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南湖早春》
《南湖早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七言律詩。詩的前六句描寫南湖早春時節(jié)明媚動人的秀麗風(fēng)光,后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被貶謫以后的抑郁消沉情緒。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南湖早春》
作者:白居易
風(fēng)回云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fù)明。亂點碎紅山杏發(fā),
平鋪新綠水蘋生。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南湖早春》意思:
烏云散去,風(fēng)雨初停,天氣剛剛放晴,陽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種溫暖明快之感。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紅點點;湖面上漂浮的水蘋,一望無際,猶如整齊的草坪。
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變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飛行;黃鴯的舌頭也頗有些生澀,不聽使喚。
不是說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興致也減少了。
《南湖早春》注釋:
1、南湖:彭蠡湖,即鄱陽湖?!短藉居钣?middot;江州》:“彭蠡湖在(德化)縣東南,與都昌縣分界。”湛方生《帆入南湖詩》:“彭蠡紀(jì)三江,廬岳主眾阜。"
2、早春:初春。
3、風(fēng)回:春風(fēng)返回大地。
4、云斷:云被風(fēng)吹散。
5、返照:陽光重新照射。
6、亂:繁多。意為漫山遍野都閃現(xiàn)著。
7、碎紅:杏花花苞剛剛綻開露出點點紅色。
8、發(fā):開花。
9、水蘋:水上浮蘋。
10、翅低:飛得很低。
11、白雁:湖邊的白鷗。
12、舌澀:指言語不流利。澀,形容叫聲艱澀,尚不連慣婉轉(zhuǎn)。
13、黃鸝:黃鶯。
14、不道:不是說。
《南湖早春》寫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元和十二年(817),當(dāng)時作者被貶謫為江州司馬。因而詩中在寫出美好春景的同時,也表達(dá)了作者貶官遠(yuǎn)方的抑郁心情。
《南湖早春》鑒賞:
詩的前六句描繪了一幅清新美麗的春景圖。詩人緊緊把握春雨初晴、陽光返照、山杏吐芳、水蘋爭綠、白雁低飛、黃鸝語澀等幾個最具早春特征的意象進(jìn)行描繪。春雨剛停,湖水經(jīng)過雨水的浸潤,柔媚之中更增添了幾分清新明快。早春時節(jié),不時仍有寒風(fēng)陣陣,而陽光返照,不僅給景物鍍上一層柔和的色調(diào),還具有一種溫暖明快之感。這時候,漫山遍野的山杏,吐艷爭芳,碎紅點點,雖沒有秩序可言,卻展現(xiàn)了春的勃勃生機(jī)。“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這兩句寫白雁因為身上的雨水未干,翅膀變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飛行,而因為下雨黃鸝的舌頭也頗有些生澀,不聽使喚。然而,前者不顧身上雨水未干,仍然低空飛行,后者雖然舌澀不聽使喚,也要歌唱嗚叫,原因在于剛剛來臨的春天實在太美妙,太有魅力了,因而它們?nèi)滩蛔★w舞歌唱。詩人通過寫白雁與黃鸝的飛舞和嗚叫,將早春的嫵媚可人之態(tài)生動地刻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