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觸詟說趙太后》譯文與賞析
戰國策《古文觀止·觸詟說趙太后》【題解】
公元前265年,趙惠文王去世,孝成王年幼,由他的妻子趙太后掌握國家大權。秦國趁機攻擊趙國,連克趙國三座城池,形勢十分危急,只有聯合齊國抵抗秦國才是最佳計策,但齊國提出要讓趙太后的少子長安君當人質,才肯出兵救趙國。太后不肯,群臣強諫,但趙太后堅決不答應。于是老臣觸詟出面,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巧妙地說服了趙太后。
戰國策《古文觀止·觸詟說趙太后》【原文】
趙太后新用事[41],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42]:“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戰國策《古文觀止·觸詟說趙太后》【注釋】
[41]趙太后:即趙威后,趙惠文王之妻,趙孝成王之母。用事:當權,執掌政事。
[42]明謂:這里是下明令給左右大臣們聽。
戰國策《古文觀止·觸詟說趙太后》【譯文】
趙太后剛剛執政,秦國就猛烈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說:“必須將長安君送來作人質,我們才能出兵。”趙太后不答應,大臣們竭力勸說。太后明確地對左右大臣們說:“有誰再說讓長安君去做人質的,我就沖他臉上吐唾沫!”
戰國策《古文觀止·觸詟說趙太后》【原文】
左師觸詟愿見,太后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43],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44],故愿望見。”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45]。”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曰:“老婦不能。”太后之色少解。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46]。”
戰國策《古文觀止·觸詟說趙太后》【注釋】
[43]徐趨:徐,慢慢地。趨,小步急走。
[44]郄:同“隙”,病,不舒適。
[45]恃輦:恃,依靠,依賴。輦,宮廷里用人拉的車子。
[46]沒死:冒著死的危險。以聞:把事情告訴您。
戰國策《古文觀止·觸詟說趙太后》【譯文】
左師觸詟請求謁見太后,太后怒氣沖沖地等著他。觸詟進宮以后,以快步走的樣子慢慢邁著小碎步,到了太后跟前請罪說:“老臣的腳有點毛病,實在不能快走,很久沒能拜見您了。我私下里寬恕自己,卻又擔心太后身體欠安,所以想來探望您。”太后說:“我依靠車子走路。”觸詟說:“每天的飲食有沒有減少?”太后說:“也就是喝點粥罷了。”“老臣現在胃口不好,于是就勉強自己散步,每天走三四里路,才能稍微增加點食欲,調養一下身體。”太后說:“我可做不到。”太后的怒容消解了一些。左師公說:“我的兒子舒祺,年紀最小,不成材,而我漸漸老了,心里也越發疼愛他,希望能讓他充當侍衛來保衛王宮,我冒著死罪把這個請求稟告太后。”
戰國策《古文觀止·觸詟說趙太后》【原文】
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太后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47],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
戰國策《古文觀止·觸詟說趙太后》【注釋】
[47]持其踵:握住燕后的腳后跟,此指緊緊跟在她身后。
戰國策《古文觀止·觸詟說趙太后》【譯文】
太后說:“行,我答應你。他多大了?”左師公說:“十五歲了。可能還小,但希望在我沒死的時候把他先拜托給您。”太后說:“男人也愛憐小兒子嗎?”觸詟說:“比女人更愛。”太后笑著說:“女人特別疼愛小兒子。”左師公說:“我私下認為,您愛女兒燕后勝過長安君。”太后說:“你錯了!我對燕后的愛遠遠不及長安君。”左師公說:“父母疼愛子女,就會為他們做長遠打算。您老人家送燕后出嫁的時候,跟在她的后面為她哭泣,為她嫁得遠而傷心!燕后出嫁后,您不是不想念她,每逢祭祀的時候總為她祈禱,祝福說:‘祖宗保佑,一定不要讓她回來。’這不就是為她做長遠打算,希望她的子孫在燕國稱王嗎?”太后說:“的確是這樣。”
戰國策《古文觀止·觸詟說趙太后》【原文】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48],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49]。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50],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戰國策《古文觀止·觸詟說趙太后》【注釋】
[48]微獨:不僅,不只。
[49]重器:指象征國家權力和財富的器物。此指金、玉、珠、寶、鐘鼎等貴重器物。
[50]山陵:比喻國君,這里指趙太后。
戰國策《古文觀止·觸詟說趙太后》【譯文】
左師公說:“從現在往前推三代,到趙國建國的時候,趙國君主的子孫被封侯的,他們的繼承人還有保住侯爵的嗎?”太后說:“沒有。”觸詟說:“不只是趙國,其他諸侯的子孫被封侯的,他們的繼承人還有保住侯爵的嗎?”太后說:“我沒聽說過。”觸詟說:“這正是因為封侯者近則自身遭了禍,遠則將禍患累及到他們的子孫身上。難道身居高位的人的子孫一定沒有才德嗎?只是因為他們地位尊貴卻沒有建立功勛,俸祿豐厚卻未嘗有所操勞,還擁有無數的財富。今天您給了長安君尊貴的地位,賜予他肥沃的土地,還有無數的財富,卻不趁現在這個機會讓他為國立功,有朝一日您老人家去世,長安君憑什么使自己在趙國安身立命?
戰國策《古文觀止·觸詟說趙太后》【原文】
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51],質于齊,齊兵乃出。子義聞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以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
戰國策《古文觀止·觸詟說趙太后》【注釋】
[51]約:治,備。
戰國策《古文觀止·觸詟說趙太后》【譯文】
老臣認為您為長安君考慮得太少了,所以說您對他的愛不如對燕后的愛多。”太后說:“好吧,任憑您派遣他到什么地方去。”于是為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子,到齊國去做人質,齊國于是出兵救趙國。子義聽到這件事后說:“君王的兒子,有著骨肉之親,尚且不能依靠沒有功勛的尊貴地位,沒有貢獻的厚祿,來保住金、玉等貴重的東西,更何況是做臣子的呢?
戰國策《古文觀止·觸詟說趙太后》【評析】
趙太后本是古代女政治家的代表,但本文中的趙太后卻判若兩人,面對強敵入侵、幼子為質,把自己搞得心緒焦躁,甚至對群臣的“強諫”,竟以“唾面”想威脅。她不顧江山大事而拒絕讓長安君赴齊國當人質,這件事從另一個側面展現了這位出色女政治家的人性弱點和知錯即改的趙太后形象。
文中記敘了趙國老臣觸詟從容無畏,巧諫趙太后的事,最終使趙太后心悅誠服地將長安君送到齊國做人質,從而解除了趙國面臨的大危機,長安君也為國立了功。文中只字未提長安君為人質之事,只說觸詟自己年事已高,放心不下小兒子。他深知自己與太后雖是君臣,但同為父母都疼愛子女,由此才提到長安君。文章成功地塑造了觸詟這個臨危挺身的老臣愛國赤忱,以柔克剛、老謀深算的形象。
文中告訴我們一個的道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