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諷刺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篇幅短小,生動活潑,包含著深刻的道理。有不少是以諷刺來描述道理的。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帶有諷刺的寓言故事篇,歡迎大家閱讀。
帶有諷刺的寓言故事篇1:找床腿
從前有個笨人,名字叫作阿留。有一天,阿留家的矮床掉了一條腿,沒辦法用了。阿留的父親把他叫到身邊,吩咐他說:“阿留啊,你到林子里去,砍一根樹枝來作床腿吧,記住,你要找一根又直又結實的樹枝。”阿留一邊答應著,一邊彎下身子看了看矮床的另外幾條腿,帶著斧子和鋸子就出發了。
阿留來到樹林里,開始尋找適合作床腿的樹枝。他東走走、西看看,這里捏一下,那里摸一摸,找得可仔細了。他心想:哼,都說我不會辦事,我這次一定要找一根最好的樹枝回去做床腿,讓大家看一看,我其實是一個能干的人。雖是這么想,可他還真的找不著所要的樹枝,看看這個,不對;瞧瞧那個,還是不行。阿留摸著腦袋發愁了:唉,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這可怎么辦呢?
阿留的父親在家等了一天了,眼看太陽都下了山,阿留還沒回來,不禁有點著急了。正在這時,阿留一臉沮喪地回來了,兩手空空什么也沒有。他父親又生氣又奇怪地問:“樹林那么大,難道你就找不到一根可以做床腿的樹枝嗎?”阿留有氣無力地回答:“床腿是向下的,可是樹枝都是向上長的,沒有一根向下的。”
做再簡單的事情,如果像阿留這么頭腦僵化,一成不變,恐怕都會變得很難做。
帶有諷刺的寓言故事篇2:秀才的忌諱
有一個叫柳冕的秀才,由于幾次應試都沒中,因此他最怕聽到“落”、“落第”一類的字眼,連這類的同音字也不讓說。誰要是犯了他的忌諱,他便大發脾氣,出言不遜跟別人爭。要是他的仆人誤犯了忌諱,他還會鞭棍相加,搞得仆人跟他說話時總是小心翼翼,膽戰心驚,可是越害怕就越緊張,越容易出錯。
這一年,柳冕去省城應試。他騎著馬,仆人挑著行李書籍隨他一同趕路,忽然,一陣風吹來,柳冕的帽子吹落在地,仆人慌忙跑著去拾帽子,并大聲說道:“主人慢走,主人停下,您的帽子落地了!”這柳冕心頭一驚,因“落地”正好與“落第”同音,他好不生氣,用馬鞭怒指仆人說:“狗奴才,胡說八道!不準說‘落地’,這叫‘及地’(諧音“及第”)!記住了嗎?再瞎說看我不揍你!”仆人唯唯諾諾,誠惶誠恐;一邊將帽子給主人戴上,一邊說:“主人,這回把帽子戴牢一些,就再也不會及地了!”
這秀才一聽更生氣了,一鞭子便打到仆人身上,仆人被打得糊里糊涂,不知又是犯了什么諱,無奈,只好忍氣吞聲,自認倒霉。
秀才來到省城參加應試,過了一段時間,考試發榜了,他急忙打發他的仆人前去看榜。仆人來到發榜的地方,將榜上姓名從頭到尾看了三個來回,就是不見“柳冕”兩個字,仆人知道這回秀才又“落”了,可是回去怎么對主人說呢?因為主人是最恨那個“落”字。仆人想去想來,忽然想起秀才平日里繞開“落”字而用其他字替代的辦法,比如說,秀才常把“安樂”(“樂”音同“落”)說成“安康”,用“康”代替“樂”,于是仆人終于找到了一個較合適的字來。
仆人回到住處,一進門,秀才立即滿面春風迎上去問:“喂,我考中了嗎?”仆人低著頭,小聲應道:“主人,您‘康’了。”
柳冕自然明白這“康”字的意思,他唯恐仆人再說出那“落”字,便趕緊打發仆人出去。
秀才心虛,忌諱頗深,可是事實總是事實,你承不承認,它總是明明擺著的事實,即使不說“落地”,那也只能是自欺欺人,一種虛假的遮掩。
帶有諷刺的寓言故事篇3:邯鄲學步
戰國時候,燕國有個青年人,他聽說趙國都城邯鄲的人特別有風度,他們走起路來,不緊不慢,又瀟灑又優雅,那姿勢特別好看。于是這位燕國青年決定要去趙國學邯鄲人走路的姿勢。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帶上盤纏,跋涉千里,專程趕到邯鄲一心要學邯鄲人走路的樣子。
他來到大街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發了呆,不知該怎樣邁開步子。這時,迎面走來一個人,年齡和這位燕國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樣子實在令人羨慕。于是等那人走過,燕國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邁左腳,燕國青年也邁左腳,那人邁右腳,燕國青年也邁右腳,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亂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緊張,哪還顧得了什么姿勢。眼看那人越走越遠,燕國青年漸漸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接著他又盯住了一個年紀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別人身后一步一趨地學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腳步觀看,有的人還捂著嘴笑。幾天下來,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學去學來總是學不像。
燕國青年心想,學不好的原因肯定是自己原來走慣了的老姿勢和步法,于是,他下決心丟掉自己原來的習慣走法,從頭開始學習走路,一定要把邯鄲人的步法學到手。
可是,一連過了好幾個月,燕國青年越學越差勁,不僅連邯鄲人的走法沒學會,而且還把自己原來是怎么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帶來的盤纏已經花光,自己一無所獲,他十分沮喪,于是只好回家了。可是他又忘了自己原來是怎樣走路的,竟然邁不開步子了。無奈,燕國青年只好在地上爬著回去,那樣子好不狼狽。
看起來,生搬硬套的學習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沒學到別人的,反而連自己原有的也給丟了,真是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