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成語故事大全
簡短成語故事大全精選篇1
孔子有許許多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后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為此,孔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鬃拥牧硪粋€弟子澹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九歲,他的體態和相貌很丑陋??鬃娱_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后來,子羽游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鬃勇犝f了這件事,感慨地說:“我只憑言辭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p>
[提示]只根據外貌來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
簡短成語故事大全精選篇2
從前,楚國有個人在街上賣兵器。他拿著矛說:“這支矛,是天下第一鋒利的,它能擊穿最堅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說:“這個盾牌,是天下第一堅固的,世界上沒有一支長矛能夠刺得穿它。”有人問:“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么樣呢?”那人回答不出來了。
[注釋]矛:長矛。盾:盾牌。
[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觸。
簡短成語故事大全精選篇3
古時候,有個人想偷別人家大門上掛著的門鈴,又怕門鈴響起來。他想出一個辦法來。他把自己的耳朵掩起來,然后去把門鈴偷下來。結果被主人當場捉住了。他驚奇地問主人:“你怎么聽到了鈴聲?”主人說:“你掩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沒有掩住我的耳朵啊!”
[注釋]掩:遮蓋,捂。盜:偷。
[提示]比喻所做的事情不能欺騙別人,只能欺騙自己。
簡短成語故事大全精選篇4
春秋時,楚平王聽信大臣費無忌的讒言,要殺害太子的師傅伍奢和他的兒子伍子胥。太子連夜告訴了在樊城做守將的伍子胥。當第二天費無忌的兒子來騙伍子胥回都城時,伍子胥將他痛打一頓,說:“如果不是太子告訴真相,我就被騙入天羅地網了。”
[注釋]羅:捕鳥的網。
[提示]形容包圍嚴密。也比喻對敵人、罪犯等人嚴密防范。
簡短成語故事大全精選篇5
春秋時,宋國有個農夫在田里看見一只野兔撞在樹樁子上,折斷脖子而亡。他不費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從那以后,他什么農活兒也不干了,天天守在樹樁子旁邊,等著撿兔子。可再也沒有野兔來撞這樹樁子,他的行為被人們當作了笑話。
[注釋]株:樹樁子。
[提示]比喻不知道變通或妄想不經過努力而僥幸得到成功。
簡短成語故事大全精選篇6
南唐時,當涂縣令王魯是個貪 官。為了給他敲敲警鐘,人們聯名寫信,狀告他手下的一個主簿。告狀信上列舉的罪行,件件都與王魯這個縣令有牽連。心慌意亂的王魯,神差鬼使地在信上寫下了自己當時的真實思想:“你雖然打草,我已經驚蛇?!?/p>
[提示]比喻自己的行為使對方有所察覺和防備。
簡短成語故事大全精選篇7
毛遂自薦
戰國時,秦國出兵進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王派他的弟弟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君決定挑選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塊去,但挑來挑去只選中了十九人。
這時,門客毛遂來到平原君面前說﹔”那就讓我去吧﹖”平原君問道﹔”先生在我門下幾年了﹕”毛遂回答說﹔”三年了。”平原君說﹔”有才能的人,好像一把錐子放進布袋里,它的尖兒很快就會露出來。先生來了三年,沒有人提起您,我看您還是留下吧﹖”毛遂答﹔”您從來就沒有像錐子那樣把我放進您的口袋里,要是放進去了,它就會整個兒挺出來,何止露出一點尖鋒呢﹖”平原君見他說得有道理,答應了他的請求。
到了楚國,平原君就跟楚王商談聯合抗秦的事。由于楚王拒絕,談了半天也沒有得出結果。這時,毛遂挺身而出,走到楚王面前,陳述利害,楚王終于被毛遂說服,答應了趙國的要求。出自《史記》
【毛遂自己推薦自己,比喻自告奮勇或自我推薦。】
簡短成語故事大全精選篇8
老馬識途
春秋時,齊桓公帶兵打敗了山戎過,接著又打敗了孤竹國。孤竹國離齊國很遠,齊國的軍隊是春天出去的,凱旋回來已是冬天,景物變了,軍隊在中途迷失了道路。這時,相國管仲對齊桓公說﹔”老馬能夠認得走過的路,為什么不利用它們的智慧呢﹕”于是挑選了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頭走,人們跟在老馬后面,終于找到回去的路。
【老馬熟悉自己走過的路,比喻富有經驗的人善于處理事情。】
簡短成語故事大全精選篇9
刮目相看
三國時,吳國著 名大將呂蒙,幼年時家境貧困,沒有讀過書。吳國國君孫權曾勸呂蒙要好好學習。可是呂蒙說﹔”軍隊里事情太多,沒有時間讀書?!睂O權說﹔”過去許多著 名的軍事家,都是在戎馬忙亂之中刻苦讀書的,你也可以堅持自學啊。”
呂蒙從此發憤讀書,進步很快。都督魯肅,平素對呂蒙有些輕視,后來,經人勸說后,才勉強去拜訪呂蒙。呂蒙熱情招待他,并問魯肅此次去新駐地對防守有何打算﹕魯肅滿不在乎。隨口答應道﹔”尚未考慮,到時候看著辦吧?!眳蚊膳u了魯肅對待職務不嚴肅的態度,同時獻計五條,當場提筆寫出。
魯肅頓時改變 態度,撫摸著他的背,親切地說﹔”我一直認為你能武不能文,現在學識如此淵博,你已經不是以前的阿蒙了﹖”呂蒙笑道﹔”人們三天不見,便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何況隔了這么久呢﹖”出自《三國志》
【擦亮眼睛去看,比喻用新的眼光看待一個人,改變舊的看法。】
簡短成語故事大全精選篇10
東山再起
東晉時,有個名叫謝安的人,年輕時就很有才氣,名聲很大。朝廷屢次召他做官,他都回絕了。他隱居在會稽的東山,經常與王義之等人游山玩水,寫詩做文。
后來,征西大將軍桓溫請謝安作司馬,他不得已才答應出山任職,此時,他已經四十多歲了。在謝安出征的時候,朝中文武百官都來送行,有人同他開玩笑說﹔”你過去高臥東山,多次違背朝廷旨意,不肯出來做官,想不到,今天到底出來了?!敝x安聽了,很不好意思。
