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冬至優秀作文
關于冬至優秀作文篇1
過冬至,吃餃子,這是個大學問呢!
相傳南陽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時適逢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藥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到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
服食后,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當時的“捏凍耳朵”也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餃子啦!
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你說我能不照辦嗎?為了不凍耳朵,我也要下廚房包餃子嘍!
至于剁肉、拌餡兒等麻煩的工序就只好麻煩老媽來幫忙了。只見媽媽快刀斬亂麻,不一會兒就把一大塊羊肉剁成了富有黏性的肉餡兒了。我用手摸了摸,嘿!光溜溜的,捏起一點兒,還真有一種藕斷絲連的感覺呢/接著還要進行第二道工序——拌餡兒。
媽媽把剛剛剁好的肉餡兒倒進一個盆子里,依次放入了鹽、醬油、白糖(白糖提鮮的)、十三香等調料,拿根筷子朝一個方向攪,不大一會兒,剛剛還是粉白色的肉餡兒已經完全大變樣了,呈茶褐色的樣子,黏糊糊的,也沒有剛才那么好看了,不過你若低頭仔細地聞一聞,一陣誘人的香味便撲鼻而來。
馬上要進行第三道工序了,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包餃子。我和媽媽分了工,我來搟面皮,媽媽則負責包餃子。大廚出場了,我捋捋袖子,穿上圍裙,還真有一副大廚的味道呢。
我拿過一個小面團,在案板上使勁兒壓了壓,壓出了一個不規則形狀,再拿搟面杖在面皮上滾動,有好幾次都粘到了搟面杖上,媽媽告訴我說:“這是因為你放的面粉太少了,所以會粘在一起。”只見媽媽很快地在面皮上撒了一點面粉,待我在次去搟的時候,果然不是很黏了。就這樣,我搟的第一個面皮橫空出世了,雖然它并不完美,缺胳膊少腿的,但這畢竟是第一次嘛,有情可原……
搟了幾個面皮后,媽媽嫌我速度太慢,于是我又改行啦/搖身一變,變成了包餃子的主。我拿過了一個面皮,小心翼翼地從盆子里挑了一點兒肉餡兒放進面皮的中央。接著是合口,不幸的是,我放餡過多,所以餃子先生的大肚皮上便多了幾個小補丁,嚴重破相。
費時費力半個鐘頭,總算是包好了餃子,就等下鍋了,水燒開后,我小心翼翼地把水餃倒進鍋里。只見餃子一個個如快活的小天鵝在鍋里快活地游泳。不大一會兒,鍋里泛起了白沫,餃子出鍋嘍!迫不及待的我不等火熄滅就撈了一大碗,在蘸點兒準備好的調料,咬下一口,滿口生津,真是色香味俱全啊!不然怎么說還是自己做的好吃呢?畢竟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啊!
關于冬至優秀作文篇2
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
我用無比歡快的語氣念完上面這一段話,憂傷還來不及在我腦子里出現。
我看窗外,一排排光禿的法國梧桐在陽光中變的不真實起來。
孤單是一種很神奇的感覺,有些時候人們說自己很孤單,很憂郁,只是因為喜歡那種感覺罷了,不是真的。至少我就是其中之一。
“忽然之間,天昏地暗,世界可以在忽然之間什么都沒有”…在過去的`五個小時里,我一直在聽這首歌,并且發呆、沉默,歌聲在一次一次的輪回,沒有一個音的改變,我的思維也沒有任何改變。這時時間仿佛停滯不前,凝固了。張小嫻說:“我們最大的第三者是時間”,只是腦子里忽然想到的一句話,并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對我來說。
“你最心愛的吉他現在在我的房間,你最想寫的那首歌至今沒有出現”。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歌詞,樸實無華,但意義深遠。在霍艷的書上偶然發現,新里一頓,然后刻在了腦子里。霍艷這個女孩和我有幾分相似,我自戀的認為。
七七將在冬至這天晚上一夜長大,我等待著我們的成人禮。
去年的冬至仿佛就在昨天,轉眼另一個冬至又悄悄地到來了。就像許多詩句里面說的那樣:時光飛逝、彈指一揮間耳。了解冬至由來,感受冬至氣息,體味生活的幸福。
