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素材作文
老家的春節,總是讓我很愉快。
老家是可以放鞭炮的,這也是我喜歡春節在老家過的一大部分理由了。
春節期間,老家大街小巷都有賣煙花、鞭炮的,我經常買一大堆回去玩。有一次,我們喜歡上了用腳踩地上的摔炮。不知是誰先想出來的主意,把摔炮鋪在陽臺門口,當時正是晚上,陽臺沒燈,黑漆漆一片,什么也看不見,更別說腳下了。一切準備就緒后,便讓弟弟喊媽媽過來。沒想到,由于我們一直在一旁”不懷好意”的壞笑,媽媽覺察到了什么,轉身走開又去忙自己的事情了。我們只好悻悻地自己去踩“雷”,當鞭炮的火光四射伴著我們的腳舞動的時候,剛剛的一點兒不“如意”已經煙消云散。我們就這樣在陽臺興奮地玩了一個晚上……小的鞭炮我玩過,大型煙花我也喜歡。有一次,買回來了幾大箱煙花。大人們手里拿著打火機,把引線點燃后便立馬跑開。過了一會兒,五顏六色的煙花便在天空開了花。正當我看著天上的煙花的時候,突然有人喊了一聲:“看,降落傘!”我向天上仔細一看,立馬發現了有什么在向下墜。啊!好多美麗的“小傘”呀!原來這種煙花沖上天還帶著一團軟軟的紙絮,當火藥在天空炸開后,這些紙絮也如仙女散花,從天空旋轉而下宛如降落傘一般,漂亮極了,浪漫極了!
過年最喜歡的還是紅包了。以前都是拜年的時候,小輩跟長輩討要紅包,長輩們圖開心吉利也很爽快大方。但說句心里話,這種“討”要紅包的方式真不如這幾年在手機上“搶”紅包快樂。一到了過年,家族群里就開始活躍了,我們也會拿回被爸爸媽媽關“禁閉”的手機,加入到搶紅包的行列,無論這些三姑六姨,叔叔,舅舅在哪里,只要他們有手機,在線,我們都可以通過手機送去語音祝福,最后總不會忘記關照:“賞個”紅包唄~,只要紅包一出,就看誰的手快,網速快并且運氣好,緊接著就是截圖曬誰搶的多~有時候一連幾個紅包同時上,激動地你都不知道搶那個,有時一連幾個紅包你都慢半拍一分搶不到,開始懷疑人生~一個小小的微信紅包,也許就是幾元錢,但在除夕夜把我們整個家族聯系在了一起,讓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熱鬧”。這就是我在老家過的春節,我最喜歡的春節!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素材作文篇2
我的故鄉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會格外熱鬧,因為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準備端午節。
終于等到了五月初五這一天。
早上,太陽還沒有鉆出被窩,人們就已經開始忙碌了。瞧!東家的孩子起了個大早,跑進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床,忙前忙后;大人們則在屋里屋外一直忙活著。猜猜看,他們在干嘛?他們正忙著做端午節的特色食品——粽子。這里的粽子可謂一絕:白色的糯米摻著幾粒紅豆,顯得格外調皮;有的粽子包裹著豬肉,吃起來噴香可口;有的粽子包裹著蜜棗,包你吃了甜甜蜜蜜……而且,形狀也不同,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錐形的;有枕頭形,也有小寶塔形的;有圓棒形的,還有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的呢!
你到街上走一走,空氣中彌漫著迷人的粽子的香味。步入并不繁華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東西的,拉家常的人,隨處可見。最熱鬧的要數村子里那片空地啦!看!里三層,外三層的人圍成了一個偌大的圓。人們期待著舞獅的隊伍快點登場。在一陣鑼鼓聲中,兩只漂亮的獅子登場了。他們左一下,右一下,像只笨拙的小熊。可愛極了!
