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寓言故事
最好看的寓言故事篇1:飛蛾投火
這時,一只蛾蟲撲打著粉紅的翅膀,繞著燭光飛來飛去,還發出細小的嘶嘶聲,林子用扇子驅趕飛蛾,它便飛走了。可是剛過一會兒,它又飛過來了,林子又用扇子趕走蛾蟲,它飛走不一會又飛回來,而且一個勁地朝蠟燭火不顧一切地撲過去,這樣趕走又飛來,趕走又飛來,反復七八次了。終于,蛾蟲的翅膀被燭火燎焦了,它再也飛不動了,落在地上,焦頭爛額,還在不甘心地掙扎著那已經烤得殘破的翅膀,直到沒有了一絲氣息為止。
看了飛蛾的這般情景,林子感慨地對客人說:“你看這飛蛾撲火該多愚蠢啊!火本來是燒身的,可是它偏偏要不顧死活地去撲火,落得這般下場!”
客人也有同感地嘆道:“誰說不是呢?可是,人比飛蛾更甚啊!”
林子說:“是的,世上的聲色利欲,引得人們拼命去爭奪追逐,何止像這飛蛾撲火?那些循此道路而不懷疑、毀滅了身軀而不后悔的人,豈不是也像這蛾蟲一樣可悲可憐又落人譏笑嗎?”
人們追名逐利,正如飛蛾投火一般。飛蛾投火被人們笑其愚蠢;而那些追名逐利以至于身敗名裂的人,不是更加可笑嗎?
最好看的寓言故事篇2:見利反目
有一個讀書人出外游歷。這天,他來到一個地方,看到一群兒童在拾柴禾。于是讀書人把那些小孩子叫到跟前來,對他們說:“你們在拾柴的時候,誰先看到柴禾就先喊一聲,這柴禾就歸誰,后見到的人就不要去爭奪了。你們能做得到嗎?”
幾個兒童都回答說:“我們做得到!”說著就都走開了,互相之間說說笑笑,非常友好,大家都顯得很輕松、高興。
這些孩子走著走著,忽然看到路邊橫著一些柴草,其中一個就先喊了一聲:“看!那邊有柴禾!”接著他便向那柴草跑了過去。可是,這些孩子忘了自己剛才許下的諾言,其余幾個孩子也跟著朝那有柴草的地方跑去,結果爭搶起來,繼而互相之間打起架來,有的還使上了鞭子和棍棒,有幾個被打得鼻青臉腫,牙都打出血了。
那個讀書人驚恐地看到了這情景,他急切地往回走去。他失望地嘆道:“兒童為了這一點柴草都會如此爭搶,何況天下人呢!天底下比小草大的利益實在太多了。人們在一般情況下,好像還能和睦相處,可是一旦見到有利可圖的事,就露出自私的本相,相互爭搶打斗,怎能不受傷呢?”
可見有些人平常好像能和睦共事,而一旦利益當前,便一改往日的和善謙恭,反目相爭,實在是要不得啊。
最好看的寓言故事篇3:修路與架橋
景差是鄭國的相國。
一次,景差坐著馬車帶著隨從外出,出都城走了一段路,發現前面車馬擁擠,道路堵塞,景差讓隨從上前察看,原來前面很長一段路淤泥堆積,坑坑洼洼,車、馬每行到此便難以前進,馬摔倒路邊,車陷進泥里,人只好下車去拼命推拉那些車、馬,搞得十分狼狽。堵在后面的行人十分焦急。見此狀況,景差忙命自己的隨從都下去幫忙推車拉馬,自己也親自下車前去指揮,使混亂的局面慢慢變得有秩序起來。
又有一次,景差坐車經過一條河邊,只見一個老百姓卷起褲腳走過河,因為時值隆冬,那人上得岸來,兩條腿已經凍僵,全身也哆嗦成一團。景差看到這個情況,趕緊叫隨行的人把那凍得渾身發紫的百姓扶到后面的車上,拿過一件棉衣蓋在他身上。好半天那人才緩過氣來,對景差真是千恩萬謝,感激不盡。
景差關懷老百姓疾苦的事情傳開了,大家都稱贊景差是個了不起的人。可是晉國大夫叔向卻與眾人持相反的態度。叔向說:“作為一個相國,景差并不稱職,只不過是個庸才罷了。假如他真正勝任本職工作,就該對交通情況、橋梁道路了如指掌。對泥濘的路面及時加以維修而不致于到了走不通時去指揮疏通。至于橋梁,他該在春季就動員百姓把河溝渠道清理好,在秋季就組織人力物力將渡口橋梁修復、架好。到了寒冷的冬季,連牲畜都不能走過河了,何況人呢?可見景差胸無全局,不會深謀遠慮,算不得稱職的相國。”
看來,叔向的評價是有道理的,作為一國之相,關心老百姓就必須從大事抓起,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