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原文及翻譯
《守株待兔》原文
守株待兔
韓非子〔先秦〕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守株待兔》譯文及注釋
譯文
宋國有個種地的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只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折斷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
注釋
株:樹樁。
走:跑。
觸:撞到。
折:折斷。
因:于是,就。
釋:放,放下。
耒(lěi):一種農具。
冀:希望。
復:又,再。
得:得到。
身:自己。
為:被,表被動。
《守株待兔》賞析
《守株待兔》僅39個字,寓意卻很深刻。兔子自己撞死在樹樁上,這不過是生活中的一個偶然事件,可農夫卻幻想這樁巧事能變成經常發生的事情,所以最后落得個田園荒蕪、被人笑話的下場。這個故事揭示了一個道理:不努力,而抱僥幸心理,指望靠好運氣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也常用于批判那些不知變通、死守教條的思想方法。
《守株待兔》的故事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他很勤勞,每天都去到田里給植物和花朵澆水。
他的.田地里有一個樹樁。有一次,農夫在給莊稼澆水,一只兔子從大老遠在被野獸追,野獸跑著跑著就追丟了,野兔跑著跑著就撞到了樹樁上折頸而死。農夫看見了就把野兔拿回了家,他把野兔烤著吃了。農夫說:“哇塞,好香啊!”農夫津津有味的享受著烤野兔的美味,他心想:如果每天都吃到烤野兔就好了。
他從此就開始放下所有農具來到樹樁上等待野兔再次上鉤,可是等了半天沒有來,他就開始數兔子,一只兔子,兩只兔子,三只兔子,四只兔子,五只兔子,六只兔子,七只兔子……農夫數到一萬只兔子還沒有來到,他繼續數,就在數到一百的時候有動靜,他睜開眼,是兔子。他就開始拿起刀準備攻向兔子,然后一個狼把兔子叼走了,農夫氣得要死,就開始扔那個刀,可是扔到他自己。
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沒有人理他了,植物、花朵和莊稼都沒了,他每天睡不好覺,他就直數羊,一只、二只、三只、四只、五只、六只……他真的快瘋了,他自己熬夜熬到天亮,好多人都笑他傻。就這樣他放棄了,可是沒吃的了,他就死了。
所以,做事不能因循守舊,固步自封。
守株待兔告訴我們的道理
守株待兔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這個故事出自《韓非子·五蠹》,后人們常用守株待兔的故事批判那些不知變通,死守教條的思想方法。
守株待兔這個故事是說,相傳在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只跑的飛快的野兔撞到了樹樁上,扭斷脖子死了。于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旁邊,希望可以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
后來人們就用守株待兔來比喻那些妄想不勞而獲,或是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道變通的人。也諷刺了不想付出卻想坐等收獲的,不思進取的人。
道理:妄想不勞而獲的人,最終將一無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