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 兒子的創意
畢淑敏的散文不僅在創作的角度上獨具一格,且語言的藝術多樣化。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畢淑敏 兒子的創意。
畢淑敏 兒子的創意
兒子在家里亂翻我的雜志。突然說:“我準備到日本旅游一次。”因為他經常異想天開,我置之不理。
他很鄭重地說:“這上面寫著一個有關宗教博物館建筑的創意征文比賽。金牌獲得者,免費到日本觀光旅游。”說著,把一本海外刊物遞給我。
我看也不看地說:“關于宗教,你懂得多少?關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還是好好做功課吧。”
他毫不氣餒地說:“可是我有創意啊,比如博物館里可以點燃藏香,給人一種濃郁的宗教氣氛。比如博物館里可以賣齋飯,讓人色香味立體地感受宗教。比如……”
我打斷他說:“別比如了。我記得你小時候連積木都搭不好,還侈談什么建筑!”
十幾歲的兒子好脾氣,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語道:“在地面挖一個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這個博物館蓋在底下……”
我說:“噢,那不成了地下宮殿?”
兒子不理我,遐想著說:“博物館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墻,這樣,參觀的人們時時刻刻感到土地的存在,產生一種神秘感。地面部分設計成螺旋狀的飛梯,象征著人類將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劃了一個上大下小的圖形。
我不客氣地打斷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會有水涌出來,積成一個火山口樣的湖泊。
想過沒有?還有你設計的飛梯,空中的螺旋狀,多么危險!還有……”
兒子擺擺手說:“媽媽,您說的問題都是問題。不過那是工程師們的事,不關我的創意。媽媽,您知道什么是創意嗎?那就是最富于創造性的意見啊!”
我嘆了一口氣說:“好了,隨你瞎想好了。不過我要提醒你一句,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我以為最好的創意莫過于一個好成績了。”
兒子在電腦上完成了他的創意。付郵之前,我說:“可以讓我看看你的完成稿嗎?”
他翻了我一眼說:“您是評委嗎?”
我只好一笑了之。
很長時間過去了,兒子收到了一個寫著他的名字并稱他為“先生”的大信封。是那家發起部門寄來的。
畢淑敏經典語錄
1) 佛家有一句話,叫“無掛礙物者無恐怖”,不妨借用來,少需要物者少煩惱。因為必需少,所以受限輕。人就獲得了更快的行走,更高的飛翔。
2) 幸福是個啞巴。
3) 磨礪內心比油飾外表要難得多,猶如水晶與玻璃的區別。
4) 我羨慕流云的飛逝,嫉恨飛鳥的自由!
5) 人生的重大決定,是由心規劃的,像一道預先計算好的框架,等待著你的星座運行。如期待改變我們的命運,請首先改變心的軌跡。
6)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念. 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 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7) 沒有快樂,誰也別想留住健康。
8) 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9) 人生總是有災難。其實大多數人早已練就了對災難的從容,我們只是還沒有學會災難間隙的快活。我們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覺苦難,我們太忽視提醒幸福。請從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嗎?
10) 一個人可以受過教育,但他依然是沒有教養的。就像一個人可以不停地吃東西,但他的腸胃不吸收,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是骨瘦如柴。--畢淑敏,《教養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