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主李煜詩詞鑒賞
汗手遺香漬,痕眉染黛煙。
《書靈筵手巾》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五言絕句作品,是一首悼亡詩,懷念亡后,睹物思人,抒發(fā)哀感,詩里述說了自己壯年失妻的痛苦,描寫了對亡妻遺物的無限愛惜之情。雖只有短短四句,但卻內(nèi)含巨大的悲慟和哀傷。
李后主李煜詩詞鑒賞(篇2)
詞牌名:相見歡|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詞作。此詞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表面上是傷春詠別,實質(zhì)上是抒寫“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深切悲慨。這種悲慨不僅是抒寫一己的失意情懷,而且是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shù)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李后主李煜詩詞鑒賞(篇3)
殘鶯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游。
老舌百般傾耳聽,深黃一點入煙流。
棲遲背世同悲魯,瀏亮如笙碎在緱。
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凄冷蓼花愁。
《秋鶯》是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李煜的代表作之一。此詩純用“賦體”,不事雕琢,以簡馭繁,以明白曉暢的詩句表現(xiàn)了囚徒生活的苦楚,讓人產(chǎn)生無限的同情悲憫,教人神思黯然。因之,本詩是詠物詩中的佳作無疑了。
李后主李煜詩詞鑒賞(篇4)
江南江北舊家鄉(xiāng),三十年來夢一場。
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
云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閑坐細思量。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是李煜作了俘虜北上渡江時所作的一首七律,抒發(fā)了亡國的悲痛心情。
李后主李煜詩詞鑒賞(篇5)
異國非所志,煩勞殊清閑。
驚濤千萬里,無乃見鐘山。
讓我抓住不放的是“鐘山”這個詞。后主對“鐘山”這個詞很有愛,自號鐘隱、鐘山隱者。“鐘山”對后主來說,意味著出世、隱居、清逸。因此聯(lián)系全文,“鐘山”一次并非實指而是虛指。無乃見鐘山并非說見不到鐘山,而是說無法繼續(xù)目前這種類似隱居的閑逸的狀態(tài)。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應(yīng)該是,有一件事他不想去做。不想做的理由是因為環(huán)境惡劣,無法像現(xiàn)在這樣清逸閑散。
他說“不想去”,意味著有選擇的余地。又說不想去的理由是因為“不能這么安逸”,意味著他目前的生活狀態(tài)是相當(dāng)滋潤的。如果是亡國前后期的作品,是否去汴京,是他可以選擇的嗎?他當(dāng)前的生活狀態(tài),能用“安逸”來描述嗎?顯然不能。所以這不是亡國前后的作品。
將這首詩和后主的生平相聯(lián)系,可以作以下猜測:所謂異國,并非指某個國家,而是指自己滅亡的唐朝。所謂驚濤,并非是說渡江的情景,而是自己現(xiàn)狀。所謂鐘山,并非是說某座山,而是說隱居的生活。而在后主心目中,隱居不代表清苦,而代表清逸。
他現(xiàn)在正過著十分安逸的生活,很舒服滿足,不想放棄這種生活去過另外一種類似于“驚濤駭浪”般的,有別于現(xiàn)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