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小孩講寓言故事
許多寓言故事孩子都很喜歡,但其深刻的寓意孩子卻不一定能理解。但多給他們講總是有用的。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給小孩講寓言故事篇,希望你們喜歡!
給小孩講寓言故事篇1:尋找珠寶
從前,有一個很窮的村子,由于土地貧瘠,長不出什么莊稼來,村民們都感到很苦惱,不知道該用什么法子才能多掙些錢。
村邊有一條赤水河,環繞著村子流過。誰也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里,它要流到哪里去,也不知道它這樣流淌了多少年。村里有個長著長長白胡子的老頭,是村里年歲最長的人了。他常常講:“聽前輩的人說,赤水河是當年媳娥奔月時因不舍人間而流的淚水形成的,里面還有她留下的一串項鏈。年深月久,項鏈散了,成了一粒粒閃著黑光價值連城的珠寶;誰要能撈到它,就會發大財了。”
村里有幾個水性好的青年,聽信了這話,都決心去赤水河找珠寶。這一天,張三、李四、王五約好了,一同來到赤水河,跳下去就摸了起來。張三深吸了一口氣,東摸摸,西探探,忽然手觸到一樣硬東西。他心里一陣高興,想:這一定就是珠寶了。他腳踩著水浮到水面上來一看,這東西圓圓的,閃著黑光。其實這只是一顆螺絲,可是他一心一意想著珠寶,就根本不往別的東西上去考慮。于是他狂喜地舉著螺絲往家跑,一路高喊:“我找到珠寶了!我找到珠寶了!”李四和王五一個摸到了蚌殼,一個摸到了鵝卵石和碎瓦片,也和張三一樣,他們都認為自己得到的就是珠寶,興高采烈地拿回家去了。
村民們聞訊趕去觀看,大家都交口贊嘆道:“總算撈到珠寶了,這下我們該發財了!”其中只有一個叫象罔的人看出那不過是些不值錢的破爛,用袖子掩住口笑了。村民們見他笑,都憤怒極了:“象罔實在不知好歹,居然敢嘲笑我們想發財!”于是大家群起而攻之,把象罔趕出了村子。
村民們的確很愚蠢,竟然把破爛當作子虛烏有的珠寶。但是有時候,財迷心竅的人就會做出這樣的蠢事來。
給小孩講寓言故事篇2:柳季與岑鼎
從前,魯國有個寶貝,叫作岑鼎。這只岑鼎形體巨大,氣勢宏偉雄壯,鼎身上還由能工巧匠鑄上了精致美麗的花紋,讓人看了有種震懾心魄的感覺,不由得贊嘆不已。魯國的國君非常看重和珍愛岑鼎,把它看作鎮國之寶。
魯國的鄰國齊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國力很是強盛。為了爭奪霸權,齊國向魯國發起了聲勢浩大的進攻。魯國較弱,勉強抵擋了一陣就全線潰敗了。魯國國君只得派出使者,去向齊國求和,齊國答應了,但是有個條件:要求魯國獻上岑鼎以表誠意。
魯國的國君很是著急,不獻吧,齊國不愿講和;獻吧,又實在舍不得這個寶貝,如何是好呢?正在左右為難之際,魯國有個大臣出了個主意:“大王,齊人從未見過岑鼎,我們何不另獻一只鼎去,量他們也不會看得出來。這樣既能簽訂和約,又能保住寶貝,難道不是個兩全之策嗎?”“妙啊!”魯國國君拍手稱是,大喜道,“就照你說的這么辦!”
于是,魯國悄悄地換了一只鼎,假說是岑鼎,獻給了齊國的國君。
齊國國君得了鼎,左看右看,總覺得這只鼎雖也稱得上是巧奪天工,但似乎還是不如傳說中那樣好,再加上魯國答應得這樣爽快,自己又沒親眼見過岑鼎,這只鼎會不會是假的呢?又能用什么方法才能驗證它的真偽呢?要是弄得不好,到手的是一只假鼎,不僅自己受了愚弄,齊國的國威也會大大受損。他思前想后沒有法子,只得召集左右一塊兒商量。一位聰明又熟悉魯國的大臣出點子說:“臣聽說魯國有個叫柳季的人,非常誠實,是魯國最講信用的人,畢生沒有說過半句謊話。我們讓魯國把柳季找來,如果他也說這只鼎是真的,那我們就可以放心地接受鼎了。”齊王同意了這個建議,派人把這個意思傳達給了魯國國君。
魯國國君沒有別的路可走,只得把柳季請來,對他把情況講明,然后央求他說:“就請先生破一回例,說一次假話,以保全寶物。”柳季沉思了半晌,嚴肅地回答道:“您把岑鼎當作最重要的東西,而我則把信用看得最為重要,它是我立身處世的根本,是我用一輩子的努力保持的東西。現在大王想要微臣破壞自己做人的根本,來換取您的寶物,恕臣不可能辦到。”
魯國國君聽了這一番義正辭嚴的話,知道再說下去也沒有用了,就將真的岑鼎獻給了齊國,簽訂了停戰和約。
柳季如此守信用,實在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好品質。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誠實信用是無價的,任何寶貝都不能與之相比。無論何種情況下,我們都不能放棄做人的根本。
給小孩講寓言故事篇3:盲人墜橋
一個瞎子過橋的時候不慎把腳踩出了橋面。他身體一傾,幾乎栽倒在橋下。幸好橋欄桿上的橫木擋了他一下,于是他用雙手抓住了欄桿,而身體卻懸在半空中。
瞎子以前曾不止一次在這座橋上走過。尤其是在那春雨過后、山洪暴發的日子,他過橋時聽到橋下嘩嘩作響的流水聲,真有點毛骨悚然、膽戰心驚。可是這一次瞎子過橋,正值秋高氣爽、小河斷流的季節。一般的人過橋看得見橋下干涸的河床,走在橋上有走旱路的感覺。然而瞎子卻沒法看到河中的情形,他憑以往的經驗判斷,認為橋下必定是水流湍急的深淵。因此,他失腳以后使出了渾身的力氣抓住橋欄桿不放,一邊奮力掙扎著試圖爬上橋去;一邊急切地希望得到他人的救助。
當時從橋上經過的人,看到瞎子抓著橋欄桿有驚無險、盲目恐慌的情景,既好笑又憐憫地指點他說:“用不著害怕,你雙腳離地不遠,松手就可以著地。”瞎子不相信這話。他心里想:“不肯拉我一把,卻要我松手掉下去,這不是存心坑人嗎?”想到這里,他不禁絕望地大哭起來。
不一會兒,瞎子力氣耗盡,兩手一滑,身體墜了下去。出乎瞎子想像的是,他還沒有來得及感受空中失重、喪魂落魄的投河悲哀,頃刻之間雙腳就觸到了地。以至于他落地以后身體打了一個踉蹌才站穩了腳跟。原來這橋下真如那路人說的一樣,一點水都沒有。瞎子這時才松了一口氣。他有點不好意思地笑著說:“早知道這橋不高,下面沒有水,我就不會吊在欄桿上吃苦頭了。”
瞎子因看不見路而墜橋,并不是一件可笑的事。瞎子心目中關于墜橋危險和人們會扶危濟困的合理想法被橋不高、河已干的特殊環境所扭曲,這才成了虛驚一場的笑料。這一現象告訴我們,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完全信賴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事。
看了“給小孩講寓言故事"的人還看過:
1.兒童寓言故事8篇
2.給小孩講的寓言故事
3.給小孩講寓言故事
4.幼兒寓言故事大全精選講述
5.適合兒童看的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