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的作文素材篇1
如果說冬天的寒冷與寂靜是無趣的,那么夏日酷熱與歡樂便是生活的;如果說城市的金錢是誘人的,那么農村的田野便是悠閑的;人,欲傲立于世,品味人間的味道,那么坦然面對得與失就是其達到目的的基石。
坦然面對得與失,使人勝不驕。
對于一世功成名就的人來說得到榮譽與贊美只是過后煙云,轉瞬即逝,于是對于得到的一切,他們只是坦然面對。居里夫人把獎牌(若貝爾)給孩子當玩具,她舍棄了獎牌的珍貴,因為她勝不驕;袁隆平研制出雜交水稻。解決世界人為糧而憂的問題,他忘記了所有的稱贊,因為他勝不驕;洛克菲勒是石油大王,對于自己的成就,他并沒記住,對于稱贊,他置之不理,他忘棄了一切夸獎,因為他勝不驕。勝不驕讓我們坦然,面對得到,讓我們牢記,一切只是過去的,而襲擊更應去創新,緊盯前方,奮力沖擊。
坦然面對得與失,使人疾不棄。
對于殘疾的人來說,自己的人生似乎是黑暗的,但些人卻看到已到曙光,于是便向那道光奔去。貝多芬雖耳聾但卻努力創作樂曲,面對身體殘疾他永不言棄,反而達到了世人無可及的高度,因為他疾不棄;張海迪高位截癱,但她卻做到了人們無法理喻的事,身體殘疾她不放棄,終于成為一名偉大。因為他疾不棄。不是嗎?坦然面對失去,讓他們在失去中得到成功。“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天使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坦然面對得與失,使我們從容。
看!當太陽初升的一剎那,我們得到了太陽的照耀與溫暖,但我們失去了黑夜的寂靜與天空的深邃和月光的皎潔。一切都是相對的,于是我們學會了從容;當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之時。我們得到了春的歡樂,但我們失去了冬的靜謐與冰冷,有失必得,有得必失,于是我們學會了從容。
大自然的啟示真是深不可測,失去時為了得到,得到也是為了失去,并不是所有的得到都是完美的,也并非所有的失去都是殘缺的。
如何坦然面對得與失,是人生的一門的學問。
高考作文的作文素材篇2
人生有如撿貝殼,一路行來,即使貝殼滿沙灘,如果不撿,也只能兩手空空。只有走過,看過,不錯過,才能滿載而歸。
人生一路,貝殼多多,然而如果你一路走來卻棄之不撿,那五彩繽紛的貝殼只能與你失之交臂,終成人家的籃中之物。
在我們身邊,在芬芳的校園,同學們的天賦大都相差無幾。但是同一講臺下,學業參差不齊,原因就是有的同學發現貝殼即撿,有的視而不見或撿一漏萬。隨著路越行越遠,年級越升越高,他們之間的距離自然也就越拉越大。
人生一路,更多時候不會遇到很多貝殼,有的也就那么一兩次。如果你沒把握住機會,就只能“一失‘貝’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20世紀70年代初,好奇的美國人開始熱衷于運動。運動需要運動鞋,許多商家都看到了這一點。然而鞋壇老大阿迪達斯公司的決策人達勒斯認為,還會有更好的商機出現因而靜觀其變,白白將機會拱手讓給了在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耐克公司。結果耐克抓住這難得的機遇一舉成名,并且取阿迪達斯而代之,一躍成為世界鞋壇的霸主。
商機如此,學機如此,一切事業皆如此。對每個人來說,機遇是均等的,也稍縱即逝。只有你審時度勢,抓住機會,才有可能成為事業的成功者、蟾宮折桂人。
把握時機,是不是就否定崇高的理想、偉大的追求呢?不是。拿破侖的“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之所以成為經典名言,就是倡導人要立志,樹立目標。但是不管是“志”還是“目標”,一要實在,不能虛無縹緲。否則即使你再杰出再有才華,像牛頓那樣窮其后半生精力去求證上帝的存在,也只能是竹籃打水、水中撈月。二還要看自己能不能夠實現,即有沒有能力實現。理想過了頭,也就成了空想、幻想,再美再崇高的目標,也只能是天上的月亮,充饑的畫餅。三要循序漸進。大機遇是由一個個小機遇組合而成,正如路得一步一步走,房要一層一層建。如果想一步登上珠穆朗瑪峰,那只能是神話;一下就建成最高樓,那只能是“空中樓閣”。四要不斷修正。大多數人不可能一生下來就能定下準確、遠大的目標。聰明的孩子撿貝殼總是看見就撿,但當他發現還有更好的便毫不猶豫地棄舊撿新。理想就是在這不斷的棄舊撿新中完善,最佳最美的貝殼就是在不斷的清點中撿到。這樣一路走來,即使沒撿到人世間最美的貝殼,你仍然可以毫無遺憾地對自己說:“我沒有錯過任何一個貝殼!我擁有的是我看到的最好的!”
