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人物
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人物
1、杜甫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于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2、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3、牛濤
牛濤,字涵萬,是清代納西族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田園詩人。牛濤字涵萬,生卒年不詳。道光乙酉(1825)科優貢。著有詩集《寄秋軒稿》。早年外出為吏,目睹民間疾苦,寄予深切同情,每如實錄進詩中。
4、皮日休
皮日休(約838—約883年),字襲美,號逸少,曾居襄陽鹿門山、號鹿門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晚唐詩人、文學家。皮日休咸通八年(867年)進士及第,歷任蘇州從事(《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黃巢稱帝后,被迫任翰林學士(《唐才子傳》),最后不知所蹤。
5、聶夷中
聶夷中,唐河南人,生於唐文宗開成二年(八三七年),卒年已不祥,大概是在后梁初年。(聶夷中詩集)(約公元八七一年前后在世),字坦之,唐末詩人,其籍貫有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兩種歷史記載。生卒年、生平均不詳,約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
什么是現實主義詩歌
現實主義詩歌作品大多數是以同情民眾的疾苦,揭露社會腐朽昏庸為主題的,彰顯的是詩人的家國意識、憂國憂民心態。
例如杜甫的詩歌被譽為“詩史”,透過具體的現實主義作品可以感知當時的社會情狀。
另外,現實主義作品還有表現對國土淪喪的傷痛、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失地不能被收復的悲憤。
這主要體現在陸游等愛國詩人的作品中,例如《關山月》:“和戎詔下十五 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敘寫了皇帝下詔主和、朱門之內醉舞酣歌、士兵希望報國、遺民渴望回歸故國。詩人對偏安一隅、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文武百官進行了嘲諷。
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詩句精選
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3、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
4、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客至》
5、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蜀相》
6、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蜀相》
7、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
8、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江南逢李龜年》
9、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10、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懷》
1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
12、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夢李白二首》
13、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佳人》
1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
1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6、挽弓當挽強,用劍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前出塞九首》
17、朱門九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18、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
19、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20、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四首(其三)》
21、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22、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24、人生有情淚沾衣,江水江花豈終極。
25、人生七十古來稀。
26、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淺析唐代現實主義詩歌創作
摘要:詩歌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最重要的文化載體之一。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詩歌,發展到了唐朝,呈現出一派空前絕后的繁榮景象。無論庶族貴族,都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風格各異的詩人。唐詩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珍寶,代表了唐代文學的最高水平,在悠久燦爛的詩歌創作史上產生過各式各樣的創作方法,但主要的流派共有兩個,這就是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唐代現實主義詩歌創作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即初唐現實主義詩歌創作,中唐現實主義創作,晚唐現實主義詩歌創作,這三個時期的現實主義文學相互區別,但又有著一定的傳承性。
關鍵字:唐代現實主義詩歌創作區別傳承性
唐代是我國古代文學發展的繁榮時期,“聲律與風骨兼備”的詩歌創作更是達到歷史最高峰,此間詩人眾多,詩篇繁復,詩風不俗,出現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皮日休等著名詩人。現實主義詩歌創作是唐代詩人的詩歌創作的主要內容之一。
一、初唐現實主義詩歌創作
