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寓言故事大全(2)
管寧對于這些很不以為然,又回到原處捧起書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對外面的喧鬧完全充耳不聞,就好像什么都沒有發生一樣。
華歆卻不是這樣,他完全被這種張揚的聲勢和豪華的排場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連書也不讀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著人群尾隨車隊細看。
管寧目睹了華歆的所作所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嘆惋和失望。等到華歆回來以后,管寧就拿出刀子當著華歆的面把席子從中間割成兩半,痛心而決絕地宣布:“我們兩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樣了。從今以后,我們就像這被割開的草席一樣,再也不是朋友了。”
真正的朋友,應該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奮斗目標上,一起追求、一起進步。如果沒有內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親熱,這樣的朋友是無法真正溝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義了。
我國古代寓言故事篇4:鴆鳥和毒蛇
鴆(zhen)鳥和毒蛇都是帶有劇毒的動物。鴆鳥的羽毛可以在酒飯里下毒,能夠致人死命;毒蛇一口下去,牙里的毒液也足以使人死亡。
有一次,鴆鳥和毒蛇相遇在一起,鴆鳥撲打著翅膀,準備把毒蛇啄起來吃掉。
毒蛇急中生智,趕緊說:“喂,別吃我,快別吃我!人們最厭惡的就是有毒的東西,你身上帶有劇毒,都是因為吃了我們毒蛇的緣故。我的毒是沒有辦法除去了,可是你還有機會,只要你不吃我,身上就不會再有毒了,人們就不會厭惡你了!”
鴆鳥冷笑了幾聲,開口說道:“你這條可惡的毒蛇,少在這里花言巧語,我不會相信你的鬼話的!”
鴆鳥加了把勁,把爪下的毒蛇按得更緊了,接著說道:“你說得很對,我的確有毒,但是人們所厭惡的只是你,而并不是我。你的毒牙里帶有劇毒,專門用毒牙去咬人,置人于死地。你是主動去害人,人們自然痛恨你。而我就不同了,我從不用毒去害人,就是偶爾有人用我的羽毛去做些圖謀不軌的事,也只是極少數心術不正的人所為,并不關我什么事。我不但不害人,還是毒蛇的天敵,我幫助人們消滅你,所以我是人們的好朋友,人們喂養我來捕殺你。你才是真正的害人精,今天我決不會放過你的!”
話音未落,鴆鳥就猛地啄了下去,把毒蛇吃掉了。
鴆鳥和毒蛇都是有毒的動物,后者死有余辜,前者卻深得人們的喜愛,這是因為它們一個是用毒來害人,一個是為了幫助人才會有毒。我們看待事物,不能僅從表面上去區別,而應該深入其本質,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我國古代寓言故事篇5:金壺丹書
齊景公來到已被兼并的原諸侯國紀國視察時,在其京城內發現了一只金壺,打開一看,只見里面藏著一幅用紅筆寫就的帛書,上書八字箴(zhen)言:“食魚無反,勿乘駑(nu)馬。”
齊景公將丹書握在手中把玩一陣之后,不禁擊掌贊道:“對呀,為人行事的確應當如此。吃魚只應吃一面,不要翻動,因為魚腥味是能使人作嘔的呀;出門時應當不騎那種跑不快的馬,因為它缺少耐力,走不遠啊。”
晏子在一旁聽了,趕緊糾正道:“這八個字說的并不是您理解的這個意思。所謂‘食魚無反’,是在告誡國君和大臣們不要貪得無厭,不能將民力耗盡,否則就會損傷國家的元氣;所謂‘勿乘駑馬’,則是比喻國君不能將品質不好的人放在身邊,委以重任,否則他們就會誤國害民呀!”
齊景公聽了晏子的解釋,不覺頻頻點頭,但同時又不解地問:“既然紀國有這樣好的治國箴言,它又怎么會亡國呢?”
晏子回答說;“這是有原因的。我聽說,凡是有道的國君,總是將一些治國安邦的至理名言公開張貼在大街小巷,廣而告之,讓全國上下共同遵守,同時發動民眾隨時監督;而紀國雖然有這樣好的治國箴言,卻將它投注到金壺之中,束之高閣,并不實行。您想,他們這樣做,能不亡國嗎?”
這個故事說明,有法不實行,便像無法一樣。一個人如果只是將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卻并不打算實行,他就不可能獲得長進;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將治國良策付諸實踐,那么再好的國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我國古代寓言故事篇6:伯愁和千里馬
伯愁是伯樂幼年時的好朋友。成人后,以磨面為生,本小利薄,小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整天愁眉苦臉,像根秋絲瓜。
這天,他從城里回來,卻一反常態,笑逐顏開。
老伴驚詫地問:“你揀到寶貝啦,今天這么高興?”伯愁說:“我在城里碰到伯樂啦,他答應送我一匹千里馬!你算算,千里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天能磨多少面?往后,咱們的日子不用愁了!”
老伴也聽別人說過,伯樂善識千里馬。丈夫這么說,她心里也挺高興。
第二天一大早,伯愁就把家里那匹拉磨的黑馬牽到城里去。中午,騎著一匹渾身像錦緞裹著似的棗紅馬回來了。他高高興興地對老伴說:“看見沒有?這是匹千里追風赤兔馬!我騎著它從城里回來,百把里路,不到一個時辰就到家了!”
奇怪的是,這匹赤兔馬拉起磨來,并不比原來那匹黑馬快多少,伯愁的日子還是不好過。他的如意算盤落空了,臉上又堆滿了愁云。
“唉!世人都說伯樂善識千里馬,我看他是徒有虛名而已!”伯愁長吁短嘆地說。
不久,從城里回來的人說,伯樂在馬市上又發現了一匹千里烏騅馬。這匹烏騅馬,很像伯愁家原來那匹拉磨的黑馬。
伯愁聽了,一個勁地搖頭:“笑話!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