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詩派的代表詩人
浪漫主義詩派的詩人,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佚名詩人。之后,便是屈原,在魏晉南北朝,先后出現了曹植、左思等浪漫主義詩人。在唐代,李白掀起了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新高峰。此外,唐代還有王之渙、王昌齡、岑參、李賀等優秀的浪漫主義詩人。清代的龔自珍,是中國古代最后一個浪漫主義詩人。
在眾多詩人之中,詩仙李白首屈一指。他的詩藝術成就極高,總能給人一種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韻致,賦予神秘浪漫之感。下面欣賞一下李白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詩作: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力,將無情之物“月”與“影”結為交游,表面來看,是詩人的自得其樂,實際上蘊含著由政治失意而產生的孤寂憂愁的情懷。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此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城后所作,全詩忽喜忽悲,詩人強烈地表達了自我感受,一方面展現了傲視古今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又感慨仕途的不順,既悲憤又不失浪漫豪邁之風。
浪漫詩給我們的生活以啟迪
1.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湘夫人》
我愛你,卻與你無關,你是我心里最溫柔的答案。
每當我思念喜歡的人,卻又羞于表達的時候,就會有意無意想讓他看到這句話。愛情中最苦澀,又最甜蜜的,就是暗戀吧!
2.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人生短暫,青絲變白發,只在須臾之間。
越看以前的古詩詞,越覺得古人看得比我們透徹得多。這短短的一生,我們最終都會失去。你不妨大膽一些,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個夢。
李白是浪漫詩派的代表詩人
古代的大體有: 1、溫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一派,以漢末文人五言詩《古詩十九首》為代表。
2、田園山水詩派,鼻祖為晉陶淵明,唐代有孟浩然,王維等代表詩人。 3、邊塞詩派,以唐的高適、岑參為代表。
4、浪漫主義詩派,鼻祖屈原,代表詩人李白。 5、現實主義詩派,代表詩人杜甫,白居易。
6、奇崛詩派,以韓愈,孟郊為代表。 7、江西詩派,以黃庭堅、陳師道為代表。
包括詞曲的派別有:唐:邊塞詩派:高適、岑參、王昌齡為代表山水田園派:王維、孟浩然為代表韓孟詩派:韓愈、孟郊苦吟派:孟郊、賈島元白詩派:元稹、白居易宋:西昆派:楊億、錢惟演、劉筠等江西詩派:黃庭堅、陳與義、陳師道等(主要是宋人寫詞多,故詩派少,且江西派后勁強大,幾乎貫穿有宋一朝)元:沒有詩派,主要寫曲。寫詩的有元詩四大家,但不是派。
明:臺閣體(雖是“體”,但它就是針對詩,且是一時風尚,以三楊 為代表,當算詩派)茶陵派:李東陽為首唐宋派:歸有光為代表。(注意的是,這不僅是詩派,更多意味著作散文,一般稱唐宋詩文派)公安派:三袁為代表。
(同上,詩文并舉)竟陵派:鐘惺、譚元春為代表。(同上)清:尊唐派:吳偉業尊宋派:錢謙益神韻派:王士禎格調派:沈德潛肌理派:翁方綱性靈派:袁枚虞山詩派:馮班、馮舒等。
什么是浪漫詩及其特點
浪漫一詞,我想各位友友并不陌生,那么浪漫是什么呢?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花前月下的纏綿,雨中漫步最浪漫的愛情。其實,浪漫,它不只是與愛情有關。
浪漫,它存在于我們每天的生活當中。每天清晨,欣賞日出,是一種浪漫,與夕陽同歸,同樣是一種浪漫。兩個人散步,是一種浪漫,一個人騎著單車回家,同樣是一種浪漫。只要心中擁有浪漫的情愫,你做什么,都是一種浪漫的行為。
一個詩人,他眼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為他筆下的詩句。有浪漫是”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的詩意;浪漫是”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期待;浪漫是”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的甜蜜。
浪漫詩派是我國詩歌流派之一,屈原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屈原的詩初讀只覺晦澀難懂,但細品之下卻是幽香盎然,滋味醇厚。在屈原的影響下,一群浪漫詩人前赴后繼開始從心靈世界出發,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抒發對于自由人生以及個人價值的熱烈渴望與追求,也因此形成了浪漫詩派。
浪漫詩的主要特點: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明白、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
李白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詩作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李白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力,將無情之物“月”與“影”結為交游,表面來看,是詩人的自得其樂,實際上蘊含著由政治失意而產生的孤寂憂愁的情懷。
將進酒
(唐代)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此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城后所作,全詩忽喜忽悲,詩人強烈的表達了自我感受,一方面展現了傲視古今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又感慨仕途的不順,既悲憤又不失浪漫豪邁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