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讀書心得
曾經,有“秋波橫欲流”“魂迷春夢中”的綺麗浮靡;亦有“無淚可沾巾”“飄零事已空”的悔恨悲戚;然后,有了“垂淚對宮娥”“回首恨依依”的亡國之哀。傾盡“一江春水”,換來牽機毒藥。
南唐李煜。
王國維謂:“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一個筆力縱橫,他豪放超逸、恬淡曠達;“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一個,筆力雄厚,他壯志難酬、慷慨悲壯。
北宋蘇軾、南宋辛棄疾。
王國維曰:“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讀東坡、稼軒詞,須觀其雅量高致。”“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
“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他,至情的楞伽山人,面對富貴可以輕看,面對仕途亦會厭倦,面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面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向往。“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這才是他的《飲水集》。
滿清納蘭性德。
王國維評:“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杰出的學者,在文學、美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2
《人間詞話》是一部被人們奉為古典文學批評里程碑式的作品。初讀《人間詞話》就讓我沉浸于那精簡卻又華美的詞語中,王國維不僅將其深厚的美學功底盡展其中,而且段段匠心獨運。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作者的講解,第二部分為人間詞話原文。
讀書人之所以讀書就是為了明理,追求真理。若不能____追求真理,生活就是一種痛苦。從書中可以看出,古往今來真正的讀書人都有其氣節在。若是沒有歷史知識做背景,讀本書只能領會詩詞表層的含義,對于詩詞里的深意,只有有心人才能領悟。作為初讀《人間詞話》的我,對書中的每個語言符號的微妙作用,豐富的內容,只能領會其表層意思。正因為這本書,讓我真正懂了“詞之言長”的含義,只有你用心去領悟,才能懂得詩詞的內在含義。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一種境界是講人生有時需要的是一種求孤獨,求寂寞的心境。慢慢人生路,無論在哪個人生階段,都會遇到孤獨、坎坷。在那種惆悵的心境下,獨自一人登上高樓,望盡遠處的無盡之路。在絕望或孤獨的境界中,可以尋求精神上短暫的慰藉。但是,我們必須堅持自己的信仰,勇敢走下去。就如我現在,剛剛參加工作,許多事情還不能處理的非常到位;不應該害怕犯錯,要勇敢面對自己的失敗,在失敗中才能成長的更快。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種境界講人生的種種,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到人瘦帶寬也不后悔。不執著無以成,王國維正是憑借著這份執著與隱忍,才成就了他大師地位。正如現在的我們,剛剛接觸藥品注冊,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不能因為一點點挫折就放棄,要憑著那份執著,守護患者用藥安全的一道關卡。要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在認真書寫審評報告時,還要不斷給自己充充電。只有自己知識水__提高了,才能更好為公眾用藥安全服務。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三種境界講人生需有專注的精神,反復追求、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這是一種豁然開朗的頓悟,往昔追尋之中的種種艱辛苦楚,在頓悟瞬間得到了完美____。第三種境界,也是最高境界,講的是在經過不斷努力研究之后,會將之前所有的疑問完全____。藥學審評現正處于____的關鍵時刻,應不斷研究,____應體現與時俱進,同時應穩定步伐,守護好公眾用藥的安全關卡。學、史學、古文字學領域的成就極為卓著。他的《人間詞話》一書,突破了傳統文化思想的束縛,用新的思想與眼光去鑒賞詞話。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3
《人間詞話》,說它是目前所有詞話詩話中知名度最高的一本恐怕是不為過的。以前總是聽說,也有略讀過。現在終于在兔叔的“豆瓣壓力”下重拾起這本并不厚的小冊子并完整地讀了一遍。我必須要說,我以前看的是現代排版的簡體字版,而現在看的這本是豎排版,從后往前翻,從右往左看,更主要的是繁體字!(說來汗顏,我真不認識幾個繁體字,丟中文系的臉了)還好它沒有完全和現代相反,畢竟還是從上往下看的。突然想到一條對聯兒: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東甩;樓上樓下看左傳,頁往右翻。挺有趣的。其實吧,我是比較喜歡古典文學的。但是太懶,所以看過的書并不多。寒假時候買的一本《世說新語》現在還沒讀多少。(捂臉……)可能還是沒人督促的緣故吧。自制力啊,真沒太大信心。
