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顏色的女孩》讀后感600字
《聽見顏色的女孩》讀后感600字(篇1)
女孩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而復雜,可究竟是什么樣的女孩竟可以聽見顏色?好奇心驅使我翻開了這本書。
本書的主人公是一位叫美樂笛的小女孩,她是整個校園里最聰明的學生,但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一點,因為她是一位痙攣性雙側四肢癱瘓患者,,也就是腦癱兒,這時的她不能走路,不能寫字,甚至不能說話。但美樂笛卻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她的大腦一直不停的記錄著它的日思夜想,她的耳聞目睹,她的愛,她的愁,她經歷的一切。終于有一天,在她絕望到幾乎失控時,它擁有了一臺心聲電腦,發現了一種可以讓自己發出聲音的方法,她開始了與大家的交流。
“一個月來,我習慣了用埃爾薇拉之后,學校生活幾乎變得愉快起來,幾乎。我可以跟康納討論前一天晚上的電視劇,告訴杰西卡我喜歡她的新鞋子”這,就是美樂笛在可以“說話”后內心最真實而又激動的想法。
美樂笛是來自愛與理解的糅合的一個獨特的小姑娘。她堅強、執著、聰明、有想法,卻沒有人知道。從沒有設殘疾人入口的建筑物,到面對那些譏笑她的同學,她一點點找到了自己從前并未發現的內在的力量,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對每一件事物都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人生就是從不被人接受到被人接受的轉變過程,就要看你對自己是否有足夠的信心和膽量。
而在美樂笛的.蛻變過程中,有許多一直在默默支持他的人:父母、V阿姨、凱瑟琳、香農老師、、歌頓老師、羅絲、康納,他們在美樂笛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給了美樂笛前進的動力。而在生活中也有許多的美樂笛,他們也需要受到這樣的尊敬、關愛和鼓勵,如果你面對他們不自豪該說些什么,其實只需微笑,說一聲“你好!”美樂笛是對所有正在努力掙扎的、家有殘障兒童的父母,對所有不被理解的孩子,對所有曾真心幫助過他們的人的禮贊。
“疾病限制了我的活動,但不能限制為我的思想。”這是美樂迪曾經說過的話,身體時被束縛的,但思想、靈魂是自由的。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不完美的地方,就像有些人要戴牙套,有些人要帶眼鏡,但即使這種種不完美再特別,都值得我們去尊敬,去認真對待。閱讀《聽見顏色的女孩》,閱讀偉大的禮贊,我仿佛聽見了生活中絢麗的顏色,準備好了去迎接未來的挑戰。
《聽見顏色的女孩》讀后感600字(篇2)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每個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天性。有的時候,你的不完美是與生俱來的,比如說孩子的殘障,有的人要帶眼鏡,有的人要帶牙套。但是,上帝是公平的,當他關上了一扇窗戶,他一定會再為你留下另一扇窗戶。
書中的美樂笛有驚人的記憶力,她是全校最聰明的孩子,她有想法,她也有喜怒哀樂,可是,沒有一個人知道,包括美樂笛的爸爸媽媽。所有的人都認為她是智障,不能學習,不能說話,不能自理。于是,小女孩美樂笛被迫每天不停的做一樣的題,做一樣的事情。直到她的v阿姨與她發現了一種方法可以讓她說出話來,開始展現她的才智,美樂笛開始發光了。但是,還有很多人看不起她,因為她是殘障兒童,最后她用自己的行動說明了一個道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讀完書,我發現美樂笛很獨特,她堅強,執著,聰明,有個性。就算她是殘障兒童又怎么了?難道她不是人,就一定要被世人看不起,被世人那種同情小貓小狗的同情心所同情?美樂笛她不是殘障人士的代表,她是一個有獨立個性的人,她只需要世人的理解與認可,不需要那種世人的特殊關注,似乎把他們隔離在了社會之外。為什么不給他們一個展示的空間呢?我認為大家可以去關注他們,去努力理解他們,但是在關注與理解的同時也要給予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那么,不就會多幾個張海迪嗎?
這本書不光寫給我們,也寫給那些不理解孩子的家長,當面對困難不知道怎么辦的人,其實家長一個微妙的眼神,可以讓孩子重拾自信,一個溫暖的微笑,可以讓面對困難的人擁有希望。永遠不要放棄,是金子總會發光,這是美樂笛給予我的啟迪。
《聽見顏色的女孩》讀后感600字(篇3)
拿到書看到封面上飄著長發的側臉小女孩,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關注過她的眼眸,雖然是側面,但眼角的微微下垂讓人不難看出她的憂郁,看出她的悲傷,甚至看出她的平靜。《聽見顏色的女孩》,書名聽起來匪夷所思,顏色是看的,怎會是聽的呢?一定有人搞錯了吧,或者此人有超能力?更或是有一個引人致勝的故事,至少是個色彩斑斕快樂的故事。但,我錯了……
故事中的美樂迪從小就不幸患上了腦癱的疾病,她被永遠禁錮在輪椅上,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V阿姨是美樂迪的鄰居,心地善良,她經常幫助照顧美樂迪,用特殊的方法教她“識字”,慢慢地美樂迪能用簡單的字詞組成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她變得越來越聰明。她擁有了一臺“心聲”電腦,在這個“朋友”的幫助下,她能表達出自己的喜怒哀樂,終于能和外界溝通了,美樂迪參加了“天才小子”的選拔,以滿分脫穎而出。她的同學們拋棄了他,美樂笛氣憤的把獎杯摔得粉碎,平靜的離開了。
當我一遍又一遍進入她的世界,我知道了她的無助,但當我又一次為她痛心時,我依舊想說:“我從書中聽見色彩,美樂笛的生活是精彩的!”