關于冬至優秀作文篇3
冬至一到,三九嚴寒開始了。冬至的前夜,我們叫冬夜,是一年中最漫長的寒夜。在農村常聽老人說:“冬至大如年。”“有的吃,吃一夜;沒的吃,凍一夜。”所以每年冬夜,家家戶戶都要準備花生、葵花子、炒豆子……吃得開心,睡得也香。
我是住校生,沒事又不好請假回家,看來冬夜要在學校里過了。冬夜那天,北風呼呼地刮在臉上,像刀割一般。前一天還在樹上飄零的幾片梧桐葉,再也停留不住腳步,紛紛逃離那凌風的高高枝頭,投入大地媽媽溫暖的懷抱。從中午開始,就陸續有家長來校看孩子、送東西。我想:今天爸媽都上班,家里不會有人來看我了,我真的得凍上一夜了。
晚自修時,同學們再也沒有心思看書寫字,紛紛拿出自己家里送來的食品,那份喜氣早已流露在臉上。只有我和幾個路遠的同學坐著發呆,班長凱玲走過來,手上捧著瓜子,送到我面前說:“章夢婷,這些瓜子給你嘗嘗吧。”沒等我說謝謝,同伴宇芳和林平也送來了她們父母買的花生、炒熟的玉米粒……我感動得要掉眼淚。這時,我們的班主任王老師來了。雖然圍著圍巾,但她的臉被寒風吹得通紅。我知道王老師她昨天剛值過班,今天晚上不用來學校的呀?只見她一手拿著手電筒,一手提了一大包東西,同學們的這一幕早已映入老師的眼簾,她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老師走上講臺,放下手里的東西,對同學們說:“今天是冬夜,我們大家一起來吃花生,過過節吧!”老師特意給我捧了一大捧花生,再給四十多個住校生每人分了一大把,隨后又表揚了那幾個關心別人的同學。我們吃得津津有味,邊吃邊猜老師給的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白胖子。”那種特有的熟花生的香氣彌漫了整個教室,窗外雖然寒風襲人,教室里卻暖氣十足。
那一夜,我覺得特別暖和,睡得也特別香、特別甜。多么難忘的冬夜。老師啊!您就像冬夜里的火爐,把自己燃燒得旺旺的,然后給我們無盡的溫暖。
關于冬至優秀作文篇4
親愛的小語:
你好!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我轉學已經半年多了,很想念你們!福州是個氣候宜人、山水環繞的好地方,別名“榕城”,還有“溫泉城”、“江南勝地”之美譽,我在這里生活得很習慣。現在,我就跟你聊聊我在福州過的節日吧!
冬至,作為二十四節令之一,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北方的冬至,是寒冷的象征。要是沒有凜冽的寒風、鵝毛般的雪花和厚實的羽絨服,簡直不可思議。而福州的冬至卻別有風味,煦暖的陽光依然是主旋律。置身于滿眼的蔥綠中,我絲毫沒有寒冬的感覺。
依照北方的習俗,冬至要包餃子,可是在福州可不同。于是我纏著媽媽,希望能按照福州的方式過一次冬至。
放學回到家,我來不及放下書包,便匆忙地掀開碗蓋。哇,是一碗地道的糯米丸子。這時媽媽及時阻止了我伸出的小臟手,將我拉到水池邊洗手,但那丸子的香味就像蟲子一樣,弄得我的心癢癢的,差點兒流口水。
“看把你饞的!”媽媽微笑著給我夾了幾個。我狼吞虎咽,好幾個進肚之后,我才開始認真研究起丸子的皮和餡。媽媽看我已經吃飽,便和我談起福州冬至搓丸子的由來。
相傳,古時候有一個窮書生叫木連生,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非常窮苦。一年,天遇大旱,土地龜裂,寸草不生。秋收季節,財主依然上門逼租。木連生為了躲債,背著年老體弱的媽媽逃進深山。他安頓好媽媽,便出來找活干,以償還所欠的債務。幾個月后,木連生拿到工錢,便急忙到森林深處找媽媽,但怎么也找不見。原來他走后,母親思兒心切,天天以淚洗面,竟然哭瞎雙眼,藏身于一個樹洞中。為了找到媽媽,木連生用糯米搓成丸子,以竹簽穿成串,只要有樹杈的地方,就掛上丸子。冬至這天,丸子的香味飄到媽媽所在的樹洞中,她順著香味,慢慢爬出來。母子終于團圓了。如今,在福州的連江縣,冬至祭祖時依然保持著這一風俗,那就是在供桌上放一大竹籮,籮里盛著糯米搓成的圓圓的丸子,預示家庭團圓之意,以求祖先的保佑。
小語,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對福州獨特的民風民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呢?歡迎你暑假來福州玩。我會帶你參觀古跡林立的三坊七巷、水光瀲滟的西湖、層巒疊翠的鼓山,還會帶你品嘗特色小吃魚丸、肉燕……快來吧!
