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六年級讀后感
最近,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果我什么都看不見,什么也聽不見,那我怎么樣?”帶著這個問題,我走進了海倫?凱勒的生活,走進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
這本書講述了海倫?凱勒因幼年時期得了一場大病而失去了聽力與視力。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到來,給海倫?凱勒的生活帶來了無限的希望。在老師、親人和朋友的幫助下,她逐漸學會了閱讀和寫作,學會了說話,也感受到許多不同的事物。她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去學習,經過艱苦努力,海倫?凱勒終于考入了哈佛大學的拉德克里夫學院,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高等學院學歷的殘疾人。進入社會后,海倫?凱勒參與到為盲人爭取更多的福利活動中,她不辭辛苦、四處奔波,參加各種演講活動,為盲人的生活和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看完這本書,我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會干什么呢?
第一天,我會去看親愛的爸爸媽媽、可愛的朋友、敬愛的老師……因為他們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我要和他們度過一整天,喝茶聊天談笑;第二天,我會去許久不去的公園散步,看看孩子們放飛的風箏,聽聽人們的歡聲笑語,聞聞沁人心脾的花香;第三天,我會去看一場我期盼已久的演出,沉浸在令人感動的劇情中……
這三天肯定會是我這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從海倫?凱勒身上,我感受到了時間的寶貴,不禁反問自己:曾經浪費過多少金子般的時間?上課時發呆,時間從呆滯的眼神中悄悄地溜走;作業時邊寫邊玩,時間從時針的滴答聲中靜靜地消逝;那一分一秒,都如同沙子般,不斷流淌,永不停留。
珍惜時間,珍惜生命。讓我們緊緊抓住時間,珍惜那無聲無息在消逝的生命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六年級讀后感(精選篇2)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真實的記錄了作者當年的聾啞生活使整個文章生動,更加的吸引人。
在我看過的所有書里面,我最喜歡的便是這本書。這本書帶給了我前所未有的對書的樂趣。坦白來講,我并不是怎么喜歡看這種無趣的書,可這本書不一樣,我一看到就被深深的吸引了。
這本書可以分為部分前半部分主要寫了海倫變成盲聾啞人后的生活。剛開始的海倫對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極的思想去面對生活,情緒非常的暴躁,常常發脾氣,扔東西。她感覺現實生活中沒有愛等等,她是多么希望能重新得到光明。后半部分則介紹了海倫的求學生涯。在海倫的求學生涯中,海倫遇到了許多的困難,但同時她也結識了許多的朋友等等。
我喜歡的是這段“當你為沒有一雙漂亮的鞋子而哭泣時,你該為你有一雙可以穿鞋子的腳而感謝。有視覺的人,他們的眼睛不久便習慣了周圍事物的常規,他們實際上僅僅注意令人驚奇的和壯觀的事物。然而,即使他們觀看最壯麗的奇觀,眼睛都是懶洋洋的。”我最尤為喜歡當“你為沒有一雙漂亮的鞋子而哭泣時,你該為你有一雙可以穿鞋子的腳而感謝”因為如果你沒有一雙鞋,至少你沒有失去雙腳,失去了雙腳得到一雙漂亮的鞋子是沒有用的,正如同在現實中我們為了一件很小的事情而放棄了不該放棄的事情。那件事如果關乎我們的一生但又能如何時間不會再重來。
最后一部分寫了假如她真的有三天光明,她會做什么?去看美麗的大自然?做自己想做的事?還是去看她一直都想看到的莎莉文老師或那些幫助過她的朋友們?想知道答案的話,就自己去讀這本非常吸引人的散文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六年級讀后感(精選篇3)
一朵小花,對于我們正常人來說也許并沒有什么稀奇的,因為我們每天都可以輕而易舉地看見它。可是,對于海倫·凱勒來說,她是多么希望能看見那朵小花……
海倫·凱勒是本書主人公,她在19個月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奪去了她的視覺與聽覺。后來就,她憑著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和頑強不屈的堅毅品質,在家庭教師沙莉文小姐的幫助下,創造了一個個偉大的奇跡!