時間像個頑皮的孩子,轉眼間,一點多了。人們排著長隊,又一次走出了家門,站在街道兩旁。年輕的小伙子穿上節日的盛裝,從街道中穿梭而過,到鎮上去參加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此時,鎮上那條不知名的河變得可熱鬧了。
下午三點,比賽開始了。河中的那一只只龍舟一字排開,像一批威武的戰士。龍舟上隊員們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們緊緊地握住劃槳,整裝待發。鼓手們也擺出了各自的架勢,好象在說:“今天的比賽一定是我贏”。三點十五分,不知從哪里傳來了一聲鏗鏘有力的哨聲,龍舟仿佛是一條真龍在碧波上劃行,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水紋。鼓聲、吶喊聲交織成一支動聽的樂曲……
夕陽西下,夜晚的靜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飯后,人們集中坐在空曠的平地上,樹陰下,打個火堆,圍著火堆盡情地跳著,唱著,饒有興趣地聊著下午的比賽。
家鄉的端午節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繁忙中帶著幾分悠閑。走在大街上,我的心情異常激動。因為,這也是孩子們的節日。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素材作文篇3
我是一名松潘的小學生,我是位藏族人,在我的家鄉有很多習俗,比如說冬天我們會去暢壩,夏天我們還會去拾蘑菇,和名貴藥材:冬蟲夏草、貝母。以前聽爸爸說他們還要去打山雞。在這么多的習俗中我最喜歡去暢壩。
基本上我們藏族暢壩的時間是過春節的前幾天,表示我們藏族人對春節要來臨時的喜慶。
我們暢壩的地點選在了清澈的小溪邊,右邊有轉經桶,許多人都喜歡去那里轉經,所以就選了那塊地。這天男女老少們都穿起了漂亮的藏服,顏色喜慶,女的們戴上了腰帶和其他配飾,顯得格外漂亮,小伙子們也很俊朗,高大魁梧、帥氣。小孩子們也穿上了藏服非常可愛,老人們穿上后好像都精神了很多,好像回到了年輕的時候。
暢壩開始了,家家都忙了起來,各自從家里拿來帳篷,飲料零食和桌子,柴火,先要把帳篷搭好,然后燒火,把家里的桌子、零食、飲料擺放好。因為藏族暢壩時一天去這家坐客,明天又去另一家坐客,所以第一天是我們家,我也跟著幫忙給客人們倒酥油茶,或是青稞酒,我們還要煮家鄉的特色“牛肉”要整塊整塊地煮,切得很大要煮到差不多七分熟時才可以吃,等煮好后拿幾把小刀就上桌了,還會調盤辣椒面好蘸著吃。切一小口,蘸點辣椒面,就吃了,肉又香又嫩,還會做和尚包子,血腸等。過了正午,晚上到了,歡快的鍋莊開始了!人們又唱又跳,隨著歡快的唱聲,隨著優美的舞蹈,男子們拿起兩對袖子,和腳相互配和,女人們則把兩雙手作成蘭花指狀,動作一致。有些旅游人看見后會下來和我們一起唱跳,我們還會請他們喝酥油茶青稞酒,還會請他們穿上藏服,一起唱祝福的歌祝福他們!
我們藏族人,非常熱愛生活,也很熱情歡迎每個人都參加這次暢壩,和我們一起沉醉在歡歌笑語中。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素材作文篇4
月是故鄉明,節是家鄉親,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我的家鄉有非常多的春節習俗,如:貼春聯,拜年,守歲等等,多的我實在數不清了。
春節最熱鬧的就要屬除夕了。除夕一大早,人們起床后總能聽到無數的鵝叫聲,這些鵝是人們在臘月二十九買來做年夜飯的。早晨,人們趕著在門口兩邊貼春聯,在門上貼門神,還要把桔子、蒜,綁在一起掛在門頂上,寓意出入平安,大吉大利。接著小孩子們就要開始放鞭炮,鞭炮聲仿佛喚醒了新的一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年三十沒有一秒是平靜的,五點沒到,炮聲四起,開飯了,在滿桌的佳肴中有兩種必不可少,其一,年年有余一一魚,預示著全家富貴吉祥有余。其二,工作勤勞一一芹菜預示著來年工作勤勞,寓意著吉祥。飯桌上我們一家父母兄弟圍著坐,我和幾個小朋友則剛吃過飯,便沖出去放煙火,而那些一年未見面的大人們倒杯酒互相祝愿著。我們小朋友邊點煙花邊許愿,點燃一個個煙花,讓它們沖上云霄。累了一天的我們,靜靜地躺在草坪上,看著煙花響徹大江南北,煙花色彩是美麗的,好像來年的日子,美得讓人不及顧遐。
飯后家家戶戶又是放鞭炮,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成了連綿的一片,這一刻過年的氣氛也就更濃了。
在家鄉,春節是我們最歡樂的節日,臘月三十的年夜飯,正月的拜年等,都像一個個美妙的音符,永遠刻畫在我的心里。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素材作文篇5
我的家鄉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家鄉有好多好多的風俗,比如:社火、小曲、小吃……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家鄉的主要風俗——字畫和小曲。