又扯遠啦。說人間詞話吧=。=
王國維先生是很看重詞的境界的。從開篇就可以看出來: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第二篇也是繼續說造境和寫境。第三篇關于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的論斷更是千古名句了,被無數的人引用過,毋庸贅言。一直到第六篇依然是境界理論。第七篇具體賞析單字創造境界。第八篇又一轉,說境界的大小,但無優劣。后面到第二十六篇最終上升到了人生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老實說,這段話早已耳熟能詳,但至今仍未能真正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
上面是說詞的境界問題,下面簡單說一下王國維先生對于詞人或曰詩人優劣的評價。他在第六十篇中說: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話說,有很多人覺得中國現代文學簡直是垃圾,一代不如一代。對于這種說法,我想王國維先生如果還在世的話,應該是不會贊同的。他曾經說過: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在《人間詞話》第五十四篇里也明確提出:“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于此。故謂文學后不如前,余未敢信。”
暫時寫到這里,日后再“尋章摘句”慢慢寫來……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4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接受西方美學思想的洗禮之后,對中國舊文學反思所作的評論。王國維先生早年從事西方哲學的研究。但后來他厭倦了對西方哲學的研究,轉而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人間詞話》便是他這個時期的作品。書中雖然時時體現出他的一些西方思想,但就全書的體裁和批評方式而言,其實與中國傳統的詩話詞話一類作品,例如李清照的《詞論》,是相似的。
此書,在一開始便提出了“境界”這個概念,并且后面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圍繞著“境界”二字展開的。一開始,王國維先生便說:一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人生同樣如此。我覺得一個無論什么樣的人,都應該有自己理想,都應該讀一些經典著作,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一種高雅的境界,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而有了這些,我們才能自成高格!
在《人間詞話》中,作者大量的使用“境界”一詞來描述所要表達的事物以及情感,“境界”是《人間詞話》的理論核心。王國維先生之所以用“境界”一詞來描述,也許是因為看重于其可以真切生動地表達感受,對于內在的情意和外在描寫的景物而言,沒有比“境界”更好的詞語了,而“境界”是什么東西?這或許是我們永遠也不能說清楚的吧!或許境界就是一種道德修養,也許是一種思想品格,也許是一種行為方式。不過從葉嘉瑩著的《王國維及其文學評論》中關于境界的討論來看,似乎有了一點可以自我安慰的理由,作者認為王國維選擇“境界”一詞來作為他的評詞的特殊用語,是因為這種選擇符合中國文人在用詞時強調“有出處”的慣例,所以盡管語義含糊模棱到足可以概括一切作品、衡量不同藝術,但也依然為讀者所接受。可也許這也正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用詞的魅力,沒有精確的解釋,卻有很廣博的意境,有一種很大氣的味道在里面,這是很值得我們為之驕傲的。
總的說來,《人間詞話》是近代極富盛名的文學理論批評著作,它集中體現了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是中國古典文藝美學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它總結了清代以前所有比較出名的詞風,并對各詞派的主要人物做了分析,最后來學者研究詞作提供了重要材料。并且,他提出了對詞作分析的新方法的理論,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重視。更重要的是,這些這些理論不僅能用在詞的品析上,同時也有著巨大的人生指導作用。總之,這是一本讓人受益匪淺的書,值得一讀!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5
《人間詞話》,其實本身便是讀后感。表面上,它脫離了原詞,便成了只言片語;實際上,它又的確能獨立存在。用字字珠璣形容,絕不為過。而珍珠本身,不事雕琢,無需鑲嵌。
