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成語寓言故事
小學生成語寓言故事篇1:長袖善舞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舞蹈者靠著袖子長,舞起來就翩翩多姿,容易達到體態優美的效果;做買賣的人,憑著本錢多,他的業務也就容易開展。
這句話,在《史記》的《范雎蔡澤傳》中曾引用過。范雎和蔡澤,是戰國末期兩個有名的人物:范雎《通鑒》作范雎,是魏國人,起初在魏國的中大夫須賈手下做事,因故被須賈打得半死,逃到秦國,化名張祿,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的外交政策,昭王拜他為客卿,后來為相國,封應候。蔡澤是燕國人,先曾游說趙、韓、魏各國,都不見用,來到秦國,見了昭王,昭王很賞識他,也由客卿而為相國,雖然擔任相國的時間才幾個月,但在秦國住了十多年,從秦昭王起,經孝文王、莊襄王到始皇帝,一直受到尊重,號為綱成君。
這兩個人,都是所謂“辯士”,就是極有口才,能言善論的說客,他們都因此取得秦王的信任。在戰國時代,辯士并不少,為什么只有這兩人能相繼取得秦的信任而為卿、相呢?《史記》的作者評論道:“韓子說的‘長袖善舞,多錢善賈’這句話,的確是有道理啊!”——范雎和蔡澤,像舞蹈者有更美的舞衣、經商者有更多的本錢一樣,他們有比別人更強的一張嘴。
利用優越的條件,施展手段,因而吃得開,有辦法,就叫做“長袖善舞,多錢善賈”。這句話,《史記》說是韓子說的。韓子,即戰國時的韓非。查韓非所著的《韓非子》,在《五蠹》篇中有這句話,原文是:“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所謂“鄙諺”,就是“俗語”,可見這句話并不是韓非所獨創,而是他引用的俗語;也可見這句話早在韓非以前便已流行了。
小學生成語寓言故事篇2:車載斗量
自關羽敗走麥城不久,即被吳國擒獲殺害。劉備和關羽親同手足,噩耗傳來悲痛萬分。他當即帶領70萬大軍,水陸并進直取吳國。消息傳到吳國,孫權十分驚慌。他召集大臣商議,決定派趙咨去魏國求援。孫權對趙咨說:魏國傲慢,你要有禮有節!魏文帝見趙咨故意問:孫權看書嗎?趙咨答得很有禮貌,沒有讓主人占到便宜。魏文帝又問:像你這樣的人才,吳國有幾個?趙咨說:比我聰明的人多得要用車載斗量!
車載斗量,形容人或物數量多到要用車裝,用斗量。
小學生成語寓言故事篇3:城狐社鼠
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謝輥傳》,對曰:“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
晉朝時候,朝廷上有個左叫王敦,他的長史官是謝輥,他倆常在一塊議論朝廷上的事情。有一天,王敦對謝輥說:“劉隗這個人,奸邪作惡,危害國家,我想把這個惡人從君王身邊除掉,以此來報效朝廷。你看行嗎?”
謝鯤想了一想,搖著頭說:“使不得呀,劉隗的確是個壞人,但也是城狐社鼠啊!要挖掘狐貍,恐怕把城墻弄壞;要用火熏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毀壞了神社廟宇。如今這個劉隗就好比那城上的狐貍、社廟里的老鼠。他是君王左右的近臣,勢力相當大,又有君王作靠山,恐怕不容易除掉他。”
王敦聽了謝輥的話,雖然心里不高興,也只好罷休。
小學生成語寓言故事篇4:乘人之危
“乘人之危”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形容趁別人危難之時去要挾或打擊。
這個成語來源于《后漢書.蓋勛傳》,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東漢時,蓋勛因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舉為孝廉,當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屬官——長史。蓋勛所在的郡屬涼州刺史梁鵠管轄,而梁鵠又是蓋勛的朋友。當時,受涼州刺史管轄的武威太守橫行霸道,干盡了壞事,老百姓對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鵠的屬官蘇正和卻不畏強霸,敢于碰硬,依法查辦武威太守的罪行。不料,梁鴿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會涉及到高層權貴,連罪自己,焦慮不安。他甚至想殺了蘇正和滅口,但又吃不準這樣做是否妥當,于是打算去找好友蓋勛商量究竟該怎么辦。
也正巧,蓋勛與蘇正和是一對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將要和他商量如何處置蘇正和,并且建議他乘此機會,勸刺史殺了蘇正和,來個公報私仇。蓋勛聽了斷然拒絕說:“為個人的私事殺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現;趁別人危難的時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為。”
之后,梁鵠果然來與他商議處置蘇正和的事。蓋勛打比方規勸梁鵠說:“喂養鷹鳶,要使它兇猛,這樣才能為您捕獲獵物。如今它已經很兇猛了,您卻想把它殺掉。既然如此養它又有什么用呢?”
小學生成語寓言故事篇5:出爾反爾
出爾反爾這則成語的原意是你怎樣對別人,別人也怎樣對你。現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復無常。爾指你,反同返。
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戰國時,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生了戰爭。鄒國吃敗仗,死傷了不士。鄒穆公很不高興,問孟子道:在這次戰爭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三十三個,可是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去拼命的,他們眼看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可恨得很。要是殺了這些人吧,他們人太多,殺也殺不完;要是不殺吧,卻又十分可恨。您說該怎么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記得有一年鬧災荒,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國庫也很充足,管錢糧的官員并不把這嚴重的災情報告給您。他們高高在上,不關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殘害百姓。
孟子在回顧了這辛酸的往事后,接著又說:您記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說過的話嗎?他說,要警惕呀!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的機會,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孟子最后告訴鄒穆公說:所以,大王不要去責怪他們、懲罰他們。如果實行仁政,您的百姓就會愛護他們的長官,并且愿意為他們獻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