聽爸爸媽媽說,通渭在一九九二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家鄉的.人們家家都懸掛字畫,有“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之說,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都要舉辦書畫藝術節,其中的字畫展覽活動主要在我們的悅心書畫村,書畫村有四樓,一樓是大廳,二、三樓是畫家和書法家畫畫或寫字的地方,我也去過好幾次呢,看見悅心書畫村展覽了許多字畫,并且有許多書法家和畫家在那里寫的寫、畫的畫。哦,他們字、畫非常好看,但是非常貴,有的一副字畫要一、兩萬或幾十萬呢。對了,還有買字畫的人,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非常多。
通渭還有一個的風俗,那就是通渭小曲。通渭小曲特別多,可以百聽不厭,有火焰駒、十里亭、佰牙付琴、華亭相會、張連賣布等等,最火焰駒好聽,我也喜歡。假如你也喜歡的話,你可以買一個通渭小曲碟片,保證百聽不厭。我爺爺奶奶閑時總是不忘聽通渭小曲,真是兩個戲迷,我想,我長大后一定給他們買一套通渭小曲碟片,再買個放碟片的好電視,他們就可以天天看了。還有,隨著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現在,家鄉的大街小巷都有表演通渭小曲的人,尤其在我們的文化廣場,每天都在表演小曲,看的人非常多。
哦,家鄉還有許多好吃的,喬圈圈、油餅、漿水面、煮洋芋、長面等等都非常美味可口。
如果你來到了通渭,別忘了賞通渭書畫、聽通渭小曲、吃通渭美食哦,熱情好客的通渭人民歡迎你!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素材作文篇6
春節快到了,爸爸媽媽都放了假,我們一家人在大年三十前回到爺爺奶奶家,準備過一個快快樂樂的團圓年。
平時爸爸媽媽工作很忙,我們很少回去,不能像歌中唱的那樣“常回家看看”,因此我很想念爺爺奶奶他們。有幾次,我在夢中見到了他們,和爺爺奶奶、哥哥姐姐一起玩的開心極了。
到了爺爺奶奶家,他們高興極了,奶奶一把將我拉到懷里,又是親,又是抱,高興的都掉下了眼淚。我也給了爺爺和奶奶一人兩個結結實實的吻,親的他們開懷大笑。
老家的人多,熱鬧,春節的氣氛更濃!
窗戶上貼上了奶奶剪的大紅窗花,是一對小兔子,可愛極了;門上一左一右貼著一對春聯,寫著漂亮的毛筆字,每個字都寫地龍飛鳳舞的,我一個都不認識,但是哥哥告訴我,那里面寫的都是人們希望吉祥如意,美滿和諧的美好愿望。哥哥上初三了,真是什么都懂啊!
我忽然發現,門上的“福”字貼倒了,我終于可以笑話哥哥一次了,可是哥哥說:“這你就老外了吧,這叫福到(倒)家了。”
除夕之夜,吃完餃子后,我們一大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收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晚會上的小品真是搞笑極了,我好像都聽到了鄰居家人的哈哈大笑聲。
除夕的鐘聲響起來了,窗外的鞭炮聲響成了一片,各種顏色的大禮花照亮了夜空,真是令人激動和興奮呀!我和哥哥一起大聲的倒計時,“三、二、一,新年到了!”
我們一起祝福爺爺和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們也得到了爺爺和奶奶慈愛的祝福,每個人還有一個大大的紅包,這已經是我第八次拿到壓歲錢了!
家鄉的春節真好呀!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素材作文篇7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著風而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著裝,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榮幸地來到新會司前大范親眼目睹一次久違的賽龍舟。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于開始了。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束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塘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江面上回蕩,震耳欲聾。
端午節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們新會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體積、用料最豐富、做法最講究的。咸粽內餡有咸肉、蛋黃、燒雞、燒鴨、叉燒、栗子、香菇等;甜餡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栗蓉、棗泥等;更有廣東堿水棕、竹葉粽等。
