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登樂游原》鑒賞
據《續齊諧記》載,東漢桓景跟費長房學道術。一日,費告知桓:九月九日有大災,可速回家,讓全家插茱萸,登高飲菊花酒,即能免災。從此形成一種風俗。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茴香科植物,據說戴其莖、花有避疫的功效。李白《宣州九日寄崔侍御》詩:『九日茱萸熟,插鬢傷早白。』杜牧有《九日齊山登高》詩。
登樂游原
朝代:唐代 作者: 李商隱 類型:記景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文譯
我在傍晚時分心情郁悶,于是驅車來到京都長安城東南的樂游原。只見夕陽放射出迷人的余暉,然而這一切美景將轉瞬即逝,不久會被那夜幕所籠罩。
對譯
臨近傍晚時分,覺得心情不太舒暢;
駕車登上樂游原,心想把煩惱遣散。
看見夕陽無限美好,一片金光燦爛;
只是將近黃昏,美好時光將要結束。
英譯
I'm in the evening feeling depressed, then drove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city of Kyoto Changan Yueyou yuan. I saw the sun emits charming sunset, but all this beauty will be fleeting, will soon be the night enveloped by.
注釋
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較高。《長安志》:"升平坊東北隅,漢樂游廟。"注云:"漢宣帝所立,因樂游苑為名。在曲江北面高原上,余址尚有。……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寬敞。京城之內,俯視指掌。
意不適:心情不舒暢。
古原:即樂游原,是長安附近的名勝,在今陜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賞析
當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游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于是發乎感慨。有人認為夕陽是嗟老傷窮、殘光末路之感嘆;也有人認為此為詩人熱愛生命、執著人間而心光不滅,是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千百年來,此兩種觀念爭論不休,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