關于冬至優秀作文篇5
南陽的張仲景,醫術高超,疑難雜癥,手到病除,人稱醫圣。
張仲景在長沙做官的時候,那年告老還鄉,正是冬天,寒風刺骨,雪花飄飄。他走到白河岸邊,看到那些為生活奔忙的鄉親們面黃肌瘦,衣不遮體,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他心里很難受,叫他的弟弟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上大鍋,在冬至的那天開了張,給窮人舍凍傷藥。舍的藥名叫“驅寒嬌耳湯”。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等煮好之后把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們,每人給一大碗湯、兩只嬌耳。人們吃了嬌耳,喝了驅寒湯,只覺得渾身發暖,兩耳發熱,天天如此。舍藥一直舍到年三十,人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大年初一,人們就學著嬌耳的樣子做起過年的食物。有人把這種食物稱作“嬌耳”,也有叫“餃子”的,還有叫“扁食”的。人們吃著餃子,不忘張仲景舍“驅寒嬌耳湯”的恩情。
張仲景在長沙做官的時候,經常為長沙的老百姓除病救災。那年瘟疫流行,他在衙門口架上大鍋舍藥,深受長沙百姓的愛戴。他告老還鄉后,長沙的百姓很想念他,就每年推選幾位有德行的老人,帶著百姓的心意來看望他。那年,張仲景身染重病,看來活不長了。長沙的老人說希望他壽終的時候葬在長沙。南陽的人那里肯依,兩下就爭吵起來了。張仲景說:“我吃過長沙水,不忘長沙的父老情,我生在南陽城,不能忘家鄉的養育恩,我死了,你們抬著我的棺材,向長沙的方向走,靈繩在哪里斷了,就把我葬在那里”。大家一聽也就無話可說了,張仲景冬至去世了,長沙和南陽都選出精壯的小伙子,人們按照他的遺囑,抬著他的棺材向長沙方向走去,棺左是南陽的小伙子,棺右是長沙的后生,到了當年舍“驅寒嬌耳湯”的地方,靈繩斷了。戴孝的百姓連忙擔土叻壘墳。你一擔、他一擔,川流不息,把張仲景的墳壘得很大。又在墳前修了座廟,就是現在的“醫圣祠”。
張仲景為窮人除疾,舍“嬌耳湯”的事在民間一直流傳。因此,每到冬至的這一天,人們都要包餃子吃,說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
關于冬至優秀作文篇6
當香味裊裊升起,灶火漸息,用那雪白的糯頭粉包裹的湯圓甜滋滋地鉆進我的鼻里。又是一年冬至到來。
南方的冬至沒有雪花伴舞,但也異常溫馨。我早早被廚房瓢盆輕撞的樂聲吸收起來。媽媽正在廚房里煮著湯圓。我湊近看,手也癢癢起來。“媽,讓我來,你先去休息吧。”我輕輕地接過媽媽手里的勺子。“你會嗎?”媽媽有些遲疑,“相信我吧。嘗試才能熟練啊。”媽媽點點頭。
我皺著眉,盯著眼前一攤東西。我從冰箱里剛拿出來的湯圓,包裝還帶著一滴滴水珠。“是先燒水吧。”我往鍋里倒水。不一會兒。那水咕嚕咕嚕地響起來,把我嚇了一跳。我急急忙忙拆開湯圓的包裝,那一絲絲涼意瞬間鉆了出來。我抓起一顆湯書圓,卻被上面小小的冰晶凍到手指一放。“呼。”我倒吸一口氣,彎腰拾起它。媽媽聽到了聲響,問:“怎么了,用我來嗎?”“別,我可以。“我連忙制止。
撿起那顆頑皮的小湯圓,我也適應這絲冰涼。那水還在冒著泡,我把湯圓一個個放進去。它們接連跳入水中,濺起一朵朵小水花。本在寒冷中沉睡的他們,一下子都泡起了溫泉。我滿意地蓋上鍋蓋,靜靜等待它們。