只要在天空飛過,就要留下飛過的痕跡;只要在世上走一遭,就不要錯過任何機會。
高考作文的作文素材篇3
是什么,如稚拙的圖畫,刻在出土文物那滄桑的剖面;是什么,如風霜渲染過的楓葉,夾在唐詩宋詞發黃的紙頁間;是什么,如行云如流水,從老人的唇齒間娓娓道來,印在納涼頑童神往的雙眸;又是什么,千百年來在中華大地遍地流淌、生生不息……
是母語。是母親親切的話語,是中華民族視為根的話語,是中國遍地開花的話語。
一直覺得,我的母語是世界上最動人的話語。它歷經五千年文明的浸潤和刀槍火石的'歷煉,讀起來才能如此字正腔圓,如珠玉落盤。千百年來,中國話在無數龍之傳人的唇舌間輾轉,亦使它本身都有了靈性。我們珍視它又漠視它,而它,卻一如繼往,在東方古老的華夏大地上錚然作響,向世界發出自己莊嚴的喉音。
在古埃及人信奉的眾神里,有一位叫瑪特,乃掌管真理、正義及法度的女神。瑪特頭上佩戴羽毛,人死后至冥府,心臟必須稱重,瑪特便把她的羽毛至于天秤的另一端,以稱出那人心的重量。
我喜歡這羽毛。
母語就是這樣一根有大重量的羽毛,它或許填不了天,補不了龜裂的大地,而它恰恰足以稱出一個民族文化積淀的份量。
如此看來,中國話定然有著撼動世界的力量。《詩經》中那么多攝人心魂的妙語,定要用中國話吟誦,才會抑揚頓挫、感人肺腑。新中國成立之時,城樓上那一聲莊嚴的宣告,也定要用中國話喊出,才實踐了一個民族復興的全部意義。“靜水流深”的微妙意境,或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禪意,倘若翻譯成英文或是德文,其間的神妙定要大打折扣。
也終于明白,為什么有人會說,即使雪芹先生在世,《紅樓夢》完篇,也難獲諾貝爾文學獎。因為《紅樓夢》是太中國化的東西,唯有用母語讀來,其間的辛酸苦淚才能慢慢品出。
也終于明白,為什么泰戈爾文似織錦的《飛鳥集》,在我讀來卻總覺一分隔閡。因為語言,正如沒有任何一種語言可取代中國語一樣,印度語言的奧妙也無可替代。
任何民族的母語都是本國視為珍寶的活的文化,而中國話大概是其中最厚重的。
我愛自己的母語。這如夢如曲如詩的中國話,這在龍之傳人的唇舌間輾轉千年的中國話,我仍聽到它如詩的韻律:平平仄仄平。
高考作文的作文素材篇4
今天,做完作業休息之余時,爸爸讓我看了一小段文章,文章的題目是學會原諒。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會碰到一些不順眼的人,如果你不學會原諒,就會活得很痛苦,活得很累。
學會原諒自己,原諒自己不能成就偉業,不能出人頭地;原諒自己不能才華橫溢,沒有成為百萬富翁;原諒自己不要抓住自己的落點和過失不放,過于苛求自己,只會使自己喪失信心和勇氣,要放下包袱,給自己解壓,相信平淡的生活照樣會風光無限,旋姿多彩。
學會原諒別人。人和人之間地域不同,立場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不一樣,原諒別人就等于把自己提升了一個高度;人和人之間有碰撞,有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是很正常的,對別人的誤解不妨試著一笑置之,留給時間一個印證的機會。