初讀《人間詞話》,是讀詞論;再讀,便是讀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是藝術的極致追求,也是全書的關鍵詞。
詞尤文也。小學生作文,要求結構清晰、語句通順;中學生作文,要求文采華美、情感真摯;高中生作文,要求觀點正確、立意新穎;文人作文,講求視角宏大、境界高深。
境界是文章的精髓,卻往往被人忽視。為文如登山,絕大多數人在山腰徘徊。這是一種局限,也是一種無奈。有些人,是自賞;有些人,是自欺;有些人,是無力;有些人,是無方。自賞,是被眼前山花所迷,忘卻追求山巔之絕境;自欺,是自知低俗而不愿承認;無力,是聽聞別有佳境,卻身心俱疲,無力攀登。無方,是有心向上,精力十足,卻難窺路徑。其中,當是自賞與自欺者居多。無方者,往往將精力放在閱讀積累、技法探析等文字的外在形式上,而忽略了內求自省。他們不懂得,再多的名言佳句、再妙的寫作技法、再新的選材角度,都是平面拓展,不能真正立體建構自己獨有的藝術境界。
江上之舟往來如梭,乾隆應是看到了盛世繁華,法磐卻只看到兩艘船,一為名,一為利。在游人眼中,不過是轉瞬即逝的景致。至于劃舟的人,應該是無心于欣賞或思索,看到的只是自己苦苦掙扎的人生。同樣的事物,觀者的身份不同,體會也不同。同樣的寫作對象,用不同的格局去寫,便是不同的意境。
意境是虛構的精神世界的花園,作者作為導游,將讀者引入自己的意境,便是共鳴。
境界有大小。“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心懷家國者為大。“少游詞境最凄婉,‘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凄厲矣。”感懷自身者為小。
境界有虛實。營造意境,便要“寫境”與“造境”。“寫境”重寫實,“能與花鳥共憂樂”。雖然生動真實,但易流于淺白。“造境”重想象,“以奴仆命風月”。雖然瑰麗神奇,但易失于空洞。文章是理想與現實的反映,“寫境”與“造境”相結合,便可回避無本之木的尷尬,達到虛實相生的藝術境界。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6
《人間詞話》是近代極富盛名的文學理論批評著作,它集中體現了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使中國古典文藝美學的歷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他繼承了中國文藝批評的傳統形式,乃是段章零語,靈機閃現處便是絕妙好辭成文。所以這本書極大程度的保存了這種寫作的真實。這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手稿原文;第二部分是附錄。讀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頓覺詞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當你遨游其中使你會發覺自己的渺小與無知。
最初接觸王國維的那三句精辟的論斷: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可不歷三種之階級:“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同叔《蝶戀花》此第一階級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歐陽永叔《蝶戀花》此第二階級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階級也。并不知道是出自他的著作,但已對概括除此三境界的人敬佩不已,便生出急切閱讀此書的念頭,其時,學習中國古典文學,老師推薦必讀的書目中就有這本。因為經驗的淺薄,閱讀時感到困難重重,比較晦澀難懂,匆匆讀了一遍了事。但是經過了十幾年的時間,人生的閱歷積攢的比較豐富,閱讀了較多的書之后,忽然又一次想讀他一讀。再讀之后,對這位天才的敬佩由此劇增。他有關詞的境界的論述確實極為精辟,極為精彩,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引領了一代文學批評的脈搏,引導人們如何去審美,如何在詞中品味,感悟,獲得美的熏陶。一首詞從怎樣的角度去鑒賞。例如,他提出了“無我之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有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他提出了這兩個重要的概念,引導作者和讀者向更高的層次邁步。
《人間詞話》中還有一種觀點正中了我的心扉,讓我感受很深。那就是在《樂府詩集》《子夜歌》中提出的:“人用來排遣愁苦的東西不外三樣東西:酒、詩和死亡。而人又來享受歡愉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哪里還有功夫來排比字句,搜索枯腸呢?”這話真是說到了點子上。感情就是人心中的境界,只有心中有丘壑,才能寫出深刻的作品。文學作品的第一要義就是求真,任何技巧都無法掩飾對真實的敷衍。所以經歷苦難才能寫出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