不一會兒,鍋里的湯圓像充了氣一樣,慢慢上浮,在水中翻游滾動。它們的外皮不再是冰渣,那細膩的表皮在霧氣中顯得光滑柔軟,泛著閃閃的光,讓人心生憐惜。我急不可待地打開鍋蓋,一股白氣猛得涌出來。等它散去,我又湊近它們。每一顆湯圓浮出水面,挨挨擠擠地躺在水面上。他們的表面變得半透明,餡料的顏色也隱隱約約地顯露出來,勾起我的食欲。我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暗暗歡喜。
可這樣還不夠。為了讓它更加完美。我又往里面加了幾塊切好的姜薯。姜薯和湯圓在水里暢快地游著,散發出香氣,洋溢著整個廚房。我用勺子翻動著,期待快點煮好。最后我撒了些白糖,等待湯圓的最終成果。
那一鍋的湯圓咕嘟咕嘟,完成了它們的使命。我拿出幾個碗,用勺子分別舀出。那湯圓滑溜溜地滑進碗里,富有彈性。我早已等不及,用勺子舀了一勺湯嘗鮮。那湯暖乎乎的,直通我的胃里,咬下一口湯圓,餡料流出來,表皮富有嚼勁,雜著湯,在口中滿是香甜。我招呼媽媽來嘗。“呀,真棒!”媽媽一臉微笑地看著我,我的心比湯圓還甜。
湯圓固然香甜,而冬至就是這香甜最真摯的表達方式。一碗熱湯圓,足以道盡千情萬感。
關于冬至優秀作文篇7
今天是星期天,也是一年中的冬至,奶奶告訴我,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如果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
奶奶在搟面皮,媽媽和姑姑在包餃子,我也想學包餃子,但是媽媽不同意,我自己試著包了一個,結果把餃子餡包在了外面,姑姑說我是“小天才餃子機”
吃過餃子后,我和姑姑一起打羽毛球,我們玩的很開心。以前我看別人打羽毛球覺得很簡單,但是真正打起來才知道很難,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很多事都是看著簡單,做起來難,以后做事情都有認真,專心,持續練習,才能做好每件事。
加油!伊姿嵐!
關于冬至優秀作文篇8
夜色朦朧,但一間屋子里散發出點點燈光伴著歡聲笑語——今天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冬至。
冬至佳節,雖只身在學校,沒有家人的陪伴,但在學校里,卻有另一番的風味與溫馨。有老師的關懷,同學的寒暄,還有家長們送進學校里的餃子和糍粑。面前的餃子,陣陣香氣撲鼻,縷縷白霧升起,不由地,它擾亂了我是的心思,心中飄起絲絲縹緲的溫馨。
這是來初中后第一次的冬至,因為有些同學從家長那里聽到了關于我們晚上有餃子吃的風聲,于是我們從晚飯起就開始“饞涎”夜點的餃子,甚至有同學為了餃子特地的少吃了一些飯。我們在這個傍晚尤其的興奮,教室里洋溢著節日的特殊氣息,每個人都對餃子翹首以盼。晚上還有晚自習,可是我們早已聽不進去老師到底在講些什么了,腦子里飄蕩著餃子兩個字。
老師剛說下課,我們便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奔出教室,我們恨不得下一秒就到了餐廳。有些有“抑制力”的女生也迫不及待地和同伴談論起餃子會是怎樣。到餐廳門口,我們便遠遠的聞到了那餃子特有的香氣,一下子勾起了我們的味蕾。我們趕緊搶著位置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了碗中的餃子。
鼻尖彌漫著縷縷餃子的香氣,面前的餃子散發著勾引人心的味道,還有溫馨與愛的氣息,甚是令人陶醉。輕輕咬開如月牙般的餃子的外皮,只覺得一股濃郁的湯汁溢滿了我的口腔。低頭看餃子,只見餃子里是用肉和玉米包起來的,飽滿的餃子餡。顧不上什么禮節,我三兩口便吃掉了一個胖嘟嘟的餃子,雖后便是一個又一個。周圍站著的家長,正關懷地看著我們吃餃子哩!三兩下的時間里,我的面前便只剩下了一碗清湯,我舔舔嘴唇,有種不知足的感覺。盡管只剩下了一碗清湯,可我鼻尖飄蕩著的餃子的香氣久久不散。