學會原諒生活。生活就像天空一樣,不會永遠純凈透明,不會永遠藍。晴空萬里時,它會讓你心情愉悅,讓你歡笑;而烏云密布時,他則會讓你心情沉重,它會使你憂郁,它會讓你嘗遍酸甜苦辣各種味道,假如你不原諒生活,那就一定會痛苦不堪,而又無法自拔。
那是一個下著細細小雨的下午,放學之后我步行回家,當我背著沉重的書包,而又忍著雨的“襲擊”的時候,一輛電動三輪車從我的身邊呼嘯而過,濺了我一身的泥和水。我不由得“啊”了一聲。開車的是位老奶奶,車上坐著兩個小男孩,年齡大概在六七歲左右,他們都沒帶傘,而且一直被雨淋著。
聽到我的叫聲,老奶奶馬上回頭看了一下,看到我滿褲子的泥和水,他又馬上停了下來,并連連對我說:“姑娘沒事吧,沒事吧,實在對不起啊,剛才開的太快了。”我本來想和他繼續說來著,可我又一想,他們沒有帶雨傘而且身上也都已經濕漉漉的了,大概,可能,或許是因為沒有帶傘的緣故才開的這么快吧。當時沒有多想,只是微笑著說:“沒事沒事,您趕快走吧,要不待會兒雨就下大了。”老奶奶沒說什么,只是笑著,滿懷感激的離開了。看著老奶奶遠去的背影,我不禁笑了,原來原諒別人是這樣的容易。
原諒是一種風度,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相互理解的潤滑劑。原諒就像一把傘,會助在風雨中坦然前行!
高考作文的作文素材篇5
沒有了生機,沒有了活力,整個王國像一個患上了癌癥的病人,像一潭死水。
自從芯片大王將魔爪伸向地球之后,在地球播滿了黑色的種子,當初的霓虹燈舞,當初的車水馬龍,如今都不復存在。阿龍坐在死一般寂靜的大路旁,看著眼前的這一切,傷心地回憶著過去的美好時光。
他擦干眼淚,堅定的目光像一團火,決定要奔射到那在不遠處的芯片王宮,他拿起寶劍,向王宮方向走去。
“報——大王,有人闖入王宮了!”幾個腦袋似芯片狀的衛士慌忙地沖進大殿。
“飯桶,連個人類都不能對付,要你們有什么用?”說著,芯片國王發出一條電鞭,那幾個衛士立即就化為了灰燼,瞬間消失在空氣中。
“該死的人類,如此卑微的東西,還敢跟我對抗?”話沒說完,便有人闖進來。
來人大口地喘著粗氣,鎧甲已被鋒利的刺刀戳得千瘡百孔,臉上掛著疲憊,但那雙深邃的眸子像一盞不破的明燈。
“該死的人類,肉體凡胎的東西,你能把我怎么樣?”芯片大王用陰險的目光射向了阿龍,顯出不可一視的傲慢。阿龍一抬眼,眼睛直直地盯著芯片大王,眼睛中泛著淚光,嘴欲張欲翕,原本挺直的身軀也開始搖晃。
“父親,我是阿龍呀!你不認識我了嗎?”
芯片大王呆呆地立著。自從他被虜到芯片王國,在他的記憶里,再也沒有人類的概念,再也沒有“阿龍”這個兒子。
“父親,你忘了嗎?曾經是我們統治著芯片,現在卻是芯片統治了人類。現在的每一個人像一具具的行尸走肉,他們已經沒有了思想,他們的目光呆滯,思想僵死,你為什么要助紂為虐,將這莫大的災難強降給人類呀?啊,不幸的人類啊!”
