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空巢老人過年難在哪
如何解除“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雜文《空巢老人過年難在哪》,供大家參考!
空巢老人過年難在哪原文:
根據新華網武漢2月22日電報道:大年初一,武漢市江漢區六旬老人離家出走,被民警發現挽回一命。春節前夕,老人扭傷了腳,一兒一女不在武漢,過年很少回家。民警電話通知后,老人子女才從外地趕回武漢。筆者跟一位空巢老人相識。他做事走路,就像電影里的慢動作?!耙粋€人在家,萬一摔倒都沒人知道。”久之成了習慣??粘怖先?,一個日益龐大的群體。據全國老齡辦統計,目前我國有近2/3老人家庭出現“空巢”現象。他們與子女長期分離,一旦身患疾病或者發生意外,很難獲得及時救助,甚至導致悲劇。
據武漢市古田四路警務綜合站站長孫軍介紹,這名欲跳江輕生的老人今年60多歲,原是武漢一企業會計。退休后與老伴在武漢生活,一兒一女均已成家,都不在武漢,過年很少回家。今年春節前夕,老人上樓梯腳踏空,不小心扭傷了腳,子女未能回家看望,春節也沒回家過年。老人在家打點滴,解不開心結,欲出走輕生。接到報警后,武漢市古田四路警務綜合站民警及時找到了老人,并對其進行心理安撫。老人告訴民警,希望子女能回到身邊一起過年。民警電話通知其子女后,老人子女從外地趕回武漢。記者在武漢市公安局采訪了解到,今年春節武漢發生多起因為空巢老人無人照料引發的治安案件。大年初一,武漢市江漢區一六旬老人因子女常年不回家過年,憤然離家出走并要跳江輕生,幸被民警及時發現挽回一命。
空巢老人因子女不回家過年跳江輕生。春節期間,武漢還發生數起因空巢老人無人照料引發的治安案件。大年初三,兩名老人獨自在家過年,防盜門被反鎖后無法打開。公安聯合消防出動警力才幫老人脫離困境。據統計,中國農村留守兒童5800萬,城鄉空巢老人1.94億,一半處于空巢狀態,城鄉空巢老人至少也得一億人。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空巢家庭占5成以上,85.1%老人一月能見到子女一次,7.7%老人一年之內見不到子女一次。其中以農村空巢老人生活最為艱難,春節更為難過。
農村老人春節難,一是子女可能不回家過年。子女不回家過年也有原因,例如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出現變化,年輕人注意自己的生活質量,對贍養老人的責任淡薄一些。選擇春節回家,意味著要拿出一部分資金給老人。打工年輕人不一定每年都能掙到充裕的錢,沒有錢回家過年犯愁是常有的事。再有空巢老人大多病弱,有的生活自理困難。春節來臨要購買一些物品,而這些物品有的要到遠處集市購買,有的老人要到銀行取錢,交通工具不便利也是困難。計劃經濟時代農村有五保戶待遇,糧草有人送到家。現在農村年輕人少,找個人代勞也找不到。
春節前夕,老人家庭可能有些需要修理的東西,例如電視機壞了有一個月沒有看節目了,手機壞了打不出電話,煤氣灶要修理,土炕坍了水管凍破了,有的老親老友有人情需要去看看。這些雖然都是小事,但是對于空巢老人來說都是過年的難事。
空巢老人大多沒有足以支撐精神的生活愛好,每天除了三頓飯看電視沒別的事情,沒有事情就想念子女,子女幾個月沒有電話就不高興,精神寂寞度日如年,盼望子女回家過年,子女電話說今年不回家了,生氣巴火有的就生病,更沒有人管了??粘怖先诉^年難解決辦法之一,是子女最好回家看看,春節不回家的年前最好回家趟,安排好老人春節的事情。再是社區居委會要安排空巢老人春節團拜活動,消除老人的寂寞心情??粘怖先艘惨凶銐虻男睦頊蕚?,子女回家過年,不回家也要保持心理平衡。不過老人做到這步,不是容易事。
近年來,我國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空巢老人”越來越多。據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著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為“空巢老人”養老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否尊老愛老,是做人素質高低的“試金石”,更是社會是否和諧的“度量衡”。然而,我國養老的政策保障不足,服務人力資源短缺,寂守“空巢”老人的處境著實令人心酸。臥病多日無人知者有之,離世后遭寵物狗撕咬的獨居者有之、思女心切導致“精神病”者亦有之……
如何解除“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報告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抓好這一重大的民生問題,用心用情是前提、踐之以行是關鍵,家庭、社會和政府都必須各負其責、各盡其力。基于此,我們家庭首先必須自覺擔責。贍養父母是子女應盡的職責和義務。不管工作有多忙、也不管有何種理由,子女都應當“常回家看看”,對老人在思想上多關心、在生活上多照顧、在感情上多溝通,既要滿足其物質層面的需求、又要盡力滿足精神層面的需求。其次,我們社會必須積極參與。目前,我國老年空巢家庭率已達半數,大中城市達70%。緩解這一壓力,只是家庭的力量遠不夠。因而,社會各界要凝聚愛心力量,以熱心、誠心、細心、耐心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敬老、愛老、助老,為“空巢老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持續、綜合性服務。第三,我們政府必須主動作為。一是要加大資金投入,發展老齡服務事業,為“空巢”老人守住養老底線;二是要大力弘揚恪盡孝道的傳統美德,形成尊老、養老的濃厚氛圍;三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頂層設計,加快慈善事業的發展,通過政策的杠桿作用鼓勵家庭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