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原文及賞析
《歸去來兮辭》原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蛎碥嚕蜩轮?。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邱。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奚疑!
《歸去來兮辭》翻譯
回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么還不回!既然自認為心志被形體所役使,又為什么惆悵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來的事情尚可追回。實在是誤入迷途還不算太遠,已經覺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歸舟輕快地飄蕩前進,微風徐徐地吹動著上衣。向行人打聽前面的道路,恨晨光還是這樣微弱迷離。
望見家鄉的陋屋,我高興得往前直奔。童仆歡喜地前來迎接,幼兒迎候在家門。庭院小路雖將荒蕪,卻喜園中松菊還存。我拉著幼兒走進內室,屋里擺著盛滿酒的酒樽。拿過酒壺酒杯來自斟自飲,看著庭院里的樹枝真使我開顏??恐洗凹耐兄业陌潦狼閼眩X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園子里散步自成樂趣,盡管設有園門卻常常閉關。拄著手杖或漫步或悠閑地隨處休息,不時地抬起頭來向遠處看看。云煙自然而然地從山洞飄出,鳥兒飛倦了也知道回還。日光漸暗太陽將快要下山,我撫摸著孤松而流連忘返。
回去吧,我要斷絕與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與我乖違相悖,我還駕車出游有什么可求?親戚間說說知心話兒叫人心情歡悅,撫琴讀書可藉以解悶消愁。農人們告訴我春天已經來臨,我將要到西邊去耕耘田畝。有的人駕著篷布小車,有的人劃著一葉小舟。時而沿著婉蜒的溪水進入山谷,時而循著崎嶇的小路走過山丘。樹木長得欣欣向榮,泉水開始涓涓奔流。我羨慕物得逢天時,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罷休。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間還有多少時日!何不放下心來聽憑生死?為什么還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企求富貴不是我的心愿,尋覓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氣我獨自外出,或者將手杖插在田邊去除草培苗。登上東邊的高崗放聲長嘯,面對清清的流水吟誦詩篇。姑且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走向生命的盡頭,樂天安命還有什么值得懷疑!
《歸去來兮辭》注釋
(1)歸去來兮:意思是“回去吧”。來,助詞,無義。兮,語氣詞。
(2)田園將蕪胡不歸:田園將要荒蕪了,為什么不回去?胡,同“何”。
(3)以心為形役:讓心神為形體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為了免于饑寒,違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體,指身體。役,奴役。
(4)奚惆悵而獨悲:為什么悲愁失意。惆悵,失意的樣子。
(5)悟已往之不諫:覺悟到過去做錯了的事(指出仕)已經不能改正。諫,諫止,勸止。
(6)知來者之可追:知道未來的事(指歸隱)還可以挽救。追,挽救,補救。
(7)實:確實。迷途:做官。其:大概。
(8)是:正確。非:錯誤。
(9)舟遙遙以輕飏[yáng]:船在水面上輕輕地飄蕩著前進。遙遙,搖擺不定的樣子。以,而。飏,飛揚,形容船行駛輕快的樣子。
(10)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以:拿(以前路問征夫)后文中:“農人告余以春及”也是這樣的。前:前面的。
(11)恨晨光之熹微:遺憾的是天剛剛放亮。恨:遺憾。熹微,微明,天未大亮。
(12)乃瞻衡宇,載欣載奔:看見自己家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過去。瞻,遠望。衡宇,簡陋的房子。
(13)稚子:幼兒。
(14)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菊還長在那里。三徑,院中小路。西漢末,兗州刺史蔣詡[xǔ]隱居之后,在院里竹下開辟三徑,只于求仲、羊仲來往。后來,三徑就成了隱士住處的代稱。就,接近。
(15)盈樽:滿杯。
(16)引:拿來。觴[shāng]。眄[miǎn]庭柯以怡顏:看看院子里的樹木,覺得很愉快。眄,斜看。這里是“隨便看看”的意思???,樹枝。以:為了。怡顏,使面容現出愉快神色。
(17)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
(18)審容膝之易安:覺得住在簡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審,覺察。容膝,只能容下雙膝的小屋,極言其狹小。
(19)園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園里行走,自成一種樂趣。涉,涉足,走到。
(20)策扶老以流憩[qì]:拄著拐杖出去走走,隨時隨地休息。策,拄著。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沒有固定的地方,到處走走歇歇。
(21)時矯首而遐觀:時時抬起頭向遠處望望。矯,舉。遐,遠。
(22)云無心以出岫[xiù]:云氣自然而然地從山里冒出。無心,無意地。岫,有洞穴的山,這里泛指山峰。
(23)景[yǐng]翳[yì]翳以將入:陽光黯淡,太陽快落下去了。景,日光。翳翳,陰暗的樣子。景通“影”。
(24)扶孤松而盤桓:手扶孤松徘徊。盤桓:盤旋,徘徊,留戀不去。
(25)請息交以絕游:息交,停止與人交往斷絕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場有任何瓜葛。
