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的教案
《采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兩首》中的第二首,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采薇的教案。
采薇的教案一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基本知識,“賦、比、興”表現手法,“重章疊唱、一詠三嘆”的結構形式。
2、積累《采薇》中的重點實詞、虛詞,如:止、曰、莫、維、華、思、載
3、背誦《采薇》,體味其鄉愁之思。
二、教學重、難點:目標2、3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教學方法:文本研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一個人的經驗積累以及情感與性格都與家鄉的自然風貌和文化積淀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故鄉是一個的根,正因為如此,人們對故鄉都有一種割不斷的特殊感情,才有了如此多的思鄉之作,作為中國文學的源頭之一《詩經》,就有許多作品從不同角度表達了思鄉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采薇》,體味其中的鄉愁之思。
二、關于《詩經》:
詳見《導學練》第42頁
三、課文內容講解:
1、譯文詳見《課時講解隨堂通》第133頁
2、注意以下幾個實詞、虛詞
亦、止、莫、啟、聘、剛、陽、疚、爾、維、路、君子、小人、腓
四、鑒賞文本:
1、《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2、第一章,寫士兵對抗擊外族,背井離鄉,久久不得歸家。前四句,以薇菜漸次生長和時間的推移來起興,表達士兵久役不得歸家的怨敵、思家和盼歸的心情。當時的兵役制度是二年為期限,可是本詩中的戰士歸家遙遙無期,自然引起士兵的不滿和對家鄉更強烈思念。
第2、3章,寫軍旅生活之勞苦。
仍以薇菜起興,暗示時間流逝,可是役期卻無止境,軍旅生活又異常痛苦,轉戰不止,饑渴勞頓。
第4、5章,直接寫戰事。這兩章對戰爭場面的具體描寫,通過對馬、車、象彌、魚服、將帥和士兵生動而形象的刻畫,強調正是因為戰爭頻繁,居無定所,作為兵營中最底層的士兵歸家無望,思鄉心切。
第6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詩人抓住典型的物候特征來巧妙地暗示季節的變化,以“柳”代“春”,以“雪”代“冬”,富有形象性。依依楊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卻是離別之際;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鄉之時!從表現手法上看,這四句是“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3、找出本文思鄉的典型語句。
4、詩歌的前三章都用“采薇采薇”開頭,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前三章用“采薇采薇”開頭,章句的重疊使詩歌在韻律和修辭上都收到美的效果,用“采薇采薇”起興,引出詩歌后面要敘述的內容,寫詩人因外敵入侵,服役從征,加強詩歌的生動性和鮮明性,起到了良好的表達效果。
五、小結:
前三章用倒敘的方式,回憶了征戰的苦況。為了抵御外敵的侵擾,他長期遠離家室,多么渴望邊境早日安定返回故鄉!四五兩章陡轉筆鋒,描寫邊防軍士出征威儀,兵士們的愛國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末章寫解甲歸里,雖能生還,然昔日的征戍勞苦卻只換來今日的“載饑載渴”,怎不令人黯然傷神。
板書設計:
第一章:
第二三章:寫軍旅生活之勞苦。
第四五章:直接寫戰事。
第六章: 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采薇的教案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熟記詩經的有關常識
2、識記疑難字詞,掌握重點文言字詞
能力目標
1賞析重章疊句、比興等手法的藝術魅力;
2學習情景交融的手法;
情感目標
體會戍邊士兵愛國之情、思念家鄉、厭倦戰爭交織的復雜情感
教學重點:
疏通本詩思路,理解詩經重章疊句、比興手法,情景交融手法。
教學難點:
體會戍邊戰士復雜的感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法、提問法、點撥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了《衛風.氓》,如果說《氓》是一首棄婦的怨歌,我今天要聆聽的是一位戍邊士兵飽含憂傷的深情吟唱,讓我們用一顆真誠、細膩的心來聆聽這首古老的歌謠。
二、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
糾正字音。
確定基調:深沉、痛苦
2.教師范讀
3.學生小組讀。
4.推薦學生代表讀
五、整體把握
1概括主要內容
戰后歸家途中的戍邊戰士回憶倒敘離家出征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痛苦。
2劃分層次,歸納大意,理清思路
1——3思念家鄉以及有家難歸的原因
4——5戰爭場面:進攻、防守。
6歸途中痛苦的心情。
3課文描寫了薇菜的幾種生長狀態?有什么作用?
用薇菜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反映歸期的推遲及不確定性,深化士
兵思鄉、厭戰之情。
提示;重章疊句、比興手法的運用
4、寫景的句子
樂景反襯哀情。
5、主人公的形象?
痛恨獫狁,厭惡戰爭,思念親人
6、小結
運用倒序手法,回憶戰爭的無休止之,表達思念、痛苦。
7作業:熟讀成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