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兒媚·詠梅》原文
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
譯文翻譯
不要認為瓊花淡雅素裝,誰又和素白的神仙衣服相似呢。是那樣的清新幽靜,自然是風姿搖曳,儀態優美,不要靠近東邊的墻垣。
梅花的顏色風姿是上天的恩賜,都帶著一些孤寂冷落。可憐漫漫的長夜,花在月光相伴下耐寒而艷麗,稀疏的梅花花影散落在窗前。
注釋解釋
眼兒媚:詞牌名,又名《秋波媚》。雙調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后片兩平韻。
澹妝:一作“淡妝”。
瓊花:揚州瓊花,傳說神仙所種,珍貴無比。但現在所見的揚州瓊花并非原株,而是聚八仙花的變種。
霓(ní)裳:指神仙的衣服,因為相傳神仙以云為裳。詞人在這里是用之比喻梅花的外形。霓,虹的一種。《楚辭·九歌·東君》:“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標格:儀態,風姿。宋蘇軾《荷花媚·荷花》“霞苞電荷碧,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
莫近東墻:此處化用了宋代程垓《眼兒媚·詠梅》“一枝煙雨瘦東墻,真個斷人腸”之句。
“冰肌”句:意即梅花的顏色風姿是上天的恩賜。冰肌玉骨,本是形容女子肌膚白凈,體態優美,此處是詞人借以喻梅花的風姿脫俗。分付,交付。
遙夜:漫漫長夜。
疏影:稀疏的梅花花影,出自宋代逋(bū)《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賞析
朱淑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詞人,這首詞寫一位閨中女子(實際上是作者自己)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而愁緒萬端。
上片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兩句,描繪出一幅風和日麗,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遲遲春日語出《經·七月》春日遲遲,遲遲指日長而暖。弄輕柔三字,言和煦的陽光在撫弄著楊柳的柔枝嫩條。秦觀《江城子》詞:西城楊柳弄春柔。弄字下得很妙,形象生動鮮明。對此良辰美景,主人公信步走在花間小徑上,一股暗香撲鼻而來,令人心醉,春天多么美好啊!但是好景不長,清明過后,卻遇上陰霾的天氣,云霧籠罩著朱閣繡戶,猶如給女主人公的內心罩上了一層愁霧,使她想起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傷心往事。看來開頭所寫的春光明媚,并不是眼前之景,而是已經逝去的美好時光。不然和煦的陽光與云霧是很難統一在一個畫面上,也很難發生在同一時間內。云鎖朱樓的'鎖字,是一句之眼,它除了給讀者云霧壓樓的陰霾感覺以外,還具有鎖在深閨的女子不得自由的象喻性。鎖字蘊含豐富,將陰云四布的天氣、深閨女子的被禁錮和心頭的郁悶,盡括其中。
下片著重表現的是女主人公的春愁。這種春愁是由黃鶯的啼叫喚起的。大凡心緒不佳的女子,最易聞鳥啼而驚心,故唐詩有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之句。試想一個愁緒萬端的女子,在百無聊賴之時,只好在午睡中消磨時光,午睡醒來,聽到窗外鶯聲巧囀。不禁喚起了她的春愁。黃鶯在何處啼叫呢?是在綠楊影里,還是在海棠亭畔,抑或是在紅杏梢頭呢?自問自答,頗耐人玩味。
這首詞筆觸輕柔細膩,語言婉麗自然。作者用鳥語花香來反襯自己的惆悵,這是以樂景寫哀的手法。作者在寫景上不斷變換畫面,從明媚的春日,到陰霾的天氣;時間上從清明之前,寫到清明之后;有眼前的感受,也有往事的回憶。既有感到的暖意,嗅到馨香,也有聽到的鶯啼,看到的色彩。通過它們表現女主人公細膩的感情波瀾。下片詞的自問自答,更是妙趣橫生。詞人將靜態的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引入黃鶯的巧囀,靜中有動、寂中有聲,化靜態美為動態美,使讀者仿佛聽到鶯啼之聲不斷地從一個地方流播到另一個地方,使鳥啼之聲富于立體感和流動感。這是非常美的意境創造。以聽覺寫鳥聲的流動,使人辨別不出鳥鳴何處,詞人的春愁,也像飛鳴的流鶯,忽兒在東,忽兒在西,說不清準確的位置。這莫可名狀的愁怨,詞人并不說破,留給讀者去想象,去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