(26)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世事與我所想的相違背,還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駕,駕車,這里指駕車出游去追求想要的東西。言,助詞。
(27)情話:知心話。
(28)春及:春天到了。
(29)將有事于西疇:西邊田野里要開始耕種了。有事,指耕種之事。事,這里指農事。疇,田地。
(30)或命巾車:有時叫上一輛有帷的小車。巾車,有車帷的小車?;?,有時。
(31)或棹[zhào]孤舟:有時劃一艘小船。棹,本義船槳。這里名詞做動詞,意為劃槳。
(32)既窈窕以尋壑:經過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樣子。壑,山溝。
(33)亦崎嶇而經丘:走過高低不平的山路。
(34)木欣欣以向榮:草木茂盛。欣欣,向榮,都是草木滋長茂盛的意思。
(35)涓涓:水流細微的樣子。
(36)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羨慕自然界萬物一到春天便及時生長茂盛,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結束。善,歡喜,羨慕。行休,行將結束。
(37)已矣乎:算了吧!助詞“矣”與“乎”連用,加強感嘆語氣。
(38)寓形宇內復幾時,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順從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與死呢?寓形,寄生。宇內,天地之間。曷,何。委心,隨心所欲。去留,指生死。
(39)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樣子。之,往。
(40)帝鄉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鄉,仙鄉,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41)懷良辰以孤往:愛惜美好的時光,獨自外出。懷,留戀、愛惜。良辰,指上文所說萬物得時的春天。孤獨,獨自外出。
(42)或植杖而耘耔:有時扶著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著。耘,除草。耘,除草。籽,培苗。
(43)登東皋[gāo]以舒嘯:登上東面的高地放聲長嘯,皋,高地。嘯,撮口發出的長而清越的一種聲音。舒,放。
(44)聊乘化以歸盡:姑且順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隨順大自然的運轉變化。歸盡:到死。盡,指死亡。
(45)樂夫天命復奚疑:樂安天命,還有什么可疑慮的呢?復:還有。疑:疑慮。
《歸去來兮辭》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稌x書》《宋書》均謂其為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后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向往;也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有《陶淵明集》。
《歸去來兮辭》作品賞析
這篇辭賦,不僅是陶淵明一生轉折點的標志,亦是中國文學史上表現歸隱意識的創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鄉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設想日后的隱居生活,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官場的厭惡和對農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詩人的一種“樂天知命”的消極思想。
辭前有序,是一篇優秀的小品文。從“余家貧”到“故便求之”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貧而出仕的曲折經歷。其中“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及“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寫出過去出仕時一度真實有過的欣然向往,足見詩人天性之坦誠。從“及少日”到“乙巳歲十一月也”這后半幅,寫出自己決意棄官歸田的原因?!百|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是棄官的根本原因。幾經出仕,詩人深知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喪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饑凍雖切”,也決不愿再“違己交病”。語言雖然和婉,意志卻是堅如金石,義無反顧。至于因妹喪而“自免去職”,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對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辭則是淵明在脫離官場之際,對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序文文筆雅淡自然,是極為純凈而淵然有深味的散文佳作。
正文以“歸去來兮”開篇,意即“回家去啊!”開門見山地喝出久蓄胸中之志,好像長吁一口悶氣,感到渾身輕松自在。“田園將蕪胡不歸?”以反問語氣表示歸田之志已決?!凹茸砸孕臑樾我?,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被仡櫘敃r為了謀生而出仕,使精神受形體的奴役,感到痛苦悲哀,現在已覺悟到過去的錯誤雖然無法挽回,未來的去向卻還來得及重新安排。作者引用《論語·微子》中楚狂接輿的歌辭:“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微加點化,形神俱似?!皩嵜酝酒湮催h,覺今是而昨非”,則是覺醒和決絕的宣言。他看穿了官場的惡濁,不愿同流合污;認識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踐之未遠,回頭不遲;一種悔悟和慶幸之情溢于言外。這一段是申述“歸去來兮”的緣由。寓理于情,讀來誠摯懇切,在平靜的語氣中顯示出思緒的變遷和深沉的感慨。
