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型材料作品
寓言故事型材料作品篇1:一枚熒光蛋
母鴨看見螢火蟲在夜里閃閃發光,便產生了一個新奇的念頭:生一枚熒光蛋。它找螢火蟲幫忙,螢火蟲們爭著把自己身上的熒光粉灑在鴨子吃的青草尖上。不久,母鴨果真生下了一枚奇異的蛋,在漆黑的夜里,能發出幽幽的熒光。
這事兒把家禽家畜全都轟動了。大伙兒贊嘆道:“這枚珍貴的熒光蛋,一定會變成一只美麗的熒光小鴨。”大家請老母雞孵蛋,老母雞滿口答應,精心地孵著。越孵,蛋越發亮。樂得大伙兒圍著老母雞和熒光蛋,唱啊,跳啊,十分開心。
唯獨漂亮的公雞越來越不舒服,它生怕熒光小鴨出世后會超過自己。這天黃昏,趁老母雞去進晚餐,公雞乘機在蛋殼上狠狠地啄了一口。頓時,“吱溜”一聲響,從啄破的小洞口里鉆出一線光流,直射云霄去了。大伙兒趕來一看,只剩下一個普通的蛋殼。母鴨、母雞傷心得哭了起來。只見那光流凝聚在空中,變成了一顆閃光的星星。
從此,母鴨常常在夜晚生蛋,為的是不讓公雞發現;母雞孵蛋時,就連吃飯也不敢挪窩,只怕公雞再去啄蛋。公雞呢,干了虧心事,受到大伙兒的責備,它自己也很后悔。所以,在天亮前,公雞總是對快要逝去的星星高叫:“喔……回來喲!喔……回來喲!”
寓言故事型材料作品篇2:晚歸的蜂
春天的傍晚,夜色逐漸朦朧了。一只工蜂吃力地回到了巢房。這是一只年老體弱的蜂,在采蜜的季節里,每天不知采回了多少花蜜和花粉。今天,它感到翅膀格外沉重,顯得特別勞累,好不容易才飛回到家門口。
“大嬸,你回得最晚了。”守衛的蜂迎上前,親熱地招呼道。“嗯,嗯。”老年的蜂勉強地答應著,它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了。這時,從里面飛出一只年輕力壯的蜜蜂,想減輕老蜂的負擔,主動上前說:“讓我把您的蜜放好。”老蜂搖搖頭,它知道,每一只工蜂都沒有閑暇的時刻。它自己慢慢爬進了儲藏室,把花粉囊里的花粉盡數取出,又將采來的花蜜,經過加工,放進了大伙釀造的蜜汁中。這時,它已經耗盡了全部精力,幾乎即刻暈倒過去,但它猛然一震,抬頭瞅了瞅整齊、潔凈的內室,嚴厲告誡自己說:“不行,我得去外邊。”它深情地望了蜂房一眼,毅然往外一滾,掉在嫩綠的草地上,翅膀輕輕抖動了幾下,再也不能動彈,永遠地休息了。
寓言故事型材料作品篇3:江邊姑娘
在大江之濱的一個小村子里,住著10來戶人家。雖然村里的人經過一年到頭辛勤的勞動,基本上能夠養家糊口,但是日子并不好過。他們的生活樸素而節儉。每天晚上,男人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家,晚飯后不久就得歇息。女人們在男人休息之后還要做一些收拾屋子、縫補漿洗的事。勤勞儉樸的習慣就這樣一代代往下傳,村里各家各戶的少女也從日常的家務勞動中練就了一雙靈巧、能干的手。她們不僅在白天幫助家里做一些燒水做飯、養雞養畜的工作,到了晚上,還要搞手工編織、做針線活。
因為經濟上都不寬裕,點燈用燭成了一道難題。為了節省一點燈燭錢,村里的姑娘們商量決定,大家分攤著湊一些蠟燭,每晚集中起來在一戶住房較寬的人家一起干活。
有一個因家境貧寒而買不起蠟燭的少女,每天晚上也到村里姑娘集體活動的那戶人家去做夜活。日子一長,那些出了蠟燭的姑娘開始嫌棄這個少女。她們風言風語地想攆她出去。
這個少女面對和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同伴們的無理做法慍而不發,并且很有禮貌地說道:“我因為買不起蠟燭,所以常到這里來借光。我不能力這個集體活動的場所出一份錢,可是我多少能為大家出一點力。每天晚上我來得最早,一來就打掃屋子、整理坐席,正是出于這個原因。等你們都到齊的時候,這間房子并不顯得擁擠;我每次坐在你們的后面,借著墻面反射的燭光干活,并沒有遮擋你們的光線。我對你們沒有任何妨礙,你們為什么要吝惜墻面反射的一點余光呢?我對你們并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你們為什么一定要把我趕走呢?”那些看不起這個少女的姑娘們聽了這番話以后,覺得很有道理。經過一番議論,她們終于決定把這個少女留在全村做夜活的姑娘們的隊伍中。
一群農村姑娘,在生產力很低的古代社會,自發結成集中勞動的群體,這是有益于社會進步的一件好事。那個因為家貧而買不起蠟燭的少女被做夜活的姑娘們所接納的事實,告訴我們,集體主義的互助合作精神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
看過“寓言故事型材料作品”的人還看:
1.新寓言故事400字
2.關于寓言故事的作文5則
3.寓言故事及寓意800字
4.超經典寓言故事6篇
5.新編寓言故事 新寫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