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在線閱讀
雜文,作為一種古老的文體從古到今一路磕磕絆絆而來。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精心整理的雜文在線閱讀,希望對大家有用。
雜文在線閱讀1:他喜歡撩你,又不是喜歡你
1
阿芳最近找我,她說很苦惱。
我不解。
本著堅固的革命友誼,我聽她絮叨起來。
她說,自己碰上了件特尷尬的事,從去年說起吧。
那時候,她做新媒體。工作中,跟作者,編輯接觸最多,這一來二去,就總有作者主動勾搭。
本來,合作講究禮尚往來。我給你平臺,增加曝光,你給我文章,我也吸粉。資源互換,平等交易。
可怪就怪在有個作者還把阿芳給撩上了。上來就發自己的電話,附著一套套賣萌表情,說想打電話聊聊文章。
阿芳這人心眼好,哪里想到人家有所圖,就特別善良地幫助他。
聽到這里,我急了:“阿芳,你真是太容易相信一個人了吧。人家給顆糖,你就巴不得整顆心都掏了。”
阿芳嘆了口氣,“這還不夠呢,往后,他總是主動撩我,說我人好,善良大方,還說想跟我交個真朋友,如果帶有目的接近,就太沒意思了。”
我聽完,翻了個大白眼,真情總是留不住,偏偏套路得人心。
“他在給你下套呢。”我冷不丁地說。
也難怪。生活如一潭死水,平靜地驚不起一點褶子。有個人突然闖入,驚起水花,最可怕的啊,還是你們有共同話題,活在同一個圈子。
白天呢,互不搭理,任誰也不知道你們的關系。
背地里,你們不為人知地掏了心窩,每一個夜晚,就像到點駛來的列車,你準時守候在站點,與他一齊上車。
默契啊,就這樣心照不宣的交織起來。
說起來,還有點不明由來的小曖昧,小心動呢。
貧乏又無趣的生活,誰會抗拒這樣甜蜜誘人的調料呢。
我不會,你不會,大家都不會。
2
他說“阿芳,能跟你說話,都不那么累了。”
他說:“阿芳,你認識xx編輯嗎,推給我名片吧。”
他說“阿芳,來找我吧,一起去旅行。”
他們從文章聊到生活,從工作聊到晚安。如果真像他說的那樣,阿芳應該動情又享受,怎么也不會惆悵啊。
可有句話叫,人心隔肚皮,世事也難料。
那是幾個月后,雖沒明說,阿芳還是從朋友圈,看出了端倪。
所謂“曖昧始于聊騷,戀愛毀于共友”。
誰叫他們都活在一個圈子。都是明眼人,風吹草動,敏感到連自己都害怕,不然怎么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呢。
這也巧合,那也巧合。可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巧合。
紙終究包不住火呀。他還是跟別人在一起了。那天阿芳對我說,他女友現在可火了,當紅寫手,我不是要比,可是,我怎么就被無緣無故丟垃圾桶了?
難過嗎,抑郁嗎,生氣嗎。可人家又沒給你承諾什么,沒說喜歡你,沒硬拽著你表明要和你在一起。
他只是曖昧成癮,你卻走了心。
他只是喜歡撩你,又不是喜歡你。
撩一半就走了,怪誰呢。他撩一半撩到了真愛,當然棄你而去啊。
后來阿芳說,那個旅游,真像個笑話,他沒跟我去,跟他新女友去了。更可笑的,我看到她在朋友圈曬了個地標,才確信他們在一起了。
“你知道嗎,有人告訴我,原來他還同時撩了好幾個。”阿芳下意識地咬了咬嘴唇。
是那種。心里空落落的。難過。
我很想安慰她,卻不知說什么。只怪不是棋逢對手,他太渣,你太真。
錯把套路當真情。
3
想起,我也曾經很喜歡很喜歡過一個男生。
那時高中,他留著軟軟的劉海,笑起來沒心沒肺,愛踢球,總是拉起褲腿露出好看的小腿。
啊,真是撞碎了我的少女心。
我們不同班。每次,我小心翼翼假裝經過他身旁,目不斜視,卻又恨不得把余光都留給他,心里只是打鼓一樣咚咚直響,仿佛下一秒就要撐破心臟。
那時的世界很小,要認識一個人很簡單。
然后,我們認識了。
他說:阿瓊,
我們去吃晚飯吧,
我們去逛書店吧,
我們翹課打游戲吧。
我從不拒絕。
他說:
你今天發夾真好看,
你最近指甲很漂亮,
你傻乎乎也挺可愛,
你呆呆的讓我忍不住抱走。
好像情侶又好像不是,朋友說:你倆在一起啦?
