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景公欲誅圉人(諫上·二五)》原文鑒賞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景公欲誅圉人(諫上·二五)》原文鑒賞
景公使圉人養所愛馬①,暴病死,公怒,令人操刀解養馬者②。
是時晏子侍前,左右執刀而進,晏子止之,而問于公曰:“古時堯舜支解人③,從何軀始④?”
公懼然曰:“從寡人始?!彼觳恢Ы?。
公曰:“以屬獄⑤。”
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請為君數之⑥,使自知其罪,然后屬之獄?!?/p>
公曰:“可?!?/p>
晏子數之曰;“爾罪有三:公使汝養馬而殺之,當死罪一也;又殺公之所最善馬,當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馬之故而殺人,百姓聞之必怨吾君,諸侯聞之必輕吾國,汝一殺公馬,使公怨積于百姓,兵弱于鄰國,當死罪三也。今以屬獄?!?/p>
公喟然嘆曰:“夫子釋之⑦!夫子釋之!勿傷吾仁也?!?/p>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景公欲誅圉人(諫上·二五)》【注釋】
①圉(yu羽):養馬的役人,馬夫。 ②解(jie姐):剖開,割裂,即下文的“支解”。 ③堯舜:傳說中的古帝,那時是“大同之世”,沒有殺人的刑罰。支解:古代殘酷的刑罰,割裂肢體,把人處死。 ④軀(qu區):身體,這里指人。 ⑤獄,牢獄。 ⑥數(shu蜀):列舉過失或罪狀,加以責備。 ⑦夫子:這里是對晏子的尊稱。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景公欲誅圉人(諫上·二五)》【今譯】
齊景公讓圉人飼養他喜愛的馬,馬得暴病死了,景公大怒,下令左右人拿刀宰了養馬的人。
這時晏子服侍在景公跟前,景公手下人握刀前去,晏子攔住他們,向景公發問:“從古時堯舜以來支解人的刑罰,是從什么人開始的?”
齊景公驚恐地回答說:“從寡人開始的。”于是便不支解養馬人了。
景公說:“把他投進牢獄?!?/p>
晏子說:“這樣做他不知自己犯了什么罪便死了,請讓我替國君來列舉他的罪狀,使他明白自己犯的罪,然后再送他進牢獄?!?/p>
景公說:“行。”
晏子數落養馬人說:“你的罪有三:國君讓你養馬反而弄死了馬,該處死罪一;弄死的又是國君最好的馬,該處死罪二;讓國君因為一匹馬就殺人,百姓聽說了必定恨國君,諸侯知道了必定會輕慢齊國,你一人弄死國君的馬,使國君遭到百姓的痛恨,齊國的兵力也比鄰國削弱了,該處死罪三?,F在把人交給監獄?!?/p>
景公感悟地嘆道:“夫子放了他j夫子放了他,不要損害我仁愛的名聲?!?/p>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景公欲誅圉人(諫上·二五)》【集評】
明·楊慎評《晏子春秋》:“問答警動(從何軀始、從寡人始),心怵神傷。(晏子數之)以下,拖沓入套,可刪?!?/p>
明·陳仁錫《諸子奇賞》:“譎諫?!?/p>
民初·張之純《諸子菁華》:“此篇是譎諫,故設奇問以醒悟之。索性譎諫到底,東方曼倩深得此法。第三罪說得尤為鄭重故易動聽?!?/p>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景公欲誅圉人(諫上·二五)》【總案】
這是贊揚晏子仗義救人故事中的一篇。晏子救助的都是封建暴政苛法下的受害者,或是那些服苦役賤役的人。本文寫的是他智救圉人(馬夫)的故事。
景公的馬暴死,他遷怒圉人,要把圉人酷刑(支解)處死,情勢十分危急。可晏子卻從容不迫,他不是乞求景公寬恕,而是向景公搶先一問。這一問使景公在道義上陷入被動,不得不撤消酷刑,把圉人改投牢獄。晏子一救未成,再生一計。他按照“事不過三”的習慣,連數圉人三大死罪。很明顯,晏子是正話反說,全用的是反語,表面是責數圉人,實際是譴責景公“以一馬之故而殺人”的罪狀。故事用了夸張手法,故意把景公殺一圉人而將招來的災禍擴大,使景公在道義上再次陷入困境,最后不得不開釋圉人。這類故事中的晏子是經常被刻畫成仁者和智者的,他是苦難者忠實而深情的救助者,也是毫無人身自主權力的野人、貧女、仆役、刖者和馬夫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