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詩詞解析
斜托香腮春筍嫩,為誰和淚倚闌干。
《搗練子令·云鬢亂》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詞作。這首詞單片二十七字,抒寫女主人公春來生怨、倚欄相思的情景。
李煜詩詞解析(精選篇2)
詞牌名:謝新恩|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庭空客散人歸后,畫堂半掩珠簾。
林風淅淅夜厭厭,小樓新月,回首自纖纖。
春光鎮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窮。
金刀力困起還慵,一聲羌笛,驚起醉怡容。
從詞意上看,這里應該寫的算是秋景,主人公應是一個寂寞滿懷的人。每一種景物、每一個場面都蘊含了一種無法言表的落寞,尤其“厭厭”和“纖纖”等詞,更是烘托了作者無以自遣的悵愁之情。從詞的寫法上看,以空起,以靜收,虛者多,實者少,情緒氣氛濃,直言胸臆淡,有空靈透剔之特色。
詞的下片(或者說后一首),寫主人公春晨困起后感愁傷恨的心情。春光依舊明媚,人卻已空然老去,眼前美景并不能吸引作者、給作者以愉悅,往日今日的新愁舊恨總是郁于心頭,只想醉臥不起,但卻偏被羌笛驚醒,于是情緒愈發低沉,心情更加郁悶。從詞意和寫法上看,這首詞和前一首不是寫于同一時間,因為描寫的是春、秋不同景色。但兩首詞的思想情緒卻不乏相同之處。從大的時期看,可能是李煜中期的作品(尤其是后一首)。雖然兩首詞都不完整,但仍可以從中對李煜的藝術功力有約略的認識。
李煜詩詞解析(精選篇3)
詞牌名:烏夜啼|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
燭殘漏滴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烏夜啼·昨夜風兼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這首詞應是詩人亡國入宋后的作品,借夢境寫故國春色,表達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國情思和現實痛楚。
李煜詩詞解析(精選篇4)
詞牌名:南歌子|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云鬢裁新綠,霞衣曳曉紅。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趁拍鸞飛鏡,回身燕漾空。莫翻紅袖過簾櫳。怕被楊花句引、嫁東風。
這首詞寫歌女于宴間表演的情景。詞的上片寫歌女的盛妝艷飾和明麗動人。一、二句寫歌女的頭飾和衣著,精心修飾、光彩照人,是直寫鋪陳。三、四句寫歌女凝立宴前,準備表演,雖不動而有情,雖未舞而飄逸,是側寫比襯。“一朵”句用典,由前三句的直描其狀上一筆宕開,似問非問,未答已答,從宴中人的視角寫出了歌女的神采飛揚和婀娜多姿,手法新穎別致,形象生動鮮明。
詞的下片寫歌女的優美歌聲和動人舞姿。“趁拍”句用典寫歌女的演唱,形容歌聲美妙動聽。“回身”句寫歌女的舞蹈,形容舞姿的輕盈流轉。這些實寫都是為后面的虛寫作鋪墊,用歌女聲舞雙絕的描寫渲染觀賞者的驚喜和感嘆,使下面二句中特殊心理活動的產生有順勢自然之感。“莫翻”是一種希望、勸止,正寫心情,反寫舞姿,且與“怕”字相對應,珠聯璧合,觀舞者的心醉神馳之態油然而出,不需贅言。
這首詞寫歌女,也寫宴上觀舞聽歌者,多處用喻、用典,也多有夸張,手法上靈活,尤其是上、下片的尾句,都變正為反,別具新意。全詞語言淡直、格調明快,真情自然流露,感慨雅趣別生,表現出相當高的藝術功力。
李煜詩詞解析(精選篇5)
詞牌名:采桑子|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亭前春逐紅英盡,舞態徘徊。細雨霏微,不放雙眉時暫開。
綠窗冷靜芳音斷,香印成灰。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
《采桑子·亭前春逐紅英盡》是南唐國君李煜創作的一首描寫少婦傷春懷人、愁思難遣情懷的詞作品。上片寫詞中的女主人公觸景生愁,下片描寫女主人公綠窗孤處,百無聊賴的心情。全詞以婦人之恨見婦人之心,以婦人之心見婦人之愁,寫景與寫情交相輝映,緊密結合,是一曲哀婉深沉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