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兒童經典10篇
楚王葬馬
楚莊王酷愛養馬,把那些最心愛的馬,都披上華麗的綢緞,養在金碧輝煌的廳堂里,睡清涼的席床,吃美味的棗肉。有一只馬因為長得太肥而死了。楚王命令全體大臣致哀,準備用棺槨裝殮,一切排場按大夫的葬禮隆重舉行。左右大臣紛紛勸諫他不要這樣搞,楚王非但不聽,還下了一道通令:“誰敢為葬馬向我勸諫的,一律殺頭。”
優孟聽說了,闖進王宮就號啕大哭。楚莊王吃驚地問他為什么哭,優孟回答:“那匹死了的馬啊,是大王最心愛的。像楚國這樣一個堂堂大國,卻只用一個大夫的葬禮來辦馬的喪事,未免太不像話。應使用國王的葬禮才對??!”
楚王說:“照你看來,應該怎樣呢?”優孟回答:“我看應該用白玉做棺材,用紅木做外槨,調遣大批士兵來挖個大墳坑,發動全城男女老幼來挑土。出喪那天,要齊國、趙國的使節在前面敲鑼開道,讓韓國、魏國的使節在后面搖幡招魂。建造一座祠堂,長年供奉它的牌位,還要追封它一個萬戶侯的謐號。這樣,就可以讓天下人都知道,原來大王把人看得很輕賤,而把馬看得最貴重?!?/p>
楚王這時終于恍然大悟,知道這是優孟在含蓄地批評他,便說:“我的過錯就這樣大嗎?好吧,那你說現在應該怎么辦呢?”優孟答到:“事情好辦,依臣之見,用灶頭為槨,銅鍋為棺,放些花椒桂皮,生姜大蒜,把馬肉燉得香噴噴的,讓大家飽餐一頓,把它葬到人的肚子里。”
寓言啟示:對人做思想工作,要特別注意方式方法,哪種方式最易使對方接受就采用哪種方式。而“將欲廢之,必固興之”,這一樸素的辯證法觀點,是首先值得考慮的。
成語故事兒童經典精選篇2
鼠屎斷案
三國吳主孫亮喜愛吃生梅子,吩咐太監去庫房里取來蜂蜜漬梅。孫亮津津有味地吃著,忽然在蜜中發現了一顆老鼠屎。大家都嚇得面面相覷。太監連忙跪下奏道:“這一定是庫吏瀆職所致,請陛下治罪?!睅炖舯徽俚教蒙?。孫亮問他:“剛才太監是從你手上取蜜的嗎?”庫吏戰戰兢兢地回答:“蜜是臣下交給他的,但給他時并沒有鼠屎。”“胡說!”太監指著庫吏鼻子,“鼠屎早就在蜜里了,這是你欺君罔上!”
太監一口咬定是庫吏干的,庫吏死不承認,說是太監放的。兩人在堂上爭執不下。侍中官刁玄和張邰出列奏道:“太監和庫吏言語不同,難以決疑,不如押進監獄,一同治罪?!睂O亮環視眾人,說:“這個容易知道?!瘪R上吩咐衛兵當眾剖開鼠屎。大家定睛看去,只見鼠屎外面沾著蜜汁,里面卻是干燥的。
孫亮哈哈笑著說,“要是先在蜜中,里外都應浸濕,而今外濕里燥,顯見是剛才放進去的。這一定是太監干的事!你與庫吏有仇,故意嫁禍給庫吏,欲借朕之手替你除去庫吏??墒悄銋s故意侮辱朕,今日若不殺你,世人都以為朕好欺負,左右武士將他拉出去斬首,以示他欺君之罪。”太監嚇得渾身哆嗦,連忙撲通一聲跪下,磕頭求饒,左右的人也感到十分吃驚。
寓言啟示:只要深入調查研究,對各種現象進行細致深入的分析,就能見微知著,察暗圖明,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搞清楚的。
成語故事兒童經典精選篇3
獐鹿之辨
北宋時,有個名人,他既是詩人又是當時的丞相。他就是王安石。他有一個兒子叫王霧,從小就很聰明。在王霧只有幾歲的時候,有個南方來的客人送給他家一頭獐,一頭鹿,一籠關起,放在客廳里。
王霧從來沒見過這兩種動物,感到很新鮮,整個一個上午都在客廳里玩??腿艘娝娴煤芷饎?,就開玩笑地對王霧說:“別人都說你人小聰明,我來考考你怎么樣?”王霧說:“先生請講。”客人說:“我問你,哪只是獐?哪只是鹿?”
王霧看了半天,明明不懂,但卻振振有詞地回答道:“這還不簡單?獐旁邊的那只就是鹿,鹿旁邊的那只就是獐。”客人聽了,感到十分驚奇。
寓言啟示:在遇到難題時,應該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避重就輕,巧妙回答。
成語故事兒童經典精選篇4
逼鴨捕兔
從前,有一個人他生來就好吃懶做,一天到晚除了吃飯就是睡覺,什么也不愿干卻總是異想天開,一會兒想著要吃這,一會兒又想著要吃那,又不想費力氣。
一天,好吃懶做的他躺在床上忽然想到要能吃上野兔子做的佳肴該多好呀。他曾聽人說鶻烏可以捕捉野兔,于是他勤快了一次,起床出門到市場上去買鶻烏。他在街上轉來轉去,不知鶻烏是什么模樣。七買八買竟把一只鴨子買回家了,反正他還是不知道。
第二天,這個人把鴨子帶到野地里,等著野兔跑來。等呀等,果然有野兔子跑過來了。這人立即將鴨子拋擲出去,讓鴨子去抓野兔??墒牵@只鴨子飛不起來,一拋出去它就撲打著翅膀落在地上了。這人急了,又抓起鴨子再拋擲出去,鴨子又重重地落到地上。這個人煩死了,他接連三四次把鴨子拋擲出去,鴨子始終是飛不起來。
這時,只見鴨子摔倒了又從地上站立起來,哀哀地對他說:“我只是個鴨子呀!你殺了我,吃我的肉,這是我應盡的本分??墒悄阋胰プネ米?,我哪能做得到呢?你為什么偏偏要把拋擲的苦處強加到我頭上呢?”
