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江城子·醉來長袖舞雞鳴》原文和鑒賞
《江城子·醉來長袖舞雞鳴》是宋代詞人元好問的作品,該作品上片起自即以祖逖聞雞起舞發端。“醉來”二字,意謂,心中極為沉痛憤懣,醒時尚能自持,醉酒之后,憂國之情,那么下片則是寫醉時之情。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原文和鑒賞,希望大家喜歡。
《江城子·醉來長袖舞雞鳴》
作者:元好問【宋代】
醉來長袖舞雞鳴,短歌行,壯心驚。西北神州,依舊一新亭。
三十六峰長劍在,星斗氣,郁崢嶸。
古來豪俠數幽并,鬢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編簡為誰青?
一掬釣魚壇上淚,風浩浩,雨冥冥。
元好問集
【注釋】:
?、傥桦u鳴:祖逖聞雞起舞之故事,為英雄豪杰報國勵志的典范事跡。
?、诙谈栊校簶犯柁o,曹操宴會酒酣時所作,表達了他感嘆人生短促,事業無成、希望招賢納士,建立功業的雄心壯骨。
?、?ldquo;西北神州”二句:金朝曾占有南宋的西北疆域,當時又被元人所占,詞人與金朝的有志之士就像東晉名士一樣,痛心國喪,欲救國而不能,只得聚會新亭,一灑憂國之淚。
④三十六峰:指河南登封縣嵩山三十六峰,此時元好問正游此山。
⑤編簡為誰青:用杜甫《故武衛挽歌》“封侯意疏闊,編簡為誰青”原句。編簡,即書籍,此指史書。古書刻在竹子上編聯成冊,故名。
?、掎烎~壇:作者自注云“釣壇見《嚴光傳》。古代文人最稱道的釣壇是浙江桐廬富春江嚴光(字子陵)的釣壇。詞人以嚴光自比。
【作者簡介】:
元好問(1190—1257),金末元初文學家。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家,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后的橋梁。其詩、文、詞、曲,各體皆工。詩作成就最高,“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鑒賞】:
詞人游嵩山時,有感于自己用世無望,賦詞抒志,一吐幽懷。
上片起自即以祖逖聞雞起舞發端。“醉來”二字,意謂,心中極為沉痛憤懣,醒時尚能自持,醉酒之后,憂國之情,便如脫疆之馬,奔騰而出。時值金廷混亂,國勢日頹,詞人積極用世,已然無望,但醉后卻聞雞起舞,壯懷激烈,表達了他內心深處難以抑制的愿望。以狂放之舉,發之于形。詞人有濟世之志,卻報國無門,想起曹操當年賦《短歌行》感嘆人生短暫,希圖建功立業的情懷,不由得也憂從中來,深感時局艱危,自己卻歲月蹉跎。“西北”二句,承上寫包括自己在內的金朝有志之士眼看神州沉陸,除了如“新亭對對泣”一般傷心落淚外,別無他計。但“三十六峰”三句,筆鋒一轉,又重新振起,以嵩山三十六峰喻為三十六柄依天長劍,寶劍精氣上射斗牛,氣象郁勃崢嶸,暗指自己雄心不泯,壯志不消,還要像紫氣凌霄的寶劍,一展雄姿,情緒激昂亢奮,豪氣上凌九霄。
換頭,如果說上片是寫醉中之態,那么下片則是寫醉時之情。“古來豪俠”三句,詞人是并州人,自古幽并多豪俠之士,自己悲歌慷慨,壯志凌云,當為豪俠之士,但現在年屆中年,鬢發漸白,國勢日傾,卻不能為國立功,豈能不為之嘆息!“他日封侯”二句,表示封侯無望的悲哀,他日封侯,名上史書的人到底是誰呢?詞人情緒轉向低沉,既然自己不能一展宏圖,只好去隱居江上。“一掬”三句,用嚴子陵隱逸垂釣自比,意謂在這江山易代風雨如晦的末世,只有隱逸一條出路,自己將不得已而為之。
上片豪氣貫虹,氣勢磅礴;下片感慨遙深,悲歌婉轉,從中可以窺見詞人內心深刻的痛苦和矛盾,以及社會政治給他造成的心靈創傷,讀來回腸蕩氣。