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常見的寓言故事
中國古代常見的寓言故事篇1:孔雀惜尾
早先,這只雄孔雀每逢在山里棲息的時候,總是要首先選擇好一個能掩藏尾羽的地方,然后再來安置身體的其他部位。可是有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雄孔雀因躲避不及,而淋濕了漂亮的尾羽,這使它好痛心呀。恰在此時,手持羅網捕鳥的人又來到了面前,而這只孔雀還在珍惜顧盼自己漂亮的尾羽,不肯展翅高飛逃離現場,于是只好落入了捕鳥人撒下的羅網。
雄孔雀有著美麗的長尾羽,這本來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但它卻對自己的這一優長之處珍愛得太過分了,其結果是反而招致了禍患。雄孔雀的下場警示人們:如果有誰對自己缺乏自知之明,將某個長處當包袱背起來,為其所累,這時好事就有可能變成壞事,引出本來不該發生的后果。
中國古代常見的寓言故事篇2:曲高和寡
戰國末年,楚國的頃襄王經常聽到有人說宋玉的壞話,于是就把宋玉召來,當面問他:“先生恐怕是有一些行為不夠檢點的地方吧?不然,為什么各個階層都有人對你不滿呢?”
聰明的宋玉一聽這話,知道大事不好,災難就要臨頭了,趕緊伏在地上,誠惶誠恐地說:“是的,大王說的也許都是事實。但我還是請大王能夠寬恕我的罪過,容我把話說完。”
頃襄王答應了宋玉的請求,宋玉就講了一個故事——
在先王的時代,有位歌唱家來到楚國的郢(ying)都,當他開始演唱通俗歌曲《下里》和《巴人》時,有幾千人聚在一起隨聲和唱;接下來他唱起了民謠《陽阿(e)》和《薤(xie)露》,這時能跟著和唱的還有幾百人;最后他唱起了高雅歌曲《陽春》和《白雪》,這時還能跟著哼哼的就只剩幾十人了;而當這位歌唱家將五音的美妙發揮到了極致,創造出了一種悠揚婉轉、令人陶醉的意境時,仍能欣賞和跟唱的就只有幾個人了。請問,這是什么原因呢?它說明歌曲越是高雅深奧,能跟隨和唱的人就會越少。
故事講完之后,宋玉偷眼看了一下頃襄王的神情,只見他若有所思,頻頻點頭。宋玉心里有底了,于是更是放開膽子,高談闊論起來——
所以呀,在鳥類中有鳳凰,在魚類中有大鯤。鳳凰振翅高飛,可達九千里云天,那些在籬笆間跳躍的小鷃,又哪里能像鳳凰一樣知道天高地大呢?大鯤清晨從昆侖山腳出發,中午來到渤海灣的碣石處曬太陽,傍晚又到孟諸湖去歇息,那些只會在小水塘里打滾的小鯢(ni),又怎么能像大鯤這樣探測江闊海深呢!其實,豈止是在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大鯤,人類中不也有一些特殊的人物嗎?他們美好的思想和行為都超出于一般民眾之上,那些凡夫俗子們,又怎么可能理解我的所作所為呢?
宋玉的這番辯解,終于使頃襄王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并因此而避免了一時的禍患。但是,宋玉這種自命清高、妄自尊大、孤芳自賞、脫離民眾的言行,卻是不足為訓的。
中國古代常見的寓言故事篇3:晏子責燭雛
齊景公非常喜歡捕鳥,他常常將捕獲的各種各樣的鳥養起來賞玩,還專門指派了一個名叫燭雛的人主管捕鳥的事。
有一天,燭雛不小心,讓捕獲的鳥飛走了。于是齊景公十分生氣,他大發雷霆,準備殺掉燭雛。晏子知道這件事后,趕緊跑來見齊景公。他對齊景公說:
“燭雛犯了罪,請讓我來一一列舉他的罪狀,然后大王按他的罪過來處死他吧。”
景公同意了晏子的請求。
于是晏子派人把燭雛叫來,當著齊景公的面歷數燭雛的罪狀,說:
“大王派你專門看管鳥,你卻粗心大意讓鳥飛掉,這是第一條罪狀;你使大王因為鳥飛掉的緣故而殺人,讓大王背上殺人的名聲,這是第二條罪狀;如果讓別的諸侯王聽到這件事,認為我們的大王把鳥看得比人命還重,從此壞了大王威望,這是第三條罪狀。”
晏子一口氣列舉了燭雛三大罪狀后,請齊景公處決燭雛。
齊景公在晏子斥責燭雛罪狀的時候早已醒悟過來,他擺擺手說:
“不要殺了,不要殺了,寡人盛怒之下差點做了錯事。多虧愛卿指點。”
就這樣,齊景公不但沒有殺燭雛,還向他表示歉意。同時又向晏子表示感謝。
足智多謀的人在正面批評可能無濟于事的情況下,往往采取側面迂回的辦法取得成功。
看過“中國古代常見的寓言故事”的人還看:
1.中國經典寓言故事
2.古代經典的寓言故事精選
3.中國經典寓言故事
4.古代經典的寓言故事
5.簡短中國古代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