這個人卻皺著眉頭說:“你怎么會是只鴨子呢?我只當你是只飛得快、善于捕捉野兔的鶻烏呢?!兵喿記]辦法,為了讓這個人相信自己的確是只鴨子,它伸出自己的腳蹼給他看,說:“你看我這連在一起的腳丫子,看我這笨手笨腳的樣子,是會捕捉野兔的鶻烏嗎?”這個人無可奈何地看看鴨子,再看看四周,那只野兔子早已不知跑到哪里去了。這個人只好沮喪地返回家去。
寓意:單憑自己的主觀想象,不顧客觀實際,強人所難,終究是達不到應有效果的。
成語故事兒童經典精選篇5
尺蠖變色
晏子辭世已經十七年了。有一天,齊景公宴請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舉杯助興,高談闊論,直到下午才散。酒后,君臣余興未盡,大家提出一起射箭比武。輪到齊景公,他舉起弓箭,可是一支箭也沒射中靶子,然而大臣們卻在那里大聲喝彩道:“好箭!好箭!”景公聽了,很不高興,他沉下臉來,把手中的弓箭重重摔在地上,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正巧,弦章從外面回來,見此情景,連忙走到景公身旁。
景公傷感地對弦章說:“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啊。晏子死了已經十七年了,從那以后,就再也沒有人愿意當面指出我的過失。剛才我射箭,明明沒有射中,可他們卻異口同聲一個勁地喝彩,真讓我難過呀!”
弦章聽了,深有感觸。他回答景公說:“這就是大臣們的不賢啊。論智慧,他們不能發現您的過失;談勇氣,他們不敢向您提意見,唯恐冒犯了您。
不過呢,話又說回來了,我聽說過這么一句話,就是‘上行下效’。不是嗎?國君喜歡穿什么衣服,臣子就學著穿什么衣服;國君喜歡吃什么東西,臣子也學著吃什么東西。
有一種叫尺蠖(huo)的小蟲子,吃了黃色的東西,它的身體就變成黃色;吃了藍色的東西,它的身體就又變成藍色。剛才您說,十七年來沒有人再指出過您的過失,這是否是因為晏子去世后,您就不再喜歡聽人家批評您,而只喜歡聽奉承話所造成的呢?”
一席話說得齊景公心里亮堂了,他不好意思地點點頭說:“太好了,今天這一番話,教我豁然開朗。這是你做了先生,我做了學生了?!?/p>
寓意:只有真心愿意接受批評,才會經常聽到別人對你的批評、建議;如果總是聽到別人恭維自己,那恐怕原因就在自己身上。弦章的話是有道理的。
成語故事兒童經典精選篇6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轉悠,突然發現了一只狐貍,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頓了。
狐貍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編出一個謊言,對老虎說:"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來當百獸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會饒恕你的。"
老虎對狐貍的話將信將疑,便問:"你當百獸,有何證據?"狐貍趕緊說:"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以隨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讓你親眼看看百獸對我望而生畏的樣子。"
老虎想這倒也是個辦法,于是就讓狐貍在前面帶路,自己尾隨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處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種獸類遠遠地看見老虎來了,一個個都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奪路逃命。
轉了一圈之后,狐貍洋洋得意地對老虎說道:"現在你該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獸,有誰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獸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貍的謊言。狐貍不僅躲過了被吃的厄運,而且還在百獸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風。對于那些像狐貍一樣仗勢欺人的人,我們應當學會識破他們的伎倆。
成語故事兒童經典精選篇7
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里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墒晴娪执笥种?,怎么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后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鐘嗎?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成語故事兒童經典精選篇8
刻舟求劍
從前,有個人帶著一把寶劍坐船。船才開出來,突然聽見“撲通”一聲,他的劍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辦呢?他想了半天,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個印記,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著。
劃船的人很著急,對他說:“讓我把船停下來,你快跳下去把劍撈起來吧!”
可那個人卻指著船說:“到了對岸再說吧,反正我在船上劃了一條線,劍是從這兒落下去的,到時候從這里下去找就行啦!”
劃船的人說:“你的劍掉進了水里,劍又不會跟著船走,怎么還能在對岸找到呢?”
那個人不聽船夫的話,于是,船夫把船劃到了對岸。
這時,那個人脫掉衣服,從他劃的那條線那里跳了下去,可他撈了很久什么也沒撈到。
劍掉進了河里,現在船走了這么遠,他是不能從船上的線找到劍的。
刻舟求劍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爸邸笔恰按?,“求”是“尋找”。有的人辦事不管時間地點的變化,始終不肯改變原來的主意,我們就可以說他是刻舟求劍。
成語故事兒童經典精選篇9
鐵杵磨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p>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成語故事兒童經典精選篇10
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他的《論語》是千百年來的傳 世之作。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么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后,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并不以為恥辱呀!”。
虛心好學,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習,叫“不恥下問”。
不恥下問的意思: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現在我們用來形容一個人謙虛、好學,真誠地向別人提問請教,不恥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