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成《【越調】斗鵪鶉》題解注釋鑒賞
王伯成簡介
王伯成,元代前期雜劇散曲作家。生平不詳。涿州(今河北省涿縣)人。賈仲明“吊伯成”詞云:“馬致遠忘年友,張仁卿莫逆交”,據此則可知其活動于至元(1271—1294)間。以《天寶遺事》諸宮調為當世所稱賞,現存殘篇,雜劇著有《貶夜郎》、《泛浮槎》、《興項滅劉》3種,今僅存前1種;散曲存世有套數3首:〔般涉調·哨遍〕《項羽自刎》、《贈長春官雪庵學士》,〔越調·斗鵪鶉〕;小令2首:〔中呂·陽春曲〕《別情》、〔仙呂·春從天上來〕《閨怨》。
【越調】斗鵪鶉原文
春游
酒力禁持①,詩魔喚起②,紫燕暄喧③,黃鸞嚦嚦,紅杏香中,綠楊影里。麗日遲,節序催④,柳線搖金⑤,桃花泛水。
〔紫花兒序〕香馥馥花開滿路⑥,碧粼粼水繞孤村,綠葺葺芳草煙迷⑦。揚鞭指處,堪畫堪題⑧。更那堪竹塢人家傍小溪⑨,彩繩高系,春色飄零,花事狼藉⑩。
〔小桃紅〕一簾紅雨落花飛(11),醞釀蜂兒蜜。跨蹇攜壺醒還醉(12),草萋萋(13),融融沙暖鴛鴦睡(14),韶光景美(15),和風暖日,惹起杜鵑啼(16)。
〔禿廝兒〕凝眸處黃鸞子規(17),動情的綠暗紅稀。鸞慵燕懶蝶倦飛(18),冷落了芳菲(19),春歸。
〔圣藥王〕醉似泥,仆從隨,見小橋流水隔花溪。柳岸西,近古堤,數枝紅杏出疏籬,墻外舞青旗(20)。
〔尾〕四圍錦繡繁華地,車馬暄天鬧起。看了這紅紫翠鄉中,堪寫在丹青圖畫里。
王伯成《【越調】【題解】
“斗鵪鶉”,越調常用曲,正格句式為四、四、四、四、四、四、三、三、四、四,共十句。題目為“春游”,作者抒寫的是在春游踏青中領略大自然美好景色的感受。在作者筆下,鶯燕呢喃,紅杏綠楊,相互斗妍;桃花泛水,柳絲搖曳;傍溪竹塢人家,彩繩高系;蜂兒釀蜜,鴛鴦睡暖,一幅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明媚絕倫的春光圖!讀者隨著作者的眼光、彩筆仿佛也進入了賞春的行列,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給與。本曲寫景詠物,形象生動,情調明快,語言如行云流水,令人賞心悅目。
王伯成《【越調】【注釋】
①禁持——擺布。
②詩魔喚起——意即詩興大發。
③喧喧——擬燕子嘈雜喧鬧的叫聲。下文“嚦嚦”同。
④節序——季節、時光。
⑤柳線搖金——新綻嫩芽的柳枝在春風中搖擺。
⑥馥馥——香氣濃郁的樣子。
⑦葺葺——又短又密又軟的樣子。
⑧堪畫堪題——值得入畫,值得題詩。
⑨塢——四周高中間低的地方。
⑩花事狼藉——喻指鮮花縱橫散亂地開著。
(11)紅雨——落花紛飛如雨。
(12)蹇——驢。壺,酒壺。
(13)萋萋茂盛的樣子。
(14)融融——和暖舒適的樣子。
(15)韶光——此指美麗的春光。
(16)惹起——引起。
(17)凝眸處——即眼觀處。子規,杜鵑鳥。
(18)鶯傭燕懶——鶯和燕都很困倦,言暮春天氣,使人容易起困倦之感。
(19)芳菲——花草散發的香氣。
(20)青旗——店家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