在張海迪五歲的時候,張海迪被確診為脊髓血管瘤。她只能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這樣的小海迪依然保持著堅強樂觀的情緒,她的床邊有一個大的立柜柜子上鑲嵌了正面的鏡子。張海迪就利用鏡子來躺在床上看書,通過頑強的執著她自學成功了小學初中甚至高中的課本。張海迪就自己制定了一個英語學習計劃,每天一定要背十個單詞,如果完不成任務,她就狠狠地咬一下自己的手指頭作為懲罰。張海迪不但學會了英語,還成功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海外的書籍。當她被家人用輪椅推著到出版社,她捧著厚厚的翻譯稿呈現給編輯的時候,出版社的所有人都被張海迪的頑強,以及不屈服于命運作弄的行為所感動了。
語言,是人類交流最方便最富有感情的媒介,而失去此,無疑失去更多美好的絢爛的感情,在有限的殘障身體里找到無限樂觀的思想,放大放大,也讓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熟視無睹的正常人一種善意的啟迪,人人平等,人人都有自尊,人人都有缺陷,只是表現方式不一樣,人人都需要愛,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最重要的是,人人都學會知足,感恩。
《聽見顏色的女孩》讀后感600字(篇4)
美樂笛是個腦癱兒,但她非常聰明,可是她卻連正常人最簡單的上廁所、行走、吃飯都不能完成,但她憑著驚人的毅力利用語音電腦說話,進行學習,成績甚至比一般的天才兒童都要好,這完全源于美樂笛堅強的心。雖然她最后被隊友老師拋棄,沒有參加全國"天才小子"的最終比賽,也曾跌倒過、流淚過,但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像只被欺負的小狗一樣呆在家里,而是選擇繼續上學,很快從悲傷的陰影中走出來,去面對欠她太多的老師和同學。這份堅持和堅強恐怕連正常人都難以做到的!
美樂笛優異成績的背后,少不了老師、親人、鄰居、朋友的支持、鼓勵與幫助。美樂笛二年級的時候,教她的崔西太太就值得一提。崔西太太在教美樂笛時發現她喜歡聽有聲讀物,就很努力地去弄來一副耳機,讓美樂笛聽蘇斯博士系列讀物。可美樂笛在很久以前就與爸爸讀過了,于是把CD、耳機扔地上尖叫。崔西太太不但沒有生氣,還給她換了另外的CD,這下美樂笛滿意了,多么善解人意啊!再說說鄰居V阿姨.V阿姨很喜歡美樂笛,把她當作正常的孩子來教育,給她做詞語卡片,教她識字、認單詞,與美樂笛的父母一起照顧她的起居,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的,而且還是為鄰居腦癱的孩子。美樂笛的父母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沒有因為美樂笛是個腦癱兒就拋棄她,而是非常耐心地與她交流,細心地照顧她。盡管家里后來添了個妹妹,但對美樂笛的愛也是分毫不減。美樂笛的朋友凱瑟琳,真的是個好人,她在學校代替生活老師照顧美樂笛,喂她吃飯,和她交流,幫她找能和外界溝通的途徑。她是我見過做朋友做得最好的人。
每個人都不完美,有人要帶牙套,有人要戴眼鏡;但是只要堅強,不被別人的嘲笑、諷刺打敗,你就是最好的!!
《聽見顏色的女孩》讀后感600字(篇5)
讀完《聽見顏色的女孩》這本書,一開始覺得文和題并不十分貼切。小說對于這個身患重度殘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不會說話、不能動的女孩子十幾年生活經歷的描述,給我們很多希望。但是對于她怎么聽見顏色,描述得并不多。我一開始以為,這是一個有特異功能的女孩,讀完我才知道,她,其實和我們正常孩子一樣。她只是身體有些殘疾,但是擁有一顆健康的大腦和非常健康的身心。而好多身體健康的人,心理或者大腦或多或少都有些殘疾。
這本書的作者是莎朗·德蕾珀。在成為暢銷書作家之前,莎朗·德蕾珀女士本是一位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高中英語老師,執教長達25年,與丈夫及黃金獵犬“哈妮”一起平靜生活。
寫作改變了此前的平靜。成為美國暢銷書作家后,莎朗·德蕾珀的教育家身份沒變,但卻因五次獲得科雷塔·斯科特金獎、六度赴白宮領獎而廣為人知。
正是因為莎朗做過25年教師,才能把這樣一個不和常人相同的孩子寫得那樣好。
文章的主角叫美樂迪。十一歲。一出生就帶有殘疾。所有的人都以為她是一個標準的腦癱兒童,以為她不僅不能動,不會說話,而且大腦也不動彈。其實,只有美樂迪自己知道,她聽得懂所有人說的話,經過她身邊的人她都記得住他們的臉,甚至電視里說出的詞語,她都能看到詞語的顏色。她是個高智商兒童。
她的媽媽堅持認為她是聰明的。尤其照顧她的鄰居V阿姨,更加堅信美樂迪是個天才兒童。V阿姨心地善良,她經常幫助照顧美樂迪,用特殊的方法教她“識字”,慢慢地美樂迪能用簡單的字詞組成句子,一天天地她終于能用自己的句子來表達心里的想法了,她自身的聰明才智被V阿姨用一種特別的方式激發出來了,她變得越來越聰明。她擁有了一臺“心聲”電腦,在這個“朋友”的幫助下,她能表達出自己的喜怒哀樂,終于能和外界溝通了,這是多么令人興奮的一個突破啊!美樂迪參加了“天才小子”的選拔,以滿分的好成績脫穎而出。
雖然,最后美樂迪在“天才小子”的比賽中因為同伴的疏忽,沒有參加決賽,但是她終于找到了人生的價值。
這是一本值得老師和孩子一起共讀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