世界沒有不公平,每個人都是相等的,只是要看我們選擇堅持還是放棄。在挫折來臨時,我們沮喪,整天沉浸在痛苦之中,倒不如去尋找光明的道路,奇跡總會發生!
我們該學會珍惜,你可要知道,我們擁有的東西將會失去,而失去的東西卻不會再擁有!海倫·凱勒失去了光明,她是多么渴望光明,就如同鳥兒渴望藍天一樣。
如果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將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陽再也不會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再也不能看見大自然,你又將如何度過那寶貴的三日?
也許我們總是要等到失去后才知道珍惜,那時已經晚了。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你的健康,你的親朋,你的知識……
渴望光明的海倫·凱勒,在事實中她沒有獲得光明,可是在她的精神世界中,一定是一片光明!她可以憑著自己的堅持創造奇跡,為什么我們就不可以呢?
不要被挫折擊倒!困難之中總是要堅持一下,等待你的就是光明!擁有光明,一定要學會珍惜,不要白白浪費。你所擁有的一切都將可能會失去,當擁有時,請珍惜!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六年級讀后感(精選篇4)
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人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憑借著聰明、毅力和對書籍的熱愛,在老師的引導下,克服了重重困難,學會了多種語言,成為一位綽綽有名的人物。她就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海倫·凱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部影響歷史、改變人生的經典圖書。讀完這本書,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我感動,我驚嘆,感動于她又聾又啞又盲,卻能成為著名作家,感動于有位老師愿傾盡心血、用大半生時間去幫助她,去引導她,驚嘆于一朵殘缺的生命之花竟能盛開得如此艷麗!但是,仔細想一想,現實生活中,有的人脆弱得不堪一擊,像溫室里的花兒,經不住暴風雨的考驗,有的人甚至因為不堪學習或工作重負,寧可結束自己寶貴的生命,也不愿面對生活中的考驗。我們生活在繁榮昌盛的新中國,生活在洋溢著父母之愛的幸福家庭里,有什么理由做溫室里的花兒呢?海倫·凱勒身上的“小草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應有堅強不屈的精神,努力活出自己的色彩,做生命的強者。
誰也逃避不了生活中的考驗,這是每個人的人生中必有的絆腳石。誰都有那個時候,別埋怨絆腳石阻礙你前進,那是人一生中一個重要過程,它會讓你變得更堅強,從軟弱的溫室花朵變成生命力旺盛的小草。
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無論你是健全還是殘疾,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聰明還是愚蠢,只要你敢于與命運作斗爭、持之以恒,就會收獲沉甸甸的勞動果實。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六年級讀后感(精選篇5)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是高樂基曾說過的。的確,在我們的人生中有無數本書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書卻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講了一個聰慧、可愛的小女孩,本可以看到這個美好的世界,但厄運卻突然降臨在她的頭上。一場大病奪去了這個小女孩的聽力和視力。但她沒有放棄,她仍然對這個美好的世界充滿向往。誰能想到這個又盲又聾的小女孩,能夠學會英、法、德、希臘和拉丁文五種語言,成為一個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人。她就是海倫。凱勒。但這些都不是平白掉下來的,是憑著努力刻苦、堅韌不拔的學習精神得來的。還有她的老師給予她的幫助,海倫。凱勒不停地摸著盲文,夜以繼日的學習知識,哪怕手指磨破了,也不肯松懈。這些我們正常人能做到嗎?想到這里,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自己。不管做什么都覺得很累,不喜歡看書學習,總是無所事事,還經常發大小姐脾氣,讓家里不和諧。而海倫。凱勒卻能勇敢面對所有的事情,我卻只會一味的退縮、逃避,遇到困難就躲,這樣只會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有一次,爸爸叫我把書桌整理一下,而我就不樂意了,說道:“唉呀,我才不整理呢,你自己整理吧。”爸爸無奈只好幫我整理了。現在想想,我連這點小事都不愿意做,將來還能做什么呢?但海倫卻什么都愿意嘗試。我以后一定要改正這個壞習慣。
讀完這本書,我只想說:“首先,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還要樂于幫助殘疾人。更要變勤奮,努力向上,向海倫學習。”我相信,海倫。凱勒能做到的,我也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