以下想象歸家途中和抵家以后的情狀:“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寫船行順風,輕快如飛,而心情的愉快亦盡在其中?!皢栒鞣蛞郧奥?,恨晨光之熹微”,寫晝夜兼程,望歸甚切。問路于行人,見暗自計程,迫不及待;惟其如此,方恨路程之長,而嫌時間過得太慢?!昂蕹抗庵湮ⅰ保前研睦砩系臍w程之長化為時間之慢的感覺,以表現其急切盼歸的心情。“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寫初見家門時的歡欣雀躍之態,簡直像小孩子那樣天真?!百灼蜌g迎,稚子候門”,家人歡迎主人辭官歸來,主仆同心,長幼一致,頗使作者感到快慰。“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蓖飮@之余,大有恨不早歸之感。所喜手植的松菊依然無恙,樽中的酒也裝得滿滿的。松菊猶存,以喻堅芳之節仍在;有酒盈樽,則示平生之愿已足。由此而帶出:“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边@四句寫盡飲酒自樂和傲然自得的情景?!俄n詩外傳》卷九載北郭先生辭楚王之聘,妻子很支持他,說:“今如結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審容膝之易安”,這里借用來表示自己寧安容膝之貧居,而不愿出去做官了。這與“三徑就荒”一樣,都是引用同類的典故,仿佛信手拈來,自然合拍,而且顯得語如己出,渾然無用典之跡。接著由居室之中移到庭園之間:“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边@八句寫涉足庭園,情與景遇,悠然有會于心的境界。你看他:拄著拐杖,隨意走走停停;時而抬起頭來,望望遠處的景色;舉凡白云出山,飛鳥投林,都足以發人遐想?!霸茻o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既是寫景,也是抒情;作者就像那出岫之云,出仕本屬于“無心”;又像那歸飛之鳥,對官場仕途已十分厭倦,終于在田園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歸宿?!熬棒梏枰詫⑷搿保瑢懴﹃栐谏剑n茫暮色將至;“撫孤松而盤桓”,則托物言志,以示孤高堅貞之節有如此松。這一大段,由居室而庭園,作者以飽蘸詩情之筆,逐層寫出種種怡顏悅性的情事和令人流連忘返的景色,展現了一個與惡濁的官場截然相反的美好境界。
下一段再以“歸去來兮”冒頭,表示要謝絕交游,與世相忘;“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聽家人談談知心話,以琴書為親密的伴侶,塵俗不染于心,也足以樂而忘憂了?!稗r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躬耕田園的生活,在作者筆下顯然已被詩化,這與其說是寫實,不如說是浪漫的抒情?!盎蛎碥?,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寫農事之暇,乘興出游,登山泛溪,尋幽探勝。“崎嶇經丘”承“或命巾車”,指陸行;“窈窕尋壑”承“或棹孤舟”,指水路。音節和諧優美,讀來有悠游從容之概?!澳拘佬酪韵驑s,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觸景生感,從春來萬物的欣欣向榮中,感到大自然的遷流不息和人生的短暫,而流露出及時行樂的思想。雖然略有感喟,但基調仍是恬靜而開朗的。這一段承上啟下,把筆觸從居室和庭園延伸到郊原和溪山之間,進一步展拓出一個春郊事農和溪山尋幽的隱居天地;并且觸物興感,為尾段的抒情性議論作了過渡。
尾段抒發對宇宙和人生的感想,可以看作是一篇隱居心理的自白。“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是說寄身天地之間,不過短暫的一瞬,為什么不隨自己的心意決定行止呢?“胡為遑遑欲何之?”是對汲汲于富貴利祿、心為形役的人們所發出的詰問;作者自己的態度是:“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既不愿奔走求榮,也不想服藥求仙;他所向往的是:“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良辰勝景,獨自出游;除草培土,躬親農桑;登山長嘯,臨水賦詩;一生志愿,于此已足。植杖耘耔,暗用《論語·微子》荷蓧丈人“植其杖而耘”的故事;登皋舒嘯,則似用蘇門山隱士孫登長嘯如鸞鳳之聲的故事。作者分別用以寄寓自己的志趣。最后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收束全文,表示隨順死生變化,一切聽其自然,樂天知命而盡其余年。這是作者的處世哲學和人生結論。雖然不免消極,但確乎發自內心,而且包含著從庸俗險惡的官場引身而退的痛苦反省,帶有過來人正反兩面的深刻體驗;因而不同于那種高談玄理,自命清高的假隱士。
這篇文章感情真摯,語言樸素,音節諧美,有如天籟,呈現出一種天然真色之美。作者直抒胸臆,不假涂飾,而自然純真可親。王若虛曾指摘《歸去來兮辭》在謀篇上的毛病,說既然是將歸而賦,則既歸之事,也當想象而言之。但從問途以下,都是追敘的話,顯得自相矛盾。即所謂“前想象,后直述,不相侔?!睂Υ耍X鍾書在《管錐編》中已有辯正,并援引周振甫的見解:“《序》稱《辭》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為‘追錄’、‘直述’,豈有‘木欣欣以向榮’、‘善萬物之得時’等物色?亦豈有‘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為未歸前之想象,不言可喻矣?!卞X鐘書認為此文自“舟遙遙以輕飏”至“亦崎嶇而經丘”,“敘啟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諸況,心先歷歷想而如身正──經”,其謀篇機杼與《詩經·豳風·東山》寫征人尚未抵家,而想象家中情狀相類。陶淵明此文寫于將歸之際,人未歸而心已先歸,其想象歸程及歸后種種情狀,正顯得歸意之堅和歸心之切。這種浪漫主義的想象,乃是陶淵明創作的重要特色,也正是構成《歸去來兮辭》謀篇特點的秘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