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寓言故事的精選
中華文化崇尚智慧,這在寓言故事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中華寓言故事的精選篇,希望大家喜歡。
中華寓言故事的精選篇1:巫師的誠與靈
古時候楚國人風行求神敬仙的祭祀活動。無論是為了讓家里人除病消災,還是為了讓天下風調雨順,楚國人都要擺上筵席,請來巫師,祈求上天顯靈。
當時的荊楚鄉(xiāng)間曾出過一個名噪一時的巫師。他每次主持祭祀活動,只求鄉(xiāng)人備辦一些普通的祭品,而自己則以飽滿的激情、虔誠的態(tài)度和祈禱的歌舞去迎神送神。其結果非常靈驗,他一次又一次使求神治病的人恢復了健康;使盼望豐收的人得到了好年成。人們因此而把這個巫師看做神的使者,遇事都爭著去請他來幫助解決。
過了幾年之后,這個巫師在祭祀前向鄉(xiāng)民們提出的要求起了變化。他讓人準備的祭品是滿桌鮮肥的牛羊肉和整壇的好酒。可是人們滿足了他的這些要求后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巫師的祭祀越來越不靈驗了。祈求治病的人常常在祭祀以后不久就死了;祈求五谷豐登的人得到的往往是饑荒。鄉(xiāng)民們對此都感到非常氣憤,然而卻弄不明白這里面的原因。
有一個人見大家迷惑不解,七嘴八舌地對巫師議論紛紛,于是走上前去點撥他們。這個人對鄉(xiāng)民們說:“前些年我曾到這個巫師的家里去過。那時他家里人少、負擔輕,他心里沒有什么牽掛,所以祭祀的時候內心虔誠、精神專注。他每次祭祀完了不求從祭品中牟取好處,而是把祭品全部分給大家。神靈見了這樣的巫師還有不應許降福的道理嗎?然而現(xiàn)在他生養(yǎng)了一群子女,為了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衣食上的需要,這個巫師每次都把祭品拿回自己的家中。既然他的祭祀僅僅是為了收取好處,對神靈已經(jīng)失去了虔誠的信仰,那么神靈怎么會來享受祭品的香氣,并降福于我們呢?由此看來,這個巫師現(xiàn)在祭祀不顯靈,并不是因為他由從前的神明變成了如今的愚蠢,而是因為他一心牽掛著自己的私事,沒有真情顧及他人的緣故。”
這個故事用前后不同的巫師形象和祭祀效果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排除私心雜念,才能盡職盡責地搞好工作,從而為社會作出貢獻。
中華寓言故事的精選篇2:隨聲附和的盲人
從前有個盲人,因為自己看不見,總是擔心人家會笑話他,所以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總是力求和人家一致,以表示自己并沒有什么不如別人的地方。
夏天暑熱,到了傍晚的時候,大家都愛到村頭的一棵大榕樹下面去乘涼,這個盲人也不例外。大伙兒坐在樹下面搖搖扇子、講講故事,倒也其樂融融。
這天黃昏的時候,盲人又來到樹下,和人們一起享受著樹蔭下的徐徐涼風,很是愜意。不遠處的一棵樹上,兩個孩子正在掏知了,人們便都饒有興趣地瞧著。只見后面的孩子伸出沾滿樹膠的木棍想去粘知了,剛伸過去,沒料到前面的孩子猛然一回頭,好像想說點什么,被弄了一鼻子一臉的樹膠,哭喪起臉,張開的嘴也忘了閉上,樣子滑稽極了。看到這里,大家不禁一起大笑起來,有的合不攏嘴,有的捂著肚子直不起腰來,有的連眼淚也笑了出來。
盲人正乘著涼,忽然聽到一陣笑聲,心里納悶:他們笑什么呢?不管,我也跟著笑吧。于是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也大笑起來。大伙見他也笑,非常奇怪,就問他說:“你看見什么了,也發(fā)笑?”盲人邊笑邊說:“你們所笑的,一定不錯。”這下,大伙笑得更厲害了。
有不如別人的地方并不要緊,但不管怎樣,都不能像這個盲人一樣,毫無主見、隨聲附和,這才是最要不得的缺陷。
中華寓言故事的精選篇3:刻舟求劍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帶著的劍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劍掉進水里了!”
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然后回頭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刀刻的印記。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呀!”
楚國人說:“慌什么,我有記號呢。”
船繼續(xù)前行,又有人催他說:“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
楚國人依舊自信地說:“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后,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個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掉進江里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這個楚國人用上述辦法去找他的劍,不是太糊涂了嗎?
他在岸邊船下的水中,白費了好大一陣工夫,結果毫無所獲,還招來了眾人的譏笑。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用靜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脫離實際的主觀唯心主義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