芯片大王依然呆立著,似乎在想著什么。
“父親,還記得你為了削的木頭嗎?還記得媽媽為你織的那件紅色的毛衣嗎?我們一家人快樂生活的時光是多少美好呀!如今,芯片帶給了我們什么?不要被機械地灌入芯片上的幾句古詩給蠱惑了,那里文字里沒有思想,沒有感情,一切都是麻木的,帶給我們的只有死寂!父親!父親!你放棄芯片,放棄現在的王位,跟我回到人類去吧!”
“阿龍!阿龍!”迷糊的雙眼,似乎看見了父親那熟悉的面龐上泛起了久違的親切,阿龍迅速睜大眼睛,想上去擁抱父親。
“兒子,兒子,什么芯片?什么大王?”
原來是一場夢。可阿龍好久沒有回過神來。
高考作文的作文素材篇6
誰都想走筆直大道,但世上沒有永遠的筆直大道,只要你一直往前走,你就避免不了遇到坡道和彎路。
若干年前,人們總是按照自身的偏好,將高速公路裁彎修直,想節省點資金,也想給匆忙的人們節省點時間,可事與愿違,筆直的高速公路上,車禍頻起。后來人們才發現都是“直道惹的禍”。直道讓人視力疲勞,讓人心思倦怠。將直道有意調彎后,人們用心轉彎,反而事故少有發生,從而安全地到達目的地。
其實自然界的生命也是一樣,它們都要經歷生命的“彎道”,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禾苗長大要經過風霜雨雪的“彎道”,揠苗助長只會使它過早枯黃;夏蟬破蛹要經過痛苦掙扎的“彎道”,剪蛹幫助只能加速它的死亡。彎道是它們成長的一部分。
人生有誰不想避開彎道,可生命的輝煌就必須經過“彎道”的磨礪,不經風雨,怎見彩虹,沒有曲折,哪來成功。_領導紅軍反圍剿時,四渡赤水,南涉烏江,來往兜圈,盡走彎道。事后才知,不是走了這些“弓背路”,早已像石達開一樣葬身大渡河了。_彎道中尋到了生機,走出了勝利。
蘇東坡,面臨過人生彎道,從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從皇帝、太后都欣賞的才子變成貶往黃州的遷客。就在黃州這個彎道上,蘇軾飲盡孤獨,洗盡浮華,從而寫出了流芳百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赤壁賦》。蘇子從彎道上走出了精彩。
泰戈爾說:“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面對彎道,我們不要憂慮,要審時度勢,邁步前行。美國華裔商務部長駱家輝在任華盛頓州州長時說,在一百年前,他的祖父在距華盛頓州長官邸不到2000米處的白人家庭做傭人。一百年后的1997年,自己跨進這座官邸,成為美國歷第一位華裔州長。駱家輝無不感慨地說:這2000米的路,他們家走了一百年。
這又是一條什么樣的路,需要用一百年的時間呢?
