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寓言故事
大班幼兒寓言故事篇1:螳螂之勇
有一次,齊莊公帶著幾十名隨從進山打獵。一路上,齊莊公興致勃勃,與隨從們談笑風生,駕車馭馬,好不輕松愉快。忽然,前面不遠的車道上,有一個綠色的小東西,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只綠色的小昆蟲。那小昆蟲正奮力高舉起它的兩只前臂,怒氣沖沖地挺直了身子直逼馬車輪子,一副要與車輪搏斗的架勢。
小小一只蟲子,竟然敢與龐大的車輪較量,那情景十分感人。這有趣的場面引起了齊莊公的注意,他問左右:“這是什么蟲子?”
左右回答說:“大王,這是一只螳螂。”
莊公又問:“這小蟲子為何這般模樣?”
左右回答說:“大王,它要和我們的車子搏斗,它不想讓我們過去呢。”
“噫!真有趣。為什么會這樣呢?”莊公饒有興趣地問左右。
左右回答說:“大王,螳螂這小蟲子,只知前進,不知后退,體小心大,自不量力,又輕敵。”
聽了左右這番話,莊公反而被這小小螳螂打動,他感慨地說道:“小小蟲兒,志氣不小,它要是人的話,一定會成為最受天下尊敬的勇士啊!”說完,他吩咐車夫勒馬回車,繞道而行,不要傷害螳螂。
后來,齊國的將士們聽說了這件事,都非常感動。從此,他們打起仗來更加奮不顧身,都愿以死來效忠齊莊公。
人們常說螳螂擋車,不自量力。然而我們從另一面來看,螳螂擋車之勇,也實在可贊可嘆,這種置生死于不顧、敢于抗爭的勇氣,不是應該對我們有所啟發嗎?
大班幼兒寓言故事篇2:會吹口哨的獵人
在動物的世界里,鹿的天敵是貙(chu),貙又害怕老虎,老虎最怕的是羆(pi)。羆身軀巨大,非常強壯,亂蓬蓬的毛發披散在肩上,可以像人一樣直立起來行走。它力大無比,性情粗野,要是碰上了它,就休想活著回來。
從前,楚國的南方有一個獵人,這個獵人生來膽小,性格怯懦,又不愿意好好學習武藝,結果他頂多只能打打鹿、野兔什么的,要是碰到兇猛一點的動物,就根本對付不了。不過,他也有一手絕招,就是能用口哨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他希望能憑這個本領將自己想打的動物引過來,以便得手。
有一天,他帶著弓箭等武器,一個人到山林里去打獵。來到一塊隱蔽的地方,他開始學鹿的叫聲,然后準備好火器,準備等鹿群過來尋找同伴的時候,就在箭上點上火,用火箭來獵捕它們。
誰知事與愿違,獵人沒有誘來鹿群,倒有幾只饑餓的貙聞聲而來,以為可以飽餐一頓。獵人見了貙,有些害怕,不敢射它們,害怕萬一射不中反遭它們反撲,就又模仿虎嘯,貙馬上逃跑了,卻又來了一只老虎尋找同伴。獵人更加驚恐萬狀,再次拿出他的看家本事,學羆的叫聲嚇唬老虎。
可是這一回事情更糟了,羆真的循著聲音找來了。羆是山林中最兇猛的野獸,什么也不怕,再也沒有任何叫聲可以把羆嚇跑的。那個膽小的獵人,最后的本領也失靈了,又不敢上去和羆作殊死搏斗,只能等死。
就這樣,獵人癱倒在地上,被兇殘的羆只幾下就撕裂開,吃了下去。
打獵要靠真刀真槍的硬本領,學幾下口技的花招是派不上大用場的,到頭來反而會害了自己。我們只有在平時的學習中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不投機取巧,才能夠有足夠的實力去做好工作。否則,終會有原形畢露的一天。
大班幼兒寓言故事篇3:罵船如神
顏淵是孔子的弟子。他向孔子討教說,我曾經乘舟渡過一個深潭,艄公駕船的本領神奇莫測。我問艄公駕船到您這份上可以掌握嗎?他肯定地回答說可以。善于游泳的人只要經過練習便可以學會,若是會潛水的人即使從未接觸過船也能操作自如。對于艄公的一番道理,顏淵自稱并不理解,但是艄公不肯作進一步解釋,只好向孔子求教。
孔子聽罷弟子的介紹,向顏淵解答個中奧妙:游泳能手是不會懼怕水的,他對學習駕船不存在恐懼心理,心情完全是放松的;擅長潛水的人把陸上和水中看成一碼事,把船行和車駛看成一回事,把翻船更不當一回事。所以,即使從沒駕過船也能操舟自如,悠然自得。
孔子是位誨人不倦的教育家,他打了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好比一個參與賭博的人,用瓦塊為賭注,心理毫無負擔,賭起來輕輕松松,對輸贏泰然處之反而常常獲勝;他用衣物下賭,就有些顧忌;如果他用黃金下賭,那就會顧慮重重,心情緊張,懼怕輸掉賭資,他會患得患失。其實賭的規則和技巧都是相同的,由于產生怕輸的負擔,技巧就難以發揮。
打完比喻,孔子對顏淵下結論:凡是以外物為重,懷有恐懼心理,那么內心必然怯弱而使行為顯得笨拙猶豫。否則,就會是相反的表現。
藝高人膽大。膽大來自于平日的勤學苦練。有了這個基礎,信心就會建立。自信可以使人產生精神力量,通向成功。
患得患失、內心怯懦常會令人遭到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