初唐的詩歌創作主要是以唐太宗及其群臣為中心展開的,太宗李世民是個愛好文藝的君主,時常感時應景、吟詠風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而初唐時期詩風有宮廷化傾向。在當時,真正能反應社會中下層一般人士的精神風貌和創作追求的現實主義詩人只有陳子昂和“初唐四杰”。他們在詩歌上的現實主義創作一掃齊梁以來的詩風,為后世現實主義詩歌創作奠定了基礎。
(一)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中國唐代初期四位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當他們以才子齊名出現于文壇而展露頭角時,懷著變革文風的自覺意識,有一種十分明確的審美追求:反對纖巧綺靡,提倡剛健骨氣。
四杰的詩文雖未脫齊梁以來綺麗余習,但已初步扭轉文學風氣。他們的詩歌,從宮廷走向人生,題材較為廣泛,風格也較清俊。盧、駱的七言歌行趨向辭賦化,氣勢稍壯;王、楊的五言律絕開始規范化,音調鏗鏘。駢文也在詞采贍富中寓有靈活生動之氣。陸時雍《詩鏡總論》說“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15四杰正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的人物。此處以王勃的詩歌為例說明。
從王勃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來,此時內容已有明顯開拓,“同是宦游人”表明處境之艱,然“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筆鋒立轉,拜托宮廷詩的浮艷,氣勢磅礴,感受真實。明顯擺脫了凄涼之風的假托之氣,顯露唐詩的獨特風貌。無怪乎杜甫寫詩評價四杰為“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二)陳子昂
陳子昂是一位對唐詩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詩人,他提出的詩歌創作的兩個標準對后世影響巨大,一個是:風雅,寄興。另一個是風骨。這主要見于他所寫的《修竹篇序》中。他是初唐最反對齊梁詩風,在
理論和實踐都體現創造革新的詩人。復歸風雅,是陳子昂振起一代詩風的起點,集中體現在他創作的三十八首《感遇詩》,很多跟他的政治活動有直接關系,具有強烈的政治傾向。他的《感遇詩》之四用諷喻的手法,表達對酷吏用誘鹿方式羅織冤獄的憤慨和憂慮。被杜甫稱之為“千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
壯偉之情和豪俠之氣最能體現陳子昂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特點,這正是唐詩風骨,也是他倡導的風雅興寄中能反映一個時代士人精神風貌的新內容。
二、中唐現實主義詩歌創作
盛唐時期詩歌進一步發展,達到唐代詩歌的最高水平,詩歌創作“既多興象,復備風骨”,形成不同的群體風格,在這一時期,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集大成者是詩圣杜甫,同時白居易等人也是主要的現實主義詩人。
(一)杜甫
中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始于周代民歌,兩漢樂府民歌和建安詩歌繼承和發展了這一傳統,這一現實主義的傳統卻未能得到進一步發揚,直至初唐陳子昂橫掃齊梁詩風,倡導漢魏風骨,現實主義詩歌才略有起色。總結并發揚中國現實主義優良傳統這一偉大歷史任務,是由杜甫來完成的,他把現實主義推向了一個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階段。杜甫詩歌歷來被稱為“詩史”,它們確實是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社會的一面鏡子,也是整個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
以時事入詩,直面社會現實,是杜甫詩歌創作的突出特點,在詩歌創作中,杜甫創立了“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樂府,如《兵車行》諷刺唐玄宗窮兵黷武而不顧百姓死活,此時自創新題,直接針砭時弊,采用客觀的紀實手法,站在人民的立場,同情人民疾苦。再如諷刺楊國忠兄妹的《麗人行》,無一譏諷語,而描摹處語語譏諷,無一聲感慨,而句讀間聲聲感慨。詩人將個人命運與廣大人民的命運相連,真實深切的反應社會現實,他的“三吏”“三別”更是中唐時期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頂點
中唐前期,元結、顧況等人繼承了杜甫的批判精神,寫了一些現實主義詩篇。元結主張詩歌要發揮“救世勸俗”的社會作用,達到“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的政治目的,這正是白居易現實主義詩歌的先聲,他的《憫荒詩》、《貧婦詞》、《舂陵行》等篇都表現了對人民的深刻同情。
(二)白居易
準確的說,白居易是杜甫的有意識的繼承者,也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在總結我國自《詩經》以來的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經驗的基礎之上,建立了現實主義詩歌的理論。這是樂天在詩歌史上做的最大的貢獻之一,他認為,詩歌必須為政治服務,而且是個根源于現實,是現實生活得反映,他還強調詩的教育作用和社會功能。在上述詩論的基礎上,新樂府運動開展起來。新樂府運動,概括地說,由漢樂府的“緣事而發”,一變而為曹操諸人的借古題而寫時事,再變而為杜甫的“因事立題”,這因事立題,經元結、顧況等一脈相承,到白居易更成為一種有意識的寫作準則,所謂“歌詩合為事而作”,這就是新樂府運動形成的一般歷史過程。
總之,白居易的詩注重寫實,善于對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加以選擇、提煉和概括,善于刻畫具有典型意義的藝術形象,善于進行細致描摹,創造出敘述、抒情相結合具有高度審美價值的藝術境界。他對古代敘事詩的發展也作出了貢獻。此外,詩歌語言平易通俗、淺切流暢,敘事抒情意到筆隨,達到一種很高的境界。白居易的詩歌廣為流傳甚至遠播海外,當然,這與他語言的通俗化有直接關系。
三、晚唐現實主義詩歌創作
晚唐時期社會動蕩,唐末詩壇流行追隨前人詩風的小家數,除杜牧還能獨自樹立外,有追隨賈島、姚合的苦吟詩派,也有皮日休、陸龜蒙等人的憤世嫉俗或隱逸循世派,晚唐整體詩風帶有一種濃郁傷感情緒的美,這一時期的主要現實主義詩人有杜牧、皮日休等。
(一)杜牧
晚唐詩人杜牧,經歷了晚唐最頹敗時期,宦官專權,朋黨交爭,戰爭連年,因此他的詩在感嘆之中流露出感傷的氣氛。他的詩歌一方面表達自己政治上想作為的情緒,一方面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其中深喻對現實的不滿和諷刺,《河湟》和《過華清宮》就是思想的集中體現和代表。“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含蓄表明晚唐帝王的荒淫無道。他的詩歌清麗悠揚,比較重視現實內容,與唐歷史緊密相連,具有晚唐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