顯然這不是空間上的有形距離,而是他家庭的奮斗之路。在這條路上肯定有許多險灘彎道,只有忍耐,憑心智和勇氣沿著崎嶇彎道埋頭前行的人,最終才走向了事業的高峰。
當然我們也不是刻意丟了直道走彎道,就像頑皮的孩子在雨天盡找水凼里走一樣。我們在學習中盡可能地避免走彎路,汲取經驗,助己成功;在生活中也應盡可能地避開繁瑣波折,把握方向,揚帆直航。在工作中也應盡量減少內耗,構筑和諧,讓生命呈現五光十色。
但我們也要從殘酷的現實中明白,人生的彎道時常橫亙在你的眼前:汶川地震的噩夢還未全醒,重慶山體滑坡又埋下無辜的生命,金融危機讓全球經濟遇冷,法航空難200多旅客喪生……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彎道與超越同在,困難與希望并存。
誠然不是所有的山都能打隧洞,不是所有的河都要架高橋,不是所有的災難都可避免,也不是所有的彎道都能“取直”超越,但是當命運之神沒有及時垂下救生的舷梯時,你要堅守希望,不要氣餒,用你的“心”——誠實、睿智、潛能和堅韌去面對,或忍受不幸,無奈滑行;或抓住機遇,加速拐彎。
人生漫道多艱難,用“心”繞過那道彎。
高考作文的作文素材篇7
王亞平
(1)邁出了太空行走第一步的王亞平
相比于男航天員臂力、體型和臂展的先天優勢,對加壓后艙外航天服的操控,王亞平需要花費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面對挑戰,王亞平“就是一個字,練”!日復一日大過載、重負荷、高強度的訓練,不僅是“男航天員堅持多久,她同樣堅持多久”,更是每次都在規定課時外自己加練1小時。如今,這場完美的太空行走,讓人們清晰地看到——當一位女性用最大的誠意與卓越的付出,向宇宙遞交“名片”時,宇宙,也向這朵來自地球的鏗鏘玫瑰,敞開了大門。
(2)【綜合運用】
密碼學家王小云沉潛10年,___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密碼算法,在科研上,她散發著理性的光彩;航天員王亞平用8年時間重返太空,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她突破自我局限,為千萬名孩子播種“航天夢”;情報員沈安娜潛伏敵營14年,每一天都在刀尖上行走,最終功成身退,她的美隱秘而偉大。
《朗讀者》第三季第三期的主題是“女性到底有多美?”,董卿在結束語中這樣說:女性的眼睛,既可以溫柔地注視痛苦,也可以銳利地俯瞰繁華;女性的雙手,既可以烹飪出流轉的美味,也可以指揮行進中的航船;女性,可以在藝術中浸潤出一份修養,也可以在科學中歷練出一種風度;既宜室宜家,也為國為民。
高考作文的作文素材篇8
從倉頡造字開始,中國字一直是表意的象形文字。老祖宗造字,不僅融會了字的靈動美觀,更糅合進了字的喜怒哀樂。一個字是一幅圖畫,那么一個詞便是視感極強的世界了。比如“距離”,透過這復雜的橫橫豎豎,我似乎看到一股幽怨之氣的氤氳上行,伴隨著古典的美感漸行漸遠,若即若離,忽明忽暗。
毫不夸張地說,中國的古典美正是構建在距離上的亭臺池榭。我們大可想象,這距離是“君住長江頭,妾住長江尾”的相遠相思,或者是比地理距離更加遙遠的門第觀念與等級尊卑,或又是“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的生死相隔,或又是忠臣與“不己知”的君王一段扼腕嘆息。
有人說“詩是痛苦的結晶”,而文學則爆發于強烈的情感,而距離則是橫亙在現實與美之間的通途。而當今這信息高速發達的社會卻大大縮短了本應天水相隔的距離。手機,網絡隨時將信息迅速傳遞,火車飛機將相愛的人立刻送到對方身邊,網絡上各種體驗讓愛情、閱讀這本應嚴肅而投入的內容“快餐化”、“泡面化”,并黯淡化,讓本應結集于心,奔突于胸的塊壘并非用酒或詩澆灌,而是自行崩潰,永遠不再。
沒有了距離,沒有了強烈的情感,沒有了尖銳的鋒芒,所有人都是鵝卵石,在互相促進更為圓滑中失去了古典美麗,只留下現代的憂傷。
沒有了征人送行,又怎會有為良人縫寒衣的怨婦在七月流火中的嘆息?沒有了君臣相隔,怎會有“文死諫,武死戰”的激昂正氣和《出師表》的赤子忠心?沒有了父親去無所侍的小兒女
“清輝之臂”的月下守望,沒有了朋友遠離塞外風寒的痛苦,又怎會有一出出《陽關三疊》,一枝枝折柳贈別,一漣漣十里長亭的淚,一句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相安互慰?
秋雨先生說“由山脈相隔的遙遠是一種絕望,由水道相通的遙遠是一種憂傷”,現代剝離了“山脈”,“水道”,黯淡了“遙遠”,“憂傷”,在文學與美的領域,我們只能淡淡絕望點點悲哀,愿距離還在,人情還在,美,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