“在一起了嗎?”我心里打著波浪鼓。
直到他有了女朋友。這個嬌氣的女孩子找到我,把我推到墻角,張口就是:“你干嘛老纏著別人的男朋友,要不要臉啊?”
明明是一份真誠的心意,卻換來一片惡言相對。
是啊,他說了那么多,卻惟獨沒說:“我喜歡你”,“我想和你在一起”,“我想做你男朋友”。
這樣,就代表他不喜歡你呢。
這樣,就代表他不在乎你呢。
姑娘啊,你真傻。
他喜歡撩你,并不是喜歡你。
4
曖昧,是最傷人的游戲。
你以為他只在乎你,只對你噓寒問暖,只對你關愛有加。
一切都是你以為。
他啊,只要時不時撩撥你那顆真摯又熱忱的心,讓你充滿期待,小鹿亂撞,就可以讓你心甘情愿為他提供捷徑,做任何事。
而你呢,還覺得幫了他很開心,還覺得他積極認真,在心里對他好感up up的,預演了千千萬萬遍你們會友情升等,情比金堅。
可是啊,這個世界,什么都是障眼法,看到的未必真實,真實的你又看不到。
就算看到了也只是冰山一角,他撩你,沒理由只撩你,他關心你,沒理由只關心你啊。
你說著,“明明是他先撩撥我,到最后舍不得的卻是我。”
聽起來好像是委屈的無從開口,可是,他沒說一句要找你,你卻千千萬萬遍我愿意。
可最惱火的,也是用完你就棄呢。
5
要撩的也是你,不撩的也是你。從始至終,一片真心喂了狗。
這世間最可恥也可憐的是那些拎不清的人,明明是帶著目的,嘴上卻說走走心,談談情,一步步地走向你,像蛀蟲一樣,在你心上狠狠地啃,把你最后的防線撕咬殆盡。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而最初,誰不是一腔熱忱去相信呢。
你難過的,不是他沒選擇你,不是他撩到一半就跑,是他連承認的勇氣都沒有,是他費勁心機卻裝作真誠以待,是他毫發無損到全身而退。
他玩著這些套路,去糟賤你的善良。還要在最后對你說:“其實我們可以做朋友”。那一刻,你的心里冰涼又窒息。
6
多久以后,才會明白,他喜歡你,一定會告訴你。
他喜歡你,一定圍著你,想盡辦法吸引你。恨不得時刻關心你,又怎么會對你不管不顧,不理不睬。
說到底,是你太走心。女人,執著又感性,像海鷗捕食一樣,一猛子扎下去,全然不顧了生死。
而現在,還能做的是及時止損。阿芳后來說,當她編著他女友的文章,看著他們大秀恩愛的時候,心里已經不那么在乎了。
也好,這至少讓她認清了一個渣男的本質。
7
男人啊,真誠一點,要套路也請一次只套路一個姑娘。女人啊,長心一點,別在一開始就把全部當了真。
那顆壞掉的牙齒,拔掉就好了。
那份壞掉的感情,不要也罷了。
這個世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我們縫縫補補,我們走走停停。他是真的喜歡撩你,也是真的不喜歡你。
雜文在線閱讀2:你沒窮過你不會懂,你沒富過你也不會懂
01
先來說個小故事吧。
從前有個窮人很窮,一個富人見他可憐,起了善心,想幫他富起來。富人送給他一頭牛,囑咐他好好的開荒。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斗。誰知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窮日子比以前還過的艱難。這時窮人就想了:
一頭牛吃我家三口人的口糧,這事不能干!不如把牛賣了,買幾只羊,先殺一只吃,救救急,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小羊長大了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
窮人的計劃如愿以償,只是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羊。窮人想,這樣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賣了買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些,雞蛋立刻可以賺錢,日子立即可以好轉。
窮人的計劃又如愿以償了。但日子并沒有改變,等不到雞生蛋,日子又艱難了,又忍不住殺雞吃,終于殺得只剩最后一只雞時,窮人的理想徹底破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不是救急不救窮,是貧窮的本質。你不能說窮人不努力不思變,故事中的窮人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讓自己的日子好過一點,并做了相應的調整,可是最后依然沒有改變貧窮的原因不僅僅是思維觀念的落后。
更深層的原因是他們根本沒有充足的社會和經濟資源把財富轉化為資本,也就是說窮人的現有經濟條件根本養不活那頭能生財的牛,于是只好坐吃山空。
02
可是看過這個故事的你,可能還是不認可我上面所說,你也許會說窮人意志力差,已經都苦了這么久了,為什么不能再堅持一下?一再地向現實妥協和退讓,可不就是只能導致這樣的結果嗎?
