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一點的寓言故事
精短是寓言故事的特色,但長一點的總是有豐富的情節。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長一點的寓言故事篇,希望大家喜歡。
長一點的寓言故事篇1:三個人爬山
有那么三個人,共同去爬一座很高很高的山;他們可也正像你說的呢:各人有各人的作風。
那第一個人,喜歡爬一步回頭看一步。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相當看重自己的成績,所以他隨時都想知道自己究竟已經爬到什么地方啦。這樣,他爬了一段,覺得的確已經很高了,心里想道:“大概離山頂也差不多了罷。”就仰起頭來向上看看,可是山頂簡直看都還看不見呢。這個人忽然覺得很無聊,好像自己是在做些毫無意思的事情。他說:“我爬了這半天,還是在山腳,那么我什么時候才能爬到山頂呀?既然如此,我又爬它干么!不如及早回頭罷。”所以他就回頭下山了。
那第二個人,可是一口氣就爬到了半山;這真是不容易的,不但別人羨慕他,就是他自己也有點驚訝自己會爬得這樣快。所以他就坐了下來,向下半山看看,也向上半山看看,心里著實有些滿意。他說:“乖乖,老子一下子就爬到了半山!總還算得不錯罷。然而老子已經爬得這樣多了,也夠辛苦的;說到功績,老子自估了一下,也不能算少。那么,這以后的一半山,老子就是要你們用小轎子來抬,也不算過份罷。這點資格,老子是應該有的。”這話并非開玩笑,他是真的這樣想,并且這樣做了,所以他老坐著休息,等人家用小轎子去抬了他上山頂??上У?,似乎并未有人去抬他;假如他自己沒有上山去或下山來,也許他今天都還坐在那兒等呢。
只有那第三個人,似乎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大概因為他是平常人罷,他覺得爬山可并不是那么容易,然而也并不太艱難,而以為別人能夠爬,他也就能夠爬,所以不必把自己看得一無用處,也不必忽然又把自己看得如何如何地了不起。這樣,我們看見,他只是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也就一步一步地接近那山頂;而最后,他可真的爬上了山頂了。
長一點的寓言故事篇2:向日葵和石頭
種子成熟了,落到土里,以后又發芽,生長,這件事本來很自然,很合理,沒想到有一粒種子卻因此觸犯了一塊石頭。
那是一塊古老的石頭,據說它最愛安靜,它的行動十分穩健。多少年來,不論世界上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它都能沉住氣,保持一個一動也不動的姿態。不用說,它認為自己很有見解,也很有涵養。因此它打算著書立說。它的計劃當中有一部哲學,據說里面包括這樣一些偉大而深刻的專題,比方:論不變動是宇宙的規律;論黑暗的永恒性和美;論石頭對于存在的決定性;論安靜與平靜之為幸福,等等。有一天,當它正在思考哲學計劃的時候,忽然有一粒種子,未經它的許可,大模大樣地闖進它的世界來了,而且從此留下不走。這使得它大為惱火。不僅它的安寧受到了擾亂,而且,最糟糕的是,它的哲學體系被破壞了。
石頭決心改變這種局面。可是這很不容易。它既不能完全否認種子的存在,又沒有力量把種子驅逐出去。它想來想去,最后想到了一個辦法。它決心在自己的哲學里添上這么一章,題目叫做:論種子的丑陋及其對宇宙安寧的破壞,很快必將自行毀滅,等等。
“等著瞧吧!”有涵養的石頭自言自語說,“就算你也是一種存在,可是你生出來沒幾天,個兒小,又不結實,看你還能活幾天!”
種子當然沒有理會這些。它不但繼續留下來,而且越來越不安分。它居然還呼吸,居然還唱歌。它喜歡唱一些關于生長和發展的歌。歌里面老是什么溫暖啦,春天啦,這一類的話,樂觀得很,自信得很。
有涵養的石頭變得非常激動:
“等著瞧吧!馬上就會刮風的。”
于是素來歡喜安靜的石頭居然一心盼望起刮風來了,它認為刮風會凍壞柔弱的種子,而它認為自己是既不怕冷也不怕熱的。
風倒是刮起來了,而且是一陣風接一陣風。先是冷風,后是熱風?;蛘哒f,是冷風帶來了熱風,寒冷帶來了溫暖,冬天帶來了春天。終于,春天在風聲里出現了。
不安分的種子不但沒有凍死,反而發了芽,生了根。它的根從石頭下面穿過去,它的芽從石頭旁邊擠出來,露出了地面。
“先別忙得意,等著瞧吧!”石頭還是不服輸。
于是石頭又盼望下雨。雖然,嚴格說來,它不怎么喜歡這一類事情??墒撬J為雨水會淹死種子,而它自己好像是既不怕潮濕又不怕干燥的。
不久,真的下雨了。電閃雷鳴,地動山搖。這種景象使得那盼望下雨的石頭也不禁戰栗起來??墒?,嫩芽不但不畏懼,反而快樂地迎接雨水,旺盛地生長起來。接連幾場大雨以后,嫩芽變成了一棵完美的向日葵。
“等著瞧吧!”不服輸的石頭還是這樣一句話。
它想:也許小向日葵不能長大。也許,它再長高,就支持不住自己的重量,會突然倒下來的。
小向日葵并不因這些詛咒而停止生長。它的根一天天往深處扎,它的莖一天天變得更粗壯更結實,它的葉子一天天長得更茂盛。終于有一天小向日葵變成了大向日葵,開了一朵很大很大的金黃色的花?;ㄏ蛑枺恢>氲仉S著太陽轉,以后結了許多種子。接著,新的種子又開始了新的成熟,準備落到新的土壤里去,長出新的向日葵來。
至于那塊傷心的石頭呢,他的哲學著作當然永遠不會完成了,但他的結局倒不完全是悲劇的。他在冷和熱不斷交戰,在潮濕和干燥不斷更替,在植物根不斷穿透以后,終于破裂了,變成了植物的養料。
長一點的寓言故事篇3:鐵棒磨成針
唐代大詩人李白,幼年時便讀那些經書、史書,那些書都十分深奧,他一時讀不懂,便覺枯燥無味,于是他丟下書,逃學出去玩。
他一邊閑游閑逛,一邊東瞧西看。他看見一位老媽媽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著一很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著,神情專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沒有察覺。
李白不知道老媽媽在干什么,便好奇地問:“老媽媽,您這是在做什么呀?”
“磨針。”老媽媽頭也沒抬,簡單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認真地磨著手里的鐵棒。
“磨針?”李白覺得很不明白,老媽媽手里磨著的明明是一根粗鐵棒,怎么是針呢?李白忍不住又問:“老媽媽,針是非常非常細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鐵棒呀!”
老媽媽邊磨邊說:“我正是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細小的針。”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脫口又問道:“這么粗大的鐵棒能磨成針嗎?”
這時候,老媽媽才抬起頭來,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說:“是的,鐵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針是很困難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呀!”
幼年的李白是個悟性很高的孩子,他聽了老媽媽的話,一下子明白了許多,心想:“對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堅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讀書也是這樣,雖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堅持多讀,天天讀,總會讀懂的。”想到這里,李白深感慚愧,臉都發燒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書房,翻開原來讀不懂的書,繼續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