然而這一天還得戴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古人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制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為其中含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素材作文篇8
【鬧中秋】
說起咱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啊,就拿這中秋節來說吧。
中秋一到,我與奶奶就一同去集市上大采,有瓜子和各色水果,還有幾大盒月餅。這月餅不僅要自己吃,還得送人幾盒,人家又反過來送咱幾盒,唉,這送不送還不是一樣嘛。不只這些,我和媽媽又一起去了趟超市,買博餅用的東西。一個大紅碗,六個骰子,與那些七七八八的獎品。看到那么多的獎品,就知道晚上得有多熱鬧。
過節嘛,吃的也就好點,有魚有肉的。吃完飯,奶奶去天臺擺桌子,桌子上放著四個月餅四種水果還有白糖,嗯,不錯不錯很有儀式感。咱現在就等著月亮“大駕光臨”了。
我們這里將月亮稱為“月娘媽”,表示對月亮十分尊敬。終于看見月亮了,奶奶便插起三炷香,開始拜月了。只見奶奶嘴里念念有詞,說著保佑家人健康、出入平安等等的話,說完這些就見奶奶雙腳跪在地上,雙手合十,五體投地,拜三拜,表示對月亮的崇敬之心。接著爸媽拜完月,換我和妹妹了。我們有樣學樣也趴在地上拜了三拜,奶奶見到我們這樣的舉止哭笑不得。
我們這的房子,鄰里間都只隔了半米不到的小巷。奶奶會拿幾盒月餅悄悄放在鄰居的窗臺上,奶奶這也是怕當面給,鄰居不收,因為鄰居阿婆三不五時會給我們一些零食。遠親不如近鄰,能遇上好鄰居是多么幸運,這樸素的鄰里之情,總是讓人倍感溫暖。
拜完月、吃完月餅我們就開始博餅了。在門口擺上一張大圓桌,放上大碗,碗里放骰子,桌子下放著一大堆獎品,接著就會有幾家人圍在一起,準備博餅。鄰居還怕獎品不夠又添了些來,我列了張單子,上面寫著對應骰子數與獎品。
不得不說真的是熱鬧!我們圍著桌子,一個接一個地搖骰子。時不時有大爺大媽來圍觀,順便搖一下,討個好彩頭!中不中獎,大伙都跟著起哄;搖到“對堂”之類大獎的,喜氣洋洋;搖個“一秀”之類小獎的也樂呵呵;沒有搖到獎也沒關系,還有大下一輪了;搖到“狀元”這個最高獎,那就得請客啦!
直鬧到快半夜,這場博餅終于結束了,獎品已經空空如也,鄰居們也都帶著笑容回了家!我幫著爺爺收拾場地,是真的臟又亂,可真是開心啊!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素材作文篇9
“來來來,大家聽好了:姐姐和弟弟負責掃地,我和奶奶燒飯,爸爸和爺爺就負責拖地和整理餐桌,大家快啊!”媽媽興奮地說,“加油!”
我們家每年除夕都要大掃除,做年夜飯,家里熱熱鬧鬧的。
媽媽做好“戰略部署”以后,我和弟弟飛快地跑到陽臺拿起掃把開始“大作戰”。“你掃陽臺,衛生間,廚房和餐廳,其它的我來掃,不許搶我工作啊!”我一本正經地對弟弟說。“哦,知道了。”弟弟朝我做個鬼臉。
掃完地后,弟弟自顧自的去玩了,于是我孤身一人前往廚房。“今天晚上吃啥呀?”我好奇地問道。“嘿嘿,不告訴你。”媽媽故作玄虛的說。我看看了在忙活的兩人后,又前往查看爺爺的工作。我到餐桌那里,拿手擦了擦桌子,又拿起已經放好的碗筷看了看。“干嘛?”爺爺伸了伸頭,“不要搗亂,我好不容易才擦好的。”
“幾點啦?”媽媽問我。“七點半了”我看了看鐘。“哎呀,那得快點上菜了,你去把電視打開,春晚八點要開始咯!”“嗯。”
“來來來,做好了,我要上菜了,都做好了!”說著,一大桌菜肴就陸續“登臺”了。有大螃蟹,團子,八寶飯,龍蝦等等好多美味的飯菜。
“開始了,開始了,春晚開始了!”我大叫道。我們一家六個人的頭“刷”的一下就轉向電視。畢竟,我們一家都是忠實的“春晚迷”,要說最愛看的節目,那肯定就是春晚,一看就是四個小時,多開心呀!
“來來來,多吃點,新的一年里長長高。”奶奶說著,夾菜給我和弟弟。“十二點了,大家一起許愿,來!”三,二,一,嘭!煙花在天空中美麗的綻放了,在這浪漫的場景下,我許了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也能像這煙花一樣,美麗的綻放!
這就是我家的大年三十。希望這種風俗,無論在多久以后,永遠都不會改變!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素材作文篇10
我的老家在歙縣許村,許村是以許家為“核心”的一個古村落,我就是許家的后代。
許家習俗中,最的就是“舞大刀”了。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許家中的“力之霸王”們,便舉著把四米多高的“大刀”,走街串巷地舞上一通宵!許家怎么會有這種習俗呢?這個節日又是怎么被許家設立的呢?