也許,那天我吃的餃子味道并不是最好的,可我的心越吃越暖——大概是因為這餃子里包含著的,是家長們對孩子深深的愛,是關懷,是溫馨。只覺得,我難忘,那抹餃子的香氣,難忘那絲溫暖與愛。
關于冬至優秀作文篇9
在冬至時節,寫給逝去的母親。
——題記
冬至來臨的時候,天氣一天天冷了起來。我心也漸漸冷了行起來。行走在沒有一絲云彩的藍天下,石楠樹上掛著彩色的果實,香樟樹郁郁蔥蔥,梅花含苞待放,心應該是遠離荒漠的,可卻被莫名其妙的悲哀荒涼侵擾著,難過著,心也越加荒涼。
今生已經有多偶然,哪怕是至親母女。緣分可遇不可求,哪怕是父母和子女。真正的懷念,是在失去之后。當懂得親情彌足珍貴的時候,早已經沒有沒有了。在夢中相見母親,在幽幽的找尋中醒來,我會想是否有來生。假如有來生,但愿有緣相遇見到母親,哪怕讓我看見您幸福平安,不像今生那么辛苦,不再英年早逝。
我知道,嚴冬來臨的時候,春天不遠了。
那條和母親一起走過的小河早已經不在了。如果在,這個季節,河邊麥田里應該有不多的薺菜,閑暇時可以采摘回家,那可真是美味。不久河畔的鳴蛙就會在耳旁,還有從水邊草叢里提起了的成串的蛙卵,還有被我驚擾的蝌蚪群,還有田埂上的野生報春……
還記得那個水還很涼的黃昏,我不怕水涼銑足而濯,臉上的和頭發上欲甩未落的水珠,被母親的責怪。只可惜那時的我裝不下那淡淡的暮色,如果當時就能把它化成墨滴,暈一種結局,也許在這寒冷的冬夜,就是歲月留給我的溫暖,是我對明天對春天的期盼。可是,那已經留在記憶的面孔,只在遠方相互注視。
春暖花開的時候,那微笑又像往常一樣,隨黃昏隨天地暗去了,剩下的依舊是無窮無盡的念想。
季節輪回,人生怎么輪回呢?親情怎樣輪回呢?
關于冬至優秀作文篇10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忙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唱的二十四節氣歌,短短的四句話,卻包含了二十四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里我最喜歡的就是冬至了。
今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冬至,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這一天,我們這里家家都會用糯米粉做“冬至圓”,也叫“湯圓”。
放學回家,我只看見媽媽拿起糯米粉準備揉面團。見到我回家,媽媽就讓我幫助她把溫開水倒進粉里,很快開始和糯米團了。媽媽揉了一會兒對我說,粉太干了,要再加點溫水。十分鐘后,媽媽把糯米粉揉成了一團,捏起來柔柔的,干干凈凈的,一點也不沾手呢。我抓了一把粉團,拿在手里,反復拿捏,就是捏不圓。媽媽說:“孩子,你搓不圓就去旁邊玩會兒吧!”我說:“我會認真搓的。”于是,媽媽又拿一小塊糯米團給我搓,我搓得湯圓有大有小,都像長了頭角似的,以為媽媽會因此訓斥。可媽媽看了卻說:“沒關系,這是祖孫父子圓,這樣才像一家子嘛!圓圓滿滿的。”聽媽媽說話幽默,我心里比吃蜜糖還要甜。
湯圓搓好了,媽媽拿到廚房去煮。一會兒媽媽就捧著一碗湯圓邊說邊叫: “香噴噴的湯圓來了!”熱騰騰,香噴噴的湯圓早已灑滿了整個屋子。一家人樂呵呵地吃著湯圓,個個臉上露著笑臉。
每一個節氣,每一個節日,我們都不能遺忘。冬至話下,總有縷縷溫情包圍著我們。下一個冬至什么時候來臨,又是那份企盼,又是那個場景,永遠都是那么美好、幸福。
關于冬至優秀作文篇11
老家南方冬至有三大風俗:做湯圓,掃墓,放鞭炮。
1、做湯圓