不是只有我們這樣想,有一位美國作家也是這樣想的,她是一個極受歡迎的美國白人專欄作家,為了搞清楚窮人到底如何生活,她假裝窮人,混入美國底層,看自己能不能憑借努力成功“脫貧”。
之后她將這段經歷寫了一本書名叫《我在底層的生活》,在2001年出版。這本書盤踞亞馬遜暢銷書榜長達12年。
澎湃新聞的作者吳太白關于此書寫到:
在時薪低到6-7美元的情況下,Barbara和餐館女招待們端盤子收桌子跑來跑去連續工作8小時。
為了讓顧客們按時就餐,她們只能在人少的下午吃一份熱狗面包,臨下班之際,芭芭拉問同事:你家在哪兒?
同事說,我住膠囊旅館。“你瘋了嗎!為什么住旅館!你今天的工資只夠付一天的房費!”
女招待像看白癡一樣地看向芭芭拉:“呵呵,你以為我不想租房么?你倒是說說看,我去哪里找到押一付一,甚至押三付一的保證金?”
芭芭拉掀開底層世界的布簾,讓我們看到勞動者領著按天結付的薪水,沒有健康保險。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兼職兩份以上的工作。
即使他們努力到了極致,也無法擺脫貧困。
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世界以另一套邏輯運轉,讓貧困哺育貧困,讓困境自我循環。
正如哈佛大學Sendhil Mullainathan的研究指出的,窮人的思維帶寬被眼前的危機占滿了,他們沒有多余的空間來考慮長遠。
他們每天疲于奔命,腦海中只剩下兩個問題:“今天睡哪兒”和“今天吃什么”。因此,一切的行動和決策只為了解決今晚的一張床和一頓飯。
對于基本沒有受過太多教育的底層窮人來說,很難實現你口中的改變命運。就像你對著一個快要渴死的人,你跟他說你要思考出路要努力奮斗,前面不遠處就是綠洲了啊。
可是你知道嗎?他已經快要渴死了,他沒有太多力氣去支撐,他的愿望是不要讓他走了,如果現在這里有口井,夠喝多久,他就愿意在這個一無所有的沙漠里呆多久。
窮到怕的人,隨便一頓飽飯,就已經足夠讓他滿足和開心好幾天。
你說,以很多人的努力程度根本不到拼天賦的地步。可有些努力,本身就已經是生命的饋贈了。
你沒有那樣窮過,你不會懂!
03
前兩天聽一個同事說,他的表哥北漂7年,有一個三歲多的兒子。前兩年,終于和媳婦兒在北京買了一套兩居室。買房的時候,找親戚朋友借了個遍,加上公司給外地員工購房提供的低息貸款幾十萬和他們自己存的一部分錢,好不容易才湊齊了近200萬的首付款。
因為要盡快把親戚朋友的借款還掉,所以除了家里必要的日常開支,他們平日很節省,除了工作餐和推脫不掉的聚會應酬,幾乎不在外面吃飯,更談不上什么旅行。加上月供一萬多的房貸,他們的日子過得不輕松。
同事聊起他表哥的時候,一臉不解,北京房價那么高,以他們目前的經濟條件,完全可以在老家來買個大別墅了,再回來做個小生意什么的,還能不比他們在北京過得快活多了?
他說,你看他倆現在被一個房子綁在北京了,壓力那么大,還擔心哪天萬一丟掉工作這么多房貸又怎么辦,每天一睜眼就是今天需要多少開支哪里可以省一點的日子,過著還有什么意思?
我問同事,那你表哥有跟你說為什么不回來嗎?我同事無奈地笑笑,現在他是北京人了唄。我跟著笑了笑,對啊,還有那么多人在北京漂著,他們多么渴望有一天也能在那個城市留下來成為北京人。你表哥一家雖然過得辛苦,可總歸求仁得仁了。
你沒有一顆闖蕩的心,也不曾有一個能在一線城市落地生根的本事,你不會懂!
04
今年3月,網上曬出“國民老公”王思聰在北京某ktv一天的消費單,每張消費單都不低于20萬,加起來總共花費超過250萬。
網上有很多人對此議論,有人說敗家子真浪費,一頓大酒就玩出去了,250萬給窮人做福利多好啊;還有很多人問,250萬啊,怎么就能在ktv一晚上就花出去了,怎么花的?
我記得王思聰在他的微博里有這樣一句“和自己身家匹配的消費標準”。
據稱“老公”現在的個人資產是60億(盡管是借了父蔭),可花250萬唱k,其實不過也就是占他總資產的0.000417罷了(且不論那家ktv是不是網上所說是他自家開的,他不過是利用他的公眾形象在進行炒作),在我們普通人的世界里花個幾千塊唱k就很奢侈了,但在王思聰那里不過也就是九牛一毛。
更何況我們根本不知道富人的消費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秘密:是單純玩樂?是從中尋找商機?還是其他什么目的,根本不是普通屌絲所能了解的。
王思聰有一句話很有名,“我不在乎朋友的家世,還是要看人本身,是不是好玩、人品好,有錢沒錢太不重要了。反正都不如我有錢。”
在普通人大談如何增進有效社交增加人脈的時候,真正的有錢人壓根沒考慮這個。
你沒有那樣富過,你不會懂!
