專一的目標,還要有鍥而不舍的努力,我們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