我們南方這邊,冬至前夜要回老家一起做湯圓。湯圓可是一門精細的學問,講究技巧,圓滑和精美,其內涵更是至關重要,“湯圓,湯圓,團團圓圓”,湯圓內涵不就是這樣嗎?在我眼里,湯圓可是不錯的“橡皮泥”。(捏動物)
今年,踏著冷月的氣息,帶著滿懷的欣喜回來家去了。吃過一盞有一盞的“盛宴”,重頭戲“湯圓”總算登場了。一座“面粉山”,一盆清水。我在一旁看著大人們將水調入糯米粉中一揉一推,和了起來,看著看著,我的手也不知不覺癢癢了,恨不得上前去試試身手。回憶起去年和堂兄一起搓湯圓的情形真是回味無窮:那時我們做小豬,小狗,真是不亦悅乎。堂兄的叫聲打破了我的夢,我急忙“飛”了過去。當我再次“飛”回來時湯圓已經做完了,滿桌子,米篩上,一顆一顆圓滾滾湯圓,圓潤剔透,閉了眼,好像一碗熱騰騰,香飄撲鼻的湯圓就在眼前。but,這些我都沒參與,真可惜。委屈了我這個“湯圓大師傅”。
2、掃墓
冬至清晨,吃過一碗熱騰騰的湯圓,緊接著就是第二大風俗――掃墓了。
冬至那天,準備了成千上萬盤好吃的。呵呵,我看了都垂涎欲滴,更何況遠在地下的祖先呢。山路十八彎,果真名不虛傳,阡陌縱橫的羊腸小道太多了,轉得不知在哪了。(幸好有大人帶路,不然,我們可能要好幾天才能到)山頭山都是人,人擠人,人挨人。不管是生人,還是熟人,大家殊途同歸,同時山上掃墓者,互相打招呼,互相問好。掃墓,當然是掃除祖先墓前的雜草了,在我認為。用耙子一耙,一大堆一大堆的,這些都是大人要干的。而我和堂兄一起登高臨遠,“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雄壯景象;“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驚險景象。“陳勰,瀟越,快來跪拜祖先,求平安!”大人們喊我們了。我們學大人的:“同上。”,鬧得大家歡笑連綿。喊完了,我們又跑了,瘋玩去了。“清明時節雨紛紛”,可今天沒下雨,看看先人的墓,陡生凄涼,倒幾分似“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感覺。
3、放鞭炮
新年放鞭炮,冬至也不例外。大人們常說:“冬至過后就到了元旦。”這大概就是元旦的前奏吧!不知爆竹是哪位高人發明的,妙趣橫生。想當年,我和堂兄買了好幾盒,自然高興了很久。我們點著香,用顫顫巍巍的手去引爆,火花噴濺時,我們嚇得屁滾尿流,捂著耳朵飛快地跑走了,站在屋里以那顆活蹦亂跳的心去看“戲”:“噼噼啪啪”,爆竹聲,狗叫聲交織在一起,我們樂得不可開支。
后記
每一年冬至,這“三重奏”總是這樣地演繹著,一切是那么有趣,讓我回味無窮……
關于冬至優秀作文篇12
今年的冬至夜晚,我家多了一位小客人——我的表妹邱與眾,小名小眾子。哦,不,聽清楚,可不是小“粽子”哦!
那天,我們在家里準備好搓湯圓的工具,我的手早已經等得不耐煩了!終于,開動了。我拿起一小截面團,放在手里捏著揉著。慢慢地,我的'表演欲上來了,來了個“雙龍出海”,再使出“三五成群”、“八仙過海”……看著湯圓從我的手心里不停地誕生,表妹也忍不住了,吵著嚷著也要“玩”。我猶豫著,表妹畢竟才兩歲多啊!不過,今天過節,就讓她開心一回吧!我給了她一個小面團,她模仿我的樣子,可怎么搓也不成形。最后她干脆把搓湯“圓”改為搓湯“條”了,接著小手一劈,把“條”又截成了一小段,哈哈,這是在做刀削面嗎?
我笑了,表妹笑了,全家人也大笑起來。看到大家興致這么好,我再來個“雙寶呈祥”吧!我用面團做了一個底座,再加上個湯圓,大功告成,活脫脫一個金元寶!既然是“雙寶呈祥”,自然不能落單了,我又做了一個,這才好事成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