【從東山再出來,比喻隱居后再出來任職或失敗后卷土重來。】
簡短成語故事大全精選篇11
大材小用
南宋杰出的詞人辛棄疾(1140-1207),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多次向朝廷建議出兵北伐收復被金國占領的土地。由于受到主和派大臣的排擠,他的主張始終未被采納。1201年,當辛棄疾在紹興任職時,宋朝皇帝下令召見他。
他的朋友,另一位愛國詩人陸游認為這是辛棄疾向皇帝當面陳述主張的好機會,于是寫了一首詩贈給他,詩中有”大材小用古所嘆”的句子。意思是大的人才用在小地方。從來都是可悲的事情。陸游惋惜辛棄疾雖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但無法施展。
【大的材料用在小處,比喻使用不適當,造成浪費。】
簡短成語故事大全精選篇12
樂極生悲
戰國時期,齊威王不理朝政,經常通宵沉溺在酒色中,很多諸侯趁機侵擾,國家處于危亡之際。大臣們誰也不敢規勸,只是干著急。齊國有個叫淳于髡的人,他說話詼諧善辯,喜歡用隱語、微言諷諫威王的過失。
有一次,楚國大規模發兵侵犯齊國,淳于髡(kūn)奉命請來了趙國的精兵來救援,楚軍當夜撤回。齊威王非常高興,設宴慶祝淳于髡請兵有功。宴飲中,齊威王問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說:“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
齊威王覺得淳于髡的話很奇怪,就問他:“此話怎講?”
淳于髡回答說:“像今天這樣,喝大王賞賜給的酒,旁有執行酒令的執法官,后有御史官,我一邊喝酒,心里一邊在害怕,所以喝一斗就醉了?!?/p>
齊威王頗感興趣地問:“那么喝一石呢?”淳于髡回答說:“假如遇到久別的朋友,邊喝酒邊談笑,這樣可以喝八斗、一石了。所以說飲酒過分,就會昏亂失禮,行樂到極點就會轉化為悲哀,天下的事都是這樣。”
齊威王知道淳于髡是在委婉規勸他,于是取消了通宵達旦暢飲的惡習?!皹窐O生悲”這一成語,形容快樂到極點轉而發生悲哀的事情。
簡短成語故事大全精選篇13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并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于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后,接連四十六天按兵不動,項羽對此十分不滿,于是要求進軍決戰,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后待秦軍力竭之后才進攻。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宋義仍舊自顧飲酒,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并聲稱他叛國反楚。于是將士們擁護項羽為上將軍。
隨后,項羽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過黃河之后下令把所有的船只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沒有一點后退的打算。正是這樣,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xiāo)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后,項羽于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看項羽。
后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拼死一戰,決心很大。
簡短成語故事大全精選篇14
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代的人,兩人互相照顧,親如手足。
鮑叔牙與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卻只要三分之一。鮑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滿,叔牙卻說:“管仲家里窮嘛!”
后來,管仲當了大官,帶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管仲膽小如鼠,是個沒有勇氣的人。這時,叔牙卻出來說:“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親需要他奉養,其實,他并不是個怕死的人?!?/p>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齊王有兩個兒子,糾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后來兩個公子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公子糾被殺,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齊王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請大王聘請他做宰相。”
齊王說:“你是我的老師,我愿拜你為相。”鮑叔牙語氣堅定地說:“多謝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p>
齊王終于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管仲整頓內政、開發資源、發展農業,很快就使齊國強盛起來,當上了盟主。
簡短成語故事大全精選篇15
圍魏救趙
戰國時期,魏惠王任命龐涓為大將,大舉進攻趙國,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成侯知道國力難以抵住魏軍,就把中山之地獻給了齊國,求齊國派兵解圍。齊王即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率兵救趙。孫臏獻計說:“魏國攻打趙國,一定把精銳部隊統統派出去了,而國內只留下些老弱病殘。我們不妨揚言攻打大梁,魏軍聽聞后一定會撤下邯鄲外圍的兵力,回頭救大梁,我們在中途襲擊魏兵,定可大獲全勝。”田忌用了孫臏的計策。龐涓聽到齊國進攻大梁的消息后,馬上撤下包圍邯鄲的兵去救大梁,誰知魏軍在桂陵遭到齊軍截擊,被殺得不得不撤回大梁,趙國之圍得解。
成語“圍魏救趙”,指襲擊敵人后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