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詩詞賞析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馬上作》是明代戚繼光的七言絕句,戚繼光是明朝的名將,該詩應作于戚繼光北部防備蒙古期間。這首詩真實地反映了作者轉戰南北,緊張激烈的戎馬生涯,保衛國家的英姿和雄風;《馬上作》于唐朝又有貫休和白居易兩個版本。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從福建、廣東到薊州,可說一在天南,一在地北。“南北驅馳”四字,概盡戚繼光一生大節。“報主情”,并非不喜歡安定的生活,只是心懷天下,為了國家的安寧,不惜萬里奔波。全句表現出一種崇高的襟懷。而次句一“笑”字更是意極渾含,寫盡了抗倭名將的豪邁氣概。為了抗倭事業,一生中到過山清水秀的南方,也到過波濤洶涌的山東海防,行色匆匆間,總無暇顧及周圍美好的景色。作者說:江畔紫嫣紅的鮮花和江防皎潔明朗的月亮恐怕要笑我不懂得欣賞了吧。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這兩句是“平生”、“南北驅馳”的更具體的說明。一個保家衛國的英雄形像躍然紙上,他是緊緊與戰馬與橫戈聯在一起,不能須臾分離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初讀似乎是一個湊句,其實很有妙用。它出現在“都是橫戈馬上行”的點睛之筆的前面,起到了必要的渲染作用,使讀者感到,一日橫戈馬上英勇奮戰并不難,難的是三百六十天如一日,更難的是年年如此,“平生”如此。
這首詩平易自然,瑯瑯上口。而作者忠于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品質更讓人欽佩。
本詩真實地反映了詩人轉戰由北、緊張激烈的戎馬生涯。詩人并非不喜歡安定的生活,只是心懷天下,為了國家的安寧,不惜萬里奔波。全詩表現出一種崇高的襟懷。第二句的“橫”字更是意極豪放,寫盡了抗倭名將的朵邁氣概。為了抗倭事業,一生中到過山清水秀的南方,也去過波濤洶涌的山東海防,行色匆匆間,總無暇顧及周圍美好的景色。江畔姹紫嫣紅的鮮花和邊防皎潔明朗的月亮恐怕要笑我不懦得欣賞了吧。后兩句是對前兩句詩更具體的說明,一個保家衛的英雄形象便躍然紙上,他是與戰馬橫戈緊緊聯在一起,不能須臾分離的。這首詩平易自然,瑯瑯上口。詩人熱愛大好河山、忠于君王、熱愛祖國的高尚品質讓人由衷地產生欽佩之情。
戚繼光詩詞賞析精選篇2
一劍橫空星斗寒,甫隨平北復征蠻。
他年覓得封侯印,愿學幽人住此山。
賞析/鑒賞
又題《題萬年宮壁》,作于隆慶元年(1567年)冬應召北上時。
戚繼光詩詞賞析精選篇3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鑾。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望闕臺》是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繼光所做。該詩概括了詩人在蒼茫海域內東征西討的戰斗生活,暗寓抗倭斗爭的艱難困苦。因有感于曾一起抗倭的汪道昆被彈劾罷官,來形容自己像遠離京師孤立無援的臣子,遠望皇帝居住的地方,作者仍盼抗倭斗爭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達了對祖國的赤誠,自己有一片抗倭報國的一腔熱血,也蘊含了對朝廷的忠貞。
戚繼光詩詞賞析精選篇4
冉冉雙幡度海涯,
曉煙低護野人家。
誰將春色來殘堞,
獨有天風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
潮來不見漢時槎。
遙知百國微茫外,
未敢忘危負歲華。
戚繼光詩詞賞析精選篇5
小筑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云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韜鈐深處》是明代軍事家戚繼光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描寫了作者自己習文練武就是為了抵御倭寇入侵,特別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更是明確地表明戚繼光為驅逐倭患、保衛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個人功名的崇高品質。全詩格調高曠,慷慨激昂,筆力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