這要從唐代的開始說起,那時候,有一位許家的首領,名叫許遠。他精通兵法,智勇雙全,并創立了許家刀法。安史叛亂時,許遠與援軍主帥張巡一起奮勇抗戰,保家衛國。他的許家刀法出神入化,使敵人聞風喪膽。在一次戰斗中,許遠身先士卒,身殺千人,最后因寡不敵眾,與張巡一起英勇犧牲。為了讓許家刀法不失傳,也為了永遠紀念這位英雄,每年正月十五,許村人都要舞大刀,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
哦,差點兒忘了說正月十五傍晚時分的情景了,下午五時許,看熱鬧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聚集在高陽橋、大觀亭、五馬坊一帶。大約半小時后,嘰嘰喳喳的人群突然靜了下來,只見一把紅色的大刀“砍”過來!密密麻麻的人群立即“砍”出一條道路,隨后又跟在大刀的后面。興奮的人群一起涌到河邊的一塊寬闊的場地上,精彩的演出開始了:各部門準備就緒,跟京劇差不多的音調響起,只見四個肌肉發達的壯漢涌上去,一人按住刀把,三人拉著系在刀背上的繩子,大刀開始傾斜,并迅速地轉動,像有人在揮舞一般。一會兒,他們又將大刀揮上揮下,有時橫割,有時斜砍,還有時來個“暴劈”。四米多長的大刀在他們手上真是“舉重若輕”,在刀光閃閃中,我仿佛看到了許遠當年揮舞大刀,殺敵如割草般的英雄身影……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大刀”又要轉移演出,可惜媽媽要拉我走了,我只好戀戀不舍地告別了“大刀”。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素材作文篇11
每年我最期待的就是過年了。過年有很多平時沒有的東西。比如:有好吃的,好玩的,還有大紅包。
大年三十的早上,媽媽一大早就出門買菜了。爸爸也早早的把店門關了起來。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大家都忙和著過年了。我們也不能落后。爸爸和我在忙著大掃除。而媽媽在忙著包春卷和包餃子呢!
下午我媽就開始忙活著煮年夜飯了。我媽做的最好吃的非小炒牛肉莫屬了。做小炒牛肉時,媽媽會先把牛肉切絲,之后會用生抽、料酒、白糖腌制一會,接著切生姜、蔥花等。等鍋燒熱后放入一點油,有時候后放入生姜和蒜接著放入腌制好的牛肉一起翻炒,之后放上鹽、味精和蔥花。香噴噴的小炒牛肉就出鍋了。
吃過年夜飯,我又開始期待去拜年,收紅包。連春晚我都沒有認真看,一心只想著收紅包。第二天一早我一大早就起來了。穿上了新衣服去拜年,經過漫長的路途終于到了。我們先去了姑姑家拜年。可以去討紅包啦!
已到姑姑家,我就拱著手說新年快樂,恭喜發財。可是姑姑并沒有說要給我發紅包的意思。只是再問我的爸爸媽媽一些關于健康等問題。我只能和弟弟妹妹們玩一會兒,或者看一會兒手機。要走的時候姑姑終于給我了一個紅包。看著紅包里厚厚的大紅票子,我心滿意足地跟著父母去下一家討紅包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素材作文篇12
我的家鄉在貴州,那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在四周都有青山環抱,空氣清新,景色優美。
我家的四周都是青山,最有名的黃果樹大瀑布。這里除了風景好之外,在我們當地,各種各樣的習俗是十分有趣的。像新年和元宵兩個節日。在新年的前一天,每家每戶都會貼上紅紅的對聯;威嚴的門神;各種各樣的“福”字剪紙。在新年那一天,人們會把長長的一串鞭炮從山上鋪到山腳(只鋪四米長)然后點燃,聽外婆說這是和山里的山神一起過年,求山神保佑,來年的田地五谷豐登。在這一天,人們還會做餅、打糍粑、吃長壽菜。整條街都十分喜慶,這一切無疑透露著人們對新年的重視,新年對人們的重要。過了新年,就是又一個高潮――那就是元宵。
元宵在我們那邊,也是一個長輩們重視的日子。在我們那里“元”同“圓”諧音,所以長輩們這一天,就想一家人團團圓圓。這一天,長輩們,還會自己親自包湯圓,她們會在湯圓里包上各種各樣的餡,還會在湯圓里包一些別的東西,像錢、桂圓、花生等,花生預示吃苦耐勞,就會有好結果;桂圓圓圓滿滿,則表示一家人團團圓圓;錢,希盼來年財源滾滾。元宵那天,還會養魚,養一天后放生。為什么不在新年養呢?新年養魚年年有“余”嘛。長輩告訴我:新年吃魚,有了一個“余”,那個時候養魚,兩個“余”就抵消了,就沒福氣了。所以在元宵養,就一直有好福氣,又給元宵一個新的意味。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真是應了“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