05
在我們考慮很多事情的時候,都習慣從我們自己有限的經驗出發,對未知的事情進行揣度。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那些經驗也許并不適用。比如對你有著相同目標和想法的人來說,條條道路通羅馬,這個雞血道理也許適用。
可別忘了,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他們的目標可不是到羅馬去,也許要去更遠的地方,一個你現在壓根都還沒想過的地方,那么你的經驗對于他們來說就不適用了。
努力與否也是同一個道理。
對于我們來說,學生時代不努力讀書就是不思進取,出身社會不努力提升自我就是不思進取,可對于那些窮得叮當響的人來說,學習才是不思進取,報個什么學習班還不如吃一頓好的來得實在。
在《了不起的蓋茨比》里有一句話說的是,這個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備你稟有的條件。
就像我們之所以能夠在沙漠里勇敢前行的原因,難道不是因為包里還有壺水嗎?
我們知道這水還能讓我們再撐上一段時間,但很多人的包里已經沒有水了,但你并不知道,你還在批判和指責。
有太多你壓根都沒有機會去深入了解的人和事,坐在自己身旁的同學同事經歷過什么,他們為什么會突然放棄原本很好的工作,他們為什么天天在上課的時候打瞌睡,更別提那些跟你幾乎沒有任何交集的陌生人了。
我記得《月亮和六便士》中寫到:
面對地上的6便士,和夜空中最美的月亮該如何選擇。
當你低頭撿6便士的時候,也許你擁有了物質的財富,但你卻錯過了觀看到最美月亮的機會;
當你抬頭看著月亮,用畫筆畫下月亮獨一無二最美的樣子,也許這幅畫的價值是一萬倍的6便士。
對于那些口袋里還有錢的人來說,或許會選擇后者;對于那些已經口袋空空的人來說,他根本看不到月亮有多美。
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選擇,你能選擇欣賞明月,只能說你幸運。
各個階層成長起來的人有太多太多,任何路子都有任何路子存在的道理,在考慮選擇的不同時,多去想想約束的不同。對于我們不了解的群體和生活,多一分敬畏或感恩吧。這個世界也已經不缺批判辱罵,不缺弱肉強食,缺的是獨立思考和理解寬容。
以上,與君共勉。
雜文在線閱讀3:浮生若夢
浮生若夢,這是一個怎樣的詞眼,一句話就把人生輕描淡寫的帶過,就將人生總結的如此簡煉與坦率。可這一夢對于我們來說,是那么的漫長與艱辛。
其實有時想來,人生何嘗不是那野地里的小草呢,歷經風霜雨露的恩澤也好,鞭撻也好,把一生書寫的那么蒼茫,那么曠達。人生就像一場夾縫,我們在堆砌的戈壁石縫里,努力地生長,努力地展望著未來,堅韌地把生命的綠渲染成歲月心底的一抹溫柔。
說白了,人生本就是一場歷練,一段生與死之間的歷程,我們必須在不斷地經歷中,不斷地考核中,逐漸地把自己修煉完整。人生百味酸甜苦辣,人生百態愛恨情仇,這一切我們都將在人間的大熔爐里一一品味,一一經受而后化解。
說來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場度化的過程,常有人說人其實來到人間就是為了受苦受難來磨礪自己的,其實這話一點也不假。一個人沒有經歷就不會有成長,沒有苦難就悟不出幸福,沒有眼淚就不知道真誠的可貴。
道從何而來,從修煉而來,何為修煉,修煉就是將自己拋入萬千的,錯綜復雜的塵世里,嘗盡人世的一切喜怒哀樂,認清作為人的七情六欲的寡淡與濃烈。
我們修行不是為了成仙成佛,而是為了心靈的一場圓滿,當我們識透一切,能夠了無遺憾,安恬地跟自己說一聲此生無憾,無愧于心,可以了無牽掛地遁入死的空門,我們便修來了一場圓寂。
看似短暫,可這一生卻是舉步維艱,我們要走過荊棘、越過山崖、趟過大
海、翻過山林,還要穿越歲月賦予我們的種種,我們將看著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聆聽自己一天比一天微弱的呼吸與心跳。 是啊,這是一場艱辛的夢,可當我們如夢初醒時,我們便也真的走出了自己的完滿,那時一切的一切都如過眼云煙般的隨風飄散,心將化為一片泓